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
电网5g移动
终端多
轨迹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轨迹预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层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 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移动业务的数据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随后,4g 移动通信技术难以满足现有需求,5g应运而生。新兴的5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超大连接、超 低时延、超高带宽等优势,可大幅提升网络可靠性和运营效率。随着5g覆盖范围的不断提 升,5g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g作为新安装的关键基础设施,不仅服务于个人用户,还 需要满足众多垂直行业的需求。在众多5g应用的垂直行业中,电网就是典型代表。电网需 要借助5g先进的通信技术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对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创新、 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5g电力通信网络是支撑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现阶段5g网络频段高、传 播损耗大,难以实现全覆盖,而电网的4g lte私有网络已具有覆盖面广、运营成本低的特 点。对两个网络的深度融合更有现实意义。同时,我们还需要各种技术手段来支持融合网络 的终端接入管理、资源分配和状态监控。
4.5g电力业务除了电表数据采集、电力差动保护、电力视频监控等固定智能电网终端外, 还有电力巡检机器人、移动充电桩、无人机、电动作业车等多种移动终端。一方面,这些移 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范围变化很大。比如普通无人机每秒可以达到30米,一分钟移动的距离是 1800米。另一方面,5g的覆盖范围只有300米左右。在移动终端的移动过程中,不可 避免地会在不同之间频繁切换,造成网络负载的动态变化。基于5g移动终端的轨迹数 据,可以分析其运行状态、业务模式、资源利用率等,为融合网络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此 外,基于现有数据预测5g移动终端的轨迹,可以为定制或优化移动、注册和切换管理提供 有效支持。
5.为了研究单个个体的轨迹预测,论文《s.qiao,d.shen,x.wang,n.han and w.zhu,
″
aself-adaptive parameter selection trajectory prediction approach via hidden markov models,
″ꢀ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vol.16,no.1,pp.284-296,2015.》提出了 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轨迹预测方法(hmtp),通过计算状态转移矩阵得到转移概率来 预测移动用户的下一个具体
位置。论文《l.xin,p.wang,c.y.chan,j.chen,s.e.li and b. cheng,
″
intention-aware long horizon trajectory prediction of surrounding vehicles using duallstm networks,
″
pro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c),pp. 1441-1446,2018.》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lstm网络的周边车辆长视距轨迹预测方法。第一个 lstm用于识别主体的意图,作为第二个lstm预测最终轨迹的中间隐藏层变量,双层lstm 结构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
6.但该方法主要关注个体运动轨迹的预测,即每个个体的运动轨迹相互独立。而在5g 智能电网的垂直应用中,移动终端往往通过合作或分工来完成共同的任务,终端的轨迹之间 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该方法缺乏多轨迹预测,不能充分利用终端的相关移动模式。
7.论文《f.li,q.li,z.li,z.huang,x.chang and j.xia,
″
a personal location prediction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parse trajectory data,
″
pro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obile data management(mdm),pp.329-336,2019.》提出了一个模型itgtait。一般的运动 模式是通过对体轨迹进行聚类得到的,这些运动模式可以用来提高个体轨迹的预测精度。 这些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个体轨迹的稀疏性;为了解决多轨迹预测问题,论文《j.ding,h.liu, l.t.yang,t.yao and w.zuo,
″
multiuser multivariate multiorder markov-based multimodal usermobility pattern prediction,
″
ieee internet ofthings journal,vol.7,no.5,pp.4519-4531,2020.》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多阶马尔可夫模型的轨迹预测方法。但是,它需要根据统计信息人为地 构造转移概率矩阵,并且需要将预测的连续位置转换为离散的状态空间。显然,离散化粒度 的选择会对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轨迹预测方法独立输入轨迹,没有考虑到智能电网中移动 终端轨迹的相关性问题;提供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 采用双层transformer结构,第一层transformer对每个移动终端的历史和当前预测轨迹进行 编码,第二层transformer捕获终端之间的相关运动模式以提高预测性能。
9.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部署范围,收集部署范围内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数据;包括5g智能电网中的智能 机器人、无人机、电动作业车、视频监控的轨迹及其他数据;s2:处理移动轨迹数据;对移动轨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并剔除异常数据,划分训练样本和测 试样本;s3:构建双层transformer模型,第一层transformer对每个移动终端的历史和当前预测轨迹 进行编码;第二层transformer对移动终端之间的关系和运动模式进行捕获并进一步建模;s4:训练并测试双层transformer模型,将训练好的双层transformer模型部署到处理中心;s5:对部署范围内的移动终端轨迹跟踪,通过双层transformer模型输出轨迹预测结果。
10.本方案采用双层transformer结构,第一层transformer对每个移动终端的历史和当前 预测轨迹进行编码,第二层transformer捕获终端之间的相关运动模式以提高预测性能。充分 考虑到了智能电网中移动终端轨迹的相关性。
11.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过程:s101:设定智能电网覆盖的区域的长度和宽度;s102:分别收集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电动作业车、视频监控等5g终端设备的移动
轨迹数 据;s103:给定以相同的采样间隔同时采样的长度为p的g个移动终端轨数据。目标是为这g个 移动终端同时预测接下来h个时间步其所在的坐标位置。
12.以5g电力通信网作为支撑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对多种业务高效、安 全有序的运行需要,对电力巡检机器人、移动充电桩、无人机、电力作业车等多种移动性终 端进行轨迹预测,从而为动态管理和分配网络频谱带宽资源提供支持,最终提高有限的5g 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13.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2中,通过高斯算法对数据进行对移动轨迹数据进行平滑处 理;高斯算法的过滤函数为:其中,(x,y)为移动轨迹数据的点坐标;σ为标准差。
14.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层transformer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编码器包括若干个第一layer,每个第一layer包含多头自注意模块和前馈网络模块,每层均 会进行残差连接和归一化;解码器包括若干个第二layer,每个第二layer包含屏蔽多头自注意模块、多头自注意模块和 前馈网络模块,每层均会进行残差连接和归一化。
15.第一层transformer对每个终端的历史和当前预测轨迹进行自编码,捕捉时间轴上的重 要事件,并利用自注意力机制和基于位置的前馈网络完成内在特征提取。
16.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层transformer的操作过程为:a1:输入序列t={t1,t2,...,t
p
}输入到第一层transformer;通过线性变换,将每个时间步的 坐标映射到高维嵌入空间;a2:对于输入序列中的位置信息,通过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函数来编码位置特征,在编码器 和解码器的底端嵌入位置编码;a3:将步骤a1和步骤a2中的输出相加,获得x,通过三个权重矩阵wq、wk和wv分别转 换为query向量、key向量和value向量;a4:前馈网络模块包含两个线性层和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具体计算过程为:ffn(x)=relu(w1x+b1)w2+b2其中,w1和w2是两个线性层的参数矩阵,b1和b2为线性层的偏置参数;a5:残差连接和归一化的具体过程为:x=layernorm(x+operation(x))其中,operation(
·
)表示自注意力操作或前馈网络,layernorm(
·
)表示层归一化操作;a6:解码网络采用两个自注意力模型结构;第一个自注意力模型对输入 {t
zero
,t
p+1
,t
p+2
,t
p+3
,t
p+4
}进行编码,作为第二个自注意力模型的query向量;第二个 注意力模型的输出采用前馈网络、残差连接和归一化模块,最后的输出是每个轨迹位置点对 应的d维特征向量,并作为第二层transformer的输入。
17.第一层transformer对每个终端的历史和当前预测轨迹进行自编码,捕捉时间轴上的重 要事件,并利用自注意力机制和基于位置的前馈网络完成内在特征提取。
18.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层transformer包括多头自注意模块、前馈网络模块、残差连接 模块和归一化模块,得到增强的特征序列后,使用线性变换将输出增强特征向量映射到二维 坐标位置,从而得到最终的预测轨迹坐标位置。
19.第二层transformer将每个终端的内在特征作为输入,进一步进行注意力编码,从而有 效捕捉终端之间相关的运动模式,提高预测精度。
20.作为优选,所所述的第二层transformer的操作过程为:b1:第二层transformer的输入为每个移动终端每一个预测时间步的高维嵌入 共d维;b2:三个权重矩阵wq、wk和wv将输入分别转换为query向量、key向量和value向量;b3:嵌入前馈网络模块,前馈网络模块包含两个线性层和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具体计算过 程为:ffn(x)=relu(w1x+b1)w2+b2其中,w1和w2是两个线性层的参数矩阵,b1和b2为线性层的偏置参数;b4:残差连接和归一化的具体过程为:x=layernorm(x+operation(x))其中,operation(
·
)表示自注意力操作或前馈网络,layernorm(
·
)表示层归一化操作;b5:对于输出的每个移动终端的强化特征向量,使用线性变换将其映射为该移动终端在这一 时间步的二维坐标位置,从而得到最后的预测轨迹坐标位置。
21.第二层transformer将每个终端的内在特征作为输入,进一步进行注意力编码,从而有 效捕捉终端之间相关的运动模式,提高预测精度。
22.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s401:设置训练的学习率为0.01,epoch为300,batch size为100;s402:在训练的过程中,采用mse作为学习的误差函数:其中,ti为实际的移动终端轨迹坐标位置,为预测的移动终端轨迹坐标位置;s403:采用adam优化器来优化网络参数,逐步降低误差函数loss值。
23.利用5g的超大连接、超低时延、超高带宽等优势,预测各类5g移动终端的轨迹,从 而为定制或优化移动、注册和切换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其中,第 一层transformer对每个终端的历史和当前预测轨迹进行自编码,捕捉时间轴上的重要事件, 并利用自注意力机制和基于位置的前馈网络完成内在特征提取。第二层
能电网移动终端的协同工作模式,图4展示了5g智能电网移动终端的分工工作模式。对采 集到的轨迹数据,分别采样100次,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按照80%和20%的比例进行划分, 即其中的80%的样本用于构成训练集,其余的20%的样本构成测试集。
41.对于协作型任务,为组在区域范围内首先随机生成一个目标位置,每个终端随机生 成v,从而以不同的速度向目标位置移动,当所有的终端到达目标位置后,随机生成p作为 该目标位置的作业时间。当作业时间p到达后,在随机生成下一个目标位置。
42.对于分工型任务,首先为组在区域范围内随机生成一组目标位置,每个终端都从该 目标位置中组中选择一个没有被其他终端到达的目标位置,并以随机生成的v到达其选择的 目标位置,然后停留以随机生成的p以完成作业。每个终端在作业完成后,其继续选择其它 没有被到达的目标位置。当所有的目标位置都被到达后,整个移动轨迹采样结束。
43.s3:构建双层transformer模型,第一层transformer对每个移动终端的历史和当前预 测轨迹进行编码;第二层transformer对移动终端之间的关系和运动模式进行捕获并进一步建 模。
44.如图5所示,第一层transformer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第一层transformer对每 个终端的历史和当前预测轨迹进行自编码,捕捉时间轴上的重要事件,并利用自注意力机制 和基于位置的前馈网络完成内在特征提取。
45.编码器包括若干个第一layer,每个第一layer包含多头自注意模块(multi-head attention)和前馈网络模块(feed forward),每层均会进行残差连接和归一化(add&norm)。
46.解码器包括若干个第二layer,每个第二layer包含屏蔽多头自注意模块(maskedmulti-head attention)、多头自注意模块(multi-head attention)和前馈网络模块(feedforward),每层均会进行残差连接和归一化(add&norm)。
47.第一层transformer的操作过程为:a1:transformer的输入序列是t={t1,t2,...,t
p
},首先将每个时间步的坐标映射到高维嵌入 空间,该过程通过线性变换来实现,输入为2维,输出为d维。
48.a2:对于输入序列中的位置信息,通过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函数来编码位置特征,在 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底端嵌入位置编码。
49.轨迹序列t1,t2,...,t
p
是严格按照采样点时间排序的,对于输入序列中的位置信息 1,2,
…
,p,在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底端嵌入“位置编码”,即通过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函数 来编码位置特征,输出为输入序列对应的位置编码,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pos为位置信息,取值为{1,2,
…
,p}之间的整数,i为{1,dm}之间的整数,dm为 编码长度,k为i对应的整数,用来表示i为奇数还是偶数。
50.a3:将步骤a1和步骤a2中的输出相加,获得x,通过三个权重矩阵wq、wk和wv分 别转换为query向量、key向量和value向量。
其中,w1和w2是两个线性层的参数矩阵,b1和b2为线性层的偏置参数;;b4:残差连接和归一化的具体过程为:x=layernorm(x+operation(x))其中,operation(
·
)表示自注意力操作或前馈网络,layernorm(
·
)表示层归一化操作。
63.为了加深模型深度从而达到更高的性能,添加残差连接,并进行层归一化。
64.b5:对于输出的每个移动终端的强化特征向量,使用线性变换将其映射为该移动终端 在这一时间步的二维坐标位置,从而得到最后的预测轨迹坐标位置。
65.s4:训练并测试双层transformer模型,将训练好的双层transformer模型部署到处理 中心。
66.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s401:设置训练的学习率为0.01,epoch为300,batch size为100。
67.s402:在训练的过程中,采用mse(mean square error)作为学习的误差函数。
68.其中,ti为实际的移动终端轨迹坐标位置,为预测的移动终端轨迹坐标位置。
69.s403:采用adam优化器来优化网络参数,逐步降低误差函数loss值。
70.s5:对部署范围内的移动终端轨迹跟踪,通过双层transformer模型输出轨迹预测结果。
71.本实施例的方案采用双层transformer结构,第一层transformer对每个移动终端的历 史和当前预测轨迹进行编码,第二层transformer捕获终端之间的相关运动模式以提高预测性 能。充分考虑到了智能电网中移动终端轨迹的相关性。
72.设智能电网覆盖的区域的长和宽为10000米。参考无人机的飞行速度,终端的移动速 度v的范围为10~25米/秒,终端在一个场所的最长作业时长p为1~10分钟,终端移动组 的数量nt设置为5~10的范围内,v,pmax,nt都采用均匀分布进行采样。每分钟进行采样, 共采样180次,即得到3个小时的轨迹数据。
73.对于协作型任务,为组在区域范围内首先随机生成一个目标位置,每个终端随机生 成v,从而以不同的速度向目标位置移动,当所有的终端到达目标位置后,随机生成p作为 该目标位置的作业时间。当作业时间p到达后,在随机生成下一个目标位置。
74.对于分工型任务,首先为组在区域范围内随机生成一组目标位置,每个终端都从该 目标位置中组中选择一个没有被其他终端到达的目标位置,并以随机生成的v到达其选择的 目标位置,然后停留以随机生成的p以完成作业。每个终端在作业完成后,其继续选择其它 没有被到达的目标位置。当所有的目标位置都被到达后,整个移动轨迹采样结束。
75.对于两个协作类型,我们分别采样100次,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按照80%和20%的比 例进行划分,即其中的80%的样本用于构成训练集,其余的20%的样本构成测试集。
76.实验的平台的处理器为intel i9 10900x,gpu为navida rtx3090,深度学习的框架为 pytorch。训练的学习率为0.1,batch size为240,epoch为300。
77.对于第一层的transformer,设置embedding size为512,header为8,layer为6;对于 第二层的transformer,设置embedding为512,header为8,layer为3。
78.为了进一步评估有效性,将本实施例的方法和传统的方法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序列预 测方法进行了对比,他们分别是linear regression和lstm。上述方法都是把每个用户的轨 迹作为单独的训练样本。采用同样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以比较不同方法的性能差异。对 于5个不同的时间步,表1给出了上述4种方法和本文方法轨迹预测误差,单位为米。
79.表1.不同方法预测的5个时间步的mse误差 algorithmsstep1step2step3step4step5linear-regression207.6770.21245.61842.32630.8lstm188.3539.6958.31450.91967.1本实施例方案128.9357.1699.11025.71325.3从上表可以看出,linear-regression的方法在下一个时间窗口的预测精度和lstm差距不是 很大,然后随着步长的增加,其性能极具下降,说明其无法利用长期的历史信息,所以只能 在非常小的时间窗口内具有较好的性能。相比于linear-regression,lstm的预测精度具有明 显的提升。对于智能电网移动终端来说,转向、停留、变速等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当前的时间 往往有着较长的时间间隔,而lstm通过输入、输出门以及遗忘门等单元,能够更好的处理 延迟非常长的重要事件。
80.本实施例的方案取得了最好的性能,其在第1个时间步的预测误差为128.9米,在第 5个时间步的预测误差为1325.3米,相比于lstm,精度分别提高了31.6%和32.6%。这主要 是因为双层的transformer的设计使得移动终端不仅仅只是依赖于时间轴上历史轨迹,而且能 够综合其他终端的移动轨迹,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共享的组运动模式,提高轨迹预测的精 度,为动态管理和分配网络频谱带宽资源提供支持,从而可以提高有限的5g网络资源的利 用效率。
81.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 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 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部署范围,收集部署范围内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数据;s2:处理移动轨迹数据;对移动轨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并剔除异常数据,划分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s3:构建双层transformer模型,第一层transformer对每个移动终端的历史和当前预测轨迹进行编码;第二层transformer对移动终端之间的关系和运动模式进行捕获并进一步建模;s4:训练并测试双层transformer模型,将训练好的双层transformer模型部署到处理中心;s5:对部署范围内的移动终端轨迹跟踪,通过双层transformer模型输出轨迹预测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过程:s101:设定智能电网覆盖的区域的长度和宽度;s102:分别收集5g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数据;s103:给定以相同的采样间隔同时采样的长度为p的g个移动终端轨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中,通过高斯算法对数据进行对移动轨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高斯算法的过滤函数为:其中,(x,y)为移动轨迹数据的点坐标;σ为标准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transformer包括编码器和解码器组成;编码器包括若干个第一layer,每个第一layer包含多头自注意模块和前馈网络模块,每层均会进行残差连接和归一化;解码器包括若干个第二layer,每个第二layer包含屏蔽多头自注意模块、多头自注意模块和前馈网络模块,每层均会进行残差连接和归一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transformer的操作过程为:a1:输入序列t={t1,t2,...,t
p
}输入到第一层transformer;通过线性变换,将每个时间步的坐标映射到高维嵌入空间;a2:对于输入序列中的位置信息,通过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函数来编码位置特征,在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底端嵌入位置编码;a3:将步骤a1和步骤a2中的输出相加,获得x,通过三个权重矩阵w
q
、w
k
和w
v
分别转换为
query向量、key向量和value向量;a4:前馈网络模块包含两个线性层和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具体计算过程为:ffn(x)=relu(w1x+b1)w2+b2其中,w1和w2是两个线性层的参数矩阵,b1和b2为线性层的偏置参数;a5:残差连接和归一化的具体过程为:x=layernorm(x+operation(x))其中,其中,operation(
·
)表示自注意力操作或前馈网络,layernorm(
·
)表示层归一化操作;a6:解码网络采用两个自注意力模型结构;第一个自注意力模型对输入{t
zero
,t
p+1
,t
p+2
,t
p+3
,t
p+4
}进行编码,作为第二个自注意力模型的query向量;第二个注意力模型的输出采用前馈网络、残差连接和归一化模块,最后的输出是每个轨迹位置点对应的d维特征向量,并作为第二层transformer的输入。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层transformer包括多头自注意模块、前馈网络模块、残差连接模块和归一化模块,得到增强的特征序列后,使用线性变换将输出增强特征向量映射到二维坐标位置,从而得到最终的预测轨迹坐标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层transformer的操作过程为:b1:第二层transformer的输入为每个移动终端每一个预测时间步的高维嵌入共d维;b2:三个权重矩阵w
q
、w
k
和w
v
将输入分别转换为query向量、key向量和value向量;b3:嵌入前馈网络模块,前馈网络模块包含两个线性层和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具体计算过程为:ffn(x)=relu(w1x+b1)w2+b2其中,w1和w2是两个线性层的参数矩阵,b1和b2为线性层的偏置参数;b4:残差连接和归一化的具体过程为:x=layernorm(x+operation(x))其中,operation(
·
)表示自注意力操作或前馈网络,layernorm(
·
)表示层归一化操作;b5:对于输出的每个移动终端的强化特征向量,使用线性变换将其映射为该移动终端在这一时间步的二维坐标位置,从而得到最后的预测轨迹坐标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s401:设置训练的学习率为0.01,epoch为300,batch size为100;s402:在训练的过程中,采用mse作为学习的误差函数:
其中,t
i
为实际的移动终端轨迹坐标位置,为预测的移动终端轨迹坐标位置;s403:采用adam优化器来优化网络参数,逐步降低误差函数loss值。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电网5G移动终端多轨迹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定智能电网部署范围,收集该范围内的移动轨迹;处理轨迹数据,通过高斯算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并剔除异常数据,以分钟为最小单位进行采样,并按照80%和20%的比例划分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最后设计总体双层Transformer模型,第一层Transformer对每个移动终端的历史和当前预测轨迹进行编码,第二层Transformer对移动终端之间的关系和相关运动模式进行捕获并进一步建模;通过使用Transformer架构来完成5G智能电网的终端轨迹预测,从而为定制或优化网络的移动、注册和切换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持。持。
技术研发人员:
仲立军 王征 施敏达 胡景博 唐锦江 陆竑 张腾 郑伟军 金艳 姜维 赵俊 许明敏 黄震宇 任宝平 沈昊骢 杜斌 徐晨 顾君佳 吴媖 唐伟杰 张津玮 陆怡菲 陈安哲 王立宇 任正旸 吴芳琳 王昱杰 孙赵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嘉兴恒创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华创信息科技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5
技术公布日:
2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