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
鞋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单向排气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鞋子的设计,一般都需要考虑其透气性,否则在长时间走路后,由于鞋内空气无法排出,导致热量也难以排出,从而造成脚部大量出汗,并由此滋生细菌。
3.公开号为cn10227376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换气鞋,包括鞋底,鞋底
鞋跟处设置有可单向对外排气的气囊,气囊包括气囊外罩和气囊垫,气囊外罩罩在气囊垫上并气密封;气囊外罩包括一体成型的进气管和罩体,进气管带有向气囊方向单向进气的单向阀,罩体顶部内壁呈弧面分布,气囊垫中心开设有竖向贯穿气囊垫的排
气孔,排气孔与底部外界相通,排气孔带有对外单向排气的单向阀,鞋底的前掌处分布有进气道,进气管与进气道相连。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采用气囊并且安装于鞋底内部的方式结构较为复杂,因此目前针对鞋底透气性的结构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供一种简便的结构满足鞋底透气性的需求,本技术提供单向排气减震鞋底。
6.本技术提供的单向排气减震鞋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包括鞋底主体和鞋跟,
所述鞋跟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包括开设有导气孔的导气部、开设有排气孔的排气部和密封组件,所述导气部位于靠近鞋底主体的一端,排气部穿设于鞋跟外,密封组件包括位于排气部内的密封柱塞,且所述密封柱塞遮挡于排气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鞋跟的侧壁上设置排气阀,通过行走过程中人的脚部对鞋跟进行挤压,使鞋跟内的空气可通过排气阀向外排出,由此便捷提高鞋底的透气性;密封柱塞遮挡于排气孔,排气的同时避免水从排气孔进入。
9.优选的,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套设于密封柱塞上且位于靠近导气部的一端,且拉伸弹簧的长度大于密封柱塞,拉伸弹簧抵接于导气部;排气部的内侧壁上间隔固定若干支撑柱,密封柱塞抵接于支撑柱。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拉伸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密封柱塞保持遮挡于排气孔的位置,从而避免排气孔处进水;密封柱塞的一端抵接于支撑柱,从而避免密封柱塞完全抵紧于排气孔,阻碍排气。
11.优选的,所述鞋底主体与鞋跟对应处间隔开设若干透气槽,所述鞋跟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导气部和排气部安装的安装孔,且安装孔连通于透气槽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槽使鞋底主体与鞋跟对应处气体更易积蓄从而通过排气阀被排出,辅助提高透气性,同时,通过排气阀的单向缓慢排气还可使鞋底主体与鞋跟处保持一定的气体堆积量,同时起到减震效果。
13.优选的,所述排气部穿设于鞋跟外部的端部形成透气端头,若干所述排气孔在透气端头上间隔设置,且排气孔与支撑柱错位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的排气孔增加内部排气量同时减少水从排气孔处大量渗入;排气孔与支撑柱错位避免支撑柱阻碍排气孔透气,设置更合理。
15.优选的,所述导气部靠近鞋底内的一端形成锥状端部,且锥状端部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开口槽。
16.优选的,所述导气部和排气部通过连接结构连接。
17.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和连接腔,所述连接柱固定于导气部上,且连接柱上形成连通于导气孔的贯通孔,所述连接腔形成于排气部内,连接柱插接定位于连接腔中。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导气部和排气部的便捷拆装,便于安装拉伸弹簧和密封柱塞。
19.优选的,所述鞋底主体上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上且位于靠近前脚掌处设置有吸水衬,吸水衬12为海绵。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在鞋跟的侧壁上设置排气阀,通过行走过程中人的脚部对鞋跟进行挤压,使鞋跟内的空气可通过排气阀向外排出,由此便捷提高鞋底的透气性;密封柱塞遮挡于排气孔,排气的同时避免水从排气孔进入。
22.2.在拉伸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密封柱塞保持遮挡于排气孔的位置,从而避免排气孔处进水;密封柱塞的一端抵接于支撑柱,从而避免密封柱塞完全抵紧于排气孔,阻碍排气;
23.3.透气槽使鞋底主体与鞋跟对应处气体更易积蓄从而通过排气阀被排出,辅助提高透气性,同时,通过排气阀的单向缓慢排气还可使鞋底主体与鞋跟处保持一定的气体堆积量,同时起到减震效果;
24.4.透气端头上若干排气孔的设置增加内部排气量并减少外部进水;排气孔与支撑柱错位避免支撑柱阻碍排气孔透气,设置更合理。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单向排气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凸显的本技术实施例隐去缓冲垫和排气阀的鞋底主体和鞋跟对应处的透气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气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气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旨在显示支撑柱和排气孔的位置。
29.附图标记说明:1、鞋底主体;11、缓冲垫;12、吸水衬;2、鞋跟;21、安装孔;3、排气阀;31、导气部;311、导气孔;312、锥状端部;3121、开口槽;32、排气部;321、透气端头;3211、排气孔;33、密封组件;331、密封柱塞;332、拉伸弹簧;4、连接结构;41、连接柱;411、贯通孔;42、连接腔;5、透气槽;6、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参照图1,包括鞋底主体1和鞋跟2,鞋底主体1的上部设置有缓冲垫11,缓冲垫11的上部且位于靠近前脚掌处设置有吸水衬12,吸水衬12为海绵;通过缓冲垫11和吸水衬12的设置起缓冲减震作用,同时吸水衬12还可吸湿并增加柔软度。
32.参照图1,鞋跟2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排气阀3,使用时,通过行走过程中人的脚部对鞋跟2进行挤压,使鞋跟2内的空气可通过排气阀3向外排出,由此便捷提高鞋底的透气性。
33.参照图1、2,鞋底主体1与鞋跟2对应处间隔开设若干透气槽5,鞋跟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排气阀3安装的安装孔21,且安装孔21连通于透气槽5处,透气槽5使鞋底主体1与鞋跟2对应处气体更易积蓄从而通过排气阀3被排出,辅助提高透气性,同时,通过排气阀3的单向缓慢排气还可使鞋底主体1与鞋跟2处保持一定的气体堆积量,同时起到减震效果。
34.参照图1、3,排气阀3包括开设有导气孔311的导气部31和排气部32,导气部31位于靠近鞋底主体1的一端,排气部32穿设于鞋跟2外;且导气部31和排气部32通过连接结构4连接。
35.参照图3、4,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柱41和连接腔42,连接柱41固定于导气部31上,且连接柱41的中部形成连通于导气孔311的贯通孔411,连接腔42形成于排气部32内,连接柱41插接定位于连接腔42中;由此可实现导气部31和排气部32的便捷拆装。
36.参照图2、3,导气部31靠近鞋底内的一端形成锥状端部312,且锥状端部312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开口槽3121;便于使鞋跟2处的空气集中从导气部31导出;排气部32穿设于鞋跟2外部的端部形成透气端头321,透气端头321上间隔开设若干排气孔3211,若干的排气孔3211既可起增加内部排气量,也可减少外部的水大量渗入的情况。
37.参照图3,排气阀3还包括密封组件33,密封组件33包括密封柱塞331和拉伸弹簧332,密封柱塞331安装于排气部32内,拉伸弹簧332套设于密封柱塞331上且位于靠近导气部31的一端,且拉伸弹簧332的长度大于密封柱塞331,拉伸弹簧332抵接于导气部31,由此避免密封柱塞331抵接于连接柱41阻碍向外透气;密封柱塞331遮挡于排气孔3211,使外部的水无法通过排气孔3211进入。
38.参照图3、4,排气部32靠近透气端头321的一端的内侧壁上间隔固定若干支撑柱6,密封柱塞331的一端抵接于支撑柱6,从而避免密封柱塞331完全抵紧于排气孔3211,以免阻碍内部气体从排气部32处向外排出。
39.参照图4,支撑柱6与排气孔3211错位设置,避免支撑柱6阻碍排气孔3211透气,设置更合理。
40.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41.当鞋跟2处受到人脚的挤压,透气槽5内的空气从锥状端部312导出,空气进入排气部32,并通过透气端头321的排气孔3211向鞋跟2外排出;此后人脚抬起,在拉伸弹簧332的弹力作用下密封柱塞331被推动抵接于支撑柱6,遮挡于排气孔3211,避免当鞋底主体1内气压较低时,外部水通过排气孔3211同时进入;由此循环往复实现鞋跟2处的透气过程,并可防止进水。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包括鞋底主体(1)和鞋跟(2),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2)上设置有排气阀(3),所述排气阀(3)包括开设有导气孔(311)的导气部(31)、开设有排气孔(3211)的排气部(32)和密封组件(33),所述导气部(31)位于靠近鞋底主体(1)的一端,排气部(32)穿设于鞋跟(2)外,密封组件(33)包括位于排气部(32)内的密封柱塞(331),且所述密封柱塞(331)遮挡于排气孔(3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33)还包括拉伸弹簧(332),排气部(32)的内侧壁上间隔固定若干支撑柱(6),所述拉伸弹簧(332)套设于密封柱塞(331)上且位于靠近导气部(31)的一端,且拉伸弹簧(332)的长度大于密封柱塞(331),拉伸弹簧(332)抵接于导气部(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体(1)与鞋跟(2)对应处间隔开设若干透气槽(5),所述鞋跟(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导气部(31)和排气部(32)安装的安装孔(21),且安装孔(21)连通于透气槽(5)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部(32)穿设于鞋跟(2)外部的端部形成透气端头(321),若干所述排气孔(3211)在透气端头(321)上间隔设置,且排气孔(3211)与支撑柱(6)错位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部(31)靠近鞋底内的一端形成锥状端部(312),且锥状端部(312)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开口槽(31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部(31)和排气部(32)通过连接结构(4)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4)包括连接柱(41)和连接腔(42),所述连接柱(41)固定于导气部(31)上,且连接柱(41)上形成连通于导气孔(311)的贯通孔(411),所述连接腔(42)形成于排气部(32)内,连接柱(41)插接定位于连接腔(42)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体(1)上设置有缓冲垫(11),所述缓冲垫(11)上且位于靠近前脚掌处设置有吸水衬(12),吸水衬(12)为海绵。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单向排气减震鞋底,包括鞋底主体和鞋跟,鞋跟上设置有排气阀,排气阀包括开设有导气孔的导气部、开设有排气孔的排气部和密封组件,导气部位于靠近鞋底主体的一端,排气部穿设于鞋跟外,密封组件包括位于排气部内的密封柱塞,且密封柱塞遮挡于排气孔。本申请在鞋跟的侧壁上设置排气阀,通过行走过程中人的脚部对鞋跟进行挤压,使鞋跟内的空气可通过排气阀向外排出,由此便捷提高鞋底的透气性。由此便捷提高鞋底的透气性。由此便捷提高鞋底的透气性。
技术研发人员:
丁春流 黄忠达 唐泽勇 杜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温州市康森鞋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3
技术公布日:
202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