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构件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防护构件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兼具防水及抗冲击功能的防护构件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2.需暴露于户外环境的电子产品(如摄像装置)会面临长年日晒雨淋且有机率承受外力冲击的情况,此时外力冲击可能造成电子产品最外层的护板或外壳破裂,而导致电子产品内部的精密模块受液体或粉尘侵入的损害。
3.有鉴于此,亟需设计一种改良的防护构件,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护构件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以改善前述易撞击破裂的缺陷。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防护构件,防护构件包括壳体、盖体、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及盖板。盖体与壳体相固定。第一密封件可形变地设置于壳体。第二密封件可形变地设置于盖体。盖板夹持于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之间。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摄像装置,包含防护构件及镜头模块。防护构件包括壳体、盖体、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及盖板。盖体与壳体相固定。第一密封件可形变地设置于壳体。第二密封件可形变地设置于盖体。盖板夹持于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之间。镜头模块容置于防护构件。
7.其中,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为环形元件,环形元件的剖面呈葫芦状结构。
8.其中,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为环形元件,环形元件的剖面呈多个并排连接的葫芦状结构。
9.其中,葫芦状结构由多个段部所形成,壳体和/或盖体具有至少一容置槽,容置槽的宽度不大于各段部的宽度的1.1倍。
10.其中,壳体具有至少一容置槽,第一密封件具有平坦部,平坦部接触容置槽的基底面。
11.其中,盖体具有至少一容置槽,第二密封件具有平坦部,平坦部接触容置槽的基底面。
12.其中,第二密封件的高度大于盖体的容置槽的深度。
13.其中,盖板分别间隔于壳体和盖体
14.其中,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壳体时的压缩率和/或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盖体时的压缩率介于7%与15%之间。
15.其中,镜头模块的镜头直径相对于第一密封件或第二密封件的外径的比例介于20%与40%之间。
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定。
附图说明
17.图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护构件的剖面透视图;
18.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构件的组装分解图;
19.图3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剖面透视图;
20.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构件于受冲击状态的剖面透视图;及
21.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构件中的第一密封件和壳体的剖面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23.图1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护构件100的剖面透视图;图2绘示防护构件100的组装分解图;图3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0的剖面透视图。
24.请同时参照图1、图2及图3,防护构件100包括壳体110、盖体120、第一密封件131、第二密封件132以及盖板140。盖体120与壳体110可依据实际产品的强度需求由金属或塑胶材料制成。盖体120与壳体110相固定,例如可透过螺纹旋紧、螺丝锁附或扣合固定的手段使两者相固定。防护构件100可应用于摄像装置10,摄像装置10包括防护构件100以及镜头模块11。镜头模块11容置于防护构件100。盖体120可设计成其中间部分具有镂空区120s,由此可暴露出盖板140以使镜头模块11可朝镂空区120s不受遮蔽地进行摄像功能。
25.第一密封件131可形变地设置于壳体110,第一密封件131例如由橡胶材料制成,可包括硅胶(silicone rubber)、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氯丁橡胶(chloroprene rubber,cr)或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详细而言,壳体110可设计成具有至少一容置槽(如容置槽111及容置槽112),使第一密封件131可设置于壳体110的容置槽111及容置槽112中。第二密封件132可形变地设置于盖体120,第二密封件132例如由橡胶材料制成,可包括硅胶(silicone rubber)、橡胶(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氯丁橡胶(chloroprene rubber,cr)或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详细而言,盖体120可设计成具有至少一容置槽(如容置槽121及容置槽122),使第二密封件132可设置于盖体120的容置槽121及容置槽122中。
26.第一密封件131和/或第二密封件132可为环形元件,具体为圆圈状的环形元件。举例来说,第一密封件131和/或第二密封件132设计成为圆圈状的环形元件时的较佳直径为介于70mm与100mm之间。如图1所示,环形元件的剖面呈葫芦状结构,葫芦状结构系由多个段部(如段部p1、p2及p3)所形成。举例来说,葫芦状结构的该些段部堆栈而成的较佳高度为介于3.5mm与8mm之间。如图3所示,关于镜头模块11的镜头直径b相对于第一密封件131或第二密封件132的外径a之间的比例设计,以介于20%与40%之间的设置较佳。
27.第一密封件131的最底的段部p1可设计具有平坦部131p,平坦部131p系接触壳体110的容置槽111和容置槽112的基底面;第二密封件132的最顶的段部p1可设计具有平坦部132p,平坦部132p系接触盖体120的容置槽121和容置槽122的基底面。藉由平坦部131p和平坦部132p的设计,有助于增加第一密封件131和第二密封件132分别与壳体110和盖体120的
接触面积,故在第一密封件131和第二密封件132被压缩形变的过程中,可使第一密封件131和第二密封件132因有足够的摩擦力而不致于容置槽111、112和容置槽121、122内发生挫曲的情况。
28.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密封件131和第二密封件132的剖面系呈两个并排连接的葫芦状结构来表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当可依据实际需要设计成仅单一葫芦状结构或更多个并排连接的葫芦状结构。其中,相应于葫芦状结构的数量增加,外界液体/粉尘进入壳体110内部的可能性越低,表示防护构件100的防水防尘的效能越佳。
29.在葫芦状结构的并排连接的数量上,较佳以与壳体110和盖体120的外径尺寸呈正相关。举例来说,若壳体110和盖体120的外径尺寸为90mm以下的设计,以设置至少两个并排连接的葫芦状结构为佳;若壳体110和盖体120的外径尺寸为90mm至150mm的设计,以设置至少三个并排连接的葫芦状结构为佳。
30.本实施例中以葫芦状结构所包含的段部为三个来表示,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当可依据实际需要增设更多的段部。相应于段部的数量增加,第一密封件131和第二密封件132可受压缩形变的行程亦增加,段部的多寡设计可视所应用的产品的缓冲需求及尺寸而定。
3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密封件131和/或第二密封件132为圆圈状的环形元件来表示,但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密封件131和/或第二密封件132必须为圆圈状的环形元件,第一密封件131和/或第二密封件132亦可为不规则状的环形元件,视其所设置于的壳体110和盖体120的容置槽111、112和容置槽121、122的形状而定。
32.盖板140可以是透光板,例如为玻璃材料、塑胶材料、压克力材料或参杂塑胶或压克力的玻璃材料所制成,其可夹持于第一密封件131与第二密封件132之间。详细而言,盖板140可设计成分别间隔于壳体110和盖体120。即,盖板140与壳体110之间具有间隙d1,而盖板140与盖体120之间具有间隙d2,藉此设计来预留盖板140受外界冲击时的移动容许量,避免接触到壳体110或盖体120而导致碎裂。
33.防护构件100的组合顺序为先将第一密封件131装入壳体110及将第二密封件132装入盖体120,接着将盖板140放置于第一密封件131与壳体110的组件和第二密封件132与盖体120的组件之间,最后沿如图2所示的方向s将盖体120固定至壳体110,以完成组装防护构件100。在本实施例中,当防护构件100组装完成时,第一密封件131及第二密封件132受压缩以形变地设置于壳体110和盖体120内的填充率可约介于60%与95%之间,其中第一密封件131及第二密封件132的压缩率可介于7%与15%之间,即仍存有压缩量的余裕以供防护构件100受冲击时进行缓冲使用。
34.图4绘示防护构件100于受冲击状态的示意图。
35.请参照图4,倘若防护构件100受到来自盖体120方向的外界冲击,其盖板140朝壳体110方向移动,推动第一密封件131进行进一步的压缩形变以吸收冲击的能量,由此盖板140可缓冲于第一密封件131与第二密封件132之间,使盖板140不致受冲击破裂或撞击到壳体110而碎裂。
36.如图4所示,第一密封件131于受冲击状态达到压缩量的极限,以几近地填满壳体110的容置槽111、112的空间。当盖板140和第一密封件131的应变能重新释放,防护构件100可回复至原始状态(即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当防护构件100应用于摄像装置10时,可达到
使盖板140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不致破裂,以避免摄像装置10内的镜头模块11受液体或粉尘侵入而损坏,从而提供防水防尘的功能。
37.图5绘示防护构件100中的第一密封件131和壳体110的示意图。
38.请参照图5,关于第一密封件131的剖面所呈的葫芦状结构的尺寸设计方面,以壳体110的各容置槽111或112的宽度x不大于各段部p1、p2、p3的宽度y的1.15倍为佳,即x≦y*115%。
39.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一盖体,与该壳体相固定;一第一密封件,可形变地设置于该壳体;一第二密封件,可形变地设置于该盖体;以及一盖板,夹持于该第一密封件与该第二密封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件及/或该第二密封件为一环形元件,该环形元件的剖面呈葫芦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件及/或该第二密封件为一环形元件,该环形元件的剖面呈多个并排连接的葫芦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该葫芦状结构由多个段部所形成,该壳体和/或该盖体具有至少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宽度不大于各该段部的宽度的1.1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至少一容置槽,该第一密封件具有一平坦部,该平坦部接触该容置槽的一基底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具有至少一容置槽,该第二密封件具有一平坦部,该平坦部接触该容置槽的一基底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盖板分别间隔于该壳体和该盖体。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件设置于该壳体时的压缩率和/或该第二密封件设置于该盖体时的压缩率介于7%与15%之间。9.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构件;以及一镜头模块,容置于该防护构件。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模块的一镜头直径相对于该第一密封件或该第二密封件的一外径的比例介于20%与40%之间。

技术总结


一种防护构件,可应用于摄像装置,防护构件包括壳体、盖体、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及盖板。盖体与壳体相固定。第一密封件可形变地设置于壳体。第二密封件可形变地设置于盖体。盖板夹持于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之间。板夹持于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之间。板夹持于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

曾振光 颜永增 林哲名 林学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30

技术公布日:

2023/2/3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18:2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91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密封件   壳体   构件   防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