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休眠唤醒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阅读: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列车休眠唤醒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在轨道列车的休眠唤醒区域中,需要安装休眠唤醒应答器,这种应答器相比于普通应答器,其成本增加了很多。在列车被休眠唤醒应答器唤醒后,必须进入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且都通过后才能进入全自动运行驾驶模式,大大降低了运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列车休眠唤醒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中的休眠唤醒应答器,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另外,还能够大大减小唤醒时间,提高运营效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列车休眠唤醒方法,包括:接收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中包括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响应于所述唤醒指令,读取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判断所述列车第一端和所述列车第二端当前各自接收到的应答器id是否分别与休眠时保存的应答器id一致;如果一致,则基于休眠时保存的所述列车第一端和所述列车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来获取列车位置信息,并输出虚拟钥匙以输出唤醒时的激活端,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为所述列车第一端和所述列车第二端中的一者;根据所述列车位置信息,向区域控制器发起注册,并接收所述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基于所述测试类型以及所述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所述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
5.可选地,所述测试类型是根据线路需求和/或运营要求确定的。
6.可选地,在休眠时保存了激活端的情况下,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为休眠时保存的激活端;在休眠时没有保存激活端的情况下,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为默认激活端。
7.可选地,所述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为列车所在轨道区段的双向移动授权,则,所述基于所述测试类型以及所述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所述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包括:在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的移动授权长度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试类型对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进行相应的测试,并在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测试完成后激活唤醒时的非激活端,并基于所述测试类型对所述唤醒时的非激活端执行相应的测试。
8.可选地,所述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为列车所在轨道区段的双向移动授权,则,所述基于所述测试类型以及所述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所述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包括:在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的移动授权长度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激活唤醒时的非激活端并基于所述测试类型对所述唤醒时的非激活端进行相应的测试,并在所述唤醒时的非激活端测试完成后,基于所述测试类型对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执行相应的测试。
9.可选地,所述测试类型为仅执行静态测试或者为执行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10.可选地,所述静态测试包括对基本功能的静态测试和对所述列车的设备的静态测试。
11.可选地,所述动态测试包括蠕动前进测试、蠕动后退测试、ato级位前进测试和ato级位后退测试。
12.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所述方法的步骤。
13.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根据本公开所述方法的步骤。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唤醒指令中包括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因此能够更灵活地根据线路需求、运营需求等执行相应的测试,也即可以根据线路需求选择不同的唤醒方式,使得能够执行独立的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由于基于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来获取列车定位,因此能够在无需复杂的列车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列车的定位,大大减小了需要保存的变量内容,大大减小了唤醒时间,提高了休眠唤醒的成功率,提高了运营效率。另外,由于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休眠唤醒应答器,因此大大节省了成本。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列车休眠唤醒方法的流程图。
18.图2是示例性休眠唤醒站场结构图。
19.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列车休眠唤醒装置的示意框图。
20.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不需要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专用休眠唤醒应答器,而是可以使用普通的应答器。专用休眠唤醒应答器的成本明显高于普通的应答器。
23.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列车休眠唤醒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至s16。
24.在步骤s11中,接收唤醒指令,唤醒指令中包括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
2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有效节约列车运营时间,列车可以直接从休眠状态唤醒,也即列车自动监督系统(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system,ats)可以根据派班出库计划或人工远程指令向处于休眠唤醒停车窗内的列车下发唤醒指令。
26.列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入休眠状态。列车以计划车或者头码车形式回库或者驶进休眠轨道。在库内或休眠轨道上,在没有出车计划的时候,可以通过下休眠指令,将列车进入休眠状态,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节能效率。在休眠唤醒区域,列车有定位且与区域控制器
通信正常,在停准的情况下收到计划下休眠指令、人工远程休眠指令或者本地休眠指令,列车进入休眠开始状态,其中,休眠唤醒区域包括:需要安装休眠唤醒应答器的区域;或者,该轨道具有休眠唤醒属性且安装了普通应答器,也即在该轨道区域,能够将普通应答器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休眠唤醒方法相结合来实现列车的休眠唤醒。列车判断应答器窗口及应答器的有效性,满足条件则进入休眠请求状态,其中包括列车第一端应答器id和列车第二端应答器id。车载控制器(vehicle on-board controller,vobc)向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trai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tcms)和区域控制器发起休眠请求,休眠条件满足后tcms和zc回复允许休眠。vobc进入断电状态,休眠条件包括列车非牵引状态、零速、列车的安全包络计算正常。vobc将收到的应答器id保存到防掉电区,其中包括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的应答器id均保存成功。vobc向常电设备发起断电指令,其中,常电设备为不受列车断电的影响而能正常运行的设备。常电设备将断电指令通过硬线发送给列车执行休眠断电。这样列车就会进入休眠状态。
27.在一种实施例中,唤醒指令中包括的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是根据线路需求和/或运营要求确定的,这样就能够在列车需要唤醒时执行与线路需求、运营要求等相对应的测试。例如,根据线路需求、运营要求等的需求,唤醒指令中包括的测试类型可以是仅执行静态测试,也可以是既执行静态测试又执行动态测试,等等。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只有满足静态测试的条件后才能执行静态测试,这些条件包括:列车控制和管理系统(trai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tcms)通信正常、列车停稳、移动授权有效、虚拟钥匙输出且对应端驾驶室激活。
29.在一些实施例中,静态测试可以包括对一些基本功能的静态测试和对列车的一些设备的静态测试。也即,车载控制器(vehicle on-board controller,vobc)和列车会同时进入测试状态。静态测试的类型主要包括紧急制动(emergency braking,eb)测试、常用制动(full service braking,fsb)测试、保持制动测试、牵引使能测试、车门开关门测试等等。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动态测试可以包括向前动车测试和后退动车测试,也即可以包括:蠕动前进测试、蠕动后退测试、自动列车操作(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级位前进测试和ato级位后退测试等。这些测试均可以通过小级位跳跃算法来实现,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列车的动态测试效率,减小唤醒时间。
31.在步骤s12中,响应于唤醒指令,读取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
32.在步骤s13中,判断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当前各自接收到的应答器id是否分别与休眠时保存的应答器id一致。
33.也即,判断列车第一端当前接收到的应答器id是否与休眠时保存的应当器id一致,判断列车第二端当前接收到的应答器id是否与休眠时保存的应答器id一致。
34.在步骤s14中,如果一致,则基于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获取列车位置信息,并输出虚拟钥匙以输出唤醒时的激活端,其中唤醒时的激活端为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中的一者。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休眠时保存了激活端的情况下,唤醒时的激活端为休眠时保存的激活端;在休眠时没有保存激活端的情况下,唤醒时的激活端为默认激活端。通过如此
设置,就能够在列车唤醒过程中输出合适的激活端。
36.在步骤s15中,根据列车位置信息,向区域控制器发起注册,并接收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为列车所在轨道区段的双向移动授权,通过计算双向移动授权,就能够实现向前动车和后退动车,确保在任何场景下都成功唤醒列车。
38.在步骤s16中,基于唤醒指令中包括的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以及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
39.其中,在列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测试完成之后,列车会自动归位,其中包括列车停准停稳,这意味着列车可以进入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了。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唤醒指令中包括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因此能够更灵活地根据线路需求、运营需求等执行相应的测试,也即可以根据线路需求选择不同的唤醒方式,使得能够执行独立的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由于基于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来获取列车位置信息,因此能够在无需复杂的列车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列车的定位,大大减小了需要保存的变量内容,大大减小了唤醒时间,提高了休眠唤醒的成功率,提高了运营效率。另外,由于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专用休眠唤醒应答器,因此大大节省了成本。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为列车所在轨道区段的双向移动授权的情况下,步骤s16中提及的基于唤醒指令中包括的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以及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包括:在唤醒时的激活端的移动授权长度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基于唤醒指令中包括的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对唤醒时的激活端进行相应的测试,并在唤醒时的激活端测试完成后激活唤醒时的非激活端,该非激活端指的是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中在唤醒时未激活的一端,然后基于唤醒指令中包括的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对列车的唤醒时的非激活端执行相应的测试;在唤醒时的激活端的移动授权长度条件(也即移动授权动车距离)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激活列车的唤醒时的非激活端并基于唤醒指令中包括的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对列车的唤醒时的非激活端进行相应的测试(当然,列车的唤醒时的非激活端的测试也需要满足移动授权动车距离的要求),并在列车的唤醒时的非激活端测试完成后,基于唤醒指令中包括的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对唤醒时的激活端执行相应的测试。其中,可以以下方式激活唤醒时的非激活端:(1)通过折返的方式激活列车的唤醒时的非激活端,也即通过使列车折返以在先前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上行驶的方式来激活唤醒时的非激活端;或者,(2)直接激活列车的唤醒时的非激活端。
42.以图2所示的休眠唤醒站场结构图为例,由于在轨道区段a上有2号车、在轨道区段b上有需要唤醒的1号车,那么如果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唤醒,则将不能成功唤醒轨道区段b上的1号车,因为在轨道区段a上有人工车,那么区域控制器是无法计算有效的移动授权的。而采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唤醒方法则能够有效地唤醒该场景下的列车,分析如下:当唤醒1号车的第一端(以下称为a激活端)时,由于轨道区段a上存在2号车,因此此时无法对1号车的a激活端执行唤醒指令中要求的测试,则在这种情况下,会借助区域控制器计算的双向移动授权,直接换端对1号车的第二端(以下称为b端)执行唤醒指令中要求的测试,且在1号车
的b端测试通过后,由于此时1号车的b端激活、1号车已经运行让出了位置,那么1号车的a端方向的移动授权就足以满足动车条件,则此时就可以激活a端并对1号车的a端执行唤醒指令中要求的测试,待1号车的a和b两端均测试通过后,列车就进入全自动驾驶模式,而且以上列车做的测试尤其是动车测试均是在列车所在的轨道区段内完成的。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为双向移动授权,因此在任何轨道站场景下均能够成功地唤醒列车。另外,上述技术方案执行的是双端测试,也即不管当前激活端是否测试成功,均会换端执行另一端的测试,这样就能够使得列车两端均进行测试,更有效地提高了列车的测试效率,能够使列车的两端驾驶室的故障完全检测汇报出来,可以让维保人员直接定位故障来源,更有目的的去检修,大大的减少了检修成本。
44.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列车休眠唤醒装置的示意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中包括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读取模块32,用于响应于所述唤醒指令,读取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判断模块33,用于判断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当前各自接收到的应答器id是否分别与休眠时保存的应答器id一致;定位模块34,用于如果一致,则基于所述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获取列车位置信息,并输出虚拟钥匙以输出唤醒时的激活端,其中,唤醒时的激活端为所述列车第一端和所述列车第二端中的一者;注册模块35,用于根据列车定位信息,向区域控制器发起注册,并接收所述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测试模块36,用于基于所述唤醒指令中包括的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以及所述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所述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
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唤醒指令中包括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因此能够更灵活地根据线路需求、运营需求等执行相应的测试,也即可以根据线路需求选择不同的唤醒方式,使得能够执行独立的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由于基于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来获取列车位置信息,因此能够在无需复杂的列车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列车的定位,大大减小了需要保存的变量内容,大大减小了唤醒时间,提高了休眠唤醒的成功率,提高了运营效率。另外,由于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休眠唤醒应答器,因此大大节省了成本。
46.可选地,所述唤醒指令中包括的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是根据线路需求和/或运营要求确定的。
47.可选地,在休眠时保存了激活端的情况下,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为休眠时保存的激活端;在休眠时没有保存激活端的情况下,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为默认激活端。
48.可选地,所述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为列车所在轨道区段的双向移动授权,则,所述基于所述唤醒指令中包括的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以及所述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所述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包括:在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的移动授权长度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试类型对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进行相应的测试,并在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测试完成后激活唤醒时的非激活端,并基于所述测试类型对所述唤醒时的非激活端执行相应的测试。
49.可选地,所述激活唤醒时的非激活端,包括:通过折返的方式激活唤醒时的非激活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列车休眠唤醒方法。
58.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列车休眠唤醒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7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700的处理器7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列车休眠唤醒方法。
59.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6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61.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列车休眠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唤醒指令,所述唤醒指令中包括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响应于所述唤醒指令,读取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列车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判断所述列车第一端和所述列车第二端当前各自接收到的应答器id是否分别与休眠时保存的应答器id一致;如果一致,则基于休眠时保存的所述列车第一端和所述列车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来获取列车位置信息,并输出虚拟钥匙以输出唤醒时的激活端,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为所述列车第一端和所述列车第二端中的一者;根据所述列车位置信息,向区域控制器发起注册,并接收所述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基于所述测试类型以及所述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所述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类型是根据线路需求和/或运营要求确定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休眠时保存了激活端的情况下,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为休眠时保存的激活端;在休眠时没有保存激活端的情况下,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为默认激活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为列车所在轨道区段的双向移动授权;所述基于所述测试类型以及所述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所述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包括:在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的移动授权长度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测试类型对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进行相应的测试,并在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测试完成后激活唤醒时的非激活端,并基于所述测试类型对所述唤醒时的非激活端执行相应的测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为列车所在轨道区段的双向移动授权;所述基于所述测试类型以及所述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所述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包括:在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的移动授权长度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激活唤醒时的非激活端并基于所述测试类型对所述唤醒时的非激活端进行相应的测试,并在所述唤醒时的非激活端测试完成后,基于所述测试类型对所述唤醒时的激活端执行相应的测试。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类型为仅进行执行静态测试或者为执行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测试包括对基本功能的静态测试和对所述列车的设备的静态测试。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测试包括蠕动前进测试、蠕动后退测试、ato级位前进测试和ato级位后退测试。9.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列车休眠唤醒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属于轨道交通领域,能够减小唤醒时间。一种列车休眠唤醒方法,包括:接收唤醒指令,其包括需要执行的测试类型;响应于唤醒指令,读取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判断列车第一端和第二端当前各自接收到的应答器ID是否分别与休眠时保存的应答器ID一致;如果一致,则基于休眠时保存的列车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接收到的应答器ID获取列车位置信息,并输出虚拟钥匙以输出唤醒时的激活端;根据列车位置信息,向区域控制器发起注册,并接收区域控制器计算的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基于测试类型以及激活端方向移动授权,对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对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对列车进行相应的测试。


技术研发人员:

朱国栋 杨丽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8.13

技术公布日:

2023/2/17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5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99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列车   所述   测试   端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