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
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锅炉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低氮冷凝锅炉使用的越来越多了,冷凝锅炉就是利用高效的冷凝余热回收装置来吸收锅炉排出的高温烟气中的显热和水蒸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以达到提高锅炉热效率的目的。
3.目前,现有的低氮冷凝锅炉在运输移动时,由于不便对低氮冷凝锅炉进行缓冲防护,在运输途中容易使锅炉出现震动,从而对锅炉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降低了锅炉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包括底板,
所述底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机构,所述底板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第二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锅炉
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一端安装有燃烧器,所述安装板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水箱,所述锅炉本体与锅炉本体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安装板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凝腔,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通过管道与冷凝腔的底端相连通,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净化腔,所述净化腔的内部设置有净化机构,所述冷凝腔的顶端通过管道与净化腔的一侧相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杆、活动套、伸缩
弹簧和铰接杆,所述固定板安装于底板顶端中间位置处的两侧,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均与固定板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设置与固定杆的外侧壁,所述活动套的顶端均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顶端与安装板的底端相互铰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护机构包括腔体、阻尼器、复位弹簧、移动板、连接杆和限位结构,所述腔体安装于底板顶端的四个拐角处,所述腔体内部的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阻尼器,所述腔体内部底端的两侧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阻尼器与复位弹簧的顶端均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延伸至腔体的外部,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安装板的底端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限位槽设置于腔体内部的两侧,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移动板的一侧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横截面大于限位块的横截面,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块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活性炭吸附板、密封板、把手、安装槽、第一弹簧、活动块、限位杆和限位套,所述活性炭吸附板安装于净化腔的内部,所述活性炭吸附板的顶端延伸至净化腔的外部,所述活性炭吸附板的顶端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端安装有把手,所述活性炭吸附板底端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弹簧安装于净化腔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杆设置于净化腔的内部,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一端与活动块的一端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的内径大于活动块的外径,所述安装槽与活动块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在底板顶端设置有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利用第一防护机构的固定板、固定杆、活动套、伸缩弹簧、铰接杆和第二防护机构的腔体、阻尼器、复位弹簧、移动板、连接杆、限位槽、限位块的相互配合,可对锅炉本体进行缓冲防护,在运输或使用时对锅炉本体进行减震防护,使得锅炉本体内部的电子元件在运输或使用时不易损坏,从而延长了该变频锅炉的使用寿命;
15.2、本实用新型在净化腔的内部设置有净化机构,利用净化机构的活性炭吸附板、密封板、把手、安装槽、第一弹簧、活动块、限位杆和限位套的相互配合,通过三个活性炭吸附板对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吸附净化过滤处理,使得烟气排出时较为干净,不易对空气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该变频锅炉在使用时的实用性。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施例的第一防护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施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施例的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施例的图2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板;2、安装板;3、锅炉本体;4、燃烧器;5、水箱;6、冷凝腔;7、净化腔;8、固定板;9、固定杆;10、活动套;11、伸缩弹簧;12、铰接杆;13、腔体;14、阻尼器;15、复位弹簧;16、移动板;17、连接杆;18、限位槽;19、限位块;20、活性炭吸附板;21、密封板;22、把手;23、安装槽;24、第一弹簧;25、活动块;26、限位杆;27、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实施例一
27.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包括底板1,底板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机构,底板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第二防护机构,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板2,安装板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锅炉本体3,锅炉本体3的一端安装有燃烧器4,安装板2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水箱5,锅炉本体3与锅炉本体3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安装板2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凝腔6,锅炉本体3的一侧通过管道与冷凝腔6的底端相连通,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净化腔7,净化腔7的内部设置有净化机构,冷凝腔6的顶端通过管道与净化腔7的一侧相连通;
28.第一防护机构包括固定板8、固定杆9、活动套10、伸缩弹簧11和铰接杆12,固定板8安装于底板1顶端中间位置处的两侧,固定板8的内侧安装有固定杆9,固定杆9外侧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伸缩弹簧11,伸缩弹簧11的一端均与固定板8的一端连接,伸缩弹簧11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活动套10,活动套10设置与固定杆9的外侧壁,活动套10的顶端均铰接有铰接杆12,铰接杆12的顶端与安装板2的底端相互铰接,将锅炉本体3移动到适当的位置,此时铰接杆12受到向下的压力,带动活动套10在固定杆9的外侧壁向两侧滑动,此时伸缩弹簧11受到弹力的作用分别带动两个活动套10向中间进行移动,进而带动铰接杆12进行移动,对铰接杆12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处理,进而对锅炉本体3进行缓冲防护;
29.第二防护机构包括腔体13、阻尼器14、复位弹簧15、移动板16、连接杆17和限位结构,腔体13安装于底板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腔体13内部的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阻尼器14,腔体13内部底端的两侧安装有复位弹簧15,阻尼器14与复位弹簧15的顶端均安装有移动板16,移动板16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顶端延伸至腔体13的外部,连接杆17的顶端与安装板2的底端连接,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18和限位块19,限位槽18设置于腔体13内部的两侧,限位槽18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的一端与移动板16的一侧连接,限位槽18的横截面大于限位块19的横截面,限位槽18与限位块19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使用时,复位弹簧15受到弹力的作用,在限位槽18和限位块19的限位下,带动移动板16进行移动,故带动连接杆17进行移动,进而对锅炉本体3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解,可对锅炉本体3进行缓冲防护,在运输或使用时对锅炉本体3进行减震防护,使得锅炉本体3内部的电子元件在运输或使用时不易损坏,从而延长了该变频锅炉的使用寿命。
30.实施例二
31.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包括底板1,底板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机构,底板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第二防护机构,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板2,安装板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锅炉本体3,锅炉本体3的
一端安装有燃烧器4,安装板2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水箱5,锅炉本体3与锅炉本体3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安装板2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凝腔6,锅炉本体3的一侧通过管道与冷凝腔6的底端相连通,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净化腔7,净化腔7的内部设置有净化机构,冷凝腔6的顶端通过管道与净化腔7的一侧相连通;
32.第一防护机构包括固定板8、固定杆9、活动套10、伸缩弹簧11和铰接杆12,固定板8安装于底板1顶端中间位置处的两侧,固定板8的内侧安装有固定杆9,固定杆9外侧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伸缩弹簧11,伸缩弹簧11的一端均与固定板8的一端连接,伸缩弹簧11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活动套10,活动套10设置与固定杆9的外侧壁,活动套10的顶端均铰接有铰接杆12,铰接杆12的顶端与安装板2的底端相互铰接,将锅炉本体3移动到适当的位置,此时铰接杆12受到向下的压力,带动活动套10在固定杆9的外侧壁向两侧滑动,此时伸缩弹簧11受到弹力的作用分别带动两个活动套10向中间进行移动,进而带动铰接杆12进行移动,对铰接杆12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处理,进而对锅炉本体3进行缓冲防护;
33.第二防护机构包括腔体13、阻尼器14、复位弹簧15、移动板16、连接杆17和限位结构,腔体13安装于底板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腔体13内部的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阻尼器14,腔体13内部底端的两侧安装有复位弹簧15,阻尼器14与复位弹簧15的顶端均安装有移动板16,移动板16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的顶端延伸至腔体13的外部,连接杆17的顶端与安装板2的底端连接,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18和限位块19,限位槽18设置于腔体13内部的两侧,限位槽18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19,限位块19的一端与移动板16的一侧连接,限位槽18的横截面大于限位块19的横截面,限位槽18与限位块19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使用时,复位弹簧15受到弹力的作用,在限位槽18和限位块19的限位下,带动移动板16进行移动,故带动连接杆17进行移动,进而对锅炉本体3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解,可对锅炉本体3进行缓冲防护,在运输或使用时对锅炉本体3进行减震防护,使得锅炉本体3内部的电子元件在运输或使用时不易损坏,从而延长了该变频锅炉的使用寿命;
34.净化机构包括活性炭吸附板20、密封板21、把手22、安装槽23、第一弹簧24、活动块25、限位杆26和限位套27,活性炭吸附板20安装于净化腔7的内部,活性炭吸附板20的顶端延伸至净化腔7的外部,活性炭吸附板20的顶端安装有密封板21,密封板21的顶端安装有把手22,活性炭吸附板20底端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槽23,第一弹簧24安装于净化腔7的内部,第一弹簧24的一侧安装有活动块25,活动块25的一侧延伸至安装槽23的内部,限位杆26设置于净化腔7的内部,限位杆26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套27,限位套27的一端与活动块25的一端连接,安装槽23的内径大于活动块25的外径,安装槽23与活动块25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使用时,烟气通过管道进入净化腔7的内部,利用三个活性炭吸附板20,对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粉尘或杂质进行吸附,然后烟气通过净化腔7一侧的排气口排出,通过三个活性炭吸附板20对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吸附净化过滤处理,使得烟气排出时较为干净,不易对空气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该变频锅炉在使用时的实用性,当长时间使用需要对活性炭吸附板20进行更换时,向上拉动把手22,此时第一弹簧24在限位杆26和限位套27的限位下,带动活动块25向后移动,使得活动块25与安装槽23脱离,此时可将活性炭吸附板20从净化腔7的内部取出,然后将新的活性炭吸附板20放置进净化腔7的内部,此时,第一弹簧24在限位杆26和限位套27的限位下带动活动块25进行伸缩,使得活动块25与安装槽23之间相互卡合,完成活性炭吸附板20的便捷安装,使得活性炭吸附板20在使用时效率更高,密封板21的
使用使得烟气不易泄露。
35.工作原理:工作人员首先将锅炉本体3移动到适当的位置,此时铰接杆12受到向下的压力,带动活动套10在固定杆9的外侧壁向两侧滑动,此时伸缩弹簧11受到弹力的作用分别带动两个活动套10向中间进行移动,进而带动铰接杆12进行移动,对铰接杆12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处理,此时复位弹簧15受到弹力的作用,在限位槽18和限位块19的限位下,带动移动板16进行移动,故带动连接杆17进行移动,进而对锅炉本体3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解,可对锅炉本体3进行缓冲防护,在运输或使用时对锅炉本体3进行减震防护,使得锅炉本体3内部的电子元件在运输或使用时不易损坏,从而延长了该变频锅炉的使用寿命,然后可启动该变频锅炉,水箱5内部的水通过管道进入锅炉本体3的内部,启动燃烧器4在锅炉本体3内部的低氮燃烧腔内部进行燃烧,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通过管道进入冷凝腔6的内部,进行热量回收,然后烟气通过管道进入净化腔7的内部,利用三个活性炭吸附板20,对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粉尘或杂质进行吸附,然后烟气通过净化腔7一侧的排气口排出,通过三个活性炭吸附板20对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吸附净化过滤处理,使得烟气排出时较为干净,不易对空气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该变频锅炉在使用时的实用性,当长时间使用需要对活性炭吸附板20进行更换时,向上拉动把手22,此时第一弹簧24在限位杆26和限位套27的限位下,带动活动块25向后移动,使得活动块25与安装槽23脱离,此时可将活性炭吸附板20从净化腔7的内部取出,然后将新的活性炭吸附板20放置进净化腔7的内部,此时,第一弹簧24在限位杆26和限位套27的限位下带动活动块25进行伸缩,使得活动块25与安装槽23之间相互卡合,完成活性炭吸附板20的便捷安装,使得活性炭吸附板20在使用时效率更高,密封板21的使用使得烟气不易泄露。
36.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机构,所述底板(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第二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的顶端安装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锅炉本体(3),所述锅炉本体(3)的一端安装有燃烧器(4),所述安装板(2)顶端的一侧安装有水箱(5),所述锅炉本体(3)与锅炉本体(3)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安装板(2)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凝腔(6),所述锅炉本体(3)的一侧通过管道与冷凝腔(6)的底端相连通,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净化腔(7),所述净化腔(7)的内部设置有净化机构,所述冷凝腔(6)的顶端通过管道与净化腔(7)的一侧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包括固定板(8)、固定杆(9)、活动套(10)、伸缩弹簧(11)和铰接杆(12),所述固定板(8)安装于底板(1)顶端中间位置处的两侧,所述固定板(8)的内侧安装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外侧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伸缩弹簧(11),所述伸缩弹簧(11)的一端均与固定板(8)的一端连接,所述伸缩弹簧(11)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活动套(10),所述活动套(10)设置与固定杆(9)的外侧壁,所述活动套(10)的顶端均铰接有铰接杆(12),所述铰接杆(12)的顶端与安装板(2)的底端相互铰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机构包括腔体(13)、阻尼器(14)、复位弹簧(15)、移动板(16)、连接杆(17)和限位结构,所述腔体(13)安装于底板(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所述腔体(13)内部的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阻尼器(14),所述腔体(13)内部底端的两侧安装有复位弹簧(15),所述阻尼器(14)与复位弹簧(15)的顶端均安装有移动板(16),所述移动板(16)的顶端安装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顶端延伸至腔体(13)的外部,所述连接杆(17)的顶端与安装板(2)的底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18)和限位块(19),所述限位槽(18)设置于腔体(13)内部的两侧,所述限位槽(18)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19),所述限位块(19)的一端与移动板(16)的一侧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8)的横截面大于限位块(19)的横截面,所述限位槽(18)与限位块(19)之间构成滑动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活性炭吸附板(20)、密封板(21)、把手(22)、安装槽(23)、第一弹簧(24)、活动块(25)、限位杆(26)和限位套(27),所述活性炭吸附板(20)安装于净化腔(7)的内部,所述活性炭吸附板(20)的顶端延伸至净化腔(7)的外部,所述活性炭吸附板(20)的顶端安装有密封板(21),所述密封板(21)的顶端安装有把手(22),所述活性炭吸附板(20)底端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槽(23),所述第一弹簧(24)安装于净化腔(7)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24)的一侧安装有活动块(25),所述活动块(25)的一侧延伸至安装槽(23)的内部,所述限位杆(26)设置于净化腔(7)的内部,所述限位杆(26)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套(27),所述限位套(27)的一端与活动块(25)的一端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3)的内径大于活动块(25)的外径,所述安装槽(23)与活动块(25)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氮冷凝变频锅炉,所述底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机构,所述底板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第二防护机构,所述安装板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凝腔,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通过管道与冷凝腔的底端相连通,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净化腔,所述净化腔的内部设置有净化机构,所述冷凝腔的顶端通过管道与净化腔的一侧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在底板顶端设置有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利用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的相互配合,可对锅炉本体进行缓冲防护,在运输或使用时对锅炉本体进行减震防护,使得锅炉本体内部的电子元件在运输或使用时不易损坏,从而延长了该变频锅炉的使用寿命。变频锅炉的使用寿命。变频锅炉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
袁开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烨森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4
技术公布日:
20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