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
转子式
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
背景技术:
2.在转子式压缩机中,滑片下端面与轴承端盖的轴承工作端面之间属于静摩擦运转;由于滑片的往复运动特征,同时在滑片的大批量制造过程中,存在滑片端面及滑片侧面棱边精度异常的现象;例如,当滑片下端面棱边存在有高点或运动过程中滑片棱边润滑异常;因此,在压缩机机芯运转过程中,当滑片存在尺寸加工异常时,滑片侧棱与轴承工作端面之间会出现异常磨损现象;由于滑片端面和轴承工作端面出现的异常磨损,严重影响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以解决由于滑片端面和轴承工作端面出现的异常磨损,严重影响压缩机的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包括端盖
本体;
所述端盖本体的轴承工作面上开设棱边润滑槽;所述棱边润滑槽置于滑片运动副范围内,所述棱边润滑槽的轴线与滑片的运动中心线平行设置;其中,所述棱边润滑槽内储存有润滑油。
6.进一步的,所述棱边润滑槽包括第一润滑槽和第二润滑槽;
7.所述第一润滑槽与所述第二润滑槽均设置在滑片运动副范围内,并对称设置在滑片的运动中心线两侧。
8.进一步的,所述滑片的一侧棱边置于所述第一润滑槽的正上方,所述滑片的另一侧棱边置于所述第二润滑槽的正上方;
9.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槽的中心线与所述滑片的一侧棱边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润滑槽的中心线与所述滑片的另一侧棱边平行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润滑槽或所述第二润滑槽的一端与所述端盖本体的外侧圆周面贯通设置,所述第一润滑槽或所述第二润滑槽的另一端向端盖本体的气缸内径侧延伸。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润滑槽或所述第二润滑槽的另一端端部与所述端盖本体的气缸内径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带。
12.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带的厚度大于等于2mm。
13.进一步的,所述端盖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一贯通通道,所述第一贯通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润滑槽与所述第二润滑槽之间,并靠近所述密封带一侧设置;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一端与转子式压缩机内的润滑油池连通,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另一端一侧与所述第一润滑槽的侧壁连通,所述第一贯通通道的另一端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润滑槽的侧壁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端盖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贯通通道,所述第二贯通通道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外侧圆周上,并置于所述第一润滑槽与所述第二润滑槽之间;所述第二贯通通道的一端与转子式压缩机内的润滑油池连通,所述第二贯通通道的另一端一侧与所述第一润滑槽的侧壁连通,所述第二贯通通道的另一端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润滑槽的侧壁连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通过在端盖本体的轴承工作面上开设棱边润滑槽,起到减小滑片与端盖本体的轴承工作面的接触面积的作用,减小滑片棱边与端盖本体之间滑动摩擦副的面积,避免滑片端面和轴承工作端面出现的异常磨损,确保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17.进一步的,将滑片的一侧棱边置于第一润滑槽的正上方,将滑片的另一侧棱边置于第二润滑槽点正上方,以使轴承工作端面有效避开滑片棱边,避免了滑片与轴承工作端面的异常磨损,有效提升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18.进一步的,通过端盖本体上设置第一贯通通道和第二贯通通道,实现将润滑槽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转子式压缩机内的油池连通,避免润滑槽内形成密闭内压,保证润滑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的俯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的剖视图。
21.其中,1端盖本体,2滑片;101第一润滑槽,102第二润滑槽,103第一贯通通道,104第二贯通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包括端盖本体1;所述端盖本体1点轴承工作面上开设有棱边润滑槽;所述棱边润滑槽置于滑片运动副范围内,所述棱边润滑槽的轴线与滑片2的运动中心线平行设置;其中,所述棱边润滑槽内储存有润滑油;所述棱边润滑槽包括第一润滑槽101和第二润滑槽102,所述第一润滑槽101与所述第二润滑槽均设置在所述滑片运动副范围内,并对称设置在滑片2的运动中心线两侧;其中,所述滑片2的一侧棱边置于所述第一润滑槽101点正上方,所述滑片2的另一侧棱边置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润滑槽101点中心线与所述滑片2的一侧棱边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中心线与所述滑片2的另一侧棱边平行设置。
2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润滑槽101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润滑槽101或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一端与所述端盖本体1的外侧圆周面贯通设置,所述第一润滑槽101或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另一端向端盖本体1的气缸内径侧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槽101或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另一端端部与所述端盖本体1的气缸内径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带;优选的,所述密封带的厚度大于等于2mm。
25.本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贯通通道103和第二贯通通道104,所述第一贯通通道103和所述第二贯通通道104平行设置,且均沿所述端盖本体1的轴线方向通长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贯通通道103设置在所述第一润滑槽101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之间,并靠近所述密封带一侧设置;所述第一贯通通道103的一端与转子式压缩机内的润滑油池连通,所述第一贯通通道103的另一端一侧与所述润滑槽101的后端侧壁连通,所述第一贯通通道103的另一端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后端侧壁连通;所述第二贯通通道104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的外侧圆周上,并置于所述第一润滑槽101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之间;所述第二贯通通道104的一端与转子式压缩机内的润滑油池连通,所述第二贯通通道104的另一端一侧与所述第一润滑槽101的前端侧壁连通,所述第二贯通通道104的另一端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前端侧壁连通;通过在端盖本体1上设置第一贯通通道103和第二贯通通道104,利用第一贯通通道103将第一润滑槽101及第二润滑槽102的后端与转子式压缩机内的油池连通,利用第二贯通通道104将第一润滑槽101及第二润滑槽102的前端与转子式压缩机内的油池连通,实现将润滑槽油路和腔体油池贯通,使得润滑槽中的润滑油形成循环,避免润滑槽内形成密闭内压,进而出现润滑槽中的油憋腔,保证润滑的有效性。
26.加工及工作原理:
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加工时,采用在所述端盖本体1上利用机械加工所述第一润滑槽101及所述第二润滑槽102,进而加工成型得到所述的轴承端盖;或在零件毛坯成型时通过模具成型;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槽101及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底部结构形式不限。
2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使用时,将所述滑片2的一侧棱边置于所述第一润滑槽101的正上方,所述滑片2的另一侧棱边置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正上方;实现将与油槽对应的滑片端面棱边位于油槽中心部位,有效避免滑片棱边与下轴承工作端面的异常摩擦;压缩机机芯机构运转过程中,避免滑片的两侧棱边出现异常磨损,有效提高滑片的工作效率,降低机构运转功率,进而提高压缩机工作效率。
2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承端盖,通过在端盖本体的轴承工作面上开设棱边润滑槽,并将所述棱边润滑槽置于滑片运动副范围;其中,所述棱边润滑槽包括第一润滑槽和第二润滑槽,并分别对称设置在滑片运动中心线两侧;同时为了避免所述棱边润滑槽中润滑油出现内压,将所述棱边润滑槽和油池贯通,对因滑片运动过程中因跳动而出现的棱边与轴承端面摩擦现象进行改善,有效解决了转子式压缩机机构运转过程中出现的滑片棱边与下盖工作端面异常磨损的现象;有效避免因滑片棱边工作异常而出现的滑片棱边与下盖工作端面的磨损;适用于各种有往复滑片运动与工作端面有静摩擦的运转机构。
30.上述实施例仅仅是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之一,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仅仅受本实施例的限制,还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替换及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本体(1);所述端盖本体(1)的轴承工作面上开设棱边润滑槽;所述棱边润滑槽置于滑片运动副范围内,所述棱边润滑槽的轴线与滑片(2)的运动中心线平行设置;其中,所述棱边润滑槽内储存有润滑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边润滑槽包括第一润滑槽(101)和第二润滑槽(102);所述第一润滑槽(101)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均设置在滑片运动副范围内,并对称设置在滑片(2)的运动中心线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2)的一侧棱边置于所述第一润滑槽(101)的正上方,所述滑片(2)的另一侧棱边置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正上方;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槽(101)的中心线与所述滑片(2)的一侧棱边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中心线与所述滑片(2)的另一侧棱边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槽(101)或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一端与所述端盖本体(1)的外侧圆周面贯通设置,所述第一润滑槽(101)或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另一端向端盖本体(1)的气缸内径侧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槽(101)或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另一端端部与所述端盖本体(1)的气缸内径表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带的厚度大于等于2m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1)上还设置有第一贯通通道(103),所述第一贯通通道(103)设置在所述第一润滑槽(101)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之间,并靠近所述密封带一侧设置;所述第一贯通通道(103)的一端与转子式压缩机内的润滑油池连通,所述第一贯通通道(103)的另一端一侧与所述润滑槽(101)的侧壁连通,所述第一贯通通道(103)的另一端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侧壁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贯通通道(104),所述第二贯通通道(104)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的外侧圆周上,并置于所述第一润滑槽(101)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之间;所述第二贯通通道(104)的一端与转子式压缩机内的润滑油池连通,所述第二贯通通道(104)的另一端一侧与所述第一润滑槽(101)的侧壁连通,所述第二贯通通道(104)的另一端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润滑槽(102)的侧壁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子式压缩机的轴承端盖,包括端盖本体;所述端盖本体的轴承工作面上开设棱边润滑槽;所述棱边润滑槽置于滑片运动副范围内,所述棱边润滑槽的轴线与滑片的运动中心线平行设置;其中,所述棱边润滑槽内储存有润滑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盖本体的轴承工作面上开设棱边润滑槽,起到减小滑片与端盖本体的轴承工作面的接触面积的作用,减小滑片棱边与端盖本体之间滑动摩擦副的面积,避免滑片端面和轴承工作端面出现的异常磨损,确保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确保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确保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冯忠勋 孙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4
技术公布日:
20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