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消毒装置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2.感染病科是感染病的部门。常见感染病有菌痢、伤寒、、甲型毒性肝炎、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丝虫病、乙型脑炎、血吸虫病等。感染病科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在医院感染科的空气中漂浮危险微生物的密度大于自然环境危险微生物的密度,医院人流较大,需要在感染科设置消毒装置。
3.如公开号为cn216394819u的一种感染科用医用消毒装置,包括防潮底座、支撑板、消毒水加药除菌箱、连接管、雾化喷头、废液收集盒、防溅出挡板、手部消毒开口、药渣过滤网、活性炭吸附除菌块、器械消毒过滤架、连接板、消毒清洁箱和进水口,所述支撑板设于防潮底座上,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感染科用消毒装置仅对医疗器具进行消毒,医护人员将器具拿去消毒后容易将病菌携带传播,多次更换保护手套会造成浪费的问题,消毒效率较低,且使用不便的问题,实现了对医疗器具消毒的同时,对消毒用水进行灭菌过滤处理,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对手部进行消毒,降低病菌的传播感染风险,该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一定程度的消毒,但消毒水和药液不能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医疗器械和消毒水不能充分的接触,消毒的效果不佳,且不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单独消毒清洗,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在对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部进行消毒后无法对两者进行吹干处理,附着在器械或者手套上的液体仍有携带病菌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安全性不够高。
4.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消毒装置虽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一定程度的消毒,但消毒水和药液不能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医疗器械和消毒水不能充分的接触,消毒的效果不佳,且不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单独消毒清洗,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在对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部进行消毒后无法对两者进行吹干处理,附着在器械或者手套上的液体仍有携带病菌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安全性不够高。
5.基于此,我们便提出了一种新型消毒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消毒装置,总的来说,是针对技术问题:现有的消毒装置消毒的效果不佳,消毒水和药液不能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医疗器械和消毒液不能充分的接触,且无法保证消毒液保持在同一适宜的温度,同时在对医护人员手部以及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后无法对其进行吹干处理,附着在手套上和医疗器械上的液体仍有携带病菌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安全性不够高,在对器械进行使用时取用不方便,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7.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包括防潮底座,所述防潮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工作箱体,所述工作箱体顶部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防溅射挡板,所述工作箱体的顶部固定有入水口,所述工作箱体内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手部清洁箱,所述工作箱体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手部清洁箱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所述分隔板的顶部装配有升降机构,所述工作箱体内侧的顶部装配有清洁机构。
9.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两个传动螺纹杆、两个导向杆和消毒盒,所述分隔板的顶部连接有两个传动螺纹杆和两个导向杆,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和两个所述导向杆分别位于工作箱体内侧的四个端角处,且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处在对角的位置,两个所述导向杆也处在对角的位置,两个所述导向杆均与所述分隔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均与所述分隔板转动连接,所述分隔板的底部且位于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均贯穿所述分隔板且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螺纹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顶部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一个消毒盒,两个所述导向杆均与所述消毒盒滑动连接,所述消毒盒与所述工作箱体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盒、第二电机、第一转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杆和第五齿轮,所述工作箱体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盒,所述第二安装盒内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外侧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内侧固定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第二安装盒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内侧固定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二安装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安装盒且与所述第三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靠近所述第三齿轮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
11.优选的,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两个连接杆和两个搅拌棍,所述第二齿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与所述第二安装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二安装盒,所述第一转动柱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一端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搅拌棍,所述搅拌棍的外侧均布设置有多个清洁棒。
12.优选的,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架、多个第一清洗筒、第二清洗筒和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一转动柱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清洗筒,所述第二清洗筒外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外侧的底部均布固定有多个第一清洗筒。
13.优选的,所述工作箱体两端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盒,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盒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两个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端均贯穿所述工作箱体,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底部靠近所述第二风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二风机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14.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技术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5.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洁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和单独进行消毒清洁,大大增加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效率,且能够对消毒液进行搅拌,使得医疗器械与消毒液的接触更加充分,大大增加了消毒的效率和质量。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以及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消毒后的医护人员的手部和医疗器械进行风干处理,增加了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一种新型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种新型消毒装置第二风机和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工作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一种新型消毒装置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防潮底座;2、工作箱体;3、分隔板;4、第一安装盒;5、第一风机;6、第二风机;7、开关;8、第一电机;9、传动螺纹杆;10、导向杆;11、消毒盒;12、防溅射挡板;13、入水口;14、第二安装盒;15、第二电机;16、第一转动杆;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21、第二转动杆;22、第三转动杆;23、第五齿轮;24、第一连接架;25、第一转动柱;26、第二转动柱;27、连接杆;28、搅拌棍;29、第一清洗筒;30、第二清洗筒;31、第二连接架;32、手部清洁箱。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实施例1:
26.参照图1-4,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包括防潮底座1,防潮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工作箱体2,工作箱体2顶部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防溅射挡板12,工作箱体2的顶部固定有入水口13,工作箱体2内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手部清洁箱32,工作箱体2的内侧且位于手部清洁箱3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分隔板3,分隔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6,分隔板3的顶部装配有升降机构,工作箱体2内侧的顶部装配有清洁机构,在进行清洁时将防溅射挡板12关闭,起到防止清洁液溅射的效果,综上可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和单独进行消毒清洁,大大增加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效率,且能够对消毒液进行搅拌,使得医疗器械与消毒液的接触更加充分,大大增加了消毒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能够对消毒后的医护人员的手部和医疗器械进行风干处理,增加了使用时的便捷性;
27.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8、两个传动螺纹杆9、两个导向杆10和消毒盒11,分隔板3的顶部连接有两个传动螺纹杆9和两个导向杆10,两个传动螺纹杆9和两个导向杆10分别位于工作箱体2内侧的四个端角处,且两个传动螺纹杆9处在对角的位置,两个导向杆10也处
在对角的位置,两个导向杆10均与分隔板3固定连接,两个传动螺纹杆9均与分隔板3转动连接,分隔板3的底部且位于两个传动螺纹杆9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均贯穿分隔板3且分别与其中一个传动螺纹杆9固定连接两个传动螺纹杆9顶部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一个消毒盒11,两个导向杆10均与消毒盒11滑动连接,消毒盒11与工作箱体2滑动连接,同时启动两个第一电机8,使得第一电机8带动传动螺纹杆9转动,进而使得传动螺纹杆9带动消毒盒11进行升降运动,导向杆10为消毒盒11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
28.清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盒14、第二电机15、第一转动杆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第四齿轮20、第二转动杆21、第三转动杆22和第五齿轮23,工作箱体2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盒14,第二安装盒14内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6,第一转动杆16外侧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齿轮17,第一齿轮17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19,第三齿轮19的内侧固定有第二转动杆21,第二转动杆21与第二安装盒14转动连接,第三齿轮19远离第一齿轮17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20,第四齿轮20的内侧固定有第三转动杆22,第二安装盒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第二安装盒14且与第三转动杆22固定连接,第三转动杆22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五齿轮23,第五齿轮23靠近第三齿轮19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8,启动第二电机15,使得第二电机15带动第三转动杆22转动进而使得第三转动杆22带动第四齿轮20和第五齿轮23同时转动,进而使得第三转动杆22通过第二转动杆21和第三齿轮19带动第一齿轮17转动,同时第五齿轮23带动第二齿轮18转动,且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的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搅拌的效率增加;
29.清洁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柱25、第二转动柱26、两个连接杆27和两个搅拌棍28,第二齿轮1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柱25,第一转动柱25与第二安装盒14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柱2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柱26,第二转动柱26的顶部与第一转动杆16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柱25的底部贯穿第二安装盒14,第一转动柱25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7,两个连接杆27相互远离一端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搅拌棍28,搅拌棍28的外侧均布设置有多个清洁棒,第一齿轮17转动时通过第一转动杆16带动第二转动柱26转动,进而使得第二转动柱26通过第二连接架31和第一连接架24带动多个第一清洗筒29和第二清洗筒30转动;使得第二齿轮18通过第一转动柱25带动连接杆27转动,进而使得连接杆27带动搅拌棍28转动,在搅拌棍28跟随连接杆27转动的过程中,搅拌棍28由于收到消毒液的阻力自身也会产生转动,使得搅拌效果更佳;
30.清洁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架24、多个第一清洗筒29、第二清洗筒30和第二连接架31,第二转动柱26的底部贯穿第一转动柱25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31,第二连接架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清洗筒30,第二清洗筒30外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24,第一连接架24外侧的底部均布固定有多个第一清洗筒29,第一清洗筒29与第二清洗筒30均为中空且内侧底部不积水的设计,从而避免了积水导致的细菌滋生,同时第一清洗筒29与第二清洗筒30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具有良好的通风性,有利于风干,提高了风干的效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1.工作箱体2两端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盒4,两个第一安装盒4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5,两个第一风机5的输出端均贯穿工作箱体2,第二风机6的输出端贯穿分隔板3,分隔板3底部靠近第二风机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关7,开关7与第二风机6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开关7设置在手部清洁箱32的内侧,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手部进行清洁后立刻对
手部进行风干处理,增加了使用时的便捷性。
32.本实用新型针对技术问题:现有的消毒装置虽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一定程度的消毒,但消毒水和药液不能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医疗器械和消毒水不能充分的接触,消毒的效果不佳,且不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单独消毒清洗,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在对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部进行消毒后无法对两者进行吹干处理,附着在器械或者手套上的液体仍有携带病菌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安全性不够高;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同时,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是:
33.使用时,通过入水口13向消毒盒11的内部加入消毒水和药液,打开防溅射挡板12,将需要清洁消毒的医疗器械放入到第一清洗筒29或第二清洗筒30中,启动第二电机15,使得第二电机15带动第三转动杆22转动进而使得第三转动杆22带动第四齿轮20和第五齿轮23同时转动,进而使得第三转动杆22通过第二转动杆21和第三齿轮19带动第一齿轮17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齿轮17通过第一转动杆16带动第二转动柱26转动,进而使得第二转动柱26通过第二连接架31和第一连接架24带动多个第一清洗筒29和第二清洗筒30转动;同时第五齿轮23带动第二齿轮18转动,使得第二齿轮18通过第一转动柱25带动连接杆27转动,进而使得连接杆27带动搅拌棍28转动,在搅拌棍28跟随连接杆27转动的过程中,搅拌棍28由于收到消毒液的阻力自身也会产生转动,使得搅拌效果更佳;
34.当需要对医疗器械进行风干时,停止第二电机15,同时启动两个第一电机8,使得第一电机8带动传动螺纹杆9转动,进而使得传动螺纹杆9带动消毒盒11进行升降运动,当消毒盒11运动至与第一清洗筒29和第二清洗筒30脱离时,关闭第一电机8,启动两个第一风机5,使得第一风机5对第一清洗筒29和第二清洗筒30内的医疗器械进行风干;
35.当需要对手部进行清洁和风干时,向手部清洁箱32的内部加入清洁液,将手伸入手部清洁箱32内侧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离开清洁液体,按动开关7启动第二风机6,从而对手部进行风干,风干结束后再按动开关7,关闭第二风机6即可。
36.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必然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同时,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37.1、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洁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和单独进行消毒清洁,大大增加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效率,且能够对消毒液进行搅拌,使得医疗器械与消毒液的接触更加充分,大大增加了消毒的效率和质量。
38.2、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以及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消毒后的医护人员的手部和医疗器械进行风干处理,增加了使用时的便捷性。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包括防潮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工作箱体(2),所述工作箱体(2)顶部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防溅射挡板(12),所述工作箱体(2)的顶部固定有入水口(13),所述工作箱体(2)内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手部清洁箱(32),所述工作箱体(2)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手部清洁箱(3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6),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装配有升降机构,所述工作箱体(2)内侧的顶部装配有清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8)、两个传动螺纹杆(9)、两个导向杆(10)和消毒盒(11),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连接有两个传动螺纹杆(9)和两个导向杆(10),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和两个所述导向杆(10)分别位于工作箱体(2)内侧的四个端角处,且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处在对角的位置,两个所述导向杆(10)也处在对角的位置,两个所述导向杆(10)均与所述分隔板(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均与所述分隔板(3)转动连接,所述分隔板(3)的底部且位于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均贯穿所述分隔板(3)且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顶部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一个消毒盒(11),两个所述导向杆(10)均与所述消毒盒(11)滑动连接,所述消毒盒(11)与所述工作箱体(2)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盒(14)、第二电机(15)、第一转动杆(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第四齿轮(20)、第二转动杆(21)、第三转动杆(22)和第五齿轮(23),所述工作箱体(2)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盒(14),所述第二安装盒(14)内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6),所述第一转动杆(16)外侧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7)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19),所述第三齿轮(19)的内侧固定有第二转动杆(21),所述第二转动杆(21)与所述第二安装盒(14)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9)远离所述第一齿轮(17)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20),所述第四齿轮(20)的内侧固定有第三转动杆(22),所述第二安装盒(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安装盒(14)且与所述第三转动杆(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22)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五齿轮(23),所述第五齿轮(23)靠近所述第三齿轮(19)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柱(25)、第二转动柱(26)、两个连接杆(27)和两个搅拌棍(28),所述第二齿轮(18)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柱(25),所述第一转动柱(25)与所述第二安装盒(1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柱(2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柱(26),所述第二转动柱(26)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转动杆(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柱(25)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二安装盒(14),所述第一转动柱(25)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7),两个所述连接杆(27)相互远离一端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搅拌棍(28),所述搅拌棍(28)的外侧均布设置有多个清洁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架(24)、多个第一清洗筒(29)、第二清洗筒(30)和第二连接架(31),所述第二转动柱(26)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一转动柱(25)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31),所述第二连接架(3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清洗筒(30),所述第二清洗筒(30)外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24),所述第一连接架(24)外侧的底部均布固定有多个第一清洗筒(2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体(2)两端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盒(4),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盒(4)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5),两个所述第一风机(5)的输出端均贯穿所述工作箱体(2),所述第二风机(6)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底部靠近所述第二风机(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关(7),所述开关(7)与所述第二风机(6)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包括防潮底座,防潮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工作箱体,工作箱体顶部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防溅射挡板,工作箱体的顶部固定有入水口,工作箱体内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手部清洁箱。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洁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和单独进行消毒清洁,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效率,且能够对消毒液进行搅拌,使得医疗器械与消毒液的接触更加充分,大大增加了消毒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升降机构以及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消毒后的医护人员的手部和医疗器械进行风干处理,增加了使用时的便捷性。便捷性。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

曹小琴 马黎黎 许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10.21

技术公布日:

2023/2/28

本文发布于:2023-03-03 07:0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23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齿轮   箱体   隔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