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体质健康状况不仅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为了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对于可以送医上门,方便众的医疗车的需求逐年增长。
3.由于受高度的限制,普通的医疗车的底盘比较高,因此设置在底盘上的方舱的高度比较小,导致方舱内部空间狭小,不能配合超低位的牵引车,医务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狭小的空间内,容易产生压迫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以解决普通医疗车方舱内部空间狭小以及底盘不能配合超低位的牵引车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6.一种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主纵梁、横梁、贯通梁以及边梁,所述主纵梁为两根相互平行的变截面主纵梁,每根所述主纵梁一侧各设置有一根边梁,所述边梁与所述主纵梁平行,所述边梁为变截面边梁,所述车架底部设置有悬挂系统,所述悬挂系统为反装空气悬挂系统。
7.优选的,所述主纵梁包括上翼面、下翼面以及垂直面,所述垂直面设置在所述上翼面与所述下翼面之间,所述主纵梁包括后端部、中间部以及前端部,所述主纵梁的后端部的上翼面与所述下翼面平行,所述主纵梁的前端部的上翼面与所述下翼面平行,所述主纵梁后端部的上翼面与所述主纵梁前端部的上翼面平齐,所述主纵梁后端部的垂直面的高度大于所述主纵梁前端部的垂直面的高度,所述主纵梁的中间部的上翼面与所述主纵梁前端部的上翼面平齐,所述主纵梁中间部的垂直面的高度由所述主纵梁的后端部向所述主纵梁的前端部逐渐减小。
8.优选的,两根所述主纵梁的下翼面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主纵梁的前端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牵引销。
9.优选的,所述边梁包括边梁a、边梁b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梁a与所述边梁b之间的变截面边梁,所述边梁b包括主板b,所述主板b上端设置有上翻边b,所述主板b下端面设置有下翻边b,所述下翻边b上设置有内翻边b,所述边梁b的上翻边b与所述边梁b的下翻边b平行,所述边梁a包括主板a,所述主板a上端设置有上翻边a,所述主板a下端面设置有下翻边a,所述下翻边a上设置有内翻边a,所述边梁a的上翻边a与所述边梁a的下翻边a平行,所述边梁b的上翻边b与所述边梁a的上翻边a平齐,所述变截面边梁包括主板c,所述主板c的上端设置有上翻边c,所述主板c的下端设置有下翻边c,所述下翻边c上设置有内翻边c,所述
上翻边c与所述上翻边b平齐,所述主板c的宽度由所述边梁b向所述边梁a递减,所述下翻边c倾斜设置在所述下翻边a与所述下翻边c之间,所述边梁a的上翻边a与所述主纵梁的上翼面平齐,主板c与主板b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a,所述主板c与主板a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b。
10.优选的,两根所述主纵梁之间垂直设置所述横梁,两根所述边梁之间设置所述贯通梁,所述贯通梁两端贯穿两条所述主纵梁,其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边梁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贯通梁上设置有减重孔。
11.优选的,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弹簧臂,所述弹簧臂设置在车桥的底部。
12.优选的,所述车架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两根所述主纵梁的后端底部与所述主纵梁的前端底部。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两根主纵梁的底部,所述支撑架两端均设置有液压支腿,所述液压支腿包括缸筒以及相配套的活塞杆,所述缸筒上设置有油泵,所述油泵上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缸筒的上、下部各设置一上腔进油孔与下腔进油孔,上腔进油孔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下腔进油孔设置有油管,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两个油流路径,其中一个油流路径的进液口与所述油泵的出液管连接,该油流路径的出液口与上腔进油孔连接,其中另一个油流路径的出液口与油泵的回液管连接,该油流路径的进液口与油管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低鞍座的半挂牵引车与大容积的医疗半挂车,在保证整车安全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底盘高度,保证方舱内部工作空间,缓解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压抑感。
16.2.牵引销以螺栓固定于牵引车上,可从下方轻松更换,同时适应于不同配用不同牵引座的牵引车。
17.3.内翻边a、内翻边b以及内翻边c目的是为了增强边梁的抗扭曲能力,边梁采用边梁a、边梁b以及变截面边梁三段边梁对接焊接,边梁内部加焊了加强板a和加强板b,不仅增加了边梁的强度,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国家法规gb/t39015.2—2020《道路车辆牵引车与半挂车之间机械连接互换性第2部分:低牵引座半挂牵引车与大容积半挂车》第3.2“当半挂车相对于半挂牵引车的侧倾角δ在
±2°
范围内变化时,半挂牵引车与半挂车之间应无干涉”的相关要求。
18.4.边梁a的上翻边a与主动梁的上翼面平齐,保证医疗半挂车底盘的上端面为纯平结构,不用在方舱内设置台阶,增大了舱内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空间,有效的缓解了医务工作者的压迫感。
19.5.减重孔在满足承载强度的前提下,起到了降低整车自重的目的,贯通梁贯穿纵梁并且焊接,保证其抗扭曲、抗震、抗颠簸能力,满足不同路面承载能力。
20.6.悬挂系统为车架与车桥的传力连接系统,其作用是缓冲冲击力保证车辆的平顺行使,本实用新型的悬挂系统采用的是反装空气悬挂,反装空气悬挂是指将弹簧臂装在车桥的下面用于降低底盘的高度,从而达到降低整车高度的目的,该结构的设计不仅便于医疗设备的装卸和工作人员上下车辆,而且增大了医疗车方舱内部空间,给医疗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21.7.支撑机构采用一键举升四点调平的形式,能保证底盘上端面水平状态。支撑机
构将电机、油泵、电磁阀以及管路全部集成在缸筒上,占用空间小,操作比较便利。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3.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3为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主纵梁在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边梁的在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边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30.图9为液压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液压支腿工作原理图。
32.其中,附图标记为:1.车架;11.主纵梁;111.上翼面;112.下翼面;113.垂直面;114.固定板;115.牵引销;12.横梁;13.贯通梁;131.减重孔;14.边梁;141.边梁a;1411.主板a;1412.上翻边a;1413.下翻边a;1414.内翻边a;142.边梁b;1421.主板b;1422.上翻边b;1423.下翻边b;1424.内翻边b;143.变截面边梁;1431.主板c;1432.上翻边c;1433.下翻边c;1434.内翻边c;144.加强板a;145.加强板b;2.悬挂系统;21.弹簧臂;22.车桥;4.支撑机构;41.支撑架;42.液压支腿;421.缸筒;422.活塞杆;423.油泵;424.电机;425.电磁阀;426.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34.参见图1-图4,一种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包括车架1,车架1包括主纵梁11、横梁12、贯通梁13以及边梁14,主纵梁11为两根相互平行的变截面主纵梁,每根主纵梁11一侧各设置有一根边梁14,边梁14与主纵梁11平行,边梁14为变截面边梁,车架1底部设置有悬挂系统2,悬挂系统为反装空气悬挂系统。
35.参见图5,和主纵梁11包括上翼面111、下翼面112以及垂直面113,垂直面113设置在上翼面111与下翼面112之间,主纵梁11包括后端部、中间部以及前端部,主纵梁11的后端部的上翼面与下翼面平行,主纵梁11的前端部的上翼面与下翼面平行,主纵梁11后端部的上翼面与主纵梁11前端部的上翼面平齐,主纵梁11后端部的垂直面的高度大于主纵梁前端部的垂直面的高度,主纵梁11的中间部的上翼面与主纵梁11前端部的上翼面平齐,主纵梁11中间部的垂直面的高度由主纵梁11的后端部向主纵梁11的前端部逐渐减小。
36.主纵梁的后端部、中间部以及前端部采用高强板埋弧焊焊接方式,为平直式的工字梁结构。
37.参见图1与图3,两根主纵梁11的下翼面之间设置有固定板114,固定板114设置在主纵梁11的前端部,固定板114上设置有牵引销115。
38.牵引销为50号装配式牵引销,该牵引销以螺栓固定于牵引车上,可从下方轻松更换,还可以和90号牵引销进行互换,满足不同配用不同牵引的牵引车。
39.参见图6-8,边梁14包括边梁a141、边梁b142以及设置在边梁a141与边梁b142之间的变截面边梁143,边梁b142包括主板b1421,主板b1421上端设置有上翻边b1422,主板b1421下端面设置有下翻边b1423,下翻边b1423上设置有内翻边b1424,边梁b142的上翻边b1422与边梁b142的下翻边b1423平行,边梁a141包括主板a1411,主板a1411上端设置有上翻边a1412,主板a1411下端面设置有下翻边a1413,所述下翻边a1413上设置有内翻边a1414,边梁a141的上翻边a1412与边梁a141的下翻边a1413平行,边梁b142的上翻边b1422与边梁a141的上翻边a1412平齐,变截面边梁143包括主板c1431,主板c1431的上端设置有上翻边c1432,主板c1431的下端设置有下翻边c1433,所述下翻边c1433上设置有内翻边c1434,上翻边c1432与上翻边b1422平齐,主板c1431的宽度由边梁b142向边梁a141递减,下翻边c1433倾斜设置在下翻边a与下翻边c之间,边梁a141的上翻边a1412与主纵梁11的上翼面平齐,主板c与主板b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a144,所述主板c与主板a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b145。
40.内翻边a、内翻边b以及内翻边c目的是为了增强边梁的抗扭曲能力,边梁采用边梁a、边梁b以及变截面边梁三段边梁对接焊接,边梁内部加焊了加强板a和加强板b,不仅增加了边梁的强度,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国家法规gb/t39015.2—2020《道路车辆牵引车与半挂车之间机械连接互换性第2部分:低牵引座半挂牵引车与大容积半挂车》第3.2“当半挂车相对于半挂牵引车的侧倾角δ在
±2°
范围内变化时,半挂牵引车与半挂车之间应无干涉”的相关要求。
41.边梁a的上翻边a与主动梁的上翼面平齐,保证医疗半挂车底盘的上端面为纯平结构,不用在方舱内设置台阶,增大了舱内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空间,有效的缓解了医务工作者的压迫感。
42.参见图3和图4,两根主纵梁11之间垂直设置横梁12,两根边梁14之间设置贯通梁13,贯通梁13两端贯穿两条主纵梁11,其两端分别与两根边梁14内侧面固定连接,贯通梁13上设置有减重孔131。
43.减重孔在满足承载强度的前提下,起到了降低整车自重的目的,贯通梁贯穿纵梁并且焊接,保证其抗扭曲、抗震、抗颠簸能力,满足不同路面承载能力。
44.参见图1和图2,悬挂系统包括弹簧臂21,弹簧臂21设置在车桥22的底部。
45.悬挂系统为车架与车桥的传力连接系统,其作用是缓冲冲击力保证车辆的平顺行使,本实用新型的悬挂系统采用的是反装空气悬挂,反装空气悬挂是指将弹簧臂装在车桥的下面用于降低底盘的高度,从而达到降低整车高度的目的,该结构的设计不仅便于医疗设备的装卸和工作人员上下车辆,而且增大了医疗车方舱内部空间,给医疗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46.参见图9,车架1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4,支撑机构4设置在两根主纵梁11的后端底部与主纵梁11的前端底部。支撑机构采用一键举升四点调平的形式,能保证底盘上端面水平状态。
47.支撑机构4包括支撑架41,支撑架41设置在两根主纵梁11的底部,支撑架41两端均设置有液压支腿42,液压支腿42包括缸筒421以及相配套的活塞杆422,缸筒421上设置有油泵423,油泵423上端设置有电机424,缸筒421的上、下部各设置一上腔进油孔与下腔进油孔,上腔进油孔处设置有电磁阀425,下腔进油孔设置有油管426,电磁阀425上设置有两个
油流路径,其中一个油流路径的进液口与油泵的出液管连接,该油流路径的出液口与上腔进油孔连接,其中另一个油流路径的出液口与油泵的回液管连接,该油流路径的进液口与油管426连接。
48.支撑机构将电机、油泵、电磁阀以及管路全部集成在缸筒上,占用空间小,操作比较便利。
49.参见图10,其中,电磁阀可以采用方向控制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仅仅采用方向控制电磁阀来解释液压支腿的工作原理,但是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描述的方向控制电磁阀),方向控制电磁阀包括三部分,将三部分分为左侧部分、中间部分以及右侧部分,其中左侧部分为竖直的两个贯通的油流路径,中间部分为横向不通的油流路径,左侧部分为x型的贯通的油流路径,因此活塞杆具有三种工作状态:
50.第一种工作状态;当方向控制电磁阀的中间部分与油泵连接时,油泵的出液管与横向不通的油流路径以及油泵的回液管连接,油箱内的液压油直接回流到油箱内,因此该状态活塞杆是静止在缸筒内的。
51.第二种工作状态:当方向控制电磁阀的左侧部分与油泵连接时,油泵的出液管经过其中一个竖直的油流路径与缸筒的上腔进油孔连接,液压油进入缸筒的无杆腔内,油压推动活塞杆,活塞杆伸长,而处于有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油管、方向电磁阀另一个竖直的油流路径以及油泵的回液管回流到油箱内,此时是活塞杆伸长状态;
52.第三种工作状态:当方向控制电磁阀的右侧部分与油泵连接时,油泵的出液管经过x型油流路径的其中一个左撇的油流路径以及油管,液压油进入到有杆腔室内,油压推动活塞杆收缩,而处于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方向电磁阀右撇的油流路径,再经过油泵的回液管回流到油箱内。
53.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包括主纵梁(11)、横梁(12)、贯通梁(13)以及边梁(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纵梁(11)为两根相互平行的变截面主纵梁,每根所述主纵梁(11)一侧各设置有一根边梁(14),所述边梁(14)与所述主纵梁(11)平行,所述边梁(14)为变截面边梁,所述车架(1)底部设置有悬挂系统(2),所述悬挂系统为反装空气悬挂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纵梁(11)包括上翼面(111)、下翼面(112)以及垂直面(113),所述垂直面(113)设置在所述上翼面(111)与所述下翼面(112)之间,所述主纵梁(11)包括后端部、中间部以及前端部,所述主纵梁(11)的后端部的上翼面与所述下翼面平行,所述主纵梁(11)的前端部的上翼面与所述下翼面平行,所述主纵梁(11)后端部的上翼面与所述主纵梁(11)前端部的上翼面平齐,所述主纵梁(11)后端部的垂直面的高度大于所述主纵梁前端部的垂直面的高度,所述主纵梁(11)的中间部的上翼面与所述主纵梁(11)前端部的上翼面平齐,所述主纵梁(11)中间部的垂直面的高度由所述主纵梁(11)的后端部向所述主纵梁(11)的前端部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主纵梁(11)的下翼面之间设置有固定板(114),所述固定板(114)设置在所述主纵梁(11)的前端部,所述固定板(114)上设置有牵引销(1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14)包括边梁a(141)、边梁b(142)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梁a(141)与所述边梁b(142)之间的变截面边梁(143),所述边梁b(142)包括主板b(1421),所述主板b(1421)上端设置有上翻边b(1422),所述主板b(1421)下端面设置有下翻边b(1423),所述下翻边b(1423)上设置有内翻边b(1424),所述边梁b(142)的上翻边b(1422)与所述边梁b(142)的下翻边b(1423)平行,所述边梁a(141)包括主板a(1411),所述主板a(1411)上端设置有上翻边a(1412),所述主板a(1411)下端面设置有下翻边a(1413),所述下翻边a(1413)上设置有内翻边a(1414),所述边梁a(141)的上翻边a(1412)与所述边梁a(141)的下翻边a(1413)平行,所述边梁b(142)的上翻边b(1422)与所述边梁a(141)的上翻边a(1412)平齐,所述变截面边梁(143)包括主板c(1431),所述主板c(1431)的上端设置有上翻边c(1432),所述主板c(1431)的下端设置有下翻边c(1433),所述下翻边c(1433)上设置有内翻边c(1434),所述上翻边c(1432)与所述上翻边b(1422)平齐,所述主板c(1431)的宽度由所述边梁b(142)向所述边梁a(141)递减,所述下翻边c(1433)倾斜设置在所述下翻边a与所述下翻边c之间,所述边梁a(141)的上翻边a(1412)与所述主纵梁(11)的上翼面平齐,所述主板c与所述主板b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a(144),所述主板c与主板a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b(14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主纵梁(11)之间垂直设置所述横梁(12),两根所述边梁(14)之间设置所述贯通梁(13),所述贯通梁(13)两端贯穿两条所述主纵梁(11),其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边梁(14)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贯通梁(13)上设置有减重孔(13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弹簧臂(21),所述弹簧臂(21)设置在车桥(22)的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4)设置在两根所述主纵梁(11)的后端底部与所述主
纵梁(11)的前端底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支撑架(41),所述支撑架(41)设置在两根主纵梁(11)的底部,所述支撑架(41)两端均设置有液压支腿(42),所述液压支腿(42)包括缸筒(421)以及相配套的活塞杆(422),所述缸筒(421)上设置有油泵(423),所述油泵(423)上端设置有电机(424),所述缸筒(421)的上、下部各设置一上腔进油孔与下腔进油孔,上腔进油孔处设置有电磁阀(425),所述下腔进油孔设置有油管(426),所述电磁阀(425)上设置有两个油流路径,其中一个油流路径的进液口与所述油泵的出液管连接,该油流路径的出液口与上腔进油孔连接,其中另一个油流路径的出液口与油泵的回液管连接,该油流路径的进液口与油管(426)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量化超低位医疗半挂车底盘,包括车架,车架包括主纵梁、横梁、贯通梁以及边梁,主纵梁为两根相互平行的变截面主纵梁,每根主纵梁一侧各设置有一根边梁,边梁与主纵梁平行,边梁为变截面边梁,车架底部设置有悬挂系统,悬挂系统为反装空气悬挂系统。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低鞍座的半挂牵引车与大容积的医疗半挂车,在保证整车安全性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底盘高度,保证方舱内部工作空间,缓解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压抑感。缓解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压抑感。缓解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压抑感。


技术研发人员:

王宁 庄红美 隋磊 梅盛开 王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专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1

技术公布日:

2023/2/28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2:4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2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主板   垂直面   油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