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电子摄像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致动器、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在电子设备摄像领域中,为了提高成像质量,摄像模组中的光学部件通常可移动,例如进行对焦、变焦或是光学防抖,为实现光学防抖特性,需要使安装有光学部件的构件可以在防抖平面内进行光学补偿运动,为了使光学部件在进行抖动补偿运动以后可以恢复到起始位置,相关技术中有通过增加复位组件来实现,例如,申请号为202210908579.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光学器件驱动机构,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两个复位
磁石,一者安装在固定构件上、另一者安装在运动构件上,但是这种复位方式需要的复位磁石过多,增大摄像模组的体积和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致动器、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致动器,包括定
单元、动单元以及驱动
所述动单元相对所述定单元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两个驱动磁石和位于两个所述驱动磁石之间的驱动
线圈,所述两个驱动磁石和所述驱动线圈中的一者安装在所述定单元上,另一者安装在所述动单元上,两个所述驱动磁石的磁极方向相反,且充磁方向均和其驱动方向相同,所述光学致动器还包括复位磁石,所述复位磁石固定在所述定单元和所述动单元中的安装有所述驱动线圈的一者,且所述复位磁石与所述驱动线圈位置对齐,用于在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驱动磁石相对运动时,与所述驱动磁石之间形成复位磁力。
5.可选地,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布置在两个所述驱动磁石和所述驱动线圈外周的磁轭,所述磁轭构造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筒结构,且套设在所述两个驱动磁石和所述驱动线圈的外周,其中,所述磁轭的与所述复位磁石对应的位置开设缺口。
6.可选地,所述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复位磁石的尺寸,其中,所述缺口的在所述相对运动的方向上的尺寸配置为在所述动单元和所述定单元相对运动时所述复位磁石始终在所述缺口对应的范围内。
7.可选地,每组所述驱动单元所对应的复位磁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复位磁石对称分布在所述动单元中心的两侧。
8.可选地,所述定单元包括底板和立设于所述底板外周的立板,所述动单元位于所述定单元的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立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侧边上形成有与所述底板相互平行的长条状顶板,所述复位磁石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9.可选地,所述两个驱动磁石固定在所述动单元上、所述驱动线圈固定在所述定单元上,其中,所述复位磁石固定贴设在所述顶板的表面,或者,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复位磁石嵌入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或者,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
述安装孔的与所述复位磁石对应的多个侧壁分别形成有背离所述驱动磁石方向凸出的翻边,所述复位磁石嵌入固定在多个所述翻边围合的空间内。
10.可选地,所述复位磁石的靠近所述驱动磁石的一端的磁极与所述两个驱动磁石的相互临近的一端的磁极相同。
11.可选地,所述复位磁石为永磁体。
12.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学器件和上述的光学致动器。
13.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模组。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动单元能够复位,仅需增加一个复位磁石,使用时,在动单元与定单元发生相对运动时,该复位磁石可以与驱动单元中的驱动磁石配合产生复位磁力,从而可以使动单元恢复到起始位置,无需另设一组复位磁石。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光学致动器的示意图;
18.图2是沿图1中的a-a方向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19.图3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顶板和复位磁石的安装示意图;
20.图4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顶板和复位磁石的安装示意图;
21.图5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顶板和复位磁石的安装示意图;
22.图6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驱动磁石和复位磁石的示意图;
23.图7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24.图8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定单元;11-底板;12-立板;13-顶板;131-安装孔;132-翻边;20-动单元;30-驱动单元;31-驱动磁石;32-驱动线圈;33-磁轭;331-缺口;40-复位磁石;50-光学器件;60-机身。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8.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可以是基于相关零部件自身的结构而言的,也可以是基于相关零部件配合使用时的方位而言的,例如:复位磁石嵌入固定在安装孔“内”指的是复位磁石安装在安装孔的侧壁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磁轭构造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筒结构,且套设在两个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的“外周”指的是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设置在磁轭的内部容纳空间中。
29.参照图1-图2,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致动器,包括定单元10、动单元20以及驱动动单元20相对定单元10运动的驱动单元30,驱动单元30包括两个驱动磁石31和位于两个驱动
磁石31之间的驱动线圈32,两个驱动磁石31和驱动线圈32中的一者安装在定单元10上,另一者安装在动单元20上,两个驱动磁石31的磁极方向相反,且充磁方向均和其驱动方向相同,光学致动器还包括复位磁石40,复位磁石40固定在定单元10和动单元20中的安装有驱动线圈32的一者,且复位磁石40与驱动线圈32位置对齐,用于在驱动线圈32与驱动磁石31相对运动时,与驱动磁石31之间形成复位磁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充磁方向指的是其所在直线,具体可以是在该直线上的两个不同的方向。
30.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线圈32位于两个驱动磁石31之间居中的位置,以方便驱动单元30控制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复位磁石40与驱动线圈32位置对齐,从而可以使得复位磁石40位于两个驱动磁石31之间居中的位置,如此设计可以使复位磁石40在初始位置(两个驱动磁石31之间居中的位置)时,复位磁石40与两个驱动磁石31产生的两组磁力可以相互抵消,以使动单元20和定单元10不会由于设置复位磁石40而产生相对运动的趋势。
31.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分别用于驱动动单元20在光学抖动平面内的两个方向上运动。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0还可以是一个,用于驱动动单元20在调焦方向上进行运动,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为了方便描述,下文将以驱动单元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用于驱动动单元20在光学防抖平面内的两个方向运动为实施例展开描述。
32.通过使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动单元20能够复位,仅需增加一个复位磁石40,使用时,在动单元20与定单元10发生相对运动时,复位磁石40可以与驱动磁石31配合产生复位磁力,由于复位磁石40和驱动磁石31一者固定在定单元10上、另一者固定在动单元20上,从而可以带动动单元20相对定单元10运动以恢复到起始位置无需另设一组复位磁石。
33.为了增大驱动单元30的驱动力,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0还可以包括布置在两个驱动磁石31和驱动线圈32外周的磁轭33,磁轭33可以对驱动磁石31的磁感线起到束磁的作用,从而提升驱动磁石31的磁场的利用率,进而提升驱动力。
34.本公开对磁轭33的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参照图1,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磁轭33可以构造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筒结构,且套设在两个驱动磁石31和驱动线圈32的外周,以对驱动磁石31起到束磁的作用。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磁轭33还可以构造为横截面为u形的槽状结构,两个驱动磁石31和驱动线圈32固定在槽状结构中。为了方便将两个驱动磁石31和驱动线圈32安装在长筒结构内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磁轭33可以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槽状部分和用于扣合在槽状部分的板状部分,二者可拆卸连接形成长筒结构的磁轭33。
35.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磁轭33影响复位磁石40与驱动磁石31之间的复位磁力,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轭33的与复位磁石40对应的位置可以开设缺口331。如此,复位磁石40的磁场可以直接与驱动磁石31的磁场形成磁配合产生复位磁力,而不会受到磁轭33的干扰。
36.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331的尺寸可以大于复位磁石40的尺寸,其中,缺口331的在相对运动的方向上的尺寸配置为在动单元20和定单元10相对运动时复位磁石40可以始终在缺口331对应的范围内。如此设计,不管动单元20相对定单元10如何运动,始终能够保证磁轭33的与复位磁石40对应的位置始终为缺口331,即复位磁石40始终可以直接与驱动磁石31配合,不会受到磁轭33的影响。
37.参照图1,为了使动单元20和定单元10之间的复位磁力分布均匀,避免由于复位磁力分布不均导致动单元20相对定单元10发生偏移、扭转等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组驱动单元30所对应的复位磁石4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复位磁石40可以对称分布在动单元20中心的两侧。如此可以使得两个复位磁石40产生的两组复位磁力均匀对称的作用在动单元20上,从而避免动单元20发生扭转、偏移等,并且在动单元20相对定单元10发生扭转时,两个复位磁石40可以起到矫正扭转的作用。
38.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每组驱动单元30对应的复位磁石4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组驱动单元30对应的复位磁石40的数量可以是四个、六个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只要其满足多个复位磁石40与驱动磁石31产生的多组复位磁力能够均匀对称地作用在动单元20上即可。
39.参照图1-图2,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两个驱动磁石31可以固定在动单元20上、驱动线圈32可以固定在定单元10上,定单元10可以包括底板11和立设于底板11外周的立板12,动单元20位于定单元10的容纳空间内,其中,立板12的远离底板11的侧边上形成有与底板11相互平行的长条状顶板13,复位磁石40固定在顶板13上,以能够与固定在动单元20上驱动磁石31产生复位磁力。
40.进一步地,本公开对如何将复位磁石40固定在底板11上的具体实现形式不作限定,下文将介绍几种具体实施例:
41.第一实施例:
42.参照图1-图3,复位磁石40可以固定贴设在顶板13的表面。这里,本公开对贴设的位置不作限定,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复位磁石40可以贴设在顶板13的背离驱动线圈32的一侧。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磁石40也可以贴设在顶板13的临近驱动线圈32的一侧。
43.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复位磁石40可以是粘接在顶板13上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磁石40可以是通过其他外接的卡扣等机械结构固定在顶板13上,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44.第二实施例:
45.参照图4,顶板13上可以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131,复位磁石40可以嵌入固定在安装孔13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磁石40可以仅仅通过与安装孔131的尺寸关系(复位磁石40的尺寸略大于安装孔131的尺寸)来挤压固定在安装孔131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安装孔131的内壁涂抹有胶水等化学粘剂以将复位磁石40固定在安装孔131中。
46.第三实施例:
47.参照图5,顶板13上可以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131,安装孔131的与复位磁石40对应的多个侧壁分别形成有背离驱动磁石31方向凸出的翻边132,复位磁石40嵌入固定在多个翻边132围合的空间内。通过设置翻边132可以增大与复位磁石40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大复位磁石40固定在安装孔131中的稳定性,防止受到外力冲击脱落。
48.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驱动磁石31和驱动线圈32的安装位置不作限定,除了上述的驱动线圈32和复位磁石40固定在定单元10的情况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线圈32和复位磁石40也可以固定在动单元20上,其他相关部件适应性设计即可,对此不作过多赘述。
49.为了保证复位磁石40能够和驱动磁石31产生需要的复位磁力,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磁石40的靠近驱动磁石31的一端的磁极可以与两个驱动磁石31的相互临近的一端的磁极相同。例如,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复位磁石40的靠近驱动磁石31的一端的磁极可以为n极、两个驱动磁石31的相互临近的一端的磁极可以为n极,如此可以使得复位磁石40分别与两个驱动磁石31产生排斥力(图8中箭头a所示)以使动单元20复位。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磁石40的靠近驱动磁石31的一端的磁极可以为s极、两个驱动磁石31的相互临近的一端的磁极可以为s极,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50.将复位磁石40布置在定单元10的顶板13上,由于复位磁石40和驱动磁石31相互靠近的一端磁极相同,二者可以产生排斥力,该排斥力除了起到复位作用外,还可以将动单元20压紧在定单元10上,防止支撑在二者之间的滚珠脱落滚珠槽。
51.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复位磁石40可以为永磁体。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复位磁石40也可以是电磁体。
52.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参照图7,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光学器件50和上述的光学致动器,该摄像模组具有上述的光学致动器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作赘述。
53.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光学器件50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器件50可以是镜头。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器件50可以是感光芯片。
54.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参照图8,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模组,该移动终端具有上述摄像模组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55.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5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57.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致动器,包括定单元、动单元以及驱动所述动单元相对所述定单元运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两个驱动磁石和位于两个所述驱动磁石之间的驱动线圈,所述两个驱动磁石和所述驱动线圈中的一者安装在所述定单元上,另一者安装在所述动单元上,两个所述驱动磁石的磁极方向相反,且充磁方向均和其驱动方向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致动器还包括复位磁石,所述复位磁石固定在所述定单元和所述动单元中的安装有所述驱动线圈的一者,且所述复位磁石与所述驱动线圈位置对齐,用于在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驱动磁石相对运动时,与所述驱动磁石之间形成复位磁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布置在两个所述驱动磁石和所述驱动线圈外周的磁轭,所述磁轭构造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筒结构,且套设在所述两个驱动磁石和所述驱动线圈的外周,其中,所述磁轭的与所述复位磁石对应的位置开设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复位磁石的尺寸,其中,所述缺口的在所述相对运动的方向上的尺寸配置为在所述动单元和所述定单元相对运动时所述复位磁石始终在所述缺口对应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驱动单元所对应的复位磁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复位磁石对称分布在所述动单元中心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单元包括底板和立设于所述底板外周的立板,所述动单元位于所述定单元的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立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侧边上形成有与所述底板相互平行的长条状顶板,所述复位磁石固定在所述顶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驱动磁石固定在所述动单元上、所述驱动线圈固定在所述定单元上,其中,所述复位磁石固定贴设在所述顶板的表面,或者,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复位磁石嵌入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或者,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与所述复位磁石对应的多个侧壁分别形成有背离所述驱动磁石方向凸出的翻边,所述复位磁石嵌入固定在多个所述翻边围合的空间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磁石的靠近所述驱动磁石的一端的磁极与所述两个驱动磁石的相互临近的一端的磁极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磁石为永磁体。9.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器件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致动器。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致动器、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光学致动器包括定单元、动单元以及驱动动单元相对定单元运动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两个驱动磁石和位于两个驱动磁石之间的驱动线圈,两个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中的一者安装在定单元上,另一者安装在动单元上,两个驱动磁石的磁极方向相反,且充磁方向均和其驱动方向相同,光学致动器还包括复位磁石,复位磁石固定在定单元和动单元中的安装有驱动线圈的一者,且复位磁石与驱动线圈位置对齐,用于在驱动线圈与驱动磁石相对运动时,与驱动磁石之间形成复位磁力。使用时,在动单元与定单元发生相对位移时,复位磁石与驱动磁石之间产生的复位磁力可以使动单元恢复到起始位置。的复位磁力可以使动单元恢复到起始位置。的复位磁力可以使动单元恢复到起始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
黄晓敏 董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可利尔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2
技术公布日:
20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