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
道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闸杆被过往车辆损坏的可能性的智能道闸。
背景技术:
2.智能道闸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应用于公路收费站、停车场、小区、企事业单位门口,来管理车辆的出入。在现实使用环境下,由于驾驶员疏忽、车辆故障而失控等因素,存在通行车辆冲击闸杆的可能性,当闸杆所受冲击的强度超过闸杆与道闸
本体的连接强度或闸杆自身结构强度时,闸杆会因车辆冲击而损坏,需要相关人员耗费一定时间进行维修,在这段时间内损坏的道闸无法投入使用,影响车辆穿行效率,容易造成堵塞问题。为闸杆添加应付车辆冲击的手段,可提高道闸的自保能力,即使闸杆受到一定冲击后无需维修仍可继续投入使用,对通行繁忙的车辆出入口很有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降低闸杆被过往车辆损坏的可能性的智能道闸,当阻拦杆被车辆冲击时,阻拦杆可绕铰接处顺势转动,及时让出给车辆通过的空间,使阻拦杆不需要全部接收车辆的冲击,使阻拦杆得以保全,此外在阻拦杆上装上缓冲机构,增加阻拦杆对车辆冲击的耐受度,进一步降低阻拦杆被冲击损坏的概率。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智能道闸,包括闸杆和驱动闸杆的道闸本体,
所述闸杆可分为连接杆和阻拦杆,由所述阻拦杆拦在出入口处,所述连接杆一端与道闸本体的驱动杆相连,在所述道闸本体驱动下连接杆可绕着道闸的驱动杆在竖直平面上转动,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阻拦杆的一端铰接,所述阻拦杆可绕着其与连接杆的铰接处旋转,所述阻拦杆绕其铰接处的旋转面垂直于连接杆绕着道闸本体的驱动杆的旋转面,所述连接杆与阻拦杆的相邻端各自在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对接板,相邻的所述对接板的首尾两端之间连有复位弹簧,当所述连接杆与阻拦杆位于同一直线时,所述复位弹簧位于自然状态且复位弹簧与连接杆、阻拦杆相平行,所述阻拦杆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可拆卸的若干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用于减缓从正面或背面针对闸杆的冲击。
6.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需铰接的一端设有上下对称的安装板,所述阻拦杆需铰接的一端设有安装舌,所述安装舌伸入安装板之间,所述安装舌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安装舌的一端与对应的安装板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安装舌远离阻拦杆的一端的中间设有弹性对接块,所述连接杆需铰接的一端上设有对应弹性对接块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包括位于中间的限位槽和位于两侧的过渡槽,所述限位槽的形状与弹性对接块对应,所述过渡槽为连接连接杆端部与限位槽底部的弧形槽,当所述阻拦杆转至与连接杆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所述弹性对接块填入限位
弹性层,23-安装室,24-主动齿轮,25-从动齿轮,26-转动杆a,27-转动杆b,28-装机室,29-电机,30-换气孔,31-挡雨檐。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道闸,包括闸杆1和驱动闸杆1的道闸本体2,闸杆1可分为连接杆3和阻拦杆4,由阻拦杆4拦在出入口处,连接杆3一端与道闸本体2的驱动杆5相连,在道闸本体2驱动下连接杆3可绕着道闸的驱动杆5在竖直平面上转动,连接杆3另一端与阻拦杆4的一端铰接,阻拦杆4可绕着其与连接杆3的铰接处旋转,阻拦杆4绕其铰接处的旋转面垂直于连接杆3绕着道闸本体2的驱动杆5的旋转面,连接杆3与阻拦杆4的相邻端各自在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对接板6,相邻的对接板6的首尾两端之间连有复位弹簧7,当连接杆3与阻拦杆4位于同一直线时,复位弹簧7位于自然状态且复位弹簧7与连接杆3、阻拦杆4相平行,阻拦杆4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可拆卸的若干缓冲机构8,缓冲机构8用于减缓从正面或背面针对闸杆1的冲击。
30.阻拦杆4可绕与连接杆3的铰接处转动,在车辆冲击时阻拦杆4可借势转动,以此避开车辆的冲击得以保全,当车辆冲过后,阻拦杆4借助复位弹簧7的弹力而恢复原位,得以继续使用,无需进行维护,耽误车辆通行。复位弹簧7的作用一是在正常情况下使阻拦杆4与连接杆3保持同一直线,让闸杆1能够保持笔直形状正常起落,作用二是在阻拦杆4因冲击转动后拉回原位,无需工作人员额外操作。复位弹簧7的拉力不可强于阻拦杆4自身强度和连接杆3与驱动杆5间连接强度,让阻拦杆4被冲击时在损坏前便顺利转动。
31.如图4和图6所示,连接杆3需铰接的一端设有上下对称的安装板9,阻拦杆4需铰接的一端设有安装舌10,安装舌10伸入安装板9之间,安装舌10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安装杆11,安装杆11远离安装舌10的一端与对应的安装板9转动连接。
32.如图4和图6所示,安装舌10远离阻拦杆4的一端的中间设有弹性对接块12,连接杆3需铰接的一端上设有对应弹性对接块12的对接槽13,对接槽13包括位于中间的限位槽14和位于两侧的过渡槽15,限位槽14的形状与弹性对接块12对应,过渡槽15为连接连接杆3端部与限位槽14底部的弧形槽,当阻拦杆4转至与连接杆3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弹性对接块12填入限位槽14内,当弹性对接块12要移入限位槽14或从限位槽14移出时,弹性对接块12沿过渡槽15移动。通过弹性对接块12和对接槽13的配合,让阻拦杆4能准确转至正确角度而与连接杆3同轴。
33.如图8所示,缓冲机构8包括安装框16和缓冲垫17,安装框16的形状为冂字形,安装框16的左右两侧的朝外面上设有缓冲垫17,安装框16中部和左右两侧的朝内面紧贴阻拦杆4的外壁,安装框16中部上均匀设有
螺纹孔a18,阻拦杆4上表面设有对应螺纹孔a18的螺纹孔b19,通过往重叠的螺纹孔a18和螺纹孔b19上旋入固定螺丝20让安装框16与阻拦杆4相连。借助缓冲垫17吸收减缓瞬时冲击的强度,安装框16贴合阻拦杆4外壁以减少安装框16可变形的空间,安装框16通过固定螺丝20与阻拦杆4相连,只需取下固定螺丝20即可解开安装框16与阻拦杆4间的连接,装拆方便。
34.如图1和图3所示,道闸本体2正面设有支撑架21,闸杆1转至水平方向时,支撑架21
托住连接杆3,支撑架21与连接杆3的接触面上设有弹性层22。减少闸杆1平放时对驱动杆5的负担,增加闸杆1平放时的稳定性。
35.如图5所示,道闸本体2内设有安装室23,安装室23内设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24和从动齿轮25,主动齿轮24上装有转动杆a26,从动齿轮25上装有转动杆b27,转动杆a26和转动杆b27的两端与安装室23内壁转动连接,安装室23的后方设有装机室28,装机室28内设有电机29,转动杆a26一端与电机29的输出杆同轴相连,转动杆b27另一端与驱动杆5同轴相连。
36.如图1和图5所示,装机室28后侧设有换气孔30,道闸本体2背面在换气孔30上方设有挡雨檐31。通过换气孔30方便电机29热量散出装机室28,挡雨檐31帮助挡下可能落到换气孔30的降水。
37.实施例二:
38.如图9所示,缓冲机构8包括安装框16和缓冲垫17,安装框16的形状为口字形,安装框16的内沿紧贴阻拦杆4的外壁,安装框16的左右两侧和下部的朝外面上设有缓冲垫17,安装框16的上部均匀设有螺纹孔a18,阻拦杆4上表面设有对应螺纹孔a18的螺纹孔b19,通过往重叠的螺纹孔a18和螺纹孔b19上旋入固定螺丝20让安装框16与阻拦杆4相连。让安装框16将阻拦杆4围住,安装框16的底部也设有缓冲垫17,使阻拦杆4在放下过程中有车辆阻挡时,位于阻拦杆4下方的缓冲垫17先与车辆接触,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阻拦杆4损坏可能性。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0.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电机29带动转动杆a26,由转动杆a26带动主动齿轮24,主动齿轮24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25,从动齿轮25带动转动杆b27,转动杆b27带动驱动杆5,转动的驱动杆5带动相连的连接杆3随之转动,进而实现电机29带动闸杆1转动来完成拦放车辆的要求。而阻拦杆4可绕与连接杆3的铰接处转动,在车辆冲击时阻拦杆4可借势转动,以此避开车辆的冲击得以保全,当车辆冲过后,阻拦杆4借助复位弹簧7的弹力而恢复原位,得以继续使用,无需进行维护,耽误车辆通行。阻拦杆4上装有缓冲机构8,增加了阻拦杆4的耐冲击能力,降低阻拦杆4在转动至安全位置前被车辆冲击而损坏的概率。如果缓冲机构8损坏,也可以将坏掉的缓冲机构8拆下,换上新的缓冲机构8,维护方便。
41.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智能道闸,其特征在于:包括闸杆和驱动闸杆的道闸本体,所述闸杆可分为连接杆和阻拦杆,由所述阻拦杆拦在出入口处,所述连接杆一端与道闸本体的驱动杆相连,在所述道闸本体驱动下连接杆可绕着道闸的驱动杆在竖直平面上转动,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阻拦杆的一端铰接,所述阻拦杆可绕着其与连接杆的铰接处旋转,所述阻拦杆绕其铰接处的旋转面垂直于连接杆绕着道闸本体的驱动杆的旋转面,所述连接杆与阻拦杆的相邻端各自在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对接板,相邻的所述对接板的首尾两端之间连有复位弹簧,当所述连接杆与阻拦杆位于同一直线时,所述复位弹簧位于自然状态且复位弹簧与连接杆、阻拦杆相平行,所述阻拦杆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可拆卸的若干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用于减缓从正面或背面针对闸杆的冲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需铰接的一端设有上下对称的安装板,所述阻拦杆需铰接的一端设有安装舌,所述安装舌伸入安装板之间,所述安装舌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远离安装舌的一端与对应的安装板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舌远离阻拦杆的一端的中间设有弹性对接块,所述连接杆需铰接的一端上设有对应弹性对接块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包括位于中间的限位槽和位于两侧的过渡槽,所述限位槽的形状与弹性对接块对应,所述过渡槽为连接连接杆端部与限位槽底部的弧形槽,当所述阻拦杆转至与连接杆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所述弹性对接块填入限位槽内,当所述弹性对接块要移入限位槽或从限位槽移出时,所述弹性对接块沿过渡槽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安装框和缓冲垫,所述安装框的形状为冂字形,所述安装框的左右两侧的朝外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安装框中部和左右两侧的朝内面紧贴阻拦杆的外壁,所述安装框中部上均匀设有螺纹孔a,所述阻拦杆上表面设有对应螺纹孔a的螺纹孔b,通过往重叠的所述螺纹孔a和螺纹孔b上旋入固定螺丝让安装框与阻拦杆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安装框和缓冲垫,所述安装框的形状为口字形,所述安装框的内沿紧贴阻拦杆的外壁,所述安装框的左右两侧和下部的朝外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安装框的上部均匀设有螺纹孔a,所述阻拦杆上表面设有对应螺纹孔a的螺纹孔b,通过往重叠的所述螺纹孔a和螺纹孔b上旋入固定螺丝让安装框与阻拦杆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闸本体正面设有支撑架,所述闸杆转至水平方向时,所述支撑架托住连接杆,所述支撑架与连接杆的接触面上设有弹性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闸本体内设有安装室,所述安装室内设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上装有转动杆a,所述从动齿轮上装有转动杆b,所述转动杆a和转动杆b的两端与安装室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室的后方设有装机室,所述装机室内设有电机,所述转动杆a一端与电机的输出杆同轴相连,所述转动杆b另一端与驱动杆同轴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机室后侧设有换气孔,所述道闸本体背面在换气孔上方设有挡雨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道闸,包括闸杆和驱动闸杆的道闸本体,闸杆可分为连接杆和阻拦杆,由阻拦杆拦在出入口处,连接杆一端与道闸本体的驱动杆相连,连接杆另一端与阻拦杆的一端铰接,阻拦杆可绕着其与连接杆的铰接处旋转,连接杆与阻拦杆的相邻端各自在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对接板,相邻的对接板的首尾两端之间连有复位弹簧,当连接杆与阻拦杆位于同一直线时,复位弹簧位于自然状态且复位弹簧与连接杆、阻拦杆相平行,阻拦杆上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可拆卸的若干缓冲机构,缓冲机构用于减缓从正面或背面针对闸杆的冲击。本实用新型具有抗冲击性强、便于维护的优点。便于维护的优点。便于维护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谭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杭州振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2
技术公布日:
20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