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指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通指挥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的普及,城市交通通行逐渐变得拥堵起来,而一些不按规定通行的现象是造成交通通行堵塞的罪魁祸首,所以通行控制装置开设逐渐普及,现有的人行道路口交通指挥装置,该装置包括预埋底座,预埋底座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号护杆和二号护杆,一号护杆一侧表面螺栓安装有调控箱,二号护杆一侧表面螺栓安装有警示箱,一号护杆和二号护杆顶端表面均安装有红外线感应器,预埋底座内部镶嵌有电动伸缩杆,警示箱内部镶嵌有蓄电池,一号护杆和二号护杆表面均镶嵌有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设置的蓄电池可对整个设备提供工作电量,从而避免区域断电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通过调控箱上安装有wifi信息传输器,便利于与远程操作终端相互匹配连接,对整个装置进行远程调控,大大增添了设备的智能效果。
3.电动伸缩杆可实现对预埋底座连同一号护杆和二号护杆的升降,从而实现对人行道路口的控制,当需要对人行道路口进行放行,电动伸缩杆推动一号护杆和二号护杆高过人头顶后,行人才会通行,因此每位行人都会经过一号护杆和二号护杆的下方,现有的一号护杆和二号护杆没有故障防护措施,如果在行人通行过程中电动伸缩杆发生故障,此时电动伸缩杆失去动力,一号护杆和二号护杆将会急速下落,下落的一号护杆和二号护杆必然会砸伤行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通指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交通指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两侧对称设置
两组翻转槽,翻转槽内设置具有限位功能的护杆机构,一组护杆机构上设置警示箱,警示箱上设置蓄电池,另一组护杆机构上设置调控箱,调控箱上设置wifi信息传出器,两组护杆机构上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两组护杆机构一端均设置红外线感应器;
6.护杆机构包括护杆
主体,护杆主体另一端开设铰接槽,铰接槽内设置限位
弹簧,护杆主体另一端两侧对称连接两组轴一,轴一旋接支板,两组支板之间设置横板。
7.优选的,限位弹簧包括弹簧,弹簧两端固定连接两组卡钩,一组卡钩卡接轴二,另一组卡钩卡接轴三。
8.优选的,轴一一端设置轴承,轴承嵌入支板,支板固定在底座内。
9.优选的,横板固定在两组支板之间。
10.优选的,轴二位于铰接槽内,轴二两端对称设置两组轴承,轴承嵌入铰接槽的内壁。
11.优选的,轴三位于两组横板之间,轴三两端对称设置两组轴承,轴承嵌入横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 当需要翻转护杆主体时,两组电机同时带动两组轴一转动,两组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反,电机通过轴一使护杆主体翻转,从而实现对人行道路口的控制;
14.2. 其次当打开护杆主体时,护杆主体将以轴一为轴线沿着翻转槽向上翻转,同时护杆主体将带动轴二翻转,轴二通过一组卡钩拉动弹簧,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直至护杆主体翻转度,护杆主体将紧靠翻转槽的边缘部,弹簧与护杆主体形成夹角,因此当电机出现故障失去动力,在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使护杆主体依然紧靠翻转槽的边缘部,护杆主体依然保持与底座平行,避免护杆主体回落砸到行人,对行人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护杆机构局部装配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护杆机构;3、警示箱;4、蓄电池;5、调控箱;6、wifi信息传出器;7、太阳能电池板;8、红外线感应器;9、翻转槽;201、护杆主体;202、铰接槽;203、限位弹簧;204、轴一;205、支板;206、横板;31、弹簧;32、卡钩;33、轴二;34、轴三。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交通指挥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两侧对称设置两组翻转槽9,翻转槽9内设置具有限位功能的护杆机构2,一组护杆机构2上设置警示箱3,警示箱3上设置蓄电池4,另一组护杆机构2上设置调控箱5,调控箱5上设置wifi信息传出器6,两组护杆机构2上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7,两组护杆机构2一端均设置红外线感应器8,护杆机构2包括护杆主体201,护杆主体201另一端开设铰接槽202,铰接槽202内设置限位弹簧203,护杆主体201另一端两侧对称连接两组轴一204,轴一204旋接支板205,两组支板205之间设置横板206,限位弹簧203包括弹簧31,弹簧31两端固定连接两组卡钩32,一组卡钩32卡接轴二33,另一组卡钩32卡接轴三34,轴一204一端设置轴承,轴承嵌入支板205,支板205固定在底座1内,横板206固定在两组支板205之间,轴二33位于铰接槽202内,轴二33两端对称设置两组轴承,轴承嵌入铰接槽202的内壁,轴三34位于两组横板206之间,轴三34两端对称设置两组轴承,轴承嵌入横板206,其中翻转槽9的槽宽的槽宽大于护杆主体201的宽度,轴一204通过电机驱动,当需要翻转护杆主体201时,两组电机同时带动两组轴一204转动,两组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反,电机通过轴一204使护杆主体201翻转,从而实现对人行道路口的控制,其次当打开护杆主体201时,护杆主体201将以轴一204为轴线沿着翻转槽9向上翻转,同时护杆主体201将带动轴二33翻转,轴二33通过一组卡钩32拉动弹簧31,使弹簧31处于拉伸状态,直至护杆主体201翻转90度,护杆主体201将紧靠翻转槽9的边缘部,弹簧31与护杆主体201形成夹角,因此当电机出现故障失去动力,在弹簧31的反
弹力作用下,使护杆主体201依然紧靠翻转槽9的边缘部,护杆主体201依然保持与底座1平行,避免护杆主体201回落砸到行人,对行人起到保护作用。
21.工作原理:使用过程中,当需要翻转护杆主体201时,两组电机同时带动两组轴一204转动,电机通过轴一204使护杆主体201翻转,当打开护杆主体201时,护杆主体201将以轴一204为轴线沿着翻转槽9向上翻转,同时护杆主体201将带动轴二33翻转,轴二33通过一组卡钩32拉动弹簧31,使弹簧31处于拉伸状态,直至护杆主体201翻转90度,护杆主体201将紧靠翻转槽9的边缘部,弹簧31与护杆主体201形成夹角。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交通指挥装置,包括底座(1),
所述底座(1)两侧对称设置两组翻转槽(9),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槽(9)内设置具有限位功能的护杆机构(2),一组所述护杆机构(2)上设置警示箱(3),所述警示箱(3)上设置蓄电池(4),另一组所述护杆机构(2)上设置调控箱(5),所述调控箱(5)上设置wifi信息传出器(6),两组所述护杆机构(2)上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7),两组所述护杆机构(2)一端均设置红外线感应器(8);所述护杆机构(2)包括护杆主体(201),所述护杆主体(201)另一端开设铰接槽(202),所述铰接槽(202)内设置限位弹簧(203),所述护杆主体(201)另一端两侧对称连接两组轴一(204),所述轴一(204)旋接支板(205),两组所述支板(205)之间设置横板(2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弹簧(203)包括弹簧(31),所述弹簧(31)两端固定连接两组卡钩(32),一组所述卡钩(32)卡接轴二(33),另一组所述卡钩(32)卡接轴三(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一(204)一端设置轴承,轴承嵌入支板(205),所述支板(205)固定在底座(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06)固定在两组支板(20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通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二(33)位于铰接槽(202)内,轴二(33)两端对称设置两组轴承,轴承嵌入铰接槽(202)的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通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三(34)位于两组横板(206)之间,轴三(34)两端对称设置两组轴承,轴承嵌入横板(20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指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通指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两侧对称设置两组翻转槽,翻转槽内设置具有限位功能的护杆机构,一组护杆机构上设置警示箱,警示箱上设置蓄电池,另一组护杆机构上设置调控箱,调控箱上设置WiFi信息传出器,两组护杆机构上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两组护杆机构一端均设置红外线感应器;轴二通过一组卡钩拉动弹簧,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直至护杆主体翻转度,护杆主体将紧靠翻转槽的边缘部,弹簧与护杆主体形成夹角,因此当电机出现故障失去动力,在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使护杆主体依然紧靠翻转槽的边缘部,护杆主体依然保持与底座平行,避免护杆主体回落砸到行人,对行人起到保护作用。用。用。
技术研发人员:
尚文理 叶传贺 赵柏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乐清华数广电网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09
技术公布日:
20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