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酶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高浓度溶液泵。
背景技术:
2.授权公告号cn217536024公开了酶解鱼溶浆的生产设备,鱼溶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浓缩、酶解、再次浓缩灯程序,浓缩后的鱼溶浆浓度会变高,这就导致了鱼溶浆的流动性差,使得泵的
进料会变得困难,进而影响泵的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浓度溶液泵,解决了高浓度鱼溶浆流动性差导致泵的输送效率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高浓度溶液泵,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
壳体,
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贯穿壳体的
转轴,所述壳体设有送料仓以及蜗壳仓,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棱以及叶轮,所述螺棱位于送料仓内,所述叶轮位于蜗壳仓内,所述螺棱的螺距朝蜗壳仓方向逐渐变小,所述螺棱的螺槽的深度朝蜗壳仓方向逐渐变大。
6.所述螺棱包括一号螺棱以及二号螺棱,所述二号螺棱靠近蜗壳仓位置。
7.所述蜗壳仓的一侧设有排渣口。
8.所述壳体连接有进料座,所述进料座位于送料仓上方,所述壳体与进料座通过法兰连接。
9.所述进料座的一侧设有观察窗。
10.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与转轴配合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安装有一号密封圈以及与一号密封圈配合的压板。
11.所述蜗壳仓远离送料仓的一侧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与转轴之间设有二号密封圈。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鱼溶浆进入送料仓后通过转轴的转动使鱼溶浆在螺槽内朝蜗壳仓方向移动,螺棱的螺距逐渐变小同时螺槽逐渐变深是为了能均匀送料的同时增大推力便于鱼溶浆快速的送入到蜗壳仓内,然后通过叶轮排出,进而提高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18.底座1、壳体2、电机3、转轴4、送料仓5、蜗壳仓6、螺棱7、一号螺棱71、二号螺棱72、叶轮8、进料座9、观察窗10、密封件11、安装座12、一号密封圈13、压板14、轴套15、二号密封
圈16、排渣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所示,高浓度溶液泵,包括底座1以及安装在底座1上的壳体2,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连接有贯穿壳体2的转轴4,所述壳体2设有送料仓5以及蜗壳仓6,所述转轴4上设有螺棱7以及叶轮8,所述螺棱7位于送料仓5内,所述叶轮8位于蜗壳仓6内,所述螺棱7的螺距朝蜗壳仓5方向逐渐变小,所述螺棱7的螺槽的深度朝蜗壳仓5方向逐渐变大。鱼溶浆进入送料仓5后通过转轴4的转动使鱼溶浆在螺槽内朝蜗壳仓6方向移动,螺棱7的螺距逐渐变小同时螺槽逐渐变深是为了能均匀送料的同时增大推力便于鱼溶浆快速的送入到蜗壳仓6内,然后通过叶轮排出,进而提高输送效率。
21.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螺棱7包括一号螺棱71以及二号螺棱72,所述二号螺棱72靠近蜗壳仓5位置。进一步增大推力,提高鱼溶浆进入蜗壳仓6的效率。
22.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所述蜗壳仓5的一侧设有排渣口17。对壳体1内部进行清洗后,污水可以从排渣口17排出。
23.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壳体2连接有进料座9,所述进料座9位于送料仓5上方,所述壳体2与进料座9通过法兰连接。进料座9拆装方便。
24.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进料座9的一侧设有观察窗10。用于观察壳体2内部的输送状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25.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壳体2的两侧设有与转轴4配合的密封件11,所述密封件11包括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安装有一号密封圈13以及与一号密封圈13配合的压板14。起到密封作用,确保溶液不会从壳体1与转轴4之间溢出。
26.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蜗壳仓6远离送料仓5的一侧设有轴套15,所述轴套15与转轴4之间设有二号密封圈16。轴套15的材料为不锈钢,用于减少转轴4与壳体2之间的磨损,二号密封圈16用于保持转轴4与轴套15间的密封性。
2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高浓度溶液泵,包括底座(1)以及安装在底座(1)上的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连接有贯穿壳体(2)的转轴(4),所述壳体(2)设有送料仓(5)以及蜗壳仓(6),所述转轴(4)上设有螺棱(7)以及叶轮(8),所述螺棱(7)位于送料仓(5)内,所述叶轮(8)位于蜗壳仓(6)内,所述螺棱(7)的螺距朝蜗壳仓(6)方向逐渐变小,所述螺棱(7)的螺槽的深度朝蜗壳仓(6)方向逐渐变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溶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棱(7)包括一号螺棱(71)以及二号螺棱(72),所述二号螺棱(72)靠近蜗壳仓(6)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溶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仓(6)的一侧设有排渣口(1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溶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连接有进料座(9),所述进料座(9)位于送料仓(5)上方,所述壳体(2)与进料座(9)通过法兰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浓度溶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座(9)的一侧设有观察窗(1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溶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两侧设有与转轴(4)配合的密封件(11),所述密封件(11)包括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安装有一号密封圈(13)以及与一号密封圈(13)配合的压板(14)。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溶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仓(6)远离送料仓(5)的一侧设有轴套(15),所述轴套(15)与转轴(4)之间设有二号密封圈(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浓度溶液泵,解决了高浓度鱼溶浆流动性差导致泵的输送效率低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贯穿壳体的转轴,所述壳体设有送料仓以及蜗壳仓,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棱以及叶轮,所述螺棱位于送料仓内,所述叶轮位于蜗壳仓内,所述螺棱的螺距朝蜗壳仓方向逐渐变小,所述螺棱的螺槽的深度朝蜗壳仓方向逐渐变大。鱼溶浆进入送料仓后通过转轴的转动使鱼溶浆在螺槽内朝蜗壳仓方向移动,螺棱的螺距逐渐变小同时螺槽逐渐变深是为了能均匀送料的同时增大推力便于鱼溶浆快速的送入到蜗壳仓内,然后通过叶轮排出,进而提高输送效率。进而提高输送效率。进而提高输送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陈源森 夏科兵 李旦昱 孙林浩 刘生力 金雷 张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龙源四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4
技术公布日:
20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