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高速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
背景技术:
2.
船体线型是影响船舶快速性能的关键,它直接影响船舶的快速性能。在船舶主尺度要素与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线型往往会使船速产生较大的差异。而影响船速的主要原因是船体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摩擦阻力和兴波阻力是构成船体阻力的主要因素。兴波阻力是船舶在静水面上行驶时由于兴起波浪而形成的阻力。摩擦阻力是船体在水中运动时,由于水具有粘性是船体周围有一薄层水被船体带动遂川一起运动。由于各层水流速度大小不同,在各层水流之间必然会产生切应力作用,这种由于流体的粘性而产生的切应力沿着船舶运动方向上的合力,成为船舶摩擦阻力。
3.而现有的高速艇线型中,一般采用单折角线型,这样的结构普遍存在航行效率低,能源损耗高,波浪拍击现象严重,防浪击效率低等缺陷等,因此,设计了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以满足客户要求,达到航速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通过双折角型双体船线型,提高船体的耐波性,有效减小了兴波阻力,提高航速。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包括船体、船体的艏部、船体的艉部、
船底板以及尾封板,
所述船体采用双折角型双体船线型;
6.所述船体包括两个片体和将片体连接的连接桥,所述片体由船体的艏部、船体侧板和船底板组成,所述船体艏部上成型有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第一折角成型在第二折角的上方,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均沿着船体艏部向两侧的船体侧板延伸,第一折角、第二折角均以片体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船体的艏部与船底板构成大斜升角线型,所述艏部与船底板呈钝角,且钝角处呈圆形倒角。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片体与连接桥之间通过折角拼接成型。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船体中后部采用宽水线低折角设计,所述第二折角从艏部沿着船体侧板向下延伸至船底板的中后部,船体型宽6m。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船体的尾部船底板采用平底板。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尾封板采用垂直封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双折角线型设计,相较于单折角,提升了船体的内部空间,增大了滑行面积,增加升力还可以防止船舶上浪现象;
14.(2)艉部船底采用平底板、尾封板采用90
°
的封板,既可便于喷泵安装又可提升尾部浮力;
15.(3)由于本艇排水量和速度较大,所产生的的兴波阻力也较大,因此船艏船底采用大斜升角和“战斧式”线型设计,既可有效减少兴波阻力,又可增加水线长,有利于提高航速和耐波性;
16.(4)船体中后部采用宽水线低折角设计,既可提升舱内空间,也能改善船舶的横摇,提升稳定性;
17.(5)连接桥与片体连接处采用折角型连接,既能增加船体的总横强度,也能利于拼装焊接。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船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船体侧视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船体仰视示意图;
22.图中:1、片体;11、船体侧板;111、第一折角;112、第二折角;2、连接桥;4、船底板;5、艏部;6、尾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包括船体、船体的艏部5、船体的艉部、船底板4以及尾封板6,船体采用双折角型双体船线型;
25.船体包括两个片体1和将片体1连接的连接桥2,片体1由船体的艏部5、船体侧板11和船底板4组成,船体艏部5上成型有第一折角111和第二折角112,第一折角111和第二折角112沿着船体艏部5向两侧的船体侧板11延伸,第一折角111、第二折角112均以片体1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双折角线型船体能够增加船体的升力,还能防止船舶上浪,双折角相较于传统的单折角能够扩大船体内部空间,增大滑行面积,增加升力。
26.船体的艏部5与船底板4构成大斜升角线型,艏部5与船底板4呈100
°
夹角,且夹角处呈圆形倒角,船体艏部5与船底板4构成“战斧”式线型船体,有效减少兴波阻力,增加水线长,有利于提高航速和耐波性。
27.片体1与连接桥2之间通过折角拼焊固定,既增加船体的总横强度,也能利于拼装焊接。
28.如图2所示,船体中后部采用宽水线低折角设计,第二折角112从艏部5沿着船体侧板11向下延伸至船底板4的中后部,船体型宽6m,使船底板4的前中部带有折角,宽水线能够提升舱内空间,也能改善船舶的横摇,提高稳定性。
29.船体尾部的船底板4采用平底板,能够提升尾部的浮力。
30.如图3所示,尾封板6采用垂直封板,能够便于喷泵的安装。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船体的艏部、船体的艉部、船底板以及尾封板,所述船体采用双折角型双体船线型;所述船体包括两个片体和将片体连接的连接桥,所述片体由船体的艏部、船体侧板和船底板组成,所述船体艏部上成型有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第一折角成型在第二折角的上方,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均沿着船体艏部向两侧的船体侧板延伸,第一折角、第二折角均以片体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艏部与船底板构成大斜升角线型,所述艏部与船底板呈钝角,且钝角处呈圆形倒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与连接桥之间通过折角拼接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中后部采用宽水线低折角设计,所述第二折角从艏部沿着船体侧板向下延伸至船底板的中后部,船体型宽6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尾部船底板采用平底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封板采用垂直封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喷水推进的高速艇线型,包括船体、船体的艏部、船体的艉部、船底板以及尾封板,所述船体采用双折角型双体船线型,所述船体包括两个片体和将片体连接的连接桥,所述片体由船体的艏部、船体侧板和船底板组成,所述船体艏部上成型有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第一折角成型在第二折角的上方,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均沿着船体艏部向两侧的船体侧板延伸,第一折角、第二折角均以片体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单折角线型高速艇航行效率低,能源损耗高的问题,通过双折角双船体线型的增加升力,有效减小了兴波阻力,增加了水线长,还防止了船舶上浪的现象,提高航速和耐波性。提高航速和耐波性。提高航速和耐波性。
技术研发人员:
唐红林 常书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1
技术公布日:
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