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组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通风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2.对于风力发电机组组,
风电变流器是其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随着风电行业发展,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组均在向大功率低成本方向发展。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基于风电变流器的安装位置,可分为塔基式风电变流器,
机舱式风电变流器,塔基式风电变流器安装于风电机组的塔基设备平台,机舱式风电变流器安装于风电机组机舱内部设备平台,因机舱式风电变流器安装于风电机组的机舱平台,可大大节省风电变流器与风力发电电机间主电路电缆的长度,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考虑成本等优势,目前机舱式风电变流器正逐步受到各个厂家的重视。机舱式风电变流器安装于风电机组的机舱平台,在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因叶片、齿轮箱及发达机等设备影响,风电发电机舱存在振动及空间结构受限等因素,对风电变流器的可靠性及散热均提出了高要求。
3.根据冷却形式分类,风电变流器可分为水冷型变流器和风冷型变流器,因成本低、易维护等因素,目前陆上风电变流器大部分均为风冷型变流器,随着风电机组功率越来越大,风电变流器的散热相关要求越来越高,冷空气由变流器的入口进入,带走变流器内部器件热量,排出变流器外部,例如cn213151794u公开的一种风电发电机空水冷却器。
4.目前所主流的机舱风电变流器,针对风电变流器的散热,多选择机舱直排或者通过风道连接机舱风道等形式。与塔基型风电变流器相比,机舱式风电变流器,因机舱平台设备多,空间局限等因素,随着风电机组的功率越来越大,直排形式往往会大幅提高机舱内部环境温度,影响其他设备的散热,风道连接机舱往往会存在消弱产品防护等级等问题,长期运行会存在雨水进入机舱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通风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在解决塔基型风电变流器散热问题的同时,保证机舱防护等级。
6.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通风装置,
所述通风装置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所述通风装置包括:
7.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具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的一端连通风电变流器的散热孔,所述换热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机舱的换热孔;以及
8.至少一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可水平转动安装于所述换热通道内,且所述导热板能够通过自身转动以切断或连通所述换热通道。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0.上述的通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通道内平行间隔安装有至少两个所述导热板,且所述导热板上设有卡接部,相邻所述导热板能够通过所述卡接部密封连接。
11.上述的通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为分别设于所述导热板相对两侧的呈反向开口的l形板。
12.上述的通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的两端均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设有转轴,所述安装框架上开设有与所述转轴相配合的转动槽。
13.上述的通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通道内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密封座,所述导热板能够通过自身转动使其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密封座密封连接。
14.上述的通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根据所述风电变流器的运行状态驱动所述导热板转动。
15.上述的通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导热板转动。
16.上述的通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状态传感器,所述状态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上,其用于检测所述导热板的转动状态。
17.上述的通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状态传感器电相连,其用于在所述状态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热板的转动状态错误时发出报警信息。
18.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上述的通风装置。
19.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风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风电发电机组处于小风模式未发电状态时,风电变流器停止运行,此处导热板能够转动以切断换热通道,防止外部雨水或者异物等进入风电变流器和机舱内部,提升风电变流器和机舱的防护等级;当风电发电机组处于发电状态时,风电变流器运行,此处导热板能够转动以连通换热通道,可以使风电变流器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通道排出机舱。因此。该通风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在解决塔基型风电变流器散热问题的同时,保证机舱防护等级。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24.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的主视图;
26.图3显示了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27.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的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29.附图标记:
30.100、通风装置,110、安装框架,111、换热通道,112、密封座,120、导热板,121、卡接部,122、连接臂,123、转轴,130、传动机构,140、状态传感器,200、风电变流器,300、机舱。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100,在解决塔基型风电变流器200散热问题的同时,保证机舱300防护等级。
3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100,该通风装置100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300,该通风装置100包括安装框架110以及至少一个导热板120,安装框架110具有换热通道111,换热通道111的一端连通风电变流器200的散热孔,换热通道111的另一端连通机舱300的换热孔;导热板120可水平转动安装于换热通道111内,且导热板120能够通过自身转动以切断或连通换热通道111。
39.当风电发电机组处于小风模式未发电状态时,风电变流器200停止运行,此处导热
板120受自身重力作用能够转动以切断换热通道111,防止外部雨水或者异物等进入风电变流器200和机舱300内部,提升风电变流器200和机舱300的防护等级;当风电发电机组处于发电状态时,风电变流器200运行,此处导热板120由于风电变流器200内产生的风力作用能够转动以连通换热通道111,可以使风电变流器200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换热通道111排出机舱300。因此。该通风装置100在解决塔基型风电变流器200散热问题的同时,保证机舱300防护等级。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100,进一步地,请具体参阅图2和图3,换热通道111内平行间隔安装有至少两个导热板120,且导热板120上设有卡接部121,相邻导热板120能够通过卡接部121密封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具体参阅图3和图4,卡接部121为分别设于导热板120相对两侧的呈反向开口的l形板。
41.当风电发电机组处于小风模式未发电状态时,风电变流器200停止运行,此处导热板120能够转动,相邻导热板120上的呈反向开口的l形板搭接以切断换热通道111,防止外部雨水或者异物等进入风电变流器200和机舱300内部,提升风电变流器200和机舱300的防护等级,从而外部异物或者雨水进入风险,从而产品的提高使用寿命。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100,具体的,请具体参阅图3和图4,导热板120的两端均设有连接臂122,连接臂122上设有转轴123,安装框架110上开设有与转轴123相配合的转动槽。换热通道111内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密封座112,导热板120能够通过自身转动使其上下两侧分别与密封座112密封连接。换热通道111内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密封座112,可以增加导热板120的密封效果。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100,进一步地,请具体参阅图2,通风装置100还包括传动机构130,传动机构130用于根据风电变流器200的运行状态驱动导热板120转动。具体的,传动机构130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组件,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导热板120转动。通过驱动电机通电,驱动电机能带动传动组件运转,从而带动导热板120安装设定的反向转动,实现导热板120闭合或者开启。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100,进一步地,请具体参阅图2,通风装置100还包括状态传感器140,状态传感器140安装于安装框架110上,其用于检测导热板120的转动状态。通风装置100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与状态传感器140电相连,其用于在状态传感器140检测到导热板120的转动状态错误时发出报警信息。
45.状态传感器140能够实时监控转动导热板120的转动状态,当检测到导热板120开启或者闭合故障时,能及时反馈至报警器,当导热板120出现故障时,报警器能够通知售后人员及时处理。状态传感器140主要由行程开关、反馈信号系统等组成,当导热板120开启或者闭合时,能带动行程开关运行,给定反馈信号,报警器从而能实时判定导热板120是否已正常开启或者闭合。
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在解决塔基型风电变流器200散热问题的同时,保证机舱300防护等级。
47.请具体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该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风装置100。该通风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风力发电机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9.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所述通风装置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具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的一端连通风电变流器的散热孔,所述换热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机舱的换热孔;以及至少一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可水平转动安装于所述换热通道内,且所述导热板能够通过自身转动以切断或连通所述换热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内平行间隔安装有至少两个所述导热板,且所述导热板上设有卡接部,相邻所述导热板能够通过所述卡接部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为分别设于所述导热板相对两侧的呈反向开口的l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两端均设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设有转轴,所述安装框架上开设有与所述转轴相配合的转动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内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密封座,所述导热板能够通过自身转动使其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密封座密封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根据所述风电变流器的运行状态驱动所述导热板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导热板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状态传感器,所述状态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上,其用于检测所述导热板的转动状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状态传感器电相连,其用于在所述状态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导热板的转动状态错误时发出报警信息。10.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风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涉及风力发电机组设备技术领域。该通风装置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该通风装置包括安装框架以及至少一个导热板,安装框架具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的一端连通风电变流器的散热孔,换热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机舱的换热孔;导热板可水平转动安装于换热通道内,且导热板能够通过自身转动以切断或连通换热通道。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通风装置在解决塔基型风电变流器散热问题的同时,保证机舱防护等级。级。级。
技术研发人员:
李勇 刘斐 李滔 范雪中 刘金琢 徐慧琳 王亮 罗关 周万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4
技术公布日:
20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