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线波绕线及多相电机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扁线波绕线及多相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用扁线波绕线及多相电机。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以电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电机具有一定子以及转子,通过定子与转子间的电磁效应产生动力。现有定子的扁线绕组主要分成发卡式(hairpin)或直导线式(i-pin),两种都需要对导线进行大量的折弯以及焊接,在制作的过程中若发生损坏,都会影响绕组的导电性以及电机的整体效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扁线波绕线及其成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4.本发明揭露一种扁线波绕线,包含有一第一成型导线、一第二成型导线、一第三成型导线及一第四成型导线。其中,第一成型导线、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分别包含复数个直导线部分及复数个桥接部分用来连接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第一成型导线及第三成型导线的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依序维持着一第一跨距及一第二跨距的轮流变化,此外,第二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的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依序维持着第二跨距及第一跨距的轮流变化。
5.本发明另揭露一种多相电机,包含有:一定子,包含有复数个定子槽,其中该定子的一侧为一引出侧,以及另一侧为一非引出侧;一转子,包含有复数个极数对;以及一扁线波绕线,配置在该定子中。其中扁线波绕线包含有:一第一成型导线、一第二成型导线、一第三成型导线以及一第四成型导线。其中,第一成型导线、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分别包含复数个直导线部分依序占据定子槽及复数个桥接部分用来连接两相邻直导线部分。复数个直导线部分包含一引出段导线、一连接段导线以及复数个直线段导线,引出段导线包含一引出端且连接段导线包含一连接端。引出端以及连接端位于引出侧。复数个桥接部分有些位于引出侧,有些位于非引出侧。第一成型导线及第三成型导线的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依序维持着一第一跨距及一第二跨距的轮流变化。此外,第二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的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依序维持着第二跨距及第一跨距的轮流变化。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线波绕线的示意图。
7.图2a为本发明扁线波绕线的展开示意图。
8.图2b为本发明扁线波绕线由定子一侧看入的俯视图。
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扁线波绕线的第一成型导线形状示意图。
1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成型导线在定子中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成型导线在定子中的结构俯视图。
1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扁线波绕线的第二成型导线形状示意图。
13.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成型导线在定子中的结构示意图。
1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扁线波绕线的第三成型导线形状示意图。
15.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成型导线在定子中的结构示意图。
16.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扁线波绕线的第四成型导线形状示意图。
17.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成型导线在定子中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对成型导线的展开示意图。
19.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对成型导线的展开示意图。
20.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线圈的示意图。
21.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线圈在定子中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线圈的示意图。
23.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扁线波绕线在定子中的绕线结构示意图。
24.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扁线波绕线在定子中的绕线结构示意图。
25.图18a为本发明实施例定子以及定子槽示意图。
26.图18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定子槽中导线层位置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1:定子
29.10:扁线波绕线圈
30.12:定子槽
31.20:引出侧
32.30、60、80、100:第一成型导线
33.120:第一对成型导线
34.130:第二对成型导线
35.301、601、801、1001:引出段导线
36.316、616、816、1016:连接段导线
37.302~315、602~615、802~815、1002~1015:直线段导线
38.401~415、701~715、901~915、1101~1115:桥接部分
39.350、650、850、1050:连接端
40.360、660、860、1060:引出端
41.l1~l8:导线层位置
42.u1、u2、u3、u4: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43.图18a及图18b分别显示本发明实施例定子、定子槽及导线层示意图。如图18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定子1包含有复数个定子槽12,定子槽12的开口端面向转子(图中未显示转子)。如图18b所示,每个定子槽12分别定义有复数个导线层位置使得本发明扁线波绕线可以置于其中。图18b虽然以8个导线层l1~l8为示范,但本发明可适用于任何偶数个导线层的实施例,并不限于8层。
44.请参阅图1、图2a及图2b。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线波绕线10的示意图,图2a为扁线波绕线10的展开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b为扁线波绕线10从定子1一侧看入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由复数个一体成型的成型导线组成,每一个成型导线包含有复数个直导线部分及复数个桥接部分。又如图所示,在工装上可先将本发明的扁线波绕线10弯折成需要的形状后由定子槽1的开口端推入对应的定子槽12以及导线层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的引出线集中在定子的一引出侧20。此外,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并不限定每相电流的并联支数;设计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扁线波绕线10的线圈设计成1、2或4个支路并联的定子绕组。
45.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可应用于一多相电机。多相电机的定子槽数目为(2*n),每个定子槽各定义(2*k)个导线层位置,转子的极数对为p,其中(2*k)为不小于4的偶数。根据以上假设,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相电机的极距d可表示为:d=(2*n)/(2*p);此外,每极每相数可表示为:(d/相数)。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三相电机包含有48个定子槽(n=24),每个定子槽各定义8个导线层位置(k=4),且转子包含4个极数对(p=4)。根据这个实施例,三相电机的极距d为6,且每极每相数为2。为了清楚阐明本发明的精神,以下扁线波绕组的说明若非以代数表示则均是以这个48个定子槽的三相电机实施例举例说明。
46.如图1及图2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线波绕线10包含复数个线圈,依序占据定子槽12以及导线层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线圈由至少一个成型导线组成。成型导线包含复数个直导线部分以及复数个桥接部份。直导线部分包含一引出段导线、一连接段导线以及复数个直线段导线。此外,引出段导线端部包含一引出端,连接段导线端部包含一连接端;其中引出端以及连接端位在定子1的引出侧20。桥接部分则用来连接两相邻直导线。桥接部分可区分成在定子引出侧20的引出侧桥接部分以及不在定子引出侧20的非引出侧桥接部分。
47.在一实施例中,一成型导线的直导线部分(包含引出段导线、连接段导线及直线段导线)以及桥接部分的数量可设计成由定子槽数目以及电机相数决定。举例来说,一个包含48个定子槽的三相电机,每根成型导线可设计为包含16根直导线部分(即16=48/3)以及15个桥接部分(即15=16-1)的成型导线。本发明虽然不限定直导线部分以及桥接部分的个数,但实际设计上,至少4个以上直导线部分以及3个以上桥接部分可得到较佳的效果。
48.图16及图17为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在定子中的两种可能绕组结构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子1可包含48个定子槽依序编号为1#~48#,且每一个定子槽分别定义8个导线层位置l1~l8。其中l1为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l8为最内圈接近定子槽开口端的导线层位置。
49.本发明的扁线波绕线10由复数个线圈组成。如图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扁线波绕线10包含复数个第一线圈u1、复数个第二线圈u2、复数个第三线圈u3及复数个第四线圈u4。其中,每个线圈包含至少一个成型导线,依照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的绕线规则(图16或图17)填满定子槽以及导线层。此外,至少一第一线圈u1、至少一第二线圈u2、至少一第三线圈u3及至少一第四线圈u4组成一相绕组(phase winding)。详细扁线波绕线10的绕线规则会在后续段落中讨论。
50.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可包含复数种不同形状的成型导线。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由四种不同形状的成型导线组成,分别如图3、图6、图8及图10所示。以48个定
子槽的三相电机实施例为例,如图所示,每种形状的成型导线各可包含16根直导线(48个定子槽/3相)以及15个桥接部分,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以下说明以48个定子槽的三相电机为例。
51.请参阅图3、图4及图5。图3为本发明第一成型导线30的形状示意图,图4为第一成型导线30在定子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成型导线30依据图16的绕线规则在定子中的结构俯视图。
52.如图3所示,第一成型导线30包含有复数个直导线部分301~316以及复数个桥接部分401~415。直导线部分包含一引出段导线301、一连接段导线316及复数个直线段导线302~315。如图5所示,第一成型导线30的直导线部分301~316依据本发明的一绕线规则分别占据一特定定子槽及特定导线层位置。此外,引出段导线301包含一引出端360,连接段导线316包含一连接端350。引出端360及连接端350位于定子的引出侧。桥接部分401~415分别链接相邻的直导线。举例来说,桥接部分401连接引出段导线301以及直线段导线302,桥接部分402连接直线段导线302及303,而桥接部分415连接直线段导线315及连接段导线316,依此类推。其中。桥接部分401、403、405、407、409、411、413及415位在定子的非引出侧,而桥接部分402、404、406、408、410、412及414位在定子的引出侧。第一成型导线30相邻两直线段部分的距离可为一第一跨距、一第二跨距或一第三跨距的其中之一;后续段落会进一步解释。根据一实施例,参照图3,一根第一成型导线30可包含16根直导线(48个定子槽/3相)以及15个桥接部分,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53.请参阅图6及图7。图6为第二成型导线60的形状示意图,图7为第二成型导线60在定子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成型导线60包含有复数个直导线部分601~616以及复数个桥接部分701~715。直导线部分包含一引出段导线601、一连接段导线616及复数个直线段导线602~615;这些直导线部分依据本发明的一绕线规则分别占据一特定定子槽及特定导线层位置。此外,引出段导线601包含一引出端660,连接段导线616包含一连接端650;引出端660及连接端650位于定子的一引出侧。桥接部分701~715分别链接相邻的直导线。举例来说,桥接部分701连接引出段导线601以及直线段导线602,桥接部分702连接直线段导线602及603,而桥接部分715连接直线段导线615及连接段导线616。其中,桥接部分701、703、705、707、709、711、713及715位在定子的非引出侧,而桥接部分702、704、706、708、710、712及714位在定子的引出侧。第二成型导线60相邻两直线段部分的距离可为一第一跨距、一第二跨距或一第四跨距的其中之一;后续段落会进一步解释。根据一实施例,参照图6,每个第二成型导线60可包含16根直导线(48个定子槽/3相)以及15个桥接部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54.请参阅图8及图9。图8为第三成型导线80的形状示意图,图9为第三成型导线80在定子中的结构示意图。第三成型导线80与图3所示的第一成型导线30结构相似,但连接端弯折方向不同。如图8所示,第三成型导线80结包含有复数个直导线部分801~816以及复数个桥接部分901~915。直导线部分包含一引出段导线801、一连接段导线816及复数个直线段导线802~815;这些直导线部分依据本发明的一绕线规则分别占据一特定定子槽及特定导线层位置。此外,引出段导线801包含一引出端860,连接段导线816包含一连接端850;引出端860及连接端850位于定子的一引出侧。桥接部分901~915分别链接相邻的直导线。举例来说,桥接部分901连接引出段导线801以及直线段导线802,桥接部分902连接直线段导线
802及803,而桥接部分915连接直线段导线815及连接段导线816。其中,桥接部分901、903、905、907、909、911、913及915位在定子的非引出侧,而桥接部分902、904、906、908、910、912及914位在定子的引出侧。第三成型导线80相邻两直线段部分的距离可为一第一跨距、一第二跨距或一第三跨距的其中之一;后续段落会进一步解释。根据一实施例,参照图8,每个第三成型导线80可包含16根直导线(48个定子槽/3相)以及15个桥接部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55.请参阅图10及图11。图10为第四成型导线100的形状示意图,图11为第四成型导线100在定子中的结构示意图。第四成型导线100与图6所示的第二成型导线60结构相似,但连接端弯折方向不同。如图10所示,第四成型导线100包含有复数个直导线部分1001~1016以及复数个桥接部分1101~1115。直导线部分包含一引出段导线1001、一连接段导线1016及复数个直线段导线1002~1015;这些直导线部分依据本发明的一绕线规则分别占据一特定定子槽及特定导线层位置。此外,引出段导线1001包含一引出端1060,连接段导线1016包含一连接端1050;引出端1060及连接端1050位于定子的一引出侧。桥接部分1101~1115分别链接相邻的直导线。举例来说,桥接部分1101连接引出段导线1001以及直线段导线1002,桥接部分1102连接直线段导线1002及1003,而桥接部分1115连接直线段导线1015及连接段导线1016。其中,桥接部分1101、1103、1105、1107、1109、1111、1113及1115位在定子的非引出侧,而桥接部分1102、1104、1106、1108、1110、1112及1114位在定子的引出侧。第四成型导线100相邻两直线段部分的距离可为一第一跨距、一第二跨距或一第四跨距的其中之一;后续段落会进一步解释。根据一实施例,参照图10,每个第四成型导线100可包含16根直导线(48个定子槽/3相)以及15个桥接部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5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导线30与第三成型导线80形状大致相同但连接端的转弯方向相反。如图3及图8所示,第一成型导线30的连接端350为朝引出端360反方向弯折,而第三成型导线80的连接端850则朝着引出端860方向弯折。同样地,第二成型导线60与第四成型导线100形状大致相同但连接端350及360的转弯方向相反。如图6及图10所示,第二成型导线60的连接端650为朝引出端660反方向弯折,而第四成型导线100的连接端1050则朝着引出端1060方向弯折。
57.如上所述,成型导线的桥接部分是用来连接相邻的两直导线部分;其中,桥接部分的中间弯折大致上维持在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角平分线位置。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更有效使用定子两侧绕线的空间,本发明成型导线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进一步变化。
58.具体来说,假设一成型导线包含j个桥接部分。其中,如上所述,j可定义为:j=(定子槽数目/电机相数)-1;而定子槽数目假设为2*n。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成型导线30以及第二成型导线60的桥接部分弯折可以如下规则变化:
59.(1)在引出侧,中央桥接部分(即第(j+1)/2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调整为往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一弧度q1,其中第一弧度q1为:pi/(2*n);
60.(2)在非引侧,靠近中央桥接部分的前两个连续非引侧端桥接部分(即第[(j+1)/2]-1个及第[(j+1)/2]-3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调整成往连接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二弧度q2,其中第二弧度q2为:q2=pi/n;
[0061]
(3)除上述变化外,其余桥接部分的弯折都保持在两相邻直线段的角平分线位置。
[0062]
以第一成型导线30为例,请参照图3。第一成型导线30共包含15个桥接部分,其中
桥接部分401~406及409~415的弯折大致维持在两相邻直线段的角平分线位置。另外,位于引出侧的中央桥接部分408(即第8个桥接部分)的弯折调整为往引出段导线301方向偏移第一弧度q1=pi/(2*n);而在中央桥接部分408前的两个连续非引侧端的桥接部分407及405(即第7个及第5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则调整为往连接段导线316方向偏移第二弧度q2=pi/n。
[0063]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成型导线80以及第四成型导线100的桥接部分弯折可以变化如下:
[0064]
(1)在引出侧,中央桥接部分(即第(j+1)/2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调整为往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一弧度q1,其中第一弧度q1为:q1=pi/(2*n);
[0065]
(2)在引出侧,中央桥接部分的下一个引出侧桥接部分(即第[(j+1)/2]+2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调整为往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二弧度q2,其中第二弧度q2为:q2=pi/n;
[0066]
(3)在非引侧,靠近中央桥接部分的前一个非引侧端桥接部分(即第[(j+1)/2]-1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调整成往连接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二弧度q2,其中第二弧度q2为:q2=pi/n;
[0067]
(4)除上述变化外,其余桥接部分的弯折都保持在两相邻直线段的角平分线位置。
[0068]
以第三成型导线80为例,请参照图8。第三成型导线80共包含15个桥接部分,其中桥接部分901~906、909及911~915的弯折大致维持在两相邻直线段的角平分线位置。另外,位于引出侧的中央桥接部分908(即第8个桥接部分)的弯折调整为往引出段导线801方向偏移第一弧度q1=pi/(2*n);中央桥接部分908的下一个引出侧桥接部分910(即第10个桥接部分)的弯折调整为往引出段导线801方向偏移第二弧度q2=pi/n;而在靠近中央桥接部分908前的一个非引侧端的桥接部分907(即第7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则调整为往连接段导线816方向偏移第二弧度q2=pi/n。
[0069]
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由复数个成型导线组成。在工艺制作上,可将复数根成型导线依照次序迭加在一起并依照绕线规则偏移一固定槽距,之后在工装卷绕成设定槽数的线圈,再由定子槽开口端推进定子中形成绕线线圈。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可由复数个第一成型导线30、复数个第二成型导线60、复数个第三成型导线80及复数个第四成型导线100组成。如图12及图13所示,工艺上可将第一成型导线30及第二成型导线60视成一第一对成型导线120;而第三成型导线80及第四成型导线100视为一第二对成型导线130。制作时可将复数个第一对成型导线120及复数个第二对成型导线130依照次序迭加在一起并依照绕线规则偏移一固定槽距;之后在工装卷绕成设定槽数的线圈,最后由定子槽开口端推进定子中形成绕组。在上述48定子槽三相电机的实施例中,扁线波绕线10由12对成型导线构成(四种成型导线每种各6根),每根导线迭加后偏移一个槽距,卷绕后再推进定子中。
[0070]
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适用于包含多相电流的多相电机。以三相电机为例,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的绕线结构分别由复数个线圈组成u相、v相及w相绕组使得u相电流、v相电流以及w相电流可以分别流入其中。以下将举u相绕组为例,说明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的线圈绕组配置情况。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u相绕组包含第一线圈u1、第二线圈u2、第三线圈u3及第四线圈u4。其中这四个线圈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并联或串联形成一个、两个
或四个支路的u相绕组。以下具体分别说明各线圈再定子中的配置方法。
[0071]
参照图14a及图14b。图14a为第一线圈u1展开示意图,而图14b为第一线圈u1在定子中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线圈u1可由一根第一成型导线30及一根第三成型导线80组成。第一成型导线30为由导线层最外层往内层的线圈,而第三成型导线80则是由导线层最内层往外层的线圈。第一成型导线30及第三成型导线80的结构已在先前说明叙述,在此不赘述。透过将两成型导线的两连接端350及850焊接后可形成第一线圈u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u1总共占据32个特定定子槽的特定导线层位置,形成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结构的一部分。
[0072]
图15为第二线圈u2示意图。根据一实施例,第二线圈u2是由一根第二成型导线60及一根第四成型导线100组成。第二成型导线60为由导线层最外层往内层的线圈,而第四成型导线100则是由导线层最内层往外层的线圈。第二成型导线60及第四成型导线100的结构已在先前说明叙述,在此不赘述。透过将两成型导线的两连接端650及1050焊接后可形成第二线圈u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线圈u2总共占据32个特定定子槽的特定导线层位置,形成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结构的一部分。
[0073]
此外,第三线圈u3的结构与第一线圈u1相似,亦是由一根第一成型导线30以及一根第三成型导线80组成,在此不赘述。第四线圈u4与第二线圈u2相似,亦是由一根第二成型导线60以及一根第四成型导线100组成,在此不赘述。
[0074]
请参照图16以及图17。图16为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的一种绕线结构实施例,图17为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的另一种绕线结构实施例。为了清楚说明扁线波绕线10在定子槽以及导线层的位置,接下来以上述48个定子槽的三相电机的u相绕组配合图16的例子说明。
[0075]
请参照图14a及图16,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第一线圈u1如上所述由第一成型导线30以及第三成型导线80组成。其中第一成型导线30为由导线层最外层往内层的线圈,而第三成型导线80则是由导线层最内层往外的线圈。如图16所示,第一成型导线30的引出段导线301占据第3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3#l1),连接段导线316占据第47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47#l8),而中间的直线段导线302~315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另外,如图16所示,第三成型导线80的连接段导线816占据第5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5#l8),而引出段导线801占据第9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9#l1);同样地,中间的直线段导线802~815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具体来说,如图16所示,第一线圈u1在定子的结构可配置如下:
[0076]
3#l1-10#l2-15#l2-22#l2-27#l3-34#l4-39#l4-46#l4-4#l5-11#l6-16#l6-23#l6-28#l7-35#l8-40#l8-47#l8-5#l8-46#l7-41#l7-34#l7-29#l6-22#l5-17#l5-10#l5-4#l4-45#l3-40#l3-33#l3-28#l2-21#l1-16#l1-9#l1。
[0077]
请参照图15及图16,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第二线圈u2由第二成型导线60及第四成型导线100组成。其中第二成型导线60为由导线层最外层往内层的线圈,而第四成型导线100则是由导线层最内层往外的线圈。如图16所示,第二成型导线60的引出段导线601占据第4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4#l1),连接段导线616占据第46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46#l8),而中间的直线段导线602~615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另外,由图15所示,第四成型导线100的连接段导线1016占据第4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4#l8),而引出段导线1001占据第10个定子槽最外圈
的导线层位置(10#l1);同样地,中间的直线段导线1002~1015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具体来说,如图16所示,第二线圈u2在定子的结构可配置如下:
[0078]
4#l1-9#l2-16#l2-21#l2-28#l3-33#l4-40#l4-45#l4-5#l5-10#l6-17#l6-22#l6-29#l7-34#l8-41#l8-46#l8-4#l8-47#-l7-40#l7-35#l7-28#l6-23#l5-16#l5-11#l5-3#l4-46#l3-39#l3-34#l3-27#l2-22#l1-15#l1-10#l1。
[0079]
如同第一线圈u1,同样地,本实施例的第三线圈u3也是由第一成型导线30以及第三成型导线80组成(示意图省略)。第一成型导线30为由导线层最外层往内层的线圈,而第三成型导线80则是由导线层最内层往外的圈线。如图16所示,第一成型导线30的引出段导线301占据第27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27#l1),连接段导线316占据第23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23#l8),而中间的直线段导线302~315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另外,由图16所示,第三成型导线80的连接段导线816占据第29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29#l8),而引出段导线801占据第33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33#l1);同样地,中间的直线段导线802~815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具体来说,如图16所示,第三线圈u3在定子的结构可配置如下:
[0080]
27#l1-34#l2-39#l2-46#l2-3#l3-10#l4-15#l4-22#l4-28#l5-35#l6-40#l6-47#l6-4#l7-11#l8-16#l8-23#l8-29#l8-22#l7-17#l7-10#l7-5#l6-46#l5-41#l5-34#l5-28#l4-21#l3-16#l3-9#l3-4#l2-45#l1-40#l1-33#l1。
[0081]
如同第二线圈u2,同样地,本实施例的第四线圈u4也是由第二成型导线60及第四成型导线100组成(示意图省略)。其中第二成型导线60为由导线层最外层往内层的线圈,而第四成型导线100则是由导线层最内层往外的线圈。如图16所示,第二成型导线60的引出段导线601占据第28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28#l1),连接段616导线占据第22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22#l8),而中间的直线段导线602~615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另外,如图16所示,第四成型导线100的连接段导线1016占据第28个定子槽最内圈靠近定子槽开口的导线层位置(28#l8),而引出段导线1001占据第34个定子槽最外圈的导线层位置(34#l1);同样地,中间的直线段导线1002~1015则依序占据的特定定子槽以及导线层位置。具体来说,如图16所示,第四线圈u4在定子的结构可配置如下:
[0082]
28#l1-33#l2-40#l2-45#l2-4#l3-9#l4-16#l4-21#l4-29#l5-34#l6-41#l6-46#l6-5#l7-10#l8-17#l8-22#l8-28#l8-23#l7-16#l7-11#l7-4#l6-47#l5-40#l5-35#l5-27#l4-22#l3-15#l3-10#l3-3#l2-46#l1-39#l1-34#l1。
[0083]
比较第一线圈u1及第三线圈u3在定子中的结构配置可以发现第三线圈u3的配置方法即为将第一线圈u1偏移24个定子槽(即定子槽数目/2)位置。也即,第三线圈u3的线圈形状结构基本上与第一线圈u1相同,只是第三线圈u3与第一线圈u1每根直导线部分占据的定子槽位置相距24个槽距。同样地,比较第二线圈u2及第四线圈u4在定子中的结构配置可以发现第四线圈u4的配置方法即为将第二线圈u2偏移24个定子槽(即定子槽数目/2)位置。也即,第四线圈u4的线圈形状结构基本上与第二线圈u2相同,只是第四线圈u4与第二线圈u2每根直导线部分占据的定子槽位置相距24个槽距。在工艺上仅需要制作多个这两组线圈便可以完成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的结构。
[0084]
根据图16,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的线圈跨距规则随着极距d大致上维持着三种不
同变化:
[0085]
(1)相邻两直导线部分依次维持着一第一跨距以及一第二跨距的轮流变化;
[0086]
(2)当遇到一成型导线的中央桥接部分时,相连接的两直导线部分跨距调整为一第三跨距;
[0087]
(3)当一成型导线与另外一成型导线连接时,两连接段导线的跨距调整为一第四跨距。
[0088]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一线圈u1及第三线圈u3,第一跨距等于极距d+1,第二跨距等于极距d-1;另外,第三跨距与第四跨距相等,均等于极距d。此外,在一实施例中,针对第二线圈u2及第四线圈u4,第一跨距等于极距d-1,第二跨距等于极距d+1,第三跨距等于极距d+2,而第四跨距等于极距d。
[0089]
具体来说,以上述48个定子槽为例,假设极距d等于6。参照图14a及图16,第一线圈u1及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大致维持着7个槽距(即第一跨距)以及5个槽距(即第二跨距)的交替变化。举例来说,如图所示,引出段导线301与直线段导线302的跨距为7个槽距、直线段导线302与直线段导线303的跨距为5个槽距、直线段导线303与直线段导线304的跨距为7个槽距

等。但当遇到成型导线的中央桥接部分时,跨距调整为6个槽距(即第三跨距)。举例来说,第一成型导线30的中央桥接部分408所连接的两相邻直导线部分308及309的跨距调整为6个槽距;也即,当第一线圈u1从第46槽第四导线层(46#l4)跨到第4槽第五导线层(4#l5)跨距调整为6个槽距。同样地,第三成型导线80的中央桥接部分908所链接的两直线导线段808及809的跨距也会调整为6个槽距;也即当第一线圈u1从第10槽第五导电层(10#l5)跨到第4槽第四导电层(4#l4)时。此外,当两根成型导线相连接时,跨距会调整为6个槽距(即第四跨距)。举例来说,第一成型导线30的连接段导线316及第三成型导线80的连接段导线816的跨距变化成6个槽距;也即当第一线圈u1从第47槽第八导线层(47#l8)跨到第5槽第八导线层(5#l8)时。
[0090]
同样地,参照图16,第三线圈u3及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与第一绕线u1一样,大致维持着7个槽距(即第一跨距)以及5个槽距(即第二跨距)的交替变化。但当遇到成型导线的中央桥接部分时,跨距调整为6个槽距(即第三跨距);且当两根成型导线连接时,跨距也调成为6个槽距(即第四跨距)。具体来说,当遇到成型导线的中央桥接部分时,也即当第三线圈u3从第22槽第四导线层(22#l4)跨到第28槽第五导线层(28#l5),且当第三线圈u3从第34槽第五导电层(34#l5)跨到第28槽第四导电层(28#l4)时,跨距调整为6个槽距。此外,当两根成型导线连接时,也即当第三线圈u3从第23槽第八导线层(23#l8)跨到第29槽第八导线层(29#l8)时,跨距调整为6个槽距。
[0091]
如图14a及图16所示,三种不同跨距的配置方法使得第一线圈u1两个引出段导线301及801维持着6个槽距的距离,且第一成型导线30及第三成型导线80在绕在线中间对齐,也即两根成型导线的中央位置在相同定子槽(注第4个定子槽)的相邻导线层位置(即第4层及第5层),而其余位置维持着一个定子槽的偏移。
[0092]
同样地,第三绕线u3也是一样的情况。
[0093]
此外,以上述48个定子槽为例,假设极距d等于6。参照图15及图16,第二线圈u2及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大致维持着5个槽距(即第一跨距)以及7个槽距(即第二跨距)的交替变化。举例来说,如图所示,引出段导线601与直线段导线602的跨距为5个槽距、直线段导
线602与直线段导线603的跨距为7个槽距、直线段导线603与直线段导线604的跨距为5个槽距

等。但当遇到成型导线的中央桥接部分时,跨距调整为8个槽距(即第三跨距)。举例来说,第二成型导线60的中央桥接部分708所连接的两相邻直导线部分608及609的跨距调整为8个槽距;也即,当第二线圈u2从第45槽第四导线层(45#l4)跨到第5槽第五导线层(5#l5)时。同样地,第四成型导线100的中央桥接部分1108所链接的两直线导线段1008及1009的跨距也会调整为8个槽距;也即当第二线圈u2从第11槽第五导电层(11#l5)跨到第3槽第四导电层(3#l4)时。此外,当两根成型导线相连接时,跨距会调整为6个槽距(即第四跨距)。举例来说,第二成型导线60的连接段导线616及第四成型导线100的连接段导线1016的跨距调整为6个槽距;也即当第二线圈u2从第46槽第八导线层(46#l8)跨到第4槽第八导线层(4#l8)时。
[0094]
同样地,参照图16,第四线圈u4及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与第二线圈u2一样,大致维持着5个槽距(即第一跨距)以及7个槽距(即第二跨距)的交替变化。但当遇到成型导线的中央桥接部分时,跨距调整为8个槽距(即第三跨距);且当两根成型导线连接时,跨距也调成为6个槽距(即第四跨距)。具体来说,当遇到成型导线的中央桥接部分时,也即当第四线圈u4从第21槽第四导线层(21#l4)跨到第29槽第五导线层(29#l5),且当第四线圈u4从第35槽第五导电层(35#l5)跨到第27槽第四导电层(27#l4)时,跨距调整为8个槽距。此外,当两根成型导线连接时,也即当第四线圈u4从第22槽第八导线层(22#l8)跨到第28槽第八导线层(28#l8)时,跨距调整为6个槽距。
[0095]
如图15及图16所示,四种不同跨距的配置方法使得第二线圈u2的两个引出段导线601及1001维持着6个槽距的距离,且第二成型导线60及第四成型导线100在绕在线中间相差2个槽距,也即两根成型导线的中央直线段导线609及1009位置分别第5个及第3个定子槽的相邻导线层位置(即第5层及第4层),而其余位置也是维持着一个定子槽的偏移。同样地,第四绕线u4也是一样的情况。
[0096]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参照图17,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也可以不做任何跨距的变化,仅依序依一第一跨距(即极距d+1)及一第二跨距(即极距d-1)轮流变化。具体来说,如图17所示,第一线圈u1及第三线圈u3的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维持着7个槽距以及5个槽距的交替变化。而第二线圈u2及第四线圈u4的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维持着5个槽距以及7个槽距的交替变化。
[0097]
除了跨距规则外,本发明扁线波绕线10中相邻两直导线部分的跨层也维持着不超过一个导线层为原则。如上所述扁线波绕线10复数个线圈组成,每个线圈至少由一个成型导线组成。当成型导线为由导线层外层往内的线圈时(例如第一线圈u1的第一成型导线30),成型导线的直导线部分仅在所有奇数导电层停留一次,其余直导线部分平均占据所有偶数层;另外,当成型导线为导线层内层往外的线圈时(例如第一线圈u1的第三成型导线80),成型导线的直导线部分仅在所有偶数导电层停留一次,其余直导线部分平均占据所有奇数层。
[0098]
以上述48个定子槽为例,参考图14a及图16,第一线圈u1的第一成型导线30为由导线层外层往内的线圈,因此第一成型导线30的直导线部分301~316经过奇数导线层时仅停留一次,其余平均分布在所有偶数导线层中。具体而言,直导线部分301、305、309及313依序分别占据奇数导线层l1、l3、l5及l7,另外直导线302~304、306~308、310~312及314~316
则依序分别占据偶数导线层l2、l4、l6及l8。相反地,第一线圈u1的第三成型导线80为由导线层内层往外的线圈,因此第三成型导线80的直导线部分801~816经过偶数导线层时仅停留一次,其余平均分布在所有奇数导线层中。具体而言,直导线部分816、812、808及804依序分别占据偶数导线层l8、l6、l4及l2,另外直导线813~815、809~811、805~807及801~803则依序分别占据奇数导线层l7、l5、l3及l1。第二线圈u2、第三线圈u3及第四线圈u4的导线层绕线规则与第一线圈u1相同,在此不赘述。
[0099]
第一线圈u1、第二线圈u2、第三线圈u3及第四线圈u4组成扁线波绕线10的u相绕组。本发明的v相绕组及w相绕组结构大致上与u相绕组相似,但占据定子槽的位置各偏移两个定子槽位置。举例来说,在多种跨距变化的实施例中,u相绕组依序占据定子槽3#-5#、9#-11#、15#-17#、21#-23#、27#-29#、33#-35#、39#-41#及45#-47#,v相绕组依序占据5#-7#、11#-13#、17#-19#、23#-25#、29#-31#、35#-37#、41#-43#及47#-1#,w相绕组依序占据7#-9#、13#-15#、19#-21#、25#-27#、31#-33#、37#-39#、43#-45#及1#-3#。相同地,熟知技术的人也可进一步类推当跨距仅有两种变化时u相绕组、v相绕组及w相绕组分别占据的定子槽。如图16及图17所示,不论何种绕线规则,对于一48个定子槽的三相电机而言,扁线波绕线10共需要24根成型导线(3相*4个绕线*2根成型导线)填满所有定子槽。
[0100]
本发明揭露的扁线波绕线可适用于一m相电机中。其中m相电机包含2*n个定子槽,每个定子槽定义2*k个导线层位置,转子的极数对为p,极距为d;其中2*k为不小于4的偶数,m为正整数。本实施例的扁线波绕线包含m个相绕组,每个相绕组包含复数个线圈,每个线圈由至少一个成型导线构成,成型导线包含复数个直导线段部分以及复数个桥接部分连结相邻的两个直导线段。其中成型导线的直导线段总数i可设定为:i=定子槽数2*n/电机相数m;而桥接部分总数j为:j=直导线段数目i-1。
[0101]
在一实施例中,成型导线至少包含一第一成型导线以及一第二成型导线。第一成型导线及第二成型导线的直导线部分分别包含一引出段导线、一连接段导线以及复数个直线段导线。此外,引出段导线分别包含一引出端,连接段导线分别包含一连接端。
[0102]
本发明第一成型导线以及一第二成型导线的结构形状及扁线波绕线的绕线规则如下:
[0103]
规则一:第一成型导线的相邻两直导线部分依次维持着第一跨距以及第二跨距的轮流变化;
[0104]
规则二:第二成型导线的相邻两直导线部分依次维持着第二跨距以及第一跨距的轮流变化;
[0105]
规则三:不论第一成型导线或第二成型导线,当遇到中央桥接部分时,相连接的两直导线部分跨距调整为第三跨距;
[0106]
规则四:不论第一成型导线或第二成型导线,当两根成型导线相连接时,两连接段导线的跨距调整为第四跨距。
[0107]
其中,第一跨距等于m相电机的极距d+1,第二跨距等于m相电机的极距d-1,而第四跨距等于m相电机的极距d。此外,对第一成型导线而言,第三跨距也等于m相电机的极距d;但对第二成型导线而言,第三跨距等于m相电机的极距d+2。
[0108]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绕线规则三及四为选择性规则。
[0109]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扁线波绕线更包含复数个线圈组成一个相绕组,每个线
圈由至少两根成型导线组成。其中,第一根成型导线为由定子最外围导线层位置往靠近定子槽开口内圈的线圈,第二根成型导线为由定子最内圈导线层位置往外圈的线圈,两根成型导线在一端互相弯折后焊接在一起。本发明扁线波绕线的绕线规则更包含以下:
[0110]
规则五:第一根成型导线的直导线部分平均地仅在奇数导线层停留一次,其余直导线部分依序平均分布在所有偶数导线层中;以及
[0111]
规则六:第二根成型导线的直导线部分平均地仅在偶数导线层停留一次,其余直导线部分依序平均分布在所有奇数导线层中。
[0112]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扁线波绕线的复数个线圈更可分类为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本发明扁线波绕线由复数个第一线圈及复数个第二线圈组成。其中,每个第一线圈可由两根第一成型导线组成;第一根第一成型导线为由定子最外围导线层位置往靠近定子槽开口内圈的线圈,第二根第一成型导线为由定子最内圈导线层位置往外圈的线圈,两根第一成型导线在一端互相弯折后焊接在一起。另外,每个第二线圈可由两根第二成型导线组成,其中第一根第二成型导线为由定子最外围导线层位置往靠近定子槽开口内圈的线圈,第二根第二成型导线为由定子最内圈导线层位置往外圈的线圈,两根第二成型导线在一端互相弯折后焊接在一起。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依据上述规则一到规则六在定子中形成相绕组。
[0113]
此外,本发明扁线波绕线的绕线规则更包含以下:
[0114]
规则七:一个第一线圈与另一个第一线圈直导线部分所占据的定子槽位置相差定子槽总数一半的槽距;且一个第二线圈与另一个第二线圈直导线部分所占据的定子槽位置相差定子槽总数一半的槽距。
[0115]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工艺制作方便,可将组成本发明扁线波绕线所需要的导线制作成所需要的形状,减少焊接时需要的弯折。具体来说,本发明扁线波绕线需要的成型导线形状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成型导线、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其中第三成型导线大致与第一成型导线形状相同,直导线部分同样依循上述规则一至规则四的跨距规则。但第三成型导线与第一成型导线的连接端弯折方向互相相反。举例来说,第一成型导线的连接端为往引出端反向的方向弯折,而第三成型导线的连接端为朝向引出端的方向弯折。同样地,第四成型导线大致与第二成型导线形状相同,直导线部分同样依循上述规则一至规则四的跨距规则。但第四成型导线与第二成型导线的连接端弯折方向互相相反。举例来说,第二成型导线的连接端为往引出端反向的方向弯折,而第四成型导线的连接端为朝向引出端的方向弯折。因为工艺上已经直接将成型导线连接端部分预先制作成所需要的弯折,通过直接焊接第一成型导线及第三成型导线的连接端变可形成第一线圈,且通过直接焊接第二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的连接端变可形成第二线圈,如此可以减少焊接时的弯折步骤,减少损坏。
[0116]
此外,第一成型导线、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的形状可以进一步变化如下:
[0117]
(1)在引出侧,中央桥接部分(即第(j+1)/2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调整为往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一弧度q1,其中第一弧度q1为:pi/(2*n);
[0118]
(2)在非引侧,靠近中央桥接部分的前两个连续非引侧端桥接部分(即第[(j+1)/2]-1个及第[(j+1)/2]-3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调整成往连接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二弧度q2,其中第二弧度q2为:q2=pi/n;
[0119]
(3)除上述变化外,其余桥接部分的弯折都保持在两相邻直线段的角平分线位置。
[0120]
第三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的桥接部分弯折变化为:
[0121]
(1)在引出侧,中央桥接部分(即第(j+1)/2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调整为往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一弧度q1,其中第一弧度q1为:q1=pi/(2*n);
[0122]
(2)在引出侧,中央桥接部分的下一个引出侧桥接部分(即第[(j+1)/2]+2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调整为往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二弧度q2,其中第二弧度q2为:q2=pi/n;
[0123]
(3)在非引侧,靠近中央桥接部分的前一个非引侧端桥接部分(即第[(j+1)/2]-1个桥接部分)的弯折可调整成往连接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二弧度q2,其中第二弧度q2为:q2=pi/n;
[0124]
(4)除上述变化外,其余桥接部分的弯折都保持在两相邻直线段的角平分线位置。
[0125]
其中pi为圆周率。
[0126]
在这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线圈可由一第一成型导线及一第三成型导线组成,而每个第二线圈可由一第二成型导线及一第四成型导线组成。复数个第一线圈及复数个第二线圈依据上述规则五至规则七的配置方法在定子中形成相绕组。
[0127]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扁线波绕线圈采用简单的成型导线缠绕形成,制作及工艺上比现有的波绕线圈简单。通过导线一次成型的方法,节省了90%的绕组焊接点,可以节省电机导线用量。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线波绕线圈可以采用长距设计削弱齿谐波以改善nvh(噪音、震动及舒适),也可以采用位置整距设计以提升转矩。因此,本发明的扁线波绕线圈可大幅减少现有的扁线绕组线圈的导线切断、折弯及焊接等风险操作。
[01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扁线波绕线,用于具有一极距的一多相电机,所述扁线波绕线包含有:一第一成型导线、一第二成型导线、一第三成型导线及一第四成型导线;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所述第二成型导线、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分别包含复数个直导线部分及复数个桥接部分,所述复数个桥接部分用来连接两相邻所述直导线部分;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及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依序维持着一第一跨距及一第二跨距的轮流变化;以及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依序维持着所述第二跨距及所述第一跨距的轮流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波绕线,其中所述第一跨距等于所述极距加一,以及所述第二跨距等于所述极距减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波绕线,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所述第二成型导线、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中央所述桥接部分相连接的两相邻所述直导线部分跨距调整为一第三跨距。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线波绕线,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及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所述第三跨距等于所述极距,以及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所述第三跨距等于所述极距加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波绕线,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第二成型导线、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所述直线段部分各自包含一连接段导线,其中当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及所述第三成型导线透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段导线连接时,以及当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接的透过各自的所述连接段导线连接时,两所述连接段导线的跨距为一第四跨距。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线波绕线,其中所述第四跨距等于所述极距。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波绕线,其中所述多相电机包含一定子,所述定子包含有复数个定子槽,所述定子的一侧为一引出侧而另一侧为一非引出侧;所述第一成型导线、所述第二成型导线、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分别的复数个所述桥接部分有些位于所述引出侧,有些位于所述非引出侧;所述第一成型导线、所述第二成型导线、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所述直导线部分数目各为所述定子槽数目除以所述多相电机的相数,以及所述桥接部分数目各为所述直导线数目减一。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线波绕线,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所述第二成型导线、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所述直导线部分分别包含有一引出段导线、一连接段导线及复数个直线段导线;所述引出段导线包含一引出端,所述连接段导线包含一连接端,以及所述引出端及所述连接端都位于所述引出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扁线波绕线,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及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分别的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包含有:在所述引出侧,中央的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为往所述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一弧度;在靠近中央所述桥接部分前所述非引出侧的连续两个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为往所述
连接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二弧度;以及其余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保持在两相邻所述直线段的角平分线位置;以及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分别的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包含有:在所述引出侧,中央的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为往所述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所述第一弧度;在所述引出侧,中央所述桥接部分的下一个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为往所述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所述第二弧度;在靠近中央所述桥接部分前所述非引出侧的一个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为往所述连接段导线方向偏移所述第二弧度;以及其余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保持在两相邻所述直线段的角平分线位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扁线波绕线,其中所述第一弧度为圆周率除以定子槽总数,以及所述第二弧度为圆周率除以定子槽总数一半。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波绕线,其中所述扁线波绕线另包含有: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三线圈,分别由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及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组成;以及一第二线圈以及一第四线圈,分别由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及所述第四线圈组成所述扁线波绕线的一个相绕组。12.一种多相电机,具有一极距,所述多相电机包含有:一定子,包含有复数个定子槽,其中所述定子的一侧为一引出侧,以及另一侧为一非引出侧;一转子,包含有复数个极数对;以及一扁线波绕线,配置在所述定子中,其中所述扁线波绕线包含有:一第一成型导线、一第二成型导线、一第三成型导线以及一第四成型导线;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所述第二成型导线、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分别包含复数个直导线部分依序占据所述些定子槽及复数个桥接部分用来连接两相邻所述直导线部分;复数个所述直导线部分包含一引出段导线、一连接段导线以及复数个直线段导线,引出段导线包含一引出端且连接段导线包含一连接端;所述引出端以及所述连接端位于所述引出侧;复数个所述桥接部分有些位于所述引出侧,有些位于所述非引出侧;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及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依序维持着一第一跨距及一第二跨距的轮流变化;以及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两相邻所述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依序维持着所述第二跨距及所述第一跨距的轮流变化。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相电机,其中所述第一跨距等于所述极距加一,以及所述第二跨距等于所述极距减一。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相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所述第二成型导线、所述
第三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中央所述桥接部分相连接的两相邻所述直导线部分跨距调整为一第三跨距。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相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及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所述第三跨距等于所述极距,以及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所述第三跨距等于所述极距加二。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相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与所述第三成型导线透过将各自的所述连接段导线弯折焊接组成一线圈,以及所述第二成型导线与所述第四成型导线透过将各自的所述连接段导线弯折焊接组成另一线圈,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与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的两所述连接段导线的跨距及所述第二成型导线与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的两所述连接段导线的跨距为一第四跨距。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相电机,其中所述第四跨距等于所述极距。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相电机,其中: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及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分别的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包含有:在所述引出侧,中央的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为往所述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一弧度;在靠近中央所述桥接部分前所述非引出侧的连续两个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为往所述连接段导线方向偏移一第二弧度;以及其余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保持在两相邻所述直线段的角平分线位置;以及所述第三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分别的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包含有:在所述引出侧,中央的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为往所述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所述第一弧度;在所述引出侧,中央所述桥接部分的下一个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为往所述引出段导线方向偏移所述第二弧度;在靠近中央所述桥接部分前所述非引出侧的一个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为往所述连接段导线方向偏移所述第二弧度;以及其余所述桥接部分的弯折保持在两相邻所述直线段的角平分线位置。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相电机,其中所述第一弧度为圆周率除以定子槽总数,以及所述第二弧度为圆周率除以定子槽总数一半。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相电机,其中所述扁线波绕线另包含有: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三线圈,分别由所述第一成型导线及所述第三成型导线组成;以及一第二线圈以及一第四线圈,分别由所述第二成型导线及所述第四成型导线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及所述第四线圈组成所述扁线波绕线的一个相绕组。

技术总结


一种扁线波绕线及多相电机,其中,扁线波绕线包含有一第一成型导线、一第二成型导线、一第三成型导线及一第四成型导线。其中,第一成型导线、第二成型导线、第三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分别包含复数个直导线部分及复数个桥接部分用来连接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第一成型导线及第三成型导线的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依序维持着一第一跨距及一第二跨距的轮流变化,此外,第二成型导线及第四成型导线的两相邻直导线部分的跨距依序维持着第二跨距及第一跨距的轮流变化。第一跨距的轮流变化。第一跨距的轮流变化。


技术研发人员:

洪玮 兰红玉 毕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蔚然(南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7.23

技术公布日:

2023/2/3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0:0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1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导线   定子   跨距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