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粉生产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粉生产线。
背景技术:
2.河粉,又称沙河粉,在新加坡称为棵条,是中国广东和东南亚一带常见的一种小吃主料,1860年左右源自广州沙河,因而得名。河粉是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调制成糊状,上笼蒸制成片状,冷却后划成条状而成。
3.现有的公告号为cn21044557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河粉机,包括机台本体和设置于机台本体上用于传送固体粉料的第一传送带,设置于第一传送带上的蒸箱和出浆
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条滚刀,每两条
所述滚刀配置为一组滚刀组,每组滚刀组的滚刀贴紧设置;所述滚刀组接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所述滚刀组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下方;还包括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接于所述滚刀组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传送带输送方向与所述滚刀轴向方向一致;沿第二传送带的宽度方向设置有用于将河粉沿长度方向分段切割的切割部。其取得了全自动化制备河粉的优点;通过控制切割刀刃的转动速度,从而控制河粉的长度;通过控制滚刀的转速,实现控制河粉的宽度。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市场上销售的河粉都是成包包装的河粉,虽然上述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全自动制备河粉,但是需要工人对制备出来的河粉
称重和包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粉生产线,其不仅能够自动制备河粉,还能对河粉称成设定重量份的河粉并对设定重量份的河粉进行包装,无需工人对河粉进行称重和包装,一方面,提高了河粉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人工成本。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河粉生产线,包括出浆装置、蒸煮装置、冷却装置和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切割机构、第二切割机构和切割
输送带,所述切割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冷却装置输出端的下方,所述第一切割机构位于所述切割输送带输入端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冷却装置输出端的下方,所述第二切割机构位于所述切割输送带输出端的上方,还包括称重装置和包装装置,所述出浆装置、所述蒸煮装置、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切割装置、所述称重装置和所述包装装置依次设置。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切割机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切割辊,两根所述切割辊之间存在间隙。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割辊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盘刀,所述盘刀与所述切割辊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两个所述盘刀之间存在间隙。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割辊的所述盘刀与另一所述切割辊抵接,或所述切割辊的所述盘刀与另一所述切割辊的盘刀抵接。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切割机构包括刀架、切粉气缸和切刀,所述刀架与所述切割输送带的两侧连接,所述切粉气缸安装在所述刀架上并位于所述切割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切刀安装在所述切粉气缸的末端。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过度装置,所述过度装置位于所述称重装置和所述包装装置之间,所述过度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称重装置的输出端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输入端的上方,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与第三输送带的输入端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三输送带的输出端与所述包装装置之间存在间隙。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蒸煮装置包括蒸箱和从所述蒸箱内穿过的蒸粉输送带,所述出浆装置位于所述蒸粉输送带输入端的上方。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输送带、冷却风扇和承接输送带;所述冷却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冷却装置输出端的下方,所述冷却风扇安装在所述冷却输送带上,所述承接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冷却输送带的下方,所述承接输送带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切割装置的上方。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称重装置包括可变速的称重输送带、称重传感器和过渡输送带;所述称重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切割装置的输出端之间存在间隙,用于承接所述切割装置的输出端输出的粉条;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称重输送带的下方,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称重输送带的粉条的重量;所述过渡输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称重输送带的输出端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过渡输送带和所述称重输送带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粉生产线,包括依次设置的出浆装置、蒸煮装置、冷却装置、切割装置、称重装置和包装装置,其中,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切割机构、第二切割机构和切割输送带,第一切割机构位于切割输送带输入端的上方并位于冷却装置输出端的下方,第二切割机构位于切割输送带输出端的上方。使用时,出浆装置流出的粉浆在蒸煮装置形成粉皮并被蒸熟,粉皮经冷却装置冷却,粉皮经第一切割机构切割形成粉条,粉条置于切割输送带上并经切割输送带输送至称重装置;当称重装置上的粉条达到预设的重量时,第二切割装置将切割输送带上的粉条切断并限制粉条向称重装置方向移动,当称重装置上的粉条全部移走时,第二切割装置不再限制粉条向称重装置方向移动;称重装置称重的河粉为设定的重量,设定的重量的河粉经包装装置包装。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河粉生产线不仅能够自动制备河粉,而且能够对河粉称重,将河粉称成设定重量份的河粉并对设定重量份的河粉进行包装,无需工人对河粉进行称重和包装,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河粉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无需工人对河粉称重和包装,以减少人工成本。
18.河粉在蒸熟后包装前,河粉都在降温,当河粉运动至包装装置时,河粉的温度达到安全的温度,以便于对河粉进行包装。在称重装置和包装装置之间还设有过度装置,过度装置、承载着、切割装置和冷却装置均起到对河粉降温的作用。
19.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2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河粉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出浆装置;2、蒸煮装置;21、蒸箱;22、蒸粉输送带;3、冷却装置;31、冷却输送带;32、冷却风扇;33、承接输送带;4、切割装置;41、第一切割机构;411、切割辊;412、盘刀;42、第二切割机构;421、刀架;422、切粉气缸;423、切刀;43、切割输送带;5、称重装置;51、称重输送带;52、过渡输送带;53、称重架;6、包装装置;7、过度装置;71、第一输送带;72、第二输送带;73、第三输送带;8、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26.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27.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河粉生产线,包括出浆装置1、蒸煮装置2、冷却装置3、切割装置4、称重装置5、过度装置7、包装装置6和控制面板8,出浆装置1、蒸煮装置2、冷却装置3、切割装置4、称重装置5、过度装置7和包装装置6依次设置。出浆装置1、蒸煮装置2、冷却装置3、切割装置4、称重装置5、过度装置7和包装装置6可以在同一直线上,出浆装置1、蒸煮装置2、冷却装置3、切割装置4、称重装置5、过度装置7、包装装置6也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控制面板8分别与出浆装置1、蒸煮装置2、冷却装置3、切割装置4、称重装置5、过度装置7和包装装置6的控制端连接,以便于控制面板8分别控制出浆装置1、蒸煮装置2、冷却装置3、切割装置4、称重装置5、过度装置7和包装装置6,使得出浆装置1、蒸煮装置2、冷却装置3、切割装置4、称重装置5、过度装置7和包装装置6之间的配合更加协调和更加规则。切割装置4包括第一切割机构41、第二切割机构42和切割输送带43,切割输送带43的输入端位于冷却装置3输出端的下方,第一切割机构41位于切割输送带43输入端的上方并位于冷却装置3输出端的下方,第二切割机构42位于切割输送带43输出端的上方。
30.使用时,出浆装置1流出的粉浆在蒸煮装置2形成粉皮并被蒸熟,粉皮经冷却装置3冷却,粉皮经第一切割机构41切割形成粉条,粉条置于切割输送带43上并经切割输送带43
输送至称重装置5;当称重装置5上的粉条达到预设的重量时,第二切割装置4将切割输送带43上的粉条切断并限制粉条向称重装置5方向移动,当称重装置5上的粉条全部移走时,第二切割装置4不再限制粉条向称重装置5方向移动;称重装置5称重的河粉为设定的重量,设定的重量的河粉经包装装置6包装。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河粉生产线不仅能够自动制备河粉,而且能够对河粉称重,将河粉称成设定重量份的河粉并对设定重量份的河粉进行包装,无需工人对河粉进行称重和包装,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河粉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无需工人对河粉称重和包装,以减少人工成本。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蒸煮装置2包括蒸箱21和蒸粉输送带22,蒸粉输送带22贯穿蒸箱21,蒸粉输送带22的输入端位于出浆装置1的下方,即出浆装置1位于蒸粉输送带22输入端的上方,以便于蒸粉输送带22承接出浆装置1流出的粉浆,粉浆在蒸粉输送带22形成粉皮并被蒸箱21蒸熟。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输送带31、冷却风扇32和承接输送带33;冷却输送带31的输入端位于蒸粉输送带22输出端的下方,以便于冷却输送带31承接蒸粉输送带22输出端输出的粉皮。冷却风扇32安装在冷却输送带31上,冷却风扇32位于冷却输送带31的两外侧,当然,冷却风扇32也可以位于冷却输送带31的上方。冷却风扇32吹向冷却输送带31上的粉皮,以加快降低冷却输送带31上的粉皮的温度。承接输送带33的输入端位于冷却输送带31的下方,以便于承接输送带33的输入端承接冷却输送带31输出端输出的粉皮;承接输送带33的输出端位于切割装置4的上方,以便于承接输送带33输出的粉皮运动至切割装置4并被切割装置4切割。
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切割机构4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切割辊411,两根切割辊411优选与粉皮运动的方向垂直,当然,两根切割辊411也可以与粉皮运动的方向成角度设置;两根切割辊411之间存在间隙,两根切割辊411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能够驱使粉皮从两根切割辊411之间穿过,以便于两根切割辊411切割粉皮。切割辊411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盘刀412,盘刀412与切割辊411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两个盘刀412之间存在间隙;切割辊411的盘刀412与另一切割辊411抵接,或切割辊411的盘刀412与另一切割辊411的盘刀412抵接。当粉皮从两根切割辊411之间的间隙穿过时,两根切割辊411的盘刀412对粉皮进行切割,将块状的粉皮切割成条状的粉条。
34.粉条落在切割输送带43上并经切割输送带43输送至称重装置5,称重装置5对粉条称重;当称重装置5上的粉条达到设定的重量时,第二切割装置4将切割输送带43上的粉条切断并限制粉条向称重装置5方向移动;当称重装置5上的粉条全部移走时,第二切割装置4不再限制粉条向称重装置5方向移动。
35.第二切割机构42包括刀架421、切粉气缸422和切刀423,刀架421与切割输送带43的两侧连接,切粉气缸422安装在刀架421上并位于切割输送带43的上方,切刀423安装在切粉气缸422的末端;当切粉气缸422伸长以驱使切刀423向切割输送带43方向运动,以实现将切割输送带43上粉条切断。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称重装置5包括称重架、可变速的称重输送带51、称重传感器和过渡输送带52;称重输送带51和过渡输送带52均安装在称重架上,称重输送带51位于切割输送带43和过渡输送带52之间;称重传感器安装在称重输送带51和称重架之间,以便于称重传感器测量称重输送带51的重量,由于称重输送带51的重量几乎是一样的,因此,称重传
感器通过称重输送带51称量称重输送带51上的粉条的重量;称重传感器与称重输送带51的控制端连接,当称重传感器测量到的重量在设定值以下时,即称重输送带51上的河粉的重量在设定值以下时,称重输送带51的运行较慢;当称重传感器测量到的重量在设定值以上或为设定值时,即称重输送带51上的河粉的重量在设定值以上或为设定值时,称重输送带51快速运行。
37.称重输送带51的输入端与切割输送带43的输出端之间存在间隙,称重输送带51与切割输送带43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便于称重输送带51的输入端承接切割输送带43输出端输出的粉条;过渡输送带52的输入端与称重输送带51的输出端之间存在间隙,过渡输送带52和称重输送带51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便于称重输送带51将称重后的河粉输送至过渡输送带52。
38.过度装置7包括第一输送带71、第二输送带72和第三输送带73,第一输送带71的输入端与过渡输送带52的输出端之间存在间隙,第一输送带71的顶部与过渡输送带52的顶部位于同一平面内或第一输送带71的顶部位于过渡输送带52的顶部的下方,以便于第一输送带71的输入端承接过渡输送带52输出的粉条;第一输送带71的输出端位于第二输送带72输入端的上方,以便于第二输送带72的输入端承接第一输送带71的输出端输出的粉条;第二输送带72的输出端与第三输送带73的输入端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第二输送带72的输出端输出的粉条被第三输送带73的输入端承接;第三输送带73的输出端与包装装置6之间存在间隙,第三输送带73的输出端输出的粉条被包装装置6承接,包装装置6对承接的粉条进行包装。
3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河粉生产线,包括出浆装置(1)、蒸煮装置(2)、冷却装置(3)和切割装置(4),所述切割装置(4)包括第一切割机构(41)、第二切割机构(42)和切割输送带(43),所述切割输送带(43)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冷却装置(3)输出端的下方,所述第一切割机构(41)位于所述切割输送带(43)输入端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冷却装置(3)输出端的下方,所述第二切割机构(42)位于所述切割输送带(43)输出端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称重装置(5)和包装装置(6),所述出浆装置(1)、所述蒸煮装置(2)、所述冷却装置(3)、所述切割装置(4)、所述称重装置(5)和所述包装装置(6)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割机构(4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切割辊(411),两根所述切割辊(411)之间存在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辊(411)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盘刀(412),所述盘刀(412)与所述切割辊(411)的长度方向垂直,相邻两个所述盘刀(412)之间存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辊(411)的所述盘刀(412)与另一所述切割辊(411)抵接,或所述切割辊(411)的所述盘刀(412)与另一所述切割辊(411)的盘刀(412)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割机构(42)包括刀架(421)、切粉气缸(422)和切刀(423),所述刀架(421)与所述切割输送带(43)的两侧连接,所述切粉气缸(422)安装在所述刀架(421)上并位于所述切割输送带(43)的上方,所述切刀(423)安装在所述切粉气缸(422)的末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度装置(7),所述过度装置(7)位于所述称重装置(5)和所述包装装置(6)之间,所述过度装置(7)包括第一输送带(71)、第二输送带(72)和第三输送带(73),所述第一输送带(71)的输入端与所述称重装置(5)的输出端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输送带(71)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72)输入端的上方,所述第二输送带(72)的输出端与第三输送带(73)的输入端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三输送带(73)的输出端与所述包装装置(6)之间存在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煮装置(2)包括蒸箱(21)和从所述蒸箱(21)内穿过的蒸粉输送带(22),所述出浆装置(1)位于所述蒸粉输送带(22)输入端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输送带(31)、冷却风扇(32)和承接输送带(33);所述冷却输送带(31)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冷却装置(3)输出端的下方,所述冷却风扇(32)安装在所述冷却输送带(31)上,所述承接输送带(33)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冷却输送带(31)的下方,所述承接输送带(33)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切割装置(4)的上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粉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装置(5)包括可变速的称重输送带(51)、称重传感器和过渡输送带(52);所述称重输送带(51)的输入端与所述切割装置(4)的输出端之间存在间隙,用于承接所述切割装置(4)的输出端输出的粉条;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称重输送带(51)的下方,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称重输送带(51)的粉条的重量;所述过渡输送带(52)的输入端与所述称重输送带(51)的输出端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过渡输送带(52)和所述称重输送带(51)位于同一平面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粉生产线,包括出浆装置、蒸煮装置、冷却装置和切割装置,切割装置包括第一切割机构、第二切割机构和切割输送带,切割输送带的输入端位于冷却装置输出端的下方,第一切割机构位于切割输送带输入端的上方并位于冷却装置输出端的下方,第二切割机构位于切割输送带输出端的上方,还包括称重装置和包装装置,出浆装置、蒸煮装置、冷却装置、切割装置、称重装置和包装装置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河粉生产线不仅能够自动制备河粉,而且能够对河粉称重,将河粉称成设定重量份的河粉并对设定重量份的河粉进行包装,无需工人对河粉进行称重和包装,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河粉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无需工人对河粉称重和包装,减少人工成本。减少人工成本。减少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古昌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州市嘉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9
技术公布日:
20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