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
电压跟随电路。
背景技术:
2.折弯机设备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电压的输出保持稳定,在一个固定值内,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会存在电压的输出过大或者过小,过大会导致折弯机的稳压器的温度过高,造成损坏,过小会导致折弯机的电路的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电压跟随电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源、与电源连接的
控制器u3和控制器u5、与控制器u3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a、与控制器u5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b,
所述电压跟随器u4a与电压跟随器u4b与电压跟随器u4c连接,所述控制器u3的第六
引脚和控制器u3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之间分别通过电阻r11和电阻r10连接,所述控制器u5的第六引脚和控制器u5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之间分别通过电阻r16和电阻r15连接,所述电阻r16与电压跟随器u4c之间通过电阻r17连接,所述电阻r11与电压跟随器u4c之间通过电阻r13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输出端和电压跟随器u4b的输出端与电压跟随器u4c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和电压跟随器u4b与一个排阻rn1连接。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控制器u3的第六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二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0连接,所述控制器u3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三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1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二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一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8和电容c5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三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c的第八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3和电容c12连接。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一引脚与排阻rn1的第一引脚连接。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控制器u5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的第六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5连接,所述控制器u5的第六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五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6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b的第六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七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4和电容c13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五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c的第八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7和电容c28连接。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七引脚与排阻rn1的第三引脚之间连接。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控制器u5的第五引脚与控制器u5的第八引脚、控制器u5第七引脚和控制器u5第六引脚之间分别通过电容c18、电容c19和电容c21连接。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电阻r8和电容c5、电阻r14和电容c13以及电阻
r17和电容c28并联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器u3和控制器u5、与控制器u3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a、与控制器u5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b,所述电压跟随器u4a与电压跟随器u4b与电压跟随器u4c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电压跟随器起到了恒压源的作用,保持了电压的输出的稳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1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根据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电压跟随电路, 包括电源、与电源连接的控制器u3和控制器u5、与控制器u3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a、与控制器u5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b,所述电压跟随器u4a与电压跟随器u4b与电压跟随器u4c连接,所述控制器u3的第六引脚和控制器u3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之间分别通过电阻r11和电阻r10连接,所述控制器u5的第六引脚和控制器u5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之间分别通过电阻r16和电阻r15连接,所述电阻r16与电压跟随器u4c之间通过电阻r17连接,所述电阻r11与电压跟随器u4c之间通过电阻r13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输出端和电压跟随器u4b的输出端与电压跟随器u4c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和电压跟随器u4b与一个排阻rn1连接,通过控制器u3和控制器u5、与控制器u3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a、与控制器u5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b,所述电压跟随器u4a与电压跟随器u4b与电压跟随器u4c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电压跟随器起到了恒压源的作用,保持了电压的输出的稳定的作用,避免了折弯机的损坏。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控制器u3的第六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二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0连接,所述控制器u3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三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1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二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一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8和电容c5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三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c的第八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3和电容c12连接,在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与控制器u3之间通过电阻r10和r11,在电压输入在电压跟随器u4a之前起到了分压的作用。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一引脚与排阻rn1的第一引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控制器u5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的第六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5连接,所述控制器u5的第六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五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6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b的第六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七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4和电容c13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五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c的第八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7和电容c28连接,在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与控制器u5之间通过电阻r15和r16,在电压输入在电压跟随器u4b之前起到了分压的作用。。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七引脚与排阻rn1的第三引脚之间连接。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控制器u5的第五引脚与控制器u5的第八引脚、控制器u5第七引脚和控制器u5第六引脚之间分别通过电容c18、电容c19和电容c21连接,通
过设置电容起到了旁路的作用。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电阻r8和电容c5、电阻r14和电容c13以及电阻r17和电容c28并联连接。
19.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任何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新型 所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电压跟随电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源、与电源连接的控制器u3和控制器u5、与控制器u3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a、与控制器u5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b,所述电压跟随器u4a与电压跟随器u4b与电压跟随器u4c连接,所述控制器u3的第六引脚和控制器u3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之间分别通过电阻r11和电阻r10连接,所述控制器u5的第六引脚和控制器u5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之间分别通过电阻r16和电阻r15连接,所述电阻r16与电压跟随器u4c之间通过电阻r17连接,所述电阻r11与电压跟随器u4c之间通过电阻r13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输出端和电压跟随器u4b的输出端与电压跟随器u4c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和电压跟随器u4b与一个排阻rn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电压跟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u3的第六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二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0连接,所述控制器u3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三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1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二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一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8和电容c5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三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c的第八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3和电容c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电压跟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器u4a的第一引脚与排阻rn1的第一引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电压跟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u5的第七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的第六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5连接,所述控制器u5的第六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五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6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b的第六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七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4和电容c13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五引脚与电压跟随器u4c的第八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17和电容c2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电压跟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跟随器u4b的第七引脚与排阻rn1的第三引脚之间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电压跟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u5的第五引脚与控制器u5的第八引脚、控制器u5第七引脚和控制器u5第六引脚之间分别通过电容c18、电容c19和电容c21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电压跟随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8和电容c5、电阻r14和电容c13以及电阻r17和电容c28并联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折弯机控制系统的电压跟随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与电源连接的控制器U3和控制器U5、与控制器U3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A、与控制器U5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B,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器U3和控制器U5、与控制器U3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A、与控制器U5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4B,所述电压跟随器U4A与电压跟随器U4B与电压跟随器U4C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电压跟随器起到了恒压源的作用,保持了电压的输出的稳定的作用。保持了电压的输出的稳定的作用。保持了电压的输出的稳定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
马仁武 吴春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国迈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6
技术公布日:
20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