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液管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电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解槽溢流端的出液管。


背景技术:



2.电解过程中,经由溢流盒连接的上下方向布置竖直管,电解液被排送到汇流管,再由汇流管输送至储存电解液的低位槽,过滤处理后的电解液被泵送到电解液高位槽,高位槽内的电解液补充至电解槽,如此循环。铜电解过程中,电解液在电解的作用下完成铜的析出,电解槽的槽端部位设置溢流盒实现电解槽内的电解液液位高度的稳定,即溢流盒内的溢流口高度位置确定了电解液的液位高度。由于溢流盒直接连接在上下方向布置的竖直管的上端,电解液溢流过程必然有空气被带入溢流排液、汇液管路中直至低位槽、高位槽中,并被注入电解槽内,在此过程中,溢流盒处会出现严重的气泡浮涌现象,由此造成电解液四处飞溅,溶置于电解液中的气体在电解槽内滞留过程中还会造成电解铜的严重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液管,避免溢流电解液中混杂气体,消除溢流盒处气泡浮涌现象同时有利于电解铜质量的提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出液管,与电解槽连通的溢流盒的盒腔与出液管的进液端连通,其特征在于:出液管的进液端的下游管段包括迂回状管段,迂回状管段呈高低向迂回布置,所述的迂回状管段的高位部低于溢流盒的溢流口的高度。
5.上述方案可知出液管结构简单,在所述的出液管的迂回状管段结构作用下,出液管有效避免溢流电解液中混杂气体,消除溢流盒处气泡浮涌现象同时有利于电解铜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状态下的装配示意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9.一种出液管,与电解槽连通的溢流盒10的盒腔与出液管20的进液端211连通,其特征在于:出液管20的进液端211的下游管段包括迂回状管段,迂回状管段呈高低向迂回布置,所述的迂回状管段的高位部低于溢流盒10的溢流口的高度。
10.与电解槽连通的溢流盒10的电解液的液面高度与电解槽内的电解液液面基本等高,电解液经由溢流口进入出液管20,由于出液管20为高低方向的迂回状,所以在出液管20的进液端211下方的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的第一次换向管段内充满电解液,所以,空气被
有效阻隔而无法顺延着出液管20继续向下游流动并混杂于电解液中,所以在出液管20的进液端211处空气就被拦截了,因此在溢流盒10的溢流口处避免了气泡鼓涌的现象,低位槽、高位槽中的电解液中的气溶率极低,从而可以提高电解铜的品质。
11.迂回状管段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一竖管段21、第二竖管段22及第三竖管段23,第一竖管段21的下端与第二竖管段22的下端连通,第二竖管段22的上端与第三竖管段23的上端连通,第一竖管段21的上端为进液端211,第三竖管段23的下端为出液端231,出液端231与汇液管相连后输送至低位槽。
12.上述方案为最简单的迂回布置方案,即第一竖管段21的下端与第二竖管段22的下端连通实现第一次换向,也就是电解液在第一竖管段21内向下流动、进入第二竖管段22的下端后开始自下而上流动;电解液在第二竖管段22的上端自下而上流动至第三竖管段23的上端,然后在第三竖管段23的开始自上而下流动。
13.第一竖管段21的下端与第二竖管段22的下端之间由u型的第一连通管24连通,第二竖管段22的上端与第三竖管段23的上端之间由倒u 型的第二连通管25连通。上方案连通方案中采用的是u型管,不仅可以实现上下游之间的管道换向,还有利于减少流阻,保证电解液回流顺畅。
14.第一竖管段21的上端构成出液管20的进液端211,第一竖管段21的上端延伸至溢流盒10的盒腔内的管端处的管壁上缺口构成溢流口。将第一竖管段21的上端设置缺口即构成溢流口,可以减少部件的加工量及装配工作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出液管,与电解槽连通的溢流盒(10)的盒腔与出液管(20)的进液端(211)连通,其特征在于:出液管(20)的进液端(211)的下游管段包括迂回状管段,迂回状管段呈高低向迂回布置,所述的迂回状管段的高位部低于溢流盒(10)的溢流口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迂回状管段包括竖向布置的第一竖管段(21)、第二竖管段(22)及第三竖管段(23),第一竖管段(21)的下端与第二竖管段(22)的下端连通,第二竖管段(22)的上端与第三竖管段(23)的上端连通,第一竖管段(21)的上端为进液端(211),第三竖管段(23)的下端为出液端(23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第一竖管段(21)的下端与第二竖管段(22)的下端之间由u型的第一连通管(2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第二竖管段(22)的上端与第三竖管段(23)的上端之间由倒u型的第二连通管(25)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第一竖管段(21)的上端构成出液管(20)的进液端(211),第一竖管段(21)的上端延伸至溢流盒(10)的盒腔内的管端处的管壁上缺口构成溢流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液管,与电解槽连通的溢流盒的盒腔与出液管的进液端连通,出液管的进液端的下游管段包括迂回状管段,迂回状管段呈高低向迂回布置,所述的迂回状管段的高位部低于溢流盒的溢流口的高度。出液管的迂回状管段有效避免溢流电解液中混杂气体,消除溢流盒处气泡浮涌现象同时有利于电解铜质量的提高。高。高。


技术研发人员:

邹贤 李俊标 李勇 姚敏 吴晓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9

技术公布日:

2023/2/16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1:2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03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解液   电解槽   所述   高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