1.本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为:一种应用在外圆磨床上的
转轴磨削夹具,具体为在外圆磨床上自动松开及夹紧转轴,实现转轴磨削的自动加工。
背景技术:
2.传统转轴加工工艺,采用鸡心夹人工安装到转轴上,双顶尖定位转轴,磨床拨盘通过鸡心夹带动转轴旋转,转轴磨削完成取下工件,人工拆下鸡心夹,并安装到另一根转轴上,完成一个加工循环;采用该加工方式需全程人工干预,无法实现加工自动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缸带动
棘爪并驱动
棘轮转动,单向滚针轴承限制浮动盘反向转动,定位轴固定在浮动盘上;通过棘爪及储能器带动三个卡爪沿各自定位轴双向旋转,卡爪爪部为偏心弧;浮动盘内孔及两侧与安装座间留有间隙。该浮动卡盘主要由气缸,棘爪,棘轮,浮动盘,卡爪,单向滚针轴承,储能器等组成;棘轮(9)通过过渡圈(10)固定在磨床拨盘上;棘爪(16)与气缸(14)相连,通过固定板(15)固定在磨床上;轴套(12)与顶尖(2)滑配并固定,安装座(8)通过单向滚针轴承(11)安装在轴套(12)上;浮动盘(5)通过挡块(3)和防转钉(17)限位和限转;卡爪(6)通过定位轴(4)固定在浮动盘(5)上;拨杆(7)固定在棘轮(9)上,并装入卡爪(6)滑槽内;卡爪(6)通过储能器(13)与安装座(8)相连。当转轴(1)磨削完成主轴停转,气缸(14)动作带动棘爪(16)上行,棘爪(16)驱动棘轮(9)反向旋转;单向滚针轴承(11)约束浮动盘(5)转动,棘轮(5)通过拨杆(7)驱动卡爪(6)围绕定位轴(4)转动,使爪部张口扩大,实现与转轴分离;更换转轴气缸(14)回程,棘爪(16)与棘轮(9)分离;储能器(13)拉动卡爪(6)围绕定位轴(4)回转,使爪部张口缩小,浮动盘(5)浮动安装,保证各卡爪与转轴可靠接触。
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动驱动的一种浮动卡盘,实现转轴磨削过程的自动夹紧与松开,工作时驱动机构与卡盘分离,同时夹具占位长度短,为实现转轴磨削自动化提供必要条件。
附图说明
5.图1为浮动卡盘结构示意图。
6.图中:1.转轴,2.顶尖,3.挡块,4.定位轴,5.浮动盘,6.卡爪,7.拨杆,8.安装座,9.棘轮,10.过渡圈,11.单向滚针轴承,12.轴套,13.储能器,14.气缸,15.安装板,16.棘爪,17.防转钉。
具体实施方式
7.1.工件(1)磨削完成主轴停转
8.2.气缸(14)动作带动棘爪(16)上行,棘爪(16)驱动棘轮(9)反向旋转。
9.3.单向滚针轴承(11)约束浮动盘(5)反转。
10.4.棘轮(8)通过拨杆(7)驱动卡爪(6)围绕定位轴(4)转动,使爪部张口扩大,实现与转轴的分离。
11.5.更换工件。
12.6.气缸(14)回程,棘轮(9)回转并与棘爪(16)分离。
13.7.拉力弹簧(13)拉动卡爪(6)围绕定位轴(4)回转,使爪部张口缩小,浮动盘(5)浮动安装,保证各卡爪与转轴可靠接触,完成转轴夹紧。
14.8.机床主轴正向旋转,卡爪(6)爪部偏心弧与转轴自锁,驱动转轴旋转磨削。
技术特征:
1.一种磨床浮动卡盘,主要结构由气缸、棘爪、棘轮、浮动盘、储能器、卡爪和单向滚针轴承等组成,其主要特征在于:气缸带动棘爪并驱动棘轮转动,单向滚针轴承限制浮动盘反向转动,定位轴固定在浮动盘上;通过棘爪及储能器带动三个卡爪沿各自定位轴双向旋转,卡爪爪部为偏心弧;浮动盘内孔及两侧与安装座间留有间隙,本专利通过分离式机构驱动三个卡爪反向转动,内置储能器驱动三个卡爪正向转动,卡爪爪部为偏心弧,实现卡爪张口扩大及缩小,浮动盘控制各卡爪爪部与转轴有效接触,进而实现转轴的自动夹紧及松开。
技术总结
一种外圆磨床浮动卡盘,具体为使用在外圆磨床上的自动化工件夹紧及松开的夹具。针对外圆磨床进行转轴磨削工艺特点,本专利采用气缸带动棘爪并驱动棘轮转动,单向滚针轴承限制浮动盘反向转动,定位轴固定在浮动盘上;通过棘轮及储能器带动三个卡爪沿各自定位轴双向旋转,卡爪爪部为偏心弧;浮动盘内孔及两侧与安装座间留有间隙。本专利通过分离式机构驱动三个卡爪反向转动,内置储能器驱动三个卡爪正向转动,卡爪爪部为偏心弧,实现卡爪张口扩大及缩小,浮动盘控制各卡爪爪部与转轴有效接触,进而实现转轴的自动夹紧及松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动驱动的一种浮动卡盘,实现转轴磨削过程的自动夹紧与松开,工作时驱动机构与卡盘分离,同时夹具占位长度短,为实现转轴磨削自动化提供必要条件。磨削自动化提供必要条件。磨削自动化提供必要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
王洪民 邵波 贺建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锡安达防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8.28
技术公布日:
2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