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
背景技术:
2.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它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如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冷凝器(授权公告号:cn216482357u),该冷凝器有效的提高了对冷凝管的夹紧可靠性,同时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能够对冷凝管起到缓冲保护作用,有效的保护了冷凝管的安全,提高了该冷凝管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3.但是该专利和现有的冷凝器仍存在一定不足,现有的冷凝器通过风机散热,但风机吹动的风为直接吹动,没有分隔的结构,容易造成冷凝器的散热不均,不利于冷凝器的快速降温,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冷凝器通过风机散热,但风机吹动的风为直接吹动,没有分隔的结构,容易造成冷凝器的散热不均,不利于冷凝器的快速降温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包括冷凝管,
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冷凝管的外表面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组
散热片,所述冷凝管的外表面靠近出气端处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散热片的外表面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出气端与排水管之间设置有分离结构;
6.所述导风结构包括连接于散热片下端外表面的分隔片,所述分隔片的下端设置有风机,所述分隔片的侧面设置有导向片,所述风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离结构包括间隔设置于出气端内壁外表面的一号
挡板和二号挡板,所述一号挡板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气孔,所述排水管与冷凝管之间连接有导流管。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片的数量与散热片的数量相等,且二者相一一对应,所述分隔片与散热片之间为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片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导向片为对称分布,所述分隔片为斜向分布,且相邻两组分隔片之间的间隔大小不同。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相邻两组所述分隔片之间的间隔大小与其对应的散热片区域内热量大小之间成正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挡板的下端边缘与出气端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挡板的下端边缘与出气端的内壁相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凝管和排水管的
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气孔的数量为三组且为“一”字形排列,所述一号挡板的上端高度高于二号挡板的上端高度,且高出的部分为5-15mm。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孔和二号挡板位于导流管上端的两侧,且一号挡板位于排水管的上端和导流管的上端之间。
14.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通过导风结构的作用,在使用时,通过分隔片和导向片将散热片之间分隔成了不同的区域,通过分隔片间隔不同,使得冷凝管热量较大的部分相邻分隔片间隔较大,从而能够使得热量较大的部位吹到更多的风,能够更好对热量进行疏导,有利于对冷凝器的快速放热降温。
17.2、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通过分离结构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将水和气体相分离,同时设置了后置导水结构,避免少量的水跟随气体流动的通道一同从出气端的开口处流出,实用性效果较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导风结构处剖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分离结构处剖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运行时的冷凝和散热的流向图。
22.图中:1、冷凝管;2、进气端;3、出气端;4、排水管;5、散热片;6、导风结构;61、风机;62、分隔片;63、导向片;64、防护网;7、分离结构;71、一号挡板;72、通气孔;73、二号挡板;74、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技术方案: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包括冷凝管1,冷凝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端2和出气端3,冷凝管1的外表面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散热片5,冷凝管1的外表面靠近出气端3处设置有排水管4,散热片5的外表面设置有导风结构6,出气端3与排水管4之间设置有分离结构7。
25.请参阅图2和4,导风结构6包括连接于散热片5下端外表面的分隔片62,分隔片62的下端设置有风机61,分隔片62的侧面设置有导向片63,风机6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64,分隔片62的数量与散热片5的数量相等,且二者相一一对应,分隔片62与散热片5之间为固定连接,导向片63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导向片63为对称分布,分隔片62为斜向分布,且相邻两组分隔片62之间的间隔大小不同,相邻两组分隔片62之间的间隔大小与其对应的散热片5区域内热量大小之间成正比,使用时,通过分隔片62和导向片63将散热片5之间分隔成了不同的区域,通过分隔片62间隔不同,使得冷凝管1热量较大的部分相邻分隔片62间隔
较大,从而能够使得热量较大的部位吹到更多的风,能够更好对热量进行疏导,有利于对冷凝器的快速放热降温。
26.请参阅图3,分离结构7包括间隔设置于出气端3内壁外表面的一号挡板71和二号挡板73,一号挡板71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气孔72,排水管4与冷凝管1之间连接有导流管74,一号挡板71的下端边缘与出气端3的内壁相固定连接,二号挡板73的下端边缘与出气端3的内壁相固定连接,导流管74的两端分别与冷凝管1和排水管4的内部相连通,通气孔72的数量为三组且为“一”字形排列,一号挡板71的上端高度高于二号挡板73的上端高度,且高出的部分为5-15mm,通气孔72和二号挡板73位于导流管74上端的两侧,且一号挡板71位于排水管4的上端和导流管74的上端之间,使用时能够有效的将水和气体相分离,同时设置了后置导水结构,避免少量的水跟随气体流动的通道一同从出气端3的开口处流出,实用性效果较强。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热气流从进气端2的一端流入,通过进气端2的导向最终从出气端3的一端吹出变为冷气流,在风机61的作用下,通过分隔片62和导向片63的配合将散热片5之间分隔成了不同的区域,通过分隔片62间隔不同,使得冷凝管1热量较大的部分相邻分隔片62间隔较大,从而能够使得热量较大的部位吹到更多的风,从而快速的对冷凝管1区域进行降温,热气被吹出,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冷凝管1内的热量通过冷凝管1本身和散热片5向外导出,通过风机61的作用将热量吹走,可以使得冷凝效果更佳。
28.需要说明的是,热流在冷凝管1内流动的过程中,到后面半个部分会逐渐变为冷气流和冷凝后的水流,当水流和冷气流即将流动至出气端3处时,冷气流会直接通过出气端3吹动至蒸发器方向进行循环利用,蒸发器将气流吹动至压缩方向,通过压缩机将气流送回进行循环,同时压缩机将热气流再次送向冷凝器进行冷凝,形成循环。
29.需要说明的是,a为风机吹动气流流动的方向,本实用新型中的压缩机和蒸发器均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通过配合冷凝器发挥作用。
30.而水流会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从排水管4向外排出,同时在水流较大时可能会向出气端3的端口流动,通过二号挡板73的设置对水流进行二次阻隔,再通过导流管74将水流导向至排水管4内排出,实用性效果较强。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包括冷凝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端(2)和出气端(3),所述冷凝管(1)的外表面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散热片(5),所述冷凝管(1)的外表面靠近出气端(3)处设置有排水管(4),所述散热片(5)的外表面设置有导风结构(6),所述出气端(3)与排水管(4)之间设置有分离结构(7);所述导风结构(6)包括连接于散热片(5)下端外表面的分隔片(62),所述分隔片(62)的下端设置有风机(61),所述分隔片(62)的侧面设置有导向片(63),所述风机(6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6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结构(7)包括间隔设置于出气端(3)内壁外表面的一号挡板(71)和二号挡板(73),所述一号挡板(71)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气孔(72),所述排水管(4)与冷凝管(1)之间连接有导流管(7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片(62)的数量与散热片(5)的数量相等,且二者相一一对应,所述分隔片(62)与散热片(5)之间为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片(63)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导向片(63)为对称分布,所述分隔片(62)为斜向分布,且相邻两组分隔片(62)之间的间隔大小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分隔片(62)之间的间隔大小与其对应的散热片(5)区域内热量大小之间成正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挡板(71)的下端边缘与出气端(3)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挡板(73)的下端边缘与出气端(3)的内壁相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74)的两端分别与冷凝管(1)和排水管(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通气孔(72)的数量为三组且为“一”字形排列,所述一号挡板(71)的上端高度高于二号挡板(73)的上端高度,且高出的部分为5-15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72)和二号挡板(73)位于导流管(74)上端的两侧,且一号挡板(71)位于排水管(4)的上端和导流管(74)的上端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凝器,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包括冷凝管,冷凝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冷凝管的外表面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组散热片,冷凝管的外表面靠近出气端处设置有排水管,散热片的外表面设置有导风结构,出气端与排水管之间设置有分离结构,导风结构包括连接于散热片下端外表面的分隔片,分隔片的下端设置有风机,分隔片的侧面设置有导向片,风机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分离结构包括间隔设置于出气端内壁外表面的一号挡板和二号挡板,本结构解决了现有冷凝器通过风机散热,但风机吹动的风为直接吹动,没有分隔的结构,容易造成冷凝器的散热不均,不利于冷凝器的快速降温的问题。不利于冷凝器的快速降温的问题。不利于冷凝器的快速降温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路田光 王力超 路建 许丁海 范晓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北恒嘉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30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