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隧道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而在隧道用于使用的过程中,一定需要使用到隧道的通风装置,对隧道内部空气进行更新置换,为隧道内部提供新鲜的空气和环境。
3.现有的隧道通风装置不具备内部自动降尘处理,只经过通风装置,无法提高隧道内的空气环境,同时灰尘较易腐蚀通风装置,导致其使用寿命下降,其次,现有的隧道通风装置无法进行灰尘的清理,导致内部积灰严重,影响隧道内空气流动和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隧道通风装置只经过通风装置,不具备内部自动降尘处理,无法提高隧道内的空气环境,而且无法进行灰尘的清理,导致内部积灰严重,影响隧道内空气流动和空气质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有效地对隧道主体内部空气进行降尘处理,提高隧道主体内部空气质量,能够有效地对隧道通风装置上附着的灰尘进行自动清理,避免积灰严重,提高了隧道内空气流动和空气质量。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包括半圆顶架、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半圆顶架的底面的多个喷雾系统、设置于所述半圆顶架内的通风过滤组件、刮尘收集组件以及转运组件;所述半圆顶架固定连接于隧道主体的顶端内部,所述喷雾系统的输出端贯通所述半圆顶架的底面并伸入到所述隧道主体的内部,能够向所述隧道主体的内部喷洒水雾;所述通风过滤组件包括夹板、滤板和多个通风管;所述夹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半圆顶架的两端内侧;多个所述通风管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夹板,所述通风管的底端贯通所述半圆顶架的底面并连通至所述隧道主体的内部,所述通风管的顶端贯通所述夹板;所述滤板处于所述夹板的上方,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半圆顶架的两端内侧;所述刮尘收集组件包括驱动部、承接盒、电动百叶阀和刮板;所述刮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承接盒的顶端,且所述刮板的顶端与所述滤板的底面接触;所述电动百叶阀设置于所述承接盒的底面;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夹板和所述滤板之间,且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承接盒连接,能够带动所述承接盒沿着所述滤板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所述转运组件包括升降部和收集盒;所述升降部和所述收集盒设置于所述夹板的下方,所述夹板的一端开设有承接口,所述半圆顶架的底面开设有输送口,所述承接口、所述收集盒和所述输送口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升降部设置于所述夹板的底面,所述升降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收集盒,能够带动所述收集盒穿过所述输送口并做升降运动;当所述承接盒运动至所述滤板的一端时,所述电动百叶阀处于所述承接口的正上方。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雾系统包括储水箱、水管、水泵和多个雾化喷头;所述储水箱设置于所述隧道主体的外部,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半圆顶架的底面,所述水
泵通过所述水管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半圆顶架并与多个所述雾化喷头连通。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雾系统还包括暂存箱和传输管;所述暂存箱处于所述隧道主体的顶端内部,所述暂存箱通过所述传输管与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通;多个所述雾化喷头设置于所述暂存箱的底面。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螺纹杆和螺纹套;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半圆顶架的一端内侧;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半圆顶架的另一端内侧;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的外侧,所述螺纹套贯通所述承接盒并与所述承接盒固定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运组件还包括封口板和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收集盒的底面;所述封口板与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能够将所述输送口封堵。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水箱的顶端设置有遮挡顶盖。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隧道主体的顶端外部设置有排气盖。
12.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3.本技术通过采用了半圆顶架、间隔排列设置于半圆顶架的底面的多个喷雾系统,将半圆顶架固定连接于隧道主体的顶端内部,喷雾系统的输出端贯通半圆顶架的底面并伸入到隧道主体的内部,能够向隧道主体的内部喷洒水雾,通过喷雾系统可以在隧道主体的内部形成排列的水帘,有效地将隧道主体内部空气中的灰尘降尘,提高隧道主体内部空气质量,减少了灰尘污染通风装置,保护通风装置的使用寿命;
14.通过在半圆顶架内设置通风过滤组件、刮尘收集组件以及转运组件,其中设置通风过滤组件包括夹板、滤板和多个通风管,通过夹板中的通风管将隧道主体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置换,但在置换的过程中通风管会吸入一定量的灰尘,灰尘由于通风管的排风作用,覆盖到滤板的底部;
15.进一步设置刮尘收集组件包括驱动部、承接盒、电动百叶阀和刮板,通过电机和螺纹杆的作用,带动承接盒、螺纹套和刮板进行平移移动,在平移的过程中,刮板会不断的将滤板底端的灰尘进行刮除,刮除的灰尘随即掉落到承接盒中暂时被收集;
16.最后设置转运组件包括升降部和收集盒,升降部和收集盒设置于夹板的下方,夹板的一端开设有承接口,半圆顶架的底面开设有输送口,当承接盒运动到远离驱动部的一端时,通过无线信号远程控制电动百叶阀打开,暂时被收集在承接盒中的灰尘随即通过承接口排入到收集盒中,当需要对灰尘进行处理时,通过升降部的升降端控制收集盒不断向下运动,经过半圆顶架后侧的输送口,运输到隧道主体的内部底端,工作人员随即进行处理和更换,实现对灰尘的清理和转运;
17.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隧道通风装置只经过通风装置,不具备内部自动降尘处理,无法提高隧道内的空气环境,而且无法进行灰尘的清理,导致内部积灰严重,影响隧道内空气流动和空气质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有效地对隧道主体内部空气进行降尘处理,提高隧道主体内部空气质量,能够有效地对隧道通风装置上附着的灰尘进行自动清理,避免积灰严重,提高了隧道内空气流动和空气质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的轴测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雾系统、通风过滤组件、刮尘收集组件和转运组件整体装配到半圆顶架和隧道主体上的轴测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半圆顶架、通风过滤组件和刮尘收集组件装配前的轴测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半圆顶架、夹板、通风管和转运组件装配前的轴测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喷雾系统安装到隧道主体顶端时的轴测图。
24.附图标记:1-半圆顶架;12-输送口;2-喷雾系统;21-储水箱;22-水管;23-水泵;24-雾化喷头;25-暂存箱;26-传输管;3-通风过滤组件;31-夹板;311-承接口;32-滤板;33-通风管;4-刮尘收集组件;41-驱动部;411-电机;412-螺纹杆;413-螺纹套;42-承接盒;43-电动百叶阀;44-刮板;5-转运组件;51-升降部;52-收集盒;53-封口板;54-固定柱;6-隧道主体;7-遮挡顶盖;8-排气盖。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7.参照图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包括半圆顶架1、间隔排列设置于半圆顶架1的底面的多个喷雾系统2、设置于半圆顶架1内的通风过滤组件3、刮尘收集组件4以及转运组件5;半圆顶架1固定连接于隧道主体6的顶端内部,喷雾系统2的输出端贯通半圆顶架1的底面并伸入到隧道主体6的内部,能够向隧道主体6的内部喷洒水雾;通风过滤组件3包括夹板31、滤板32和多个通风管33;夹板31固定连接于半圆顶架1的两端内侧;多个通风管33间隔排列设置于夹板31,通风管33的底端贯通半圆顶架1的底面并连通至
隧道主体6的内部,通风管33的顶端贯通夹板31;滤板32处于夹板31的上方,且固定连接于半圆顶架1的两端内侧;刮尘收集组件4包括驱动部41、承接盒42、电动百叶阀43和刮板44;刮板44固定连接于承接盒42的顶端,且刮板44的顶端与滤板32的底面接触;电动百叶阀43设置于承接盒42的底面;驱动部41设置于夹板31和滤板32之间,且驱动部41的输出端与承接盒42连接,能够带动承接盒42沿着滤板32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转运组件5包括升降部51和收集盒52;升降部51和收集盒52设置于夹板31的下方,夹板31的一端开设有承接口311,半圆顶架1的底面开设有输送口12,承接口311、收集盒52和输送口12上下对应设置;升降部51设置于夹板31的底面,升降部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52,能够带动收集盒52穿过输送口12并做升降运动;当承接盒42运动至滤板32的一端时,电动百叶阀43处于承接口311的正上方。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通过启动喷雾系统2可以向隧道主体6的内部喷洒水雾并形成排列的水帘,有效的将隧道主体6内部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降尘处理,提高隧道主体6内部空气质量,其次,通过夹板31中的通风管33将隧道主体6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置换,通风管33的上端外侧均固定连接在夹板31的内部,通过夹板31的固定作用,保证通风管33的稳定运作,但在置换的过程中通风管33会吸入一定量的灰尘,灰尘会进入半圆顶架1上端的夹板31顶端和滤板32底端的灰尘区,同时灰尘由于通风管33的排风作用,覆盖到滤板32的底部,进而导致通风管33的空气置换效果变差,通风效果降低,进而通过控制驱动部41带动承接盒42和刮板44进行平移移动,在平移的过程中,刮板44会不断的将滤板32底端的灰尘进行刮除,刮除的灰尘随即掉落到承接盒42中,当承接盒42运动到最后方后,通过无线信号远程控制电动百叶阀43打开,灰尘随即从承接盒42中掉出并通过承接口311排入到收集盒52中,当需要对灰尘进行处理时,通过控制升降部51带动收集盒52不断向下运动,经过半圆顶架1后侧的输送口12,运输到隧道主体6的内部底端,工作人员随即进行处理和更换,其中升降部51选用气缸,即气缸的伸缩端与收集盒52的两侧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带动收集盒52进行升降运动。
28.参照图2、5,喷雾系统2包括储水箱21、水管22、水泵23和多个雾化喷头24;储水箱21设置于隧道主体6的外部,水泵23设置于半圆顶架1的底面,水泵23通过水管22与储水箱21连通,水泵23的输出端穿过半圆顶架1并与多个雾化喷头24连通。本技术实施例中实际进行喷雾处理时,通过使用夹板31顶端两侧水泵23的吸引压强作用将储水箱21中已经蓄满的水源通过水管22开始向上运输,再通过水泵23的出水口排出,最后根据需要开启雾化喷头24,使其在隧道主体6的内部形成排列的水帘,有效的将隧道主体6内部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降尘处理。
29.参照图5,喷雾系统2还包括暂存箱25和传输管26;暂存箱25处于隧道主体6的顶端内部,暂存箱25通过传输管26与水泵23的输出端连通;多个雾化喷头24设置于暂存箱25的底面。本技术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暂存箱25和传输管26,使得水泵23输出端输出的水源排入传输管26内,传输管26再将水源排入暂存箱25中进行暂存处理,在需要进行喷雾时,选择开启雾化喷头24,从而在隧道主体6的内部形成排列的水帘。
30.参照图3,驱动部41包括电机411、螺纹杆412和螺纹套413;电机411的机体固定连接于半圆顶架1的一端内侧;螺纹杆4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机411的输出轴端,螺纹杆4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半圆顶架1的另一端内侧;螺纹套413螺纹连接于螺纹杆412的外侧,螺纹套413贯通承接盒42并与承接盒42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驱动部41包括电机
411、螺纹杆412和螺纹套413,在进行刮尘处理时,通过电机411转动带动螺纹杆412的转动,由于承接盒42顶端固定的刮板44与滤板32接触,因而在螺纹杆412的转动下从而能够带动螺纹套413、承接盒42刮板44进行平移移动,在平移的过程中,刮板44会不断的将滤板32底端的灰尘进行刮除,刮除的灰尘随即掉落到承接盒42中进行暂时收集。
31.参照图3-4,转运组件5还包括封口板53和固定柱54;固定柱54固定连接于收集盒52的底面;封口板53与固定柱54固定连接,能够将输送口12封堵。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收集盒52通过升降部51下降运输到隧道主体6内部时,工作人员随即将收集盒52内进行处理和更换,处理完成后收集盒52再次通过气缸进行上升,同时也会带动底端连接的封口板53和固定柱54运动,上升至最高处时,封口板53会与半圆顶架1后侧的输送口12重合,进而堵住泄漏口,防止上方灰尘的倾泻危机。
32.参照图1,储水箱21的顶端设置有遮挡顶盖7,隧道主体6的顶端外部设置有排气盖8。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4.使用本装置时,通过使用夹板31顶端两侧水泵23的吸引压强作用将储水箱21中已经蓄满的水源通过水管22开始向上运输,再通过水泵23的出水口排出,使水源排入传输管26内,传输管26再将水源排入暂存箱25中进行暂存处理,最后根据需要开启雾化喷头24,使其在隧道主体6的内部形成排列的水帘,有效的将隧道主体6内部空气中的灰尘进行降尘处理,提高隧道主体6内部空气质量,其次,通过夹板31中的通风管33将隧道主体6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置换,但在置换的过程中通风管33会吸入一定量的灰尘,灰尘会进入半圆顶架1上端的夹板31顶端和滤板32底端的灰尘区,同时灰尘由于通风管33的排风作用,覆盖到滤板32的底部,进而导致通风管33的空气置换效果变差,通风效果降低,进而通过电机411和螺纹杆412的作用,带动承接盒42、螺纹套413和刮板44进行平移移动,在平移的过程中,刮板44会不断的将滤板32底端的灰尘进行刮除,刮除的灰尘随即掉落到承接盒42中,当承接盒42运动到最后方后,通过无线信号远程控制电动百叶阀43打开,灰尘随即从承接盒42中掉落并通过承接口311排入到收集盒52中,当需要对灰尘进行处理时,通过控制升降部51带动收集盒52不断向下运动,经过半圆顶架1后侧的输送口12,运输到隧道主体6的内部底端,工作人员随即进行处理和更换,处理完成后收集盒52再次通过升降部51进行上升,同时也会带动底端连接的封口板53和固定柱54运动,上升至最高处时,封口板53会与半圆顶架1后侧的输送口12重合,进而堵住泄漏口,防止上方灰尘的倾泻危机,整个过程通过清理机构,保障通风作业的正常进行,促进隧道主体6内部空气流动。
35.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圆顶架(1)、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半圆顶架(1)的底面的多个喷雾系统(2)、设置于所述半圆顶架(1)内的通风过滤组件(3)、刮尘收集组件(4)以及转运组件(5);所述半圆顶架(1)固定连接于隧道主体(6)的顶端内部,所述喷雾系统(2)的输出端贯通所述半圆顶架(1)的底面并伸入到所述隧道主体(6)的内部,能够向所述隧道主体(6)的内部喷洒水雾;所述通风过滤组件(3)包括夹板(31)、滤板(32)和多个通风管(33);所述夹板(31)固定连接于所述半圆顶架(1)的两端内侧;多个所述通风管(33)间隔排列设置于所述夹板(31),所述通风管(33)的底端贯通所述半圆顶架(1)的底面并连通至所述隧道主体(6)的内部,所述通风管(33)的顶端贯通所述夹板(31);所述滤板(32)处于所述夹板(31)的上方,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半圆顶架(1)的两端内侧;所述刮尘收集组件(4)包括驱动部(41)、承接盒(42)、电动百叶阀(43)和刮板(44);所述刮板(44)固定连接于所述承接盒(42)的顶端,且所述刮板(44)的顶端与所述滤板(32)的底面接触;所述电动百叶阀(43)设置于所述承接盒(42)的底面;所述驱动部(41)设置于所述夹板(31)和所述滤板(32)之间,且所述驱动部(41)的输出端与所述承接盒(42)连接,能够带动所述承接盒(42)沿着所述滤板(32)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所述转运组件(5)包括升降部(51)和收集盒(52);所述升降部(51)和所述收集盒(52)设置于所述夹板(31)的下方,所述夹板(31)的一端开设有承接口(311),所述半圆顶架(1)的底面开设有输送口(12),所述承接口(311)、所述收集盒(52)和所述输送口(12)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升降部(51)设置于所述夹板(31)的底面,所述升降部(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收集盒(52),能够带动所述收集盒(52)穿过所述输送口(12)并做升降运动;当所述承接盒(42)运动至所述滤板(32)的一端时,所述电动百叶阀(43)处于所述承接口(311)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系统(2)包括储水箱(21)、水管(22)、水泵(23)和多个雾化喷头(24);所述储水箱(21)设置于所述隧道主体(6)的外部,所述水泵(23)设置于所述半圆顶架(1)的底面,所述水泵(23)通过所述水管(22)与所述储水箱(21)连通,所述水泵(23)的输出端穿过所述半圆顶架(1)并与多个所述雾化喷头(2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系统(2)还包括暂存箱(25)和传输管(26);所述暂存箱(25)处于所述隧道主体(6)的顶端内部,所述暂存箱(25)通过所述传输管(26)与所述水泵(23)的输出端连通;多个所述雾化喷头(24)设置于所述暂存箱(25)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1)包括电机(411)、螺纹杆(412)和螺纹套(413);
所述电机(411)的机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半圆顶架(1)的一端内侧;所述螺纹杆(4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411)的输出轴端,所述螺纹杆(4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半圆顶架(1)的另一端内侧;所述螺纹套(413)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412)的外侧,所述螺纹套(413)贯通所述承接盒(42)并与所述承接盒(4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组件(5)还包括封口板(53)和固定柱(54);所述固定柱(54)固定连接于所述收集盒(52)的底面;所述封口板(53)与所述固定柱(54)固定连接,能够将所述输送口(12)封堵。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21)的顶端设置有遮挡顶盖(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主体(6)的顶端外部设置有排气盖(8)。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隧道通风装置,包括半圆顶架、通风过滤组件、刮尘收集组件、转运组件和多个喷雾系统;半圆顶架设置于隧道主体顶端,喷雾系统输出端伸入到隧道主体内部;通风过滤组件包括夹板、滤板和多个通风管;夹板固定连接于半圆顶架两端内侧;通风管连通至隧道主体内部;滤板设置于夹板上方;刮尘收集组件包括驱动部、承接盒、电动百叶阀和刮板;刮板固定连接于承接盒顶端;电动百叶阀设置于承接盒底面;驱动部设置于夹板和滤板之间;转运组件包括升降部和收集盒;升降部和收集盒设置于夹板下方。本申请实现了能够有效地对隧道主体内部空气进行降尘处理,能够对隧道通风装置上附着灰尘进行自动清理,提高了隧道内空气流动和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空气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

骆翔翔 史朝斌 李国强 于贤 骆晓 左传文 郭新伟 刘国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8

技术公布日:

2023/2/27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6:0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33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隧道   半圆   夹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