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复叠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以下简称复叠式单效机组,或机组)如图1所示,由发生器1、冷凝器2、高温热交换器3、低温热交换器4、第一吸收器5、第一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7、第二吸收器8、冷剂泵9、冷剂连通管10、第一溶液泵11、第二溶液泵12、循环水水泵13和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及连接各部件的管路、阀所构成。低温水(制冷机组的冷水或热泵机组的余热水,下同)流经第一蒸发器6降温;中温水(制冷机组的冷却水或热泵机组的热水,下同)流经第二吸收器8和冷凝器2升温;高温驱动热源流经发生器1,释放热量驱动整个机组运行;另外还有一路内部循环水由循环水水泵13驱动,在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蒸发器7之间闭式循环。机组运行时,被冷剂泵9抽出从第一蒸发器6顶部喷下的冷剂水吸收流经第一蒸发器6传热管中低温水的热量,汽化后进入第一吸收器5,被其中的溴化锂浓溶液吸收,并释放热量加热流经第一吸收器5传热管中的循环水;温度升高后的循环水被循环水水泵13送入第二蒸发器7的传热管中,被由冷剂泵9抽出后从顶部喷下的冷剂水换热降温,温度降低后再重新回到第一吸收器5中吸收溶液释放的热量,而第二蒸发器7中的冷剂水吸收热量后汽化并进入第二吸收器8;第一吸收器5中溴化锂浓溶液吸收冷剂蒸汽后浓度变稀,被第一溶液泵11抽出并经低温热交换器4换热升温后进入第二吸收器8中,吸收第二蒸发器7产生的冷剂蒸汽后浓度再次降低(同时释放热量加热流经第二吸收器8传热管中的中温水),最后再被第二溶液泵12抽出并经高温热交换器3换热升温后进入发生器1中由高温热源加热浓缩,浓缩后的浓溶液再经高温热交换器3和低温热交换器4换热降温后重新回到第一吸收器5中吸收冷剂蒸汽。而浓缩出来的冷剂蒸汽则进入冷凝器2中,被中温水降温冷凝,冷凝成的冷剂水返回到第二蒸发器7并通过连通管11回到第一蒸发器6中。
3.在复叠式单效机组中,从流经第一蒸发器6的低温水中提取出的热量先进入流经第一吸收器5的闭式循环水中,然后在第二蒸发器7中再将该闭式循环水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后才能进入流经第二吸收器8的中温水中。也就是说,复叠式单效机组为了将低温水中的热量提取出来进入中温水中,除了需要消耗高温驱动热源、利用溴化锂吸收式单效制冷原理对流经第一蒸发器6的低温水制冷(即提取出其中的热量,下同)外,还同样需要消耗高温驱动热源、利用溴化锂吸收式单效制冷原理对流经第二蒸发器7的闭式循环水制冷。闭式循环水在第二蒸发器7中释放的热量(也称制冷量)就是其在第一吸收器5中吸收的热量,对于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来说,吸收器中的换热量大约是对应蒸发器制冷量的1.2倍。因此,复叠式单效机组为了将低温水中的热量提取出来进入中温水中,需要消耗高温驱动热源、利用溴化锂吸收式单效制冷原理同时对低温水和循环水进行制冷,制冷量约是低温水热量的2.2倍,假设溴化锂吸收式单效制冷循环的cop是0.8,则复叠式单效机组的cop约是0.8
÷
2.2=0.364。如果要提高复叠式单效机组的cop,一种途径是尽可能提升单效制冷循环的效率(即
cop),如增大换热面积来降低热交换器的换热端差等,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减少第二蒸发器7的制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该机组可减少第二蒸发器的制冷需求,提高复叠式单效机组的cop。
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包括:发生器、冷凝器、高温热交换器、第一吸收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二吸收器、循环水水泵、单效吸收器和单效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吸收器处于一个腔体内,并配备第一溶液泵,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吸收器处于另一个腔体内,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冷剂水由冷剂水连通管连通;循环水水泵、第一吸收器和第二蒸发器构成一个闭式循环;单效蒸发器和单效吸收器处于一个腔体内;单效蒸发器和第一蒸发器串联设置;溴化锂溶液串并联或串联流经发生器、单效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第一吸收器;发生器中溶液浓缩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后再回到第二蒸发器和第一蒸发器中。高温热源流经发生器;低温水(制冷机组的冷水或热泵机组的余热水,下同)串联流经单效蒸发器和第一蒸发器;中温水(制冷机组的冷却水或热泵机组的热水,下同)流经单效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
6.进一步的,中温水流经单效吸收器后,串联先流经第二吸收器,再流经冷凝器。或者,中温水流经单效吸收器后,先流经冷凝器,再串联流经第二吸收器;或者,中温水流经单效吸收器后,分两路并联流经第二吸收器和冷凝器。
7.第一溶液泵将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的溶液连通)中的稀溶液抽出,经高温热交换器送往发生器,浓溶液再经高温热交换器并联进入单效吸收器和第一吸收器,其中单效吸收器的溶液再进入第二吸收器。
8.或者,第一溶液泵将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的溶液连通)中的稀溶液抽出,经高温热交换器送往发生器,浓溶液再经高温热交换器并联进入单效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其中单效吸收器的溶液再进入第一吸收器。
9.或者,所述机组的第二吸收器配备有第二溶液泵(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的溶液不连通),第一溶液泵将第一吸收器中的稀溶液抽出,经高温热交换器送往发生器,浓溶液再经高温热交换器先进入单效吸收器,再进入第二吸收器,第二溶液泵再将第二吸收器的稀溶液抽出,回到第一吸收器。
10.或者,所述机组除第二吸收器配备有第二溶液泵(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的溶液不连通)外,机组还包括低温热交换器,第二溶液泵将第二吸收器中的稀溶液抽出,经高温热交换器送往发生器,浓溶液再经高温热交换器和低温热交换器先进入单效吸收器,再进入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泵再将第一吸收器的稀溶液抽出,经低温热交换器回到第二吸收器。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复叠式单效机组相比,本发明增加了单效蒸发器和单效吸收器,低温水在进入第一蒸发器之前先在单效蒸发器中降温,中温水在进入第二吸收器之前先流经单效吸收器,也即本发明在用复叠式制冷流程给低温水降温之前,串联了一个利用低温水的高
温段和中温水的低温段的单效制冷,从而减少了低温水需要利用复叠式来制冷降温的区间,低温水在第一蒸发器中的制冷负荷减小,会降低第二蒸发器的负荷,因而可以提高整个机组的cop。
12.以低温水进出口温度12/7℃、中温水进出口温度45/51℃为例,当采用现有复叠式单效机组时,其cop约只有0.364。当采用本发明机组以后,可以通过单效蒸发器、单效吸收器先将低温水降温至10℃(进出单效吸收器中温水约45/46℃),再通过复叠式在第一蒸发器中将低温水降温至7℃。也即低温水的12/10℃降温是单效制冷,其cop约0.8,而低温水的10/7℃降温是复叠式制冷,其cop约0.364,因而其综合cop约0.465,即:cop提高了约27.7%。
附图说明
13.图1为以往复叠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图。
14.图2为本发明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的实例1的工作原理图。
15.图3为本发明实例2的工作原理图。
16.图4为本发明实例3的工作原理图。
17.图5为本发明实例4的工作原理图。
18.图中附图标记:发生器1、冷凝器2、高温热交换器3、低温热交换器4、第一吸收器5、第一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7、第二吸收器8、冷剂泵9、冷剂连通管10、第一溶液泵11、第二溶液泵12、循环水水泵13、单效吸收器14、单效蒸发器15。
19.低温水进a1,低温水出a2,中温水进b1,中温水出b2,热源进c1,热源出c2。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21.实施例1本发明所涉及的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参见图2,该机组由发生器1、冷凝器2、高温热交换器3、第一吸收器5、第一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7、第二吸收器8、冷剂泵9、冷剂连通管10、第一溶液泵11、循环水水泵13、单效吸收器14、单效蒸发器15、以及控制系统和连接各部件的管路、阀等构成。单效蒸发器15和单效吸收器14处于一个腔体内,第一蒸发器6和第一吸收器5处于一个腔体内,第二蒸发器7和第二吸收器8处于另一个腔体内,第一蒸发器6和第二蒸发器7的冷剂水由冷剂水连通管10连通。低温水串联流经单效蒸发器15和第一蒸发器6降温;由循环水水泵13驱动的循环水在第一吸收器5(升温)和第二蒸发器7(降温)中闭式循环;中温水串联流经单效吸收器14、第二吸收器8和冷凝器2升温;高温驱动热源流经发生器1,释放热量驱动整个机组运行。机组运行时,发生器1中的溴化锂溶液被高温驱动热源加热浓缩,浓缩后的溴化锂浓溶液经高温热交换器3换热降温后并联进入单效吸收器14和第一吸收器5中从顶部淋下,而浓缩出来的冷剂蒸汽在冷凝器2中被中温水降温冷凝后进入第二蒸发器7,并经冷剂连通管10进入第一蒸发器6。第一蒸发器6中的冷剂水被冷剂泵9抽出并从单效蒸发器15、第一蒸发器6和第二蒸发器7顶部淋下,分别与流经其传热管中的低温水或闭式循环水换热,将其温度降低,本身则汽化成冷剂
蒸汽后分别进入处于同一腔体中的单效吸收器14、第一吸收器5或第二吸收器8。从单效吸收器14顶部淋下的溴化锂浓溶液,在吸收其中的冷剂蒸汽、浓度变稀的同时释放热量加热流经其传热管中的中温水,溶液浓度降低后再进入第二吸收器8中继续吸收其中的冷剂蒸汽,浓度变稀的同时释放热量加热流经其中的中温水;从第一吸收器5顶部淋下的溴化锂浓溶液,在吸收其中的冷剂蒸汽、浓度变稀的同时释放热量加热流经其中的闭式循环水;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吸收器8中的稀溶液再被第一溶液泵11抽出,经高温热交换器3换热升温后进入发生器1中再次被高温热源加热浓缩。
22.图2所示的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中,中温水是先流经单效吸收器14,再串联先流经第二吸收器8,最后再流经冷凝器2;其也可以是先流经单效吸收器14,再串联先流经冷凝器2,最后再流经第二吸收器8;或者是先串联流经单效吸收器14,再分两路并联流经单效吸收器8和冷凝器2。
23.实施例2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溴化锂浓溶液分两路,一路先在单效吸收器14中吸收冷剂蒸汽并浓度变稀后进入第一吸收器5中,再在第一吸收器5中再次吸收冷剂蒸汽并浓度变稀,另一路进入第二吸收器8中吸收冷剂蒸汽后浓度变稀,两路溶液合并后再被第一溶液泵11抽出。
24.实施例3本发明所涉及的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参见图4,该机组由发生器1、冷凝器2、高温热交换器3、第一吸收器5、第一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7、第二吸收器8、冷剂泵9、冷剂连通管10、第一溶液泵11、第二溶液泵12、循环水水泵13、单效吸收器14、单效蒸发器15、以及控制系统和连接各部件的管路、阀等构成。单效蒸发器15和单效吸收器14处于一个腔体内,第一蒸发器6和第一吸收器5处于一个腔体内,第二蒸发器7和第二吸收器8处于另一个腔体内,第一蒸发器6和第二蒸发器7的冷剂水由冷剂水连通管10连通。低温水串联流经单效蒸发器15和第一蒸发器6降温;由循环水水泵13驱动的循环水在第一吸收器5(升温)和第二蒸发器7(降温)中闭式循环;中温水串联流经单效吸收器14、第二吸收器8和冷凝器2升温;高温驱动热源流经发生器1,释放热量驱动整个机组运行。机组运行时,发生器1中的溴化锂溶液被高温驱动热源加热浓缩,浓缩后的溴化锂浓溶液经高温热交换器3换热降温后进入单效吸收器14中从顶部淋下,而浓缩出来的冷剂蒸汽在冷凝器2中被中温水降温冷凝后进入第二蒸发器7,并经冷剂连通管10进入第一蒸发器6。第一蒸发器6中的冷剂水被冷剂泵9抽出并从单效蒸发器15、第一蒸发器6和第二蒸发器7顶部淋下,分别与流经其传热管中的低温水或闭式循环水换热,将其温度降低,本身则汽化成冷剂蒸汽后分别进入处于同一腔体中的单效吸收器14、第一吸收器5或第二吸收器8。从单效吸收器14顶部淋下的溴化锂浓溶液,在吸收其中的冷剂蒸汽、浓度变稀的同时释放热量加热流经其传热管中的中温水;溶液浓度降低后再进入第二吸收器8中继续吸收其中的冷剂蒸汽,同时释放热量加热流经其中的中温水;溶液在第二吸收器8中吸收冷剂蒸汽并浓度再次变稀后,被第二溶液泵12抽出并送入第一吸收器5中,再次吸收冷剂蒸汽及释放热量加热流经其中的闭式循环水,溶液浓度进一步变稀后再被第一溶液泵11抽出,经高温热交换器3换热升温后进入发生器1中再次被高温热源加热浓缩。
25.图4所示的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中,中温水是先流经
单效吸收器14,再串联先流经第二吸收器8,最后再流经冷凝器2;其也可以是先流经单效吸收器14,再串联先流经冷凝器2,最后再流经第二吸收器8;或者是先串联流经单效吸收器14,再分两路并联流经单效吸收器8和冷凝器2。
26.实施例4参见图5,本发明所涉及的单级串联复叠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该机组由发生器1、冷凝器2、高温热交换器3、低温热交换器4、第一吸收器5、第一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7、第二吸收器8、冷剂泵9、冷剂连通管10、第一溶液泵11、第二溶液泵12、循环水水泵13、单效吸收器14、单效蒸发器15、以及控制系统和连接各部件的管路、阀等构成。单效蒸发器15和单效吸收器14处于一个腔体内,第一蒸发器6和第一吸收器5处于一个腔体内,第二蒸发器7和第二吸收器8处于另一个腔体内,第一蒸发器6和第二蒸发器7的冷剂水由冷剂水连通管10连通。低温水串联流经单效蒸发器15和第一蒸发器6降温;由循环水水泵13驱动的循环水在第一吸收器5(升温)和第二蒸发器7(降温)中闭式循环;中温水串联流经单效吸收器14、第二吸收器8和冷凝器2升温;高温驱动热源流经发生器1,释放热量驱动整个机组运行。机组运行时,发生器1中的溴化锂溶液被高温驱动热源加热浓缩,浓缩后的溴化锂浓溶液经高温热交换器3和低温热交换器4换热降温后进入单效吸收器14中从顶部淋下,而浓缩出来的冷剂蒸汽在冷凝器2中被中温水降温冷凝后进入第二蒸发器7,并经冷剂连通管10进入第一蒸发器6。第一蒸发器6中的冷剂水被冷剂泵9抽出并从单效蒸发器15、第一蒸发器6和第二蒸发器7顶部淋下,分别与流经其传热管中的低温水或闭式循环水换热,将其温度降低,本身则汽化成冷剂蒸汽后分别进入处于同一腔体中的单效吸收器14、第一吸收器5或第二吸收器8。从单效吸收器14顶部淋下的溴化锂浓溶液,在吸收其中的冷剂蒸汽、浓度变稀的同时释放热量加热流经其传热管中的中温水;溶液浓度降低后再进入第一吸收器5中继续吸收其中的冷剂蒸汽,同时释放热量加热流经其中的闭式循环水;溶液在第一吸收器5中吸收冷剂蒸汽并浓度再次变稀后,被第一溶液泵11抽出,经低温热交换器4换热升温后进入第二吸收器8中,再次吸收冷剂蒸汽及释放热量加热流经其中的中温水,溶液浓度进一步变稀后再被第二溶液泵12抽出,经高温热交换器3换热升温后进入发生器1中再次被高温热源加热浓缩。
27.图5所示的单级串联复叠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中,中温水是先流经单效吸收器14,再串联先流经第二吸收器8,最后再流经冷凝器2;其也可以是先流经单效吸收器14,再串联先流经冷凝器2,最后再流经第二吸收器8;或者是先串联流经单效吸收器14,再分两路并联流经单效吸收器8和冷凝器2。

技术特征:


1.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高温热交换器(3)、第一吸收器(5)、第一蒸发器(6)、第二蒸发器(7)、第二吸收器(8)和循环水水泵(13);其特征在于:循环水水泵(13)、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蒸发器(7)构成一个闭式循环;该机组还包括单效吸收器(14)和单效蒸发器(15),单效蒸发器(15)和单效吸收器(14)处于一个腔体内;单效蒸发器(15)和第一蒸发器(6)串联设置;溴化锂溶液流经发生器(1)、单效吸收器(14)、第二吸收器(8)和第一吸收器(5);高温热源流经发生器(1);低温水串联流经单效蒸发器(15)和第一蒸发器(6);中温水流经单效吸收器(14)、第二吸收器(8)和冷凝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中温水流经单效吸收器(14)后,串联先流经第二吸收器(8),再流经冷凝器(2);或者中温水流经单效吸收器(14)后,先流经冷凝器(2),再串联流经第二吸收器(8);或者中温水流经单效吸收器(14)后,分两路并联流经第二吸收器(8)和冷凝器(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吸收器(8)的溶液连通,第一溶液泵(11)将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吸收器(8)中的稀溶液抽出,经高温热交换器(3)送往发生器(1),浓溶液再经高温热交换器(3)并联进入单效吸收器(14)和第一吸收器(5),其中单效吸收器(14)的溶液再进入第二吸收器(8);或者,浓溶液再经高温热交换器(3)并联进入单效吸收器(14)和第二吸收器(8),其中单效吸收器(14)的溶液再进入第一吸收器(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还包括第二溶液泵(12),第一溶液泵(11)将第一吸收器(5)中的稀溶液抽出,经高温热交换器(3)送往发生器(1),浓溶液再经高温热交换器(3)先进入单效吸收器(14),再进入第二吸收器(8),第二溶液泵(12)再将第二吸收器(8)的稀溶液抽出,回到第一吸收器(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还包括第二溶液泵(12)和低温热交换器(4),第二溶液泵(12)将第二吸收器(8)中的稀溶液抽出,经高温热交换器(3)送往发生器(1),浓溶液再经高温热交换器(3)和低温热交换器(4)先进入单效吸收器(14),再进入第一吸收器(5),第一溶液泵(11)再将第一吸收器(5)的稀溶液抽出,经低温热交换器(4)回到第二吸收器(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水为制冷机组的冷水或热泵机组的余热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水为制冷机组的冷却水或热泵机组的热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级复叠串联式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热泵机组,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循环水水泵(13)、第一吸收器(5)和第二蒸发器(7)构成一个闭式循环;溴化锂溶液流经发生器(1)、单效吸收器(14)、第二吸收器(8)和第一吸收器(5);高温热源流经发生器(1);低温水串联流经单效蒸发器(15)和第一蒸发器(6);中温水流经单效吸收器(14)、第二吸收器(8)和冷凝器(2)。本机组在用复叠式制冷流程给低温水降温之前,串联了一个利用低温水的高温段和中温水的低温段的单效制冷,从而减少了低温水需要利用复叠式来制冷降温的区间,从而提高整个机组的COP。高整个机组的COP。高整个机组的COP。


技术研发人员:

贺湘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8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9:1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0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