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行业高炉炼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转向架


背景技术:



2.目前转向架在铁水运输车辆上广泛使用,大多数无走行驱动装置,在运输过程中只能依靠机车牵引,一台机车牵引多辆铁水转运车,铁水运输效率低,而且机车多数采用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污染环境,不适用于当前行业发展。另外,铁水运输车辆的转向架的轮对普遍采用油压机压装,将车轮和车轴拆除需要专门的拆卸工具。对于具有驱动装置的转向架,若采用常规的抱轴式电机减速机作为转向架动力源,需要更换或检修减速机时,必须将车轮与车轴拆开,这就导致转向架驱动装置拆装困难,不易更换和检修。设计一种新型的动力转向架来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困难,是本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并实现铁水运输车辆自运行的动力转向架。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转向架,包括构架、装设于所述构架上的轮对以及悬挂于所述轮对两侧的轴箱,所述动力转向架还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齿轮包括沿所述输出齿轮的轴向分成的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能够从构成所述轮对的车轴的相对两侧对扣以装设于所述车轴上,使所述输出齿轮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车轴转动。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体具有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轮体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对接面对接的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两者中的一个上具有凹槽,另一个上具有凸起,所述第一轮体的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轮体的第二对接面对扣时,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槽内。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在各自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分别具有位于各自径向方向的两个对称的端面,所述第一轮体的两个端面形成所述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轮体的两个端面形成所述第二对接面。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的弧长尺寸相等,且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在各自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均为半圆弧形。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体的轮幅和第二轮体的轮幅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螺栓孔,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从所述车轴的相对两侧扣合于所述车轴上时,通过穿设于所述螺栓孔的饺制螺栓紧固。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套筒;所述减速机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为空心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筒插接于
所述空心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速机的壳体包括能够上下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轴上设有环形凸起,并套设有轴套;所述减速机的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套设于所述车轴上,并抵于所述输出齿轮的轴向上的两端面;所述环形凸起抵于其中一个所述端盖的外侧,所述轴套抵于另一个所述端盖的外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速机的壳体内设有分别用于检测油温、轴承温升、油液清晰度的多个传感器。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为永磁电机。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转向架的效果在于,动力转向架的减速机不仅壳体采用上下合箱的结构形式,而且输出齿轮也采用拼接的分体式结构形式,当减速机损坏或需要维修时,可沿合箱面将减速机直接拆为上下两半,方便工人拆卸和检修,降低维修难度,减少维护成本。
15.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16.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17.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转向架的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转向架的俯视图。
20.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21.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图。
22.图5为图3中c-c向剖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齿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2中d向上电机和减速机的配合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构架;2-车轮;3-车轴;4-环形凸起;5-轴套;6-电机;7-第一连接套筒;8-法兰;9-空心轴;10-减速机;11-输出齿轮;12-第一轮体;13-第二轮体;14-凹槽;15-凸起;16-饺制螺栓;17-第一壳体;18-第二壳体;19-第二连接套筒;20-端盖;21-轴箱;22-弹簧组;23-防脱板;24-旁承;25-弹簧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9.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架,其主要应用于铁水运输车辆上,增加铁水运输车辆的载重和长度,提高运输能力。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转向架包括构架1、车轮2、车轴3和轴箱21。车轮2和车轴3组成轮对,轮对装设于构架1上,轴箱21悬挂于轮对两侧。构架1可以采用焊接结构,构架1中间一道横梁与两侧侧梁连接,横梁中心可安装心盘,提高转向架过曲线能力。构架1采用焊接结构,可以节省成本,利于环保。
31.如图2所示,动力转向架还包括电机6以及与电机6连接的减速机10。减速机10的输出齿轮11装包括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由输出齿轮11沿其轴向方向分成,参见图3、图5和图6。也就是,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沿径向方向对扣能够合成一个完成的输出齿轮11。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能够从车轴3的相对两侧对扣以装设于车轴3上,参见图3至图6。当输出齿轮11在电机6的驱动作用下转动时,能够带动车轴3转动。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转向架的减速机10的输出齿轮11采用可以拆分的拼接结构,不需要将车轴3和车轮2拆开,便能实现输出齿轮11在车轴3上的安装及拆卸,方便维护和检修。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轮体12具有第一对接面,第二轮体13具有用于与第一对接面对接的第二对接面。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两者中的一个上具有凹槽14,另一个上具有凸起15。第一轮体12的第一对接面和第二轮体13的第二对接面对接时,凸起15嵌入凹槽14内。通过设置凸起15和凹槽14,实现输出齿轮11拼接后精准定位,同时还能提升两个轮体的对接面的结合紧密性,提升结合牢度。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在各自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均为圆弧形。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分别具有位于各自径向方向的两个对称的端面。该端面也就是圆弧形的两端的端面。第一轮体12的两个端面形成第一对接面,第二轮体13的两个端面形成第二对接面。也就是,每个轮体的对接面均包括两部分,且同一个轮体的
两个端面朝向同一方向。当两个轮体从车轴3的相对两侧装设于车轴3上时,每个轮体上的两个端面分别位于车轴3的两侧。构成对接面的每个端面最好分别设置凸起15或凹槽14,以保证两个轮体拼接后能够精准定位,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端面上凸起15和凹槽14的数量不限,可以根据对接面的尺寸选择。本实施例中,第一轮体12的两个端面(第一对接面)上各一个凹槽14,第二轮体13的两个端面上各设置一个凸起15,两个凸起15分别位于车轴3的两侧,两个凹槽14分别与两个凸起15配合,保证两个对接面贴合的紧密性。并不限于在第一轮体12的端面上设置凹槽14,也可以将凹槽14设于第二轮体13的端面上,而在第一轮体12的端面上设置凸起15,当然还可以在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上均设置凹槽14和凸起15,只要凹槽14和凸起15成对对应设置,便于匹配契合即可。
3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的各自的轴向方向和各自的径向方向分别是指: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拼接成输出齿轮11时,输出齿轮11的轴向方向便分别为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各自的轴向方向,输出齿轮11的径向方向便分别为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各自的径向方向。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两者在各自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可以是一个为优弧,一个为劣弧,也可以是两个均为半圆弧。为了便于加工和装配,继续结合图5和图6,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的弧长尺寸相等,即,两者在各自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均为半圆弧形。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轮体12的轮幅和第二轮体13的轮幅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螺栓孔,第一轮体12和第二轮体13从车轴3的相对两侧扣合于车轴3上时,通过穿设于螺栓孔的饺制螺栓16紧固,参见图5和图6,使输出齿轮11拼装后仍然能保持配合精度。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机6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套筒7;减速机10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连接套筒19,第一连接套筒7与第二连接套筒19通过法兰8连接。也就是,第一连接套筒7和第二连接套筒19的自由端相对,并分别设有法兰8,两个法兰8连接,实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连接。减速机10的输入轴为空心轴9,电机6的输出轴穿过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筒19插接于空心轴9,从而实现电机6的输出轴与减速机10的输入轴的连接。电机6通过套筒与减速机10连接,可以省去固定电机6的电机6座,减少零部件,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能够节省安装空间,便于在动力转向架内较小的空间布置电机6及减速机10。而且,电机6与减速机10通过法兰8盘直接固定,方便拆卸。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减速机10的壳体包括能够上下扣合的第一壳体17和第二壳体18。便于拆开减速机10,利于维修。第二连接套筒19既可以设于第一壳体17,也可以设于第二壳体18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车轴3上设有环形凸起154,并套设有轴套5。减速机10的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端盖20,两个端盖20分别套设于车轴3上,并抵于输出齿轮11的轴向上的两端面;环形凸起154抵于其中一个端盖20的外侧,轴套5抵于另一个端盖20的外侧。通过环形凸起154和轴套5对减速机10进行定位,防止其发生窜动。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减速机10的壳体内可以设置分别用于检测油温、轴承温升、油液清晰度的多个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传感器将检测的信息发送至中控室,操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减速机10的使用状况,如果传感器检测的结果不达标,便需要对减速机10进行维修。
41.在一些实施例,电机6可以采用永磁电机6,永磁电机6体积小,能够适用于铁水运
输车辆的转向架的较小空间。永磁电机6还可以根据转向架受载情况,调整所需输出转矩,从而减少电力消耗。
42.继续结合图1和图2,动力转向架还包括弹簧组22、防脱板23、旁承24、弹簧拉杆25等。弹簧组22的底部落在轴箱21上,顶端安装在构架1预设的弹簧座上,作为减震结构,增强过弯能力。防脱板23通过螺栓安装于轴箱21两端,用于在动力转向架吊装时防止轮对和弹簧组22脱落。旁承24安装在动力转向架的两端,防止车辆过弯时发生倾翻。弹簧拉杆25一端固定在构架1上,另一端固定在减速机10上,防止减速机10发生转动。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转向架的减速机10,不仅壳体采用上下合箱的结构形式,而且输出齿轮11也采用拼接的分体式结构形式,当减速机10损坏或需要维修时,可沿合箱面将减速机10直接拆为上下两半,方便工人拆卸和检修,降低维修难度,减少维护成本。
44.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而且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转向架,包括构架、装设于所述构架上的轮对以及悬挂于所述轮对两侧的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架还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齿轮包括沿所述输出齿轮的轴向分成的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能够从构成所述轮对的车轴的相对两侧对扣以装设于所述车轴上,使所述输出齿轮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车轴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具有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轮体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对接面对接的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两者中的一个上具有凹槽,另一个上具有凸起,所述第一轮体的第一对接面和所述第二轮体的第二对接面对扣时,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在各自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分别具有位于各自径向方向的两个对称的端面,所述第一轮体的两个端面形成所述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轮体的两个端面形成所述第二对接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的弧长尺寸相等,且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在各自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均为半圆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的轮幅和第二轮体的轮幅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螺栓孔,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从所述车轴的相对两侧扣合于所述车轴上时,通过穿设于所述螺栓孔的铰制螺栓紧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套筒;所述减速机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第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二连接套筒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为空心轴,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筒插接于所述空心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的壳体包括能够上下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连接套筒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轴上设有环形凸起,并套设有轴套;所述减速机的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套设于所述车轴上,并抵于所述输出齿轮的轴向上的两端面;所述环形凸起抵于其中一个所述端盖的外侧,所述轴套抵于另一个所述端盖的外侧。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的壳体内设有分别用于检测油温、轴承温升、油液清晰度的多个传感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永磁电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转向架,包括构架、装设于所述构架上的轮对以及悬挂于所述轮对两侧的轴箱,所述动力转向架还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齿轮包括沿所述输出齿轮的轴向分成的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能够从构成所述轮对的车轴的相对两侧对扣以装设于所述车轴上,使所述输出齿轮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车轴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转向架的减速机采用拼接的分体式结构,当减速机损坏或需要维修时,可沿合箱面将减速机直接拆为上下两半,方便工人拆卸和检修,降低维修难度,减少维护成本。护成本。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陈晓光 袁军 郝晓静 宋贵芳 惠鑫生 路学 赵洪刚 任斌 郭金宝 蒋继华 孙洪浩 郁景民 史宝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02

技术公布日:

2022/8/2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12:3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29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转向架   车轴   第二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