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
变形缝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为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变形缝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
3.连廊是两幢或几幢高层建筑之间相互连接的架空连接体,以满足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现有的连廊抗震变形缝防水性能不好,止水带容易渗漏使变形缝积水,影响变形缝的结构和抗震效果,使连廊漏水对连廊的寿命及连廊下方的建筑物产生影响,因此本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使连廊的变形缝在抗震的同时提升防水效果,避免
保护层渗水影响变形缝的结构以及连廊漏水。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连廊变形缝、保护层、第一
钢板层、混凝土平层、石墨粉层、第二钢板层、导
水槽,所述第二钢板层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连廊变形缝一侧的连廊基础上,第二钢板层与连廊基础表面平齐,第一钢板层设置在连廊变形缝上方,第一钢板层两端分别覆盖在连廊变形缝两侧的连廊基础和第二钢板层上,且第一钢板层与连廊基础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所述石墨粉层填充在第一钢板层和第二钢板层之间,混凝土平层设置在第一钢板层两侧的连廊基础上上与第一钢板层平齐,保护层覆盖在第一钢板层和混凝土平层上方,导水槽设置在连廊变形缝下方,导水槽两端通过膨胀螺栓与两侧的连廊基础固定。
7.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槽呈u型。
8.进一步地,所述u型的导水槽底面中部隆起向两侧形成导水坡。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钢板层和第二钢板层之间设置石墨粉层,使第一钢板层在地震使能够滑动保证连廊变形缝的形变余量,具有抗震防水效果,通过在连廊变形缝下方设置导水槽,能够避免保护层渗水影响变形缝结构,使变形缝积水以及连廊漏水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水槽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参阅图1-3,一种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连廊变形缝1、保护层2、第一钢板层3、混凝土平层4、石墨粉层5、第二钢板层6、导水槽7,所述第二钢板层6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连廊变形缝1一侧的连廊基础上8,第二钢板层6与连廊基础8表面平齐,第一钢板层3设置在连廊变形缝1上方,第一钢板层3两端分别覆盖在连廊变形缝1两侧的连廊基础8和第二钢板层6上,且第一钢板层3与连廊基础8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所述石墨粉层5填充在第一钢板层3和第二钢板层6之间,混凝土平层4设置在第一钢板层3两侧的连廊基础上8上与第一钢板层3平齐,保护层2覆盖在第一钢板层3和混凝土平层4上方,导水槽7设置在连廊变形缝1下方,导水槽7两端通过膨胀螺栓与两侧的连廊基础固定。
16.连廊变形缝1上方的保护层2能够保护和美化连廊变形缝1,具有防水和止水功能,第一钢板层3能够保护连廊变形缝1,第一钢板层3和的第二钢板层6之间设置的石墨粉层5能够使第一钢板层3和的第二钢板层6相互滑动,具有伸缩余量,使得地震时连廊变形缝1能够发挥效果,混凝土平层4能够平整连廊基础上8,导水槽7能够排出连廊变形缝1内积水。
17.参阅图1-3,所述导水槽7呈u型,能够汇集连廊变形缝1内的漏水排出。
18.参阅图1-3,所述u型的导水槽7底面中部隆起向两侧形成导水坡71,使导水槽7排水更加干净和快速,导水槽7内不会产生积水。
19.工作过程:
20.保护层2对连廊变形缝1进行防水保护和美化,地震时第一钢板层3和的第二钢板层6相互滑动,使连廊变形缝1发挥效果避免连廊开裂甚至破坏,当保护层2和第一钢板层3渗水后导水槽7能够排出连廊变形缝1内积水。
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连廊变形缝(1)、保护层(2)、第一钢板层(3)、混凝土平层(4)、石墨粉层(5)、第二钢板层(6)、导水槽(7),所述第二钢板层(6)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连廊变形缝(1)一侧的连廊基础(8)上,第二钢板层(6)与连廊基础(8)表面平齐,第一钢板层(3)设置在连廊变形缝(1)上方,第一钢板层(3)两端分别覆盖在连廊变形缝(1)两侧的连廊基础(8)和第二钢板层(6)上,且第一钢板层(3)与连廊基础(8)通过膨胀螺栓固定,所述石墨粉层(5)填充在第一钢板层(3)和第二钢板层(6)之间,混凝土平层(4)设置在第一钢板层(3)两侧的连廊基础(8)上与第一钢板层(3)平齐,保护层(2)覆盖在第一钢板层(3)和混凝土平层(4)上方,导水槽(7)设置在连廊变形缝(1)下方,导水槽(7)两端通过膨胀螺栓与两侧的连廊基础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7)呈u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的导水槽(7)底面中部隆起向两侧形成导水坡(7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震变形缝防水结构,属于变形缝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连廊变形缝、保护层、第一钢板层、混凝土平层、石墨粉层、第二钢板层、导水槽,第二钢板层固定在连廊变形缝一侧,第一钢板层设置在连廊变形缝上方,分别覆盖在连廊变形缝两侧的连廊基础和第二钢板层上,石墨粉层填充在第一钢板层和第二钢板层之间,混凝土平层设置在第一钢板层两侧的连廊基础上,保护层覆盖在第一钢板层上方,导水槽设置在连廊变形缝下方,石墨粉层使第一钢板层在地震使能够滑动保证连廊变形缝的形变余量,具有抗震防水效果,通过在连廊变形缝下方设置导水槽,能够避免保护层渗水影响变形缝结构,使变形缝积水以及连廊漏水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
芮绍辉 余波 陶寅霞 杨宗顺 王雷 赵卫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云南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1
技术公布日:
20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