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冰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冷藏室除味技术。
背景技术:
2.许多风冷冰箱的冷藏室和冷冻室共用一套制冷送风系统,不同间室储存的不同食材散发的气味混杂在一起,放置时间长后容易串味,不仅难闻,还影响食材的保鲜,不利于食材的健康存储。
3.现有技术中,冰箱中除味大多使用
活性炭吸附技术和负离子净味技术等。目前市面上的冰箱除味器基本都是固定到冰箱门体上或箱体上,吸附效果会随使用时间而减弱,不易更换。另一种使用较少的冰箱除味器多为可移动外置盒体,这种技术虽然在吸附效果降低后容易更换(盒体容易更换,盒体内的活性炭吸附块也容易更换),但在使用过程中既占用冰箱内存储空间,又不够美观,且通过性欠佳(冰箱中的循环风通过可移动外置盒体的量小),这是因为可移动外置盒体放置在冰箱内的存储空间中(如冷藏室),冰箱内的循环风在可移动外置盒体外部通过往往具有更低的空气阻力;这导致了可移动外置盒体的整体吸附效果也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用除味盒,用于卡装于冷藏室回风口处,方便安装与拆卸更换。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用除味盒用于安装在冷藏室回风口处,以朝向冰箱使用者的方向为前向,冷藏室回风口向后连接有风道;包括大于冷藏室回风口的前面板,前面板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通风孔,前面板的后侧面向后连接有左插板和右插板,左插板和右插板与风道相适配并用于插入风道,左插板与风道左侧壁相贴,右插板与风道右侧壁相贴,左插板和右插板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
装置插接结构。
6.左插板左表面设有左弹性凸起,右插板右表面设有右弹性凸起,左弹性凸起用于与风道左侧壁相压接,右弹性凸起用于与风道右侧壁相压接。
7.插接结构具体是:
8.左插板的右表面上设有若干沿竖向延伸的左
插槽,各左插槽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
9.右插板的左表面上设有若干沿竖向延伸的右插槽,各右插槽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
10.各左插槽和各右插槽一一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一对左插槽和右插槽形成一个完整的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槽并用于插设活性炭吸附装置。
11.每个左插槽均由两道前后间隔设置的左竖板围成,左竖板连接在左插板的右表面上;相邻两个左插槽共用一个左竖板;
12.每个右插槽均由两道前后间隔设置的右竖板围成,右竖板连接在右插板的左表面
上;相邻两个右插槽共用一个右竖板;
13.每个左插槽内均设有竖向设置的左定位条,左定位条的底部向右延伸设有用于承载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左台阶;
14.每个右插槽内均设有竖向设置的右定位条,右定位条的底部向左延伸设有用于承载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右台阶,左台阶和右台阶同高;左定位条和右定位条的顶部均为用于引导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倾斜表面。
15.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呈矩形的活性炭吸附块,活性炭吸附块的周边包覆有泡棉层;活性炭吸附装置与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槽相适配,活性炭吸附装置底部由左台阶和右台阶承载,泡棉层在左右方向上与左定位条和右定位条紧压配合并在左右方向上被压缩变形。
1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冷藏内胆,与上述冰箱用除味盒配合使用,内胆后表面设有所述冷藏室回风口,冷藏室回风口向后连接的风道上设有与左弹性凸起和右弹性凸起对应适配的左凹槽和右凹槽。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8.整个冰箱用除味盒通过左插板和右插板插接在冷藏室回风口处,方便在冰箱内胆处安装和拆卸更换整个冰箱用除味盒。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插接结构插接在左插板和右插板之间,方便在冰箱用除味盒上安装与拆卸更换活性炭吸附装置。由于冷藏室内的循环风必定通过回风口和冰箱用除味盒,因而相比以往循环风只是少部分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的结构,提高了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异味的效果。
19.在冰箱用除味盒装配到冷藏内胆上的冷藏室回风口后,冰箱用除味盒通过左弹性凸起和右弹性凸起与风道上的左凹槽和右凹槽相适配,能够给冰箱用除味盒施加一定的固定力,使冰箱用除味盒在冰箱正常使用中不会晃动或脱落,又不妨碍手动将冰箱用除味盒向前拔出冷藏室回风口。
20.左插槽和右插槽的结构非常简单,便于制造,也便于将活性炭吸附装置由上向下插入左插槽和右插槽。左定位条和右定位条能够卡紧活性炭吸附装置,左台阶和右台阶承载活性炭吸附装置并定位其底端位置。
21.活性炭吸附装置的泡棉层容易被压扁,在活性炭吸附装置插入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槽后较为牢固,在冰箱正常使用中不会松脱,同时又便于人工插入或拔出活性炭吸附装置。冷藏内胆的结构,便于安装冰箱用除味盒并在正常使用中固定冰箱用除味盒。
附图说明
22.图1是冰箱用除味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在冰箱用除味盒的正面侧上方;
23.图2是冰箱用除味盒的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在冰箱用除味盒的背面侧上方;
24.图3是冰箱用除味盒的俯视图;
25.图4是冰箱用除味盒的后视图;
26.图5是活性炭吸附装置装配在冰箱用除味盒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在冰箱用除味盒的正面侧上方;
27.图6是活性炭吸附装置装配在冰箱用除味盒中的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视角在冰箱用除味盒的背面侧上方;
28.图7是活性炭吸附装置装配在冰箱用除味盒中的俯视图;
29.图8是冷藏内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在冷藏内胆的正面侧上方;
30.图9是冷藏内胆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在冷藏内胆的背面侧部稍微偏上的部位;
31.图10是图9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用除味盒用于安装在冷藏室回风口1处,以朝向冰箱使用者的方向为前向,冷藏室回风口1向后连接有风道2;图10中所示风道2并非完整风道,只是一段风道2。
33.包括大于冷藏室回风口1的前面板3,前面板3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通风孔4,前面板3的后侧面向后连接有左插板5和右插板6,左插板5和右插板6与风道2相适配并用于插入风道2,左插板5与风道2左侧壁相贴,右插板6与风道2右侧壁相贴,左插板5和右插板6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结构。
34.采用本实用新型,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插接结构插接在左插板5和右插板6之间,方便安装与拆卸;同时整个冰箱用除味盒通过左插板5和右插板6插接在冷藏室回风口1处,通过两级插接的结构能够方便地将活性炭吸附装置固定在冷藏室回风口1处,同时方便拆卸和更换操作。由于冷藏室内的循环风必定通过回风口,因而相比以往循环风只是少部分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的结构,提高了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异味的效果。
35.左插板5左表面设有左弹性凸起7,右插板6右表面设有右弹性凸起8,左弹性凸起7用于与风道2左侧壁相压接,右弹性凸起8用于与风道2右侧壁相压接。
36.作为优选的结构,左插板5向后一体设有左悬臂9,右插板6向后一体设有右悬臂10,左弹性凸起7设置在左插板5的左悬臂9上,右弹性凸起8设置在右插板6的右悬臂10上。
37.左弹性凸起7和右弹性凸起8可以是与左插板5和右插板6一样的塑料制品,也可以是橡胶制品,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见的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在插入风道2时,左弹性凸起7、右弹性凸起8以及风道2均可能发生弹性变形,直到插接到位后左弹性凸起7和右弹性凸起8分别嵌入风道2上的左凹槽和右凹槽。
38.在冰箱用除味盒装配到冷藏内胆上的冷藏室回风口1后,冰箱用除味盒通过左弹性凸起7和右弹性凸起8与风道2上的左凹槽和右凹槽相适配,能够给冰箱用除味盒施加一定的固定力,使冰箱用除味盒在冰箱正常使用中不会晃动或脱落,又不妨碍手动将冰箱用除味盒向前拔出冷藏室回风口1。
39.插接结构具体是:
40.左插板5的右表面上设有若干沿竖向延伸的左插槽11,各左插槽11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
41.右插板6的左表面上设有若干沿竖向延伸的右插槽12,各右插槽12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
42.各左插槽11和各右插槽12一一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一对左插槽11和右插槽12形成一个完整的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槽并用于插设活性炭吸附装置。
43.每个左插槽11均由两道前后间隔设置的左竖板13围成,左竖板13连接在左插板5的右表面上;相邻两个左插槽11共用一个左竖板13;
44.每个右插槽12均由两道前后间隔设置的右竖板14围成,右竖板14连接在右插板6的左表面上;相邻两个右插槽12共用一个右竖板14;
45.每个左插槽11内均设有竖向设置的左定位条15,左定位条15的底部向右延伸设有用于承载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左台阶16;
46.每个右插槽12内均设有竖向设置的右定位条17,右定位条17的底部向左延伸设有用于承载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右台阶18,左台阶16和右台阶18同高;左定位条15和右定位条17的顶部均为用于插接时引导活性炭吸附装置的泡棉层的倾斜表面19。
47.图3和图7中,左定位条15与其倾斜表面19的位置重合,因而图3中只标示出标号15。本实施例中,左插槽11和右插槽12分别设有两个,用于如图6和图7所示前后插接两套活性炭吸附装置。
48.左插槽11和右插槽12的结构非常简单,便于制造,也便于将活性炭吸附装置由上向下插入左插槽11和右插槽12。左定位条15和右定位条17能够卡紧活性炭吸附装置,左台阶16和右台阶18承载活性炭吸附装置并定位其底端位置。
49.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呈矩形的活性炭吸附块20,活性炭吸附块20的周边包覆有黑泡棉层21;活性炭吸附装置与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槽相适配,活性炭吸附装置底部由左台阶16和右台阶18承载,泡棉层21在左右方向上与左定位条15和右定位条17紧压配合并在左右方向上被压缩变形。
50.活性炭吸附装置的泡棉层21容易被压扁,在活性炭吸附装置插入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槽后较为牢固,在冰箱正常使用中不会松脱,同时又便于人工插入或拔出活性炭吸附装置。
51.如图8至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冷藏内胆(即冷藏室内胆),与上述冰箱用除味盒配合使用,内胆后表面设有所述冷藏室回风口1,冷藏室回风口1向后连接的风道2上设有与左弹性凸起7和右弹性凸起8对应适配的左凹槽22和右凹槽23。冷藏内胆的结构,便于安装并在使用中固定冰箱用除味盒。
52.装配时,先装配活性炭吸附装置,再将冰箱用除味盒整体插入冷藏室回风口1。
53.装配活性炭吸附装置是:由上向下将活性炭吸附装置插入由左插槽11和右插槽12相对形成的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槽,插入时左定位条15和右定位条17顶部的倾斜表面19具有引导活性炭吸附装置、逐渐压缩泡棉层21的作用。向下插入活性炭吸附装置直到活性炭吸附装置底端压在左台阶16和右台阶18上。
54.将冰箱用除味盒整体插入冷藏室回风口1是:由前向后将左插板5和右插板6伸入冷藏室回风口1,向后推动冰箱用除味盒,直到前面板3压在冷藏室回风口1周边的冷藏内胆(即冷藏室内胆)上,此时左弹性凸起7和右弹性凸起8嵌入左凹槽22和右凹槽23,从而使冰箱用除味盒得到一定的卡扣固定力,在冰箱的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较大力量尤其是不会受到明显的插拔力)不会松动和脱落。
55.长期使用后,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能力下降,需要更换活性炭吸附装置时,手动将冰箱用除味盒向前拔出,再向上拔出使用过的活性炭吸附装置,重复进行上述装配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动作和将冰箱用除味盒整体插入冷藏室回风口1的动作,完成更换作业,更换过
程简单方便,适合家庭使用。
5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冰箱用除味盒,用于安装在冷藏室回风口处,以朝向冰箱使用者的方向为前向,冷藏室回风口向后连接有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大于冷藏室回风口的前面板,前面板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通风孔,前面板的后侧面向后连接有左插板和右插板,左插板和右插板与风道相适配并用于插入风道,左插板与风道左侧壁相贴,右插板与风道右侧壁相贴,左插板和右插板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用除味盒,其特征在于:左插板左表面设有左弹性凸起,右插板右表面设有右弹性凸起,左弹性凸起用于与风道左侧壁相压接,右弹性凸起用于与风道右侧壁相压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用除味盒,其特征在于:插接结构具体是:左插板的右表面上设有若干沿竖向延伸的左插槽,各左插槽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右插板的左表面上设有若干沿竖向延伸的右插槽,各右插槽在前后方向上依次排列;各左插槽和各右插槽一一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一对左插槽和右插槽形成一个完整的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槽并用于插设活性炭吸附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用除味盒,其特征在于:每个左插槽均由两道前后间隔设置的左竖板围成,左竖板连接在左插板的右表面上;相邻两个左插槽共用一个左竖板;每个右插槽均由两道前后间隔设置的右竖板围成,右竖板连接在右插板的左表面上;相邻两个右插槽共用一个右竖板;每个左插槽内均设有竖向设置的左定位条,左定位条的底部向右延伸设有用于承载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左台阶;每个右插槽内均设有竖向设置的右定位条,右定位条的底部向左延伸设有用于承载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右台阶,左台阶和右台阶同高;左定位条和右定位条的顶部均为用于引导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倾斜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用除味盒,其特征在于: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呈矩形的活性炭吸附块,活性炭吸附块的周边包覆有泡棉层;活性炭吸附装置与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槽相适配,活性炭吸附装置底部由左台阶和右台阶承载,泡棉层在左右方向上与左定位条和右定位条紧压配合并在左右方向上被压缩变形。6.冷藏内胆,与权利要求2中所述冰箱用除味盒配合使用,内胆后表面设有所述冷藏室回风口,冷藏室回风口向后连接的风道上设有与左弹性凸起和右弹性凸起对应适配的左凹槽和右凹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冰箱用除味盒,用于安装在冷藏室回风口处,冷藏室回风口向后连接有风道;包括前面板,前面板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通风孔,前面板的后侧面向后连接有左插板和右插板,左插板和右插板与风道相适配,左插板和右插板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装置插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与冰箱用除味盒装配的冷藏内胆。整个冰箱用除味盒通过左插板和右插板插接在冷藏室回风口处,方便在冰箱内胆处安装和拆卸更换整个冰箱用除味盒。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插接结构插接在左插板和右插板之间,方便在冰箱用除味盒上安装与拆卸更换活性炭吸附装置;由于冷藏室内的循环风必定通过回风口和冰箱用除味盒,因而相比以往提高了活性炭吸附装置吸附异味的效果。置吸附异味的效果。置吸附异味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陈中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南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4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