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缓震性能高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比较常规的移动装置的结构一般包括有移动板与移动轮,现有的移动工具大多数通过在移动板底部的移动轮上加装减震弹簧来实现移动板的减震,但无法实现各个轮的受力平衡,无法保证当移动轮经过低洼路面时,达到移动轮始终与地面接触且移动板保持平衡的效果,因此,经过长时间的设计与试验,设计出了一款通过
多个液压油相通的
液压油缸与移动轮相配合的移动装置,实现各个移动轮的受力平衡,来保证移动板始终保持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震性能高的移动装置,通过设计多个液压油相通的液压油缸,实现各个移动轮的动态平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缓震性能高的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及多个移动轮,还包括与移动轮对应的多个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移动板上,所述移动轮与液压油缸输出端连接,多个液压油缸的油腔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液压油缸油腔连接的
油管,多个油管通过
连通管相连通。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通过在移动轮上设置液压油缸,且通过连接管实现液压油缸油腔的相通,将每个液压油缸油腔中注入占油腔容量1/2的油,并使油管中充满液压油,正常情况下每个液压油缸都会处于平衡状态,当某个移动轮移动到低洼处时,其他移动轮受力压迫对应的液压油缸,进而液压油被压入处于低洼处的液压油缸中,使得液压油缸推动移动轮下沉,进而始终保证移动轮与地面接触,达到各个移动轮的受力平衡,使移动板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有效提高了移动板的缓震性能。
附图说明
9.图1为缓震性能高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简图;
10.图2为液压油缸为两个时的移动装置结构图;
11.图3为液压油缸为三个时的移动装置结构图;
12.图4为液压油缸为四个时的移动装置结构图。
13.图中:1、移动板;2、液压油缸;3、油管;4、连通管;5、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实施例1
16.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震性能高的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1及两个移动轮5,还包括与移动轮5对应的两个液压油缸2,所述液压油缸2设置在移动板1上,所述移动轮5与液压油缸2输出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移动轮5与液压油缸2输出端可以转动连接,也可固定连接,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进行加工设计,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常规设计,不再赘述,两个液压油缸2的油腔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
17.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液压油缸2油腔连接的油管3,两个油管3通过连通管4相连通。
18.结合图2,所述的移动板1为纺织上轴车常用的u型移动板,在移动板1的前侧对应设置有两个液压油缸2,移动轮5设置在液压油缸2下端(图中未体现),油管3设置在移动板1的外壁,两个油管3通过连通管4连接,此时连通管4优选采用三通管,连通管4的两个出口端分别与两个油管3连接,另一个入口端用于注油,注油后将入口端密封。
19.实施例2
20.参阅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震性能高的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1及三个对应设置的移动轮5,还包括与移动轮5对应的三个液压油缸2,所述液压油缸2设置在移动板1上,所述移动轮5设置在液压油缸2下端,三个液压油缸2的油腔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
21.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液压油缸2油腔连接的油管3,三个油管3通过连通管4相连通,此时连通管4为四通管,连通管4的三个出口端分别与三个油管3相接,连通管4的进口端用于注油,注油后将进口端密封。
22.实施例3
23.结合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震性能高的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1及四个对应设置的移动轮5,还包括与移动轮5对应的四个液压油缸2,所述液压油缸2设置在移动板1上,所述移动轮5设置在液压油缸2下端,四个液压油缸2的油腔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
24.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液压油缸2油腔连接的油管3,四个油管3通过连通管4相连通,此时连通管4为五通管,连通管4的四个出口端分别与四个油管3相接,连通管4的进口端用于注油,注油后将进口端密封。
25.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常规设置,液压油缸2与移动板1为固定连接,液压油缸2可根据需要设置于移动板1内或是移动板1的下端,为常规设置,不再赘述,油管3可根据需求固定于移动板1上,每个液压油缸3及油管均采用相通的型号,注油时,提前计算好液压油缸3及油管所需的总油量,优选的,将每个液压油缸3油腔体积的1/2与油管3油腔体积之和计算为总油量,将移动装置连接好后,通过连通管4的进口端注入对应体积的液压油,随后将进口端密封,将移动板1放平,此时每个液压油缸3油腔中均由一般的油,且油管3中充满油,移动板1便处于最初的平衡状态。
2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针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进行具体、清
楚的描述。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于现有技术或者公知常识的方案或特征,在上面实施例中就不作详细地描述了。
27.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只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从而可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缓震性能高的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1)及多个移动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移动轮(5)对应的多个液压油缸(2),所述液压油缸(2)设置在移动板(1)上,所述移动轮(5)与液压油缸(2)输出端连接,多个液压油缸(2)的油腔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震性能高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液压油缸(2)油腔连接的油管(3),多个油管(3)通过连通管(4)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震性能高的移动装置,属于移动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移动板及多个移动轮,还包括与移动轮对应的多个液压油缸,液压油缸设置在移动板上,移动轮与液压油缸输出端连接,多个液压油缸的油腔通过连接组件相连通,通过在移动轮上设置液压油缸,且通过连接管实现液压油缸油腔的相通,将每个液压油缸油腔中注入占油腔容量1/2的油,并使油管中充满液压油,当某个移动轮移动到低洼处时,其他移动轮受力压迫对应的液压油缸,进而液压油被压入处于低洼处的液压油缸中,使得液压油缸推动移动轮下沉,进而始终保证移动轮与地面接触,使移动板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有效提高了移动板的缓震性能。高了移动板的缓震性能。高了移动板的缓震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周立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高密市正汽电动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