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酵
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日处理量较小,例如不足5kg的发酵装置中们通常采用简易桶体发酵,例如,有机质的发酵装置多为施用商业菌剂(如em菌)的简易桶,常见的小型装置(容积<30l)为简单的桶,内设固液分离
筛板。传统的发酵装置依靠使用者利用工具或徒手定期进行物料翻混,以保证发酵过程稳定运行。
3.然而,在有机废弃物发酵的场景,使用者对物料进行人工翻混的意愿低,导致翻混次数不足,桶内气体扰动低,桶内外气体交换量小,影响发酵过程的稳定运行,最终的发酵产物品质差,不利于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
4.因此,如何提高发酵装置的发酵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酵装置,该发酵装置的发酵质量提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酵装置,包括:
7.发酵桶体,
所述发酵桶体包括桶身、密封连接在所述桶身底端的桶底及盖在所述桶身顶端开口位置的
桶盖;
8.及位于所述桶身腔体,且连接所述桶盖和所述桶身内壁的扰动件。
9.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桶盖内壁,且自由端延伸至所述桶身腔体内,所述扰动件通过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与所述桶盖连接。
10.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所述扰动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扰动件由上至下依次螺旋分层布置。
11.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及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桶底的连接杆,所述连接件为顶端与所述桶盖密封连接的管体,所述活塞侧部与所述管体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管体位于所述活塞上方设有第二通气口,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杆内壁隔离设置。
12.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桶身内壁上的筛板,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筛板上方;所述桶身上设有出料位及出液位,所述出料位位于所述筛板上方,所述出液位位于所述筛板下方,所述桶底的内壁为向所述出液位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坡面。
13.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还包括通风管组,所述通风管组包括:
14.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套设在所述连接件外侧,且外壁与所述连接件隔离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底端与所述桶底连接,且第一连接管底端设有通气口;
15.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桶身和所述第一连接管腔体,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以使发酵装置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单向阀和所述通风管组进入所述发酵桶体腔体。
16.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桶身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包括挡块及与所述桶身铰接,且能够翻转至所述第一连接管腔体的阀板,所述挡块与所述桶身外壁连接且阻挡所述阀板外翻。
17.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所述第二连接管沿所述第一连接管周向分布。
18.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一挂接件,所述扰动件为柔性网兜,所述桶身设有第二挂接件,所述扰动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挂接件和所述第二挂接件上,同一个所述扰动件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挂接件和两个上下布置的所述挂接件;
19.所述第一连接管设有供所述第一挂接件上下滑动的孔体结构,所述孔体结构联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腔和所述发酵桶体腔体。
20.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所述筛板与所述桶身可拆卸连接。
21.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所述桶身上设有第一保温层,所述桶盖上设有第二保温层。
22.可选地,在上述发酵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桶盖连接的提手。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桶体及扰动件,发酵桶体包括桶身、密封连接在桶身底端的桶底及盖在桶身顶端开口位置的桶盖;扰动件连接桶盖和桶身内部。当需要翻动发酵桶体内的物料时,使用者往复拉动桶盖,桶盖带动扰动件运动,扰动件带动发酵桶体内的物料翻转。
24.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技术提供的发酵装置中,使用者只需往复拉动桶盖,即可带动扰动件翻转物料,进而提高发酵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发酵装置的发酵质量。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发酵装置的外观三维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发酵装置的主视图;
28.图3为图2所示发酵装置的仰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发酵装置的内部三维结构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发酵装置的内部侧视图;
31.图6为图5所示发酵装置的内部俯视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发酵装置的拆卸桶盖后的三维结构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发酵装置拆卸桶盖后的俯视图;
34.图9为图8所示发酵装置的后视图;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杆与连接件的三维结构图;
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杆与连接件的主视图;
3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杆的安装位置三维结构图;
3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活塞杆的安装位置主视图;
39.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扰动件的安装位置图。
40.其中图1-14中:1-桶身、2-桶底、3-桶盖、4-阀板、5-提手、6-出液位、7-支腿、8-出料位、9-挡块、10-把手、11-第二连接管、12-第一连接管、13-第一挂接件、14-孔体结构、15-第二连接管、16-连接件、17-筛板、18-垫板、19-第二通气口、20-连接杆、21-坡面、22-活塞、23-第二挂接件、24-第一通气口、25-扰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41.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发酵装置,该发酵装置的发酵质量提高。
4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3.请参考图1至图14。
4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桶体及扰动件25。发酵桶体包括桶身1、密封连接在桶身1底端的桶底2及盖在桶身1顶端开口位置的桶盖3;扰动件25位于桶身1腔体,扰动件25连接桶盖3和桶身1内壁,具体的,扰动件25可以包括柔性绳及连接柔性绳上的扰动板体结构,柔性绳两端连接桶盖3和桶身1。
45.为了便于出液,桶底的下表面设有支腿7,支腿7至少为两个,具体的,支腿7可以为四个,在桶底下表面呈环形分布。
46.当需要翻动发酵桶体内的物料时,使用者往复拉动桶盖3,桶盖3带动扰动件25运动,扰动件25带动发酵桶体内的物料翻转。
47.具体的,桶盖3可以搭接在桶身1的顶端。为了便于使用者操作桶盖3,优选桶盖3上设有提手5。具体的,打开桶盖3时,桶盖3为垂直向上运动。提手5可以可拆卸安装在桶盖3顶端,或者提手5与桶盖3不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提手5可以与桶盖3一体成型。
48.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技术提供的发酵装置中,使用者只需往复拉动桶盖3,即可带动扰动件25翻转物料,进而提高发酵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发酵装置的发酵质量。
49.桶身1上设有第一保温层,桶盖3上设有第二保温层。具体的,筛板17上方的桶身1内壁布置有一层epp保温材料,桶盖3的下侧布置一层epp保温材料,减少发酵过程中的热量散失。
5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发酵装置还包括连接件16,连接件16连接在桶盖3内壁,且自由端延伸至桶身1腔体内,优选,连接件16的长度方向沿桶身1的高度方向延伸,连接件16上优选设有多个与扰动件25连接的位置,具体的,同一个扰动件25可以与连接件16设有多个连接位置。
51.为了进一步提高发酵质量,优选,扰动件25包括多个,具体的,扰动件25可以沿连接件16周向环绕水平设置。
52.为了提高扰动效果,优选,多个扰动件25由上至下依次螺旋分层布置,多个扰动件25上与连接件16连接的位置在连接件16上呈螺旋形式分布。
5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发酵装置还包括活塞杆,活塞杆包括活塞22及连接活塞22与桶底2的连接杆20,具体的,连接杆20的底端与桶底2连接,具体的,当桶底2的内表面设有垫板18时,连接杆20的底端与垫板18连接,连接杆20的顶端与活塞22连接,活塞杆整体与桶底2相对固定。
54.连接件16为顶端与桶盖3密封连接的管体,活塞22侧部与管体内壁滑动密封连接,
管体位于活塞22上方设有第二通气口,管体与连接杆20内壁隔离设置。
55.为了提高出液效果,优选,该发酵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桶身1内壁上的筛板17,活塞22位于筛板17上方,具体的,筛板17上筛孔的大小根据实际出液中粒径需要设置,筛孔优选呈环形阵列排布。
56.具体的,筛板17可以设置在桶身1具体桶底23厘米至5厘米处。
57.桶身1上设有出料位8及出液位6,出料位8位于筛板17上方,具体的,出料位8可以为安装在桶身1上的门体结构,为了便于操作门体,门体上设有把手10,具体的,把手10可以呈多边形设置。
58.出液位6位于筛板17下方,桶底2的内壁为向出液位6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坡面21。具体的,出液位6可以为阀门结构,具体为水龙头结构,作为发酵液出口,由水龙头控制液体排出情况。
59.为了便于清理发酵装置,优选,筛板17与桶身1可拆卸连接。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桶身1对应位置可以设有支撑台,筛板17搭接在支撑台的上方,当需要拆卸时,将筛板17由桶身1顶端取出。
60.发酵装置还包括通风管组,通风管组包括第一连接管12及第二连接管11、15,第一连接管12套设在连接件16外侧,且与连接件16隔离设置;第一连接管12的底端与桶底2连接,且第一连接管12底端设有第一通气口24。第二连接管11、15连接桶身1和第一连接管12腔体。
61.优选,第二连接管11、15至少为两个,第二连接管11、15上设有单向阀以使发酵装置外部空气通过单向阀和通风管组进入发酵桶体腔体。通过设置单向阀,保障了环境气流通过通风管组进入发酵桶体内后,充分与物料和桶内气氛进行混合,避免气流由一个第二连接管11、15进入直接从另一端第二连接管11、15排出的“短路”情况。
62.第一连接管12与桶身1密封连接,单向阀包括挡块9及与桶身1铰接,且能够翻转至第一连接管12腔体的阀板4,挡块9与桶身1外壁连接且阻挡阀板4外翻。通过设置单向阀,保证了发酵桶体在静置(没有开关桶盖3操作)时,依靠发酵桶体所处环境的气流流动,实现一定量发酵桶体内空气的补充,维持发酵桶体内适宜有机质发酵的条件。
63.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管11、15至少为两个,第二连接管11、15沿第一连接管12周向分布。具体的,两个第二连接管11布置在上层,两个第二连接管15布置在下层,同一层布置的第二连接管沿桶身1径向延伸。上层第二连接管11位于桶身1的中上部,下层第二连接管11位置桶身1的中部。
64.通风管组为固定结构,第一连接管12和第二连接管11、15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管11、15可以为半圆形截面的管道,相邻两个第二连接连接管可以呈九十度分部,第一连接管12轴线和第一连接管12轴线可以垂直设置。在第二连接管11、15接近桶壁处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可朝向桶内侧打开,无法朝向发酵桶体外侧打开,保证了环境气流通过第二连接管11、15进入桶发酵桶体后,充分与物料接触混合;第一连接管12为第二连接管11、15的汇总管路,是管径较横管粗的圆管。第二连接管11、15为两端开口的半球形结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管12,另一端开口保障连接件16的上下活动,第一连接管12下端位于筛板17下方,不与桶底2相连,第一连接管12的管壁上在不同高度,设有长条状开口,保障扰动件25的上下活动。
65.连接件16上设有第一挂接件13,扰动件25为柔性网兜,桶身1设有第二挂接件23,扰动件25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挂接件13和第二挂接件23上,同一个扰动件25连接一个第一挂接件13和两个上下布置的挂接件。第一连接管12设有供第一挂接件13上下滑动的孔体结构14。具体的,柔性网兜为可以为设有孔径无纺布或高韧性的网兜,其中无纺布的孔径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挂接件13和第二挂接件23可以为挂钩,桶身1水平正交的四个方向上分别设有2个为1组的平行于地面分布的挂钩,共4组8个挂钩,4组挂钩分别位于桶身1内部的不同高度,挂钩用于连接柔性多孔网兜。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桶内的空气补充和气流扰动。在对应第一连接管12上开设长条状开口形成孔体结构14,在对应开口位置连接件16设置了不同高度的4个挂钩,用于连接柔性多孔柔性网兜。
66.柔性多孔网兜可以为三角形,共4个,每个网兜的两端挂于1组桶身1内壁的挂钩上,另一端挂于对应高度的位于连接件16的挂钩上。在打开桶盖3,气桶进行活塞22运动时,位于连接件16上的挂钩伴随气桶进行上下活动,带动柔性网兜的一端进行上下抖动,实现物料的分层发酵和气流扰动。
67.气体进入发酵桶体内的途径有两条:1.通过第一连接管12的孔体结构14进入发酵桶;2.通过第二连接管11、15流向第一连接管12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12底部的第一通气口24进入发酵桶。
68.具体的,连接件16的可以位于筛板17的上方或下方,连接件16的第二通气口19位于连接件16中部,开关桶盖3带动连接件16进行活塞22运动即可实现连接件16的一次充放气。
69.为了延长发酵装置的使用寿命,优选,发酵桶体、筛板17、通风管组、第一挂接件13、第二挂接件23、单向阀等结构均为塑料或其他抗腐蚀且不易变形的材料。
70.本技术保障了使用者在开关桶盖3投放物料时,实现发酵桶体内的空气补充、气流扰动以及物料的充分混匀,维持发酵桶体适宜有机质发酵的条件,是区别于现有市售发酵桶,避免人工翻料的关键设计。
71.同时,利用活塞杆和扰动件25,在使用者开关桶盖3进行垃圾投放的过程中即可实现空气的补充和物料的混匀,配合带有单向阀的管路设计,利用环境中的气流流动向桶内补充空气,在保证发酵环境的同时避免了后续人工翻料的过程,简化了现有市售发酵桶的操作过程,有利于有机质发酵腐熟的顺利进行。
7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桶体,所述发酵桶体包括桶身(1)、密封连接在所述桶身(1)底端的桶底(2)及盖在所述桶身(1)顶端开口位置的桶盖(3);及位于所述桶身(1)腔体,且连接所述桶盖(3)和所述桶身(1)内壁的扰动件(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16),所述连接件(16)连接在所述桶盖(3)内壁,且自由端延伸至所述桶身(1)腔体内,所述扰动件(25)通过所述连接件(16)上与所述桶盖(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件(25)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扰动件(25)由上至下依次螺旋分层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22)及连接所述活塞(22)与所述桶底(2)的连接杆(20),所述连接件(16)为顶端与所述桶盖(3)密封连接的管体,所述活塞(22)侧部与所述管体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管体位于所述活塞(22)上方设有第二通气口(19),所述连接件(16)与所述连接杆(20)内壁隔离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桶身(1)内壁上的筛板(17),所述活塞(22)位于所述筛板(17)上方;所述桶身(1)上设有出料位(8)及出液位(6),所述出料位(8)位于所述筛板(17)上方,所述出液位(6)位于所述筛板(17)下方,所述桶底(2)的内壁为向所述出液位(6)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坡面(2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管组,所述通风管组包括:第一连接管(12),所述第一连接管(12)套设在所述连接件(16)外侧,且外壁与所述连接件(16)隔离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12)的底端与所述桶底(2)连接,且第一连接管(12)底端设有第一通气口(24);及第二连接管(11)、(15),所述第二连接管(11)、(15)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管(11)、(15)连接所述桶身(1)和所述第一连接管(12)腔体,所述第二连接管(11)、(15)上设有单向阀以使发酵装置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单向阀和所述通风管组进入所述发酵桶体腔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2)与所述桶身(1)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包括挡块(9)及与所述桶身(1)铰接,且能够翻转至所述第一连接管(12)腔体的阀板(4),所述挡块(9)与所述桶身(1)外壁连接且阻挡所述阀板(4)外翻。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11)、(15)沿所述第一连接管(12)周向分布。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6)上设有第一挂接件(13),所述扰动件(25)为柔性网兜,所述桶身(1)设有第二挂接件(23),所述扰动件(25)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挂接件(13)和所述第二挂接件(23)上,同一个所述扰动件(25)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挂接件(13)和两个上下布置的所述挂接件;所述第一连接管(12)设有供所述第一挂接件(13)上下滑动的孔体结构(14),所述孔体结构(14)联通所述第一连接管(12)内腔和所述发酵桶体腔体。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17)与所述桶身(1)可拆卸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1)上设有第一保温层,所述桶盖(3)上设有第二保温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桶盖(3)连接的提手(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桶体及扰动件,发酵桶体包括桶身、密封连接在桶身底端的桶底及盖在桶身顶端开口位置的桶盖;扰动件位于所述桶身腔体,扰动件连接桶盖和桶身内壁。当需要翻动发酵桶体内的物料时,使用者往复拉动桶盖,桶盖带动扰动件运动,扰动件带动发酵桶体内的物料翻转。在本申请提供的发酵装置中,使用者只需往复拉动桶盖,即可带动扰动件翻转物料,进而提高发酵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发酵装置的发酵质量。提高发酵装置的发酵质量。提高发酵装置的发酵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
舒郅斐 金宜英 黄建立 马欣欣 褚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清华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11.07
技术公布日:
20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