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隔离护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潮汐公路用轻型
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车辆数量也随之大幅增加,急剧上升的交通流量为道路畅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潮汐公路就是根据各时间段的交通流量的不同情况,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一个或多个车辆行驶方向规定随不同时段变化的公路,在城市内部道路以及高速公路上均可有效应用,在早晚高峰或节气高峰能够有效地调整车道行驶方向,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3.现有的潮汐公路通常是通过车道灯的指示方向变化来控制主干道车道行驶方向,实现车道数的调整,但由于无隔离带分流车道,仅靠道路标线进行车道区分容易造成车辆误入发生逆行等危险情况。在道路中间设置的隔离护栏能够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但现有的隔离护栏为了满足有效的隔离防护功能通常为固定设置,无法实现潮汐变道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能够在满足隔离防护有效性的条件下实现移动变道功能。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包括沿公路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移动护栏组以及沿公路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桁架;
所述桁架包括水平桁架和分别固定于所述水平桁架两端的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分设于公路宽度方向两侧,所述水平桁架于公路宽度方向横跨设置于公路上方;每组所述移动护栏组包括至少一个
主体单元,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底部设有用于移动所述主体单元的行走机构;所述水平桁架与所述主体单元之间配置有竖向设置的伸缩臂,所述伸缩臂在伸长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桁架和所述主体单元抵接,以将所述主体单元压持在公路上。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臂下端固定于所述主体单元的上端面,所述伸缩臂在伸长时伸缩臂的上端向上抵接于所述水平桁架的下端面。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桁架的下部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水平桁架长度方向的轨道,所述轨道滑动连接有滑行机构;所述伸缩臂上端与所述滑行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臂在伸长时伸缩臂的下端向下抵接于所述主体单元的上端面。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行机构包括连接骨架、行走轮组和制动器,所述伸缩臂上端与所述连接骨架固定连接,所述制动器安装于所述行走轮组以用于制动或锁紧所述行走轮组。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伸缩臂的下端相对应的
卡合槽,所述伸缩臂在伸长时伸缩臂的下端向下抵接于所述卡合槽中。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配置有波形护栏,所述波形护栏沿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的顶部设有容留槽,所述容留槽沿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容留槽内安装有生态绿化盒。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还配置有控制器,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伸缩臂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内集成有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远程终端无线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移动护栏组内配置有两个主体单元,相邻所述主体单元于公路宽度方向并列设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移动护栏组于公路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并排连接,每组所述移动护栏组对应配置有至少一个桁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体单元沿公路长度方向分布实现车道隔离,同时,利用行走机构进行主体单元的移动,实现公路车道的潮汐变化;随后通过将水平桁架与主体单元之间配置的伸缩臂伸长至两端分别与水平桁架和主体单元抵接,使得主体单元被压持在路面,以提升护栏的防撞性能,满足隔离防护有效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主体单元及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主体单元及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连接框图。
23.图标:1-移动护栏组,11-主体单元,111-行走机构,112-伸缩臂,113-卡合槽,114-波形护栏,115-容留槽,116-生态绿化盒,117-控制器,1171-通讯模块,1172-控制模块,2-桁架,21-立柱,22-水平桁架,23-轨道,24-滑行机构,241-连接骨架,242-行走轮组,3-远程终端,4-链条,5-应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一种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进行更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包括沿公路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移动护栏组1以及沿公路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桁架2;桁架2包括水平桁架22和分别固定于水平桁架22两端的两个立柱21,两个立柱21分设于公路宽度方向两侧,而水平桁架22于公路宽度方向横跨设置于公路上方;每组移动护栏组1包括至少一个主体单元11,于主体单元11的底部设有用于移动主体单元11的行走机构111;水平桁架22与主体单元11之间配置有竖向设置的伸缩臂112,伸缩臂112在伸长时上下两端分别与水平桁架22和主体单元11抵接,以将主体单元11压持在公路上。通过将主体单元11沿公路长度方向分布实现车道隔离,同时,利用行走机构111进行主体单元11的移动,实现公路车道的潮汐变化;随后通过将水平桁架22与主体单元11之间配置的伸缩臂112伸长至其两端分别与水平桁架22和主体单元11抵接,使得主体单元11被压持在路面,以提升护栏的防撞性能,满足隔离防护有效性。此外,由于主体单元11的固定是通过伸缩臂112压持实现,因此主体单元11可采用轻型钢结构建造而成,减轻主体单元11自身配重,便于运输、维修和零件更换。
29.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行走机构111可以是带有驱动装置的行走轮或行走轮加从动轮的组合轮组,能够带动主体单元11行走即可,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桁架2可以与人行天桥或广告牌配设,以增强桁架2的实用性。
30.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伸缩臂112竖直配置于水平桁架22和主体单元11之间,一方面,可以是伸缩臂112上端与水平桁架22连接,向下伸长至抵接主体单元11,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伸缩臂112下端与主体单元11连接,向上伸长至抵接水平桁架22,只要能够在水平桁架22和主体单元11形成有效支撑,以将主体单元11压持在路面即可。
31.因此,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中,伸缩臂112下端固定于主体单元11的上端面,伸缩臂112可以随主体单元11移动,当主体单元11移动至指定位置时,伸缩臂112的上端向上伸长抵接于水平桁架22的下端面,在桁架2的配合下将主体单元11压持在路面,实现主体单元11的防撞固定。
32.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2中,桁架2的下部设置有平行于水平桁架22长度方向的轨道
23,轨道23滑动连接有滑行机构24;伸缩臂112上端与滑行机构24固定连接,此时,伸缩臂112可以随滑行机构24在轨道23上移动,当主体单元11移动至指定位置时,伸缩臂112通过滑行机构24移动至主体单元11正上方,随后将伸缩臂112的下端向下伸长抵接于主体单元11的上端面,从而将主体单元11压持在路面,实现主体单元11的防撞固定。
33.具体地,如图2所示,滑行机构24包括连接骨架241、行走轮组242和制动器(图中未示出),行走轮组242与轨道23滑动连接以实现在轨道23上的滚动滑行,连接骨架241与行走轮组242固定连接,同时伸缩臂112上端与连接骨架241固定连接以随着行走轮组242沿轨道23行走,而制动器则安装于行走轮组242,在伸缩臂112移动至主体单元11上方时对行走轮组242进行制动或锁紧,从而限制伸缩臂112的水平位移。
34.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主体单元11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配置有波形护栏114,波形护栏114沿主体单元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通过设置波形护栏114可以减少车辆与主体单元11之间的撞击冲击,进一步提高主体单元11的防撞性能。
35.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主体单元11的顶部设有容留槽115,容留槽115沿主体单元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容留槽115内安装有生态绿化盒116,在生态绿化盒116内可种植绿植物,达到绿环保以及遮挡两侧车辆的对向灯光的目的。
36.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主体单元11还配置有控制器117,行走机构111和伸缩臂112均与控制器117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117可对行走机构111和伸缩臂112进行启停控制,进而控制行走机构111的行走距离以及伸缩臂112的伸缩长度;于控制器117内还集成有通讯模块1171和控制模块1172,控制器117通过通讯模块1171与远程终端3无线连接,以通过远程终端3远程控制行走机构111和伸缩臂112的启停。
37.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每组移动护栏组1内配置有两个主体单元11,相邻主体单元11于公路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在需要进行潮汐变换时,使组内的两个主体单元11向同侧移动一个车道宽度的距离实现车道变换;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使组内的两个主体单元11分别向公路宽度方向两侧反向移动半个或一个车道宽度的距离,在两个主体单元11之间形成一条应急通道5。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主体单元11对应配置有一个伸缩臂112,即本实施例中的两个主体单元11分别通过两个伸缩臂112实现各自的压持固定。此外,在配置有轨道23和滑行机构24时,两个伸缩臂112分别配有一滑行机构24,同时,两个滑行机构24可以共用一个轨道23进行移动。
38.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相邻移动护栏组1于公路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并排连接,每组移动护栏组1对应配置有至少一个桁架2,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移动护栏组1之间可以通过链条4或刚性伸缩结构进行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多个移动护栏组1连成一片形成一条有效的隔离带,同时相邻移动护栏组1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调整,通过连续调整多个移动护栏组1之间的间距,在特殊情况下腾出一个可供车辆通行的间距进行调头等换道通行措施。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刚性伸缩结构可采用平行四边形铰接结构或相互套设的钢箱体或钢筒体实现伸缩,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公路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移动护栏组以及沿公路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桁架;所述桁架包括水平桁架和分别固定于所述水平桁架两端的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分设于公路宽度方向两侧,所述水平桁架于公路宽度方向横跨设置于公路上方;每组所述移动护栏组包括至少一个主体单元,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底部设有用于移动所述主体单元的行走机构;所述水平桁架与所述主体单元之间配置有竖向设置的伸缩臂,所述伸缩臂在伸长时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桁架和所述主体单元抵接,以将所述主体单元压持在公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臂下端固定于所述主体单元的上端面,所述伸缩臂在伸长时伸缩臂的上端向上抵接于所述水平桁架的下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的下部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水平桁架长度方向的轨道,所述轨道滑动连接有滑行机构;所述伸缩臂上端与所述滑行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臂在伸长时伸缩臂的下端向下抵接于所述主体单元的上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机构包括连接骨架、行走轮组和制动器,所述伸缩臂上端与所述连接骨架固定连接,所述制动器安装于所述行走轮组以用于制动或锁紧所述行走轮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伸缩臂的下端相对应的卡合槽,所述伸缩臂在伸长时伸缩臂的下端向下抵接于所述卡合槽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配置有波形护栏,所述波形护栏沿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的顶部设有容留槽,所述容留槽沿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容留槽内安装有生态绿化盒。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单元还配置有控制器,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伸缩臂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内集成有通讯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远程终端无线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移动护栏组内配置有两个主体单元,相邻所述主体单元于公路宽度方向并列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移动护栏组于公路长度方向可拆卸地并排连接,每组所述移动护栏组对应配置有至少一个桁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潮汐公路用轻型桁架式移动隔离护栏,包括沿公路长度方向分布的若干移动护栏组以及沿公路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桁架;桁架包括水平桁架和分别固定于水平桁架两端的两个立柱,两个立柱分设于公路宽度方向两侧,水平桁架于公路宽度方向横跨设置于公路上方;每组移动护栏组包括至少一个主体单元,于主体单元的底部设有用于移动主体单元的行走机构;水平桁架与主体单元之间配置有竖向设置的伸缩臂,伸缩臂在伸长时上下两端分别与水平桁架和主体单元抵接,以将主体单元压持在公路上。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隔离护栏能够在满足隔离防护有效性的条件下实现移动变道功能。足隔离防护有效性的条件下实现移动变道功能。足隔离防护有效性的条件下实现移动变道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
李明 罗红 何佩 江杨 郑勇 张含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交建城投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8
技术公布日:
20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