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
线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冷却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2.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最常见的线圈应用场景有:马达、电磁加热器、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在线圈的大多数应用场景,当线圈处于工作状态时,线圈中都会有电流长时间流动。当线圈中有电流长时间流动时,线圈的温度不可避免的便会进行提升。当线圈温度长时间较高时,线圈便会出现烧毁的情形。
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线圈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温度,通常是让线圈进行间歇通电或者通过风机等装置进行散热,从而避免线圈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但是如果将线圈进行间歇通道,那么不可避免便会导致线圈工作效率降低;而如果是使用风机等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现有技术急需解决线圈长时间工作时的降温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冷却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线圈长时间工作时的降温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冷却线圈,包括线圈
本体,
所述线圈本体内部构造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冷却
介质,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对线圈本体降温。
6.本方案线圈本体内部构造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部可以容纳用于冷却线圈本体的冷却介质。当线圈本体处于工作状态时,冷却介质便可以对线圈本体进行冷却降温,避免线圈本体长时间工作后温度过高的损坏。
7.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运动,本方案所述容纳空间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用于供所述冷却介质循环进入和退出所述容纳空间。
8.冷却介质从进口进入到容纳空间内,从而实现对线圈本体进行降温。之后冷却介质被线圈本体升温后,冷却介质再从出口排出容纳空间。冷却介质不断循环进入和排出容纳空间,保证线圈本体的冷却效果更好。
9.进一步的,方案一中所述线圈本体为空心管道,所述空心管道内部空间为所述容纳空间。线圈本体内部设置为空心,冷却介质可以直接进入到线圈本体内部,从而实现对线圈本体降温。同时通过将线圈本体设置为空心管道,成本更低。
10.进一步的,方案二中所述容纳空间为流动通道。方案二在线圈本体内部开设流动通道,流动通道供冷却介质流动。冷却介质在流动通道内流动时,进而实现对线圈本体降温。
11.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出现外界物品与线圈本体发生碰撞或者剐蹭,本方案所述线圈本体外部还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用于隔离所述线圈本体。
12.本方案通过设置保护罩将线圈本体与外部分隔,从而便可使得线圈本体不会受到
外界物品的影响,保证线圈本体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3.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外界的导电杂质与线圈本体接触,避免线圈本体出现短路。本方案在所述线圈本体表面还设置绝缘耐火层,所述绝缘耐火层用于将线圈本体与外界隔绝。
14.通过设置绝缘耐火层,当外界杂质与线圈本体接触时,绝缘耐火层便可以阻挡电流流动,避免线圈本体出现短路。同时,当线圈本体长时间工作温度升高时,绝缘耐火层也不会进行燃烧,安全性高。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可冷却线圈、电磁感应电源、加热平台和冷却装置,所述电磁感应电源用于向所述可冷却线圈供应电流,所述可冷却线圈对应所述加热平台设置,所述加热平台用于放置工件,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可冷却线圈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向所述可冷却线圈提供冷却介质。
16.本方案电磁系统中电磁感应电源向线圈本体提供电流,从而使得线圈本体能够产生磁场,之后加热平台上的工件便会被磁场加热。当线圈本体在加热工件的过程中,冷却装置不断向线圈本体供应冷却介质,使得线圈本体温度降低。
17.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冷却装置与电磁感应电源互相配合,本方案还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电磁感应电源和冷却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终端用于控制所述电磁感应电源和冷却装置互相配合。
18.本方案通过设置控制终端,当电磁感应电源向线圈本体供应电流时,冷却装置便启动对线圈本体降温;当电磁感应电源停止向线圈本体供应电流时,冷却装置也同样停止,防止冷却装置无效做工。
19.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工件的自动加热,保证线圈本体加热效率更高。所述加热平台为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承托工件,并且带动工件靠近/远离可冷却线圈。
20.输送装置带动工件进行移动,使得工件经过线圈本体。当工件经过线圈本体时,工件便会被线圈本体加热。之后输送装置再带动工件进行移动,工件便远离线圈本体。通过上述的自动进料与出料,线圈本体加热效率更高。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线圈本体处于工作状态时,线圈本体内部的冷却介质便可以对线圈本体进行降温,从而避免线圈本体因为长时间工作而产生的高温而损坏。
附图说明
22.图1为实施例1中可冷却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实施例2中可冷却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实施例3中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包括:线圈本体1、容纳空间2、保护罩3、绝缘耐火层4、电磁感应电源5、输送装置6、冷却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
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实施例1
28.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可冷却线圈,包括线圈本体1,线圈本体1用于供电流流动。线圈本体1内部构造有容纳空间2,容纳空间2内可以容纳冷却介质。当容纳空间2内容纳有冷却介质时,冷却介质便可以使得线圈本体1的温度降低,避免线圈本体1在工作过程中因为温度过高而损坏。
29.本实施例的容纳空间2设置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容纳空间2的首尾两端。进口和出口处都设置有接头与外界装置配合,从而使得冷却介质能够从进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2内,以及从出口排出容纳空间2。
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进口处源源不断有冷却介质进入容纳空间2,出口也不断有冷却介质排出容纳空间2。冷却介质在容纳空间2内一直处于流动状态,从而避免冷却介质聚集在容纳空间2内而被线圈带动升温,保证冷却介质的降温效果更好。
31.本实施例所述线圈本体1为空心管道。空心管道的内部空间为所述容纳空间2。空心管道内部用于供冷却液流动。
32.本实施例所述线圈本体1外部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用于进一步的将所述线圈本体1防护在内,避免有外界杂质与线圈本体1接触。防护罩可以为电磁防护罩,从而起到保护以及隔离电磁两重效果。
33.本实施例所述线圈本体1表面还设置有绝缘耐火层4,绝缘耐火层4用于将线圈本体1与外界隔绝,避免有外界的导电杂质接触到线圈本体1,防止线圈烧毁。
34.本实施例绝缘耐火层4除了具有将外界杂质隔绝的效果外,还具有防火的效果。当绝缘耐火层4因为意外而发生损坏,且有外界杂质接触到线圈本体1造成短路时,绝缘耐火层4不会发生燃烧,从而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同时,绝缘耐火层4也不会因为线圈本体1工作时的高温而损坏。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绝缘耐火层可以包括绝缘层和防火层,也可以为具有绝缘防火功能的一层保护层。当绝缘耐火层包括绝缘层和防火层时,绝缘层和防火层可以分别起到绝缘和防火的作用。绝缘层可以为橡胶层,防火层可以为防火胶带层。当绝缘耐火层为一层时,绝缘耐火层可以为云母带层或者高温胶布层等。
36.本实施例线圈本体1为铜质的矩形线圈,矩形线圈环绕呈回路。
3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当线圈本体1处于工作状态时,冷却介质从进口不断进入线圈本体1内部,冷却介质可以对线圈本体1进行降温,避免线圈本体1因为长时间工作的高温损坏。最后冷却介质从出口流出线圈本体1,避免冷却介质长时间聚集在线圈本体1内部。
38.实施例2
3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容纳空间2为流动通道,流动通道直接构造在线圈本体1中部。流动通道内部可以供冷却介质流动。
40.本实施例为了使得冷却介质的冷却效果更好,本实施例流动通道可以设置为s形蜿蜒构造在所述线圈本体1内部。s形的流动通道可以使得冷却液在线圈本体1内部的流动时间更长,冷却时间也更长。
41.实施例3
4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包括上述的可冷却线圈和电磁感应电源5,电磁感应电源5用于供应电源,保证可冷却线圈正常工作。
43.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线圈进行电磁加热是现有技术中非常成熟的技术,而本实施例仅仅涉及到了对电磁加热系统中线圈部分进行改动。因此,本实施中对于如何使用线圈进行电磁加热,以及相关配合线圈进行电磁加热的零部件并没有完整的叙述,具体的零部件结构以及加热原理等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44.本实施例还包括加热平台,加热平台上可以放置需要加热的工件。本实施例需要加热的工件主要为板材,包括钢板或者铁板等。本实施例的可冷却线圈对应所述加热平台设置,从而对加热平台上的工件进行加热。
45.本实施例还包括冷却装置7,冷却装置7用于向所述线圈输送冷却介质,从而使得可冷却线圈被降温。
46.本实施例的冷却装置7包括冷却介质输送器和冷却介质回流仓。冷却介质输送器与可冷却线圈的进口连通,从而使得冷却介质可以不断的进入到可冷却线圈内部。冷却介质回流仓与可冷却线圈的出口连通,用于容纳从可冷却线圈出口排出的冷却介质。
47.本实施例的冷却介质可以为冷却液或者冷却气体。当冷却介质为冷却液时,冷却介质输送器为输送泵,输送泵用于将冷却介质输送进可冷却线圈内部。冷却介质为冷却气体时,冷却介质输送器为空调压缩机等。空调压缩机可以将外界的低温空气输送进线圈内部。
48.需要说明的是:当冷却液为冷却水时,输送泵需要进行保护处理,从而避免线圈中的电流外流。或者,冷却液设置为不导电的液体,例如电子氟化液等。
4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冷却液干扰线圈工作,也可以将可冷却线圈进行间歇工作,冷却液在线圈未工作时输送进可冷却线圈内部进行降温,可冷却线圈工作时,冷却液注入可冷却线圈内。
5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直接使用冷水机组作为冷却装置7,冷水机组可自动输送以及回收冷却水,从而实现对线圈本体1的降温。
51.本实施例还包括水冷箱,所述水冷箱与所述冷却装置7连接,水冷箱内部用于供电磁感应电源5安装。冷却装置7可以通过向水冷箱注入冷却水,从而使得电磁感应电源5被冷却。
52.本实施例还包括有控制终端,控制终端与冷却装置7和电磁感应电源5电连接。控制终端用于控制冷却装置7和电磁感应电源5互相配合工作,当电磁感应电源5向电磁加热线圈输送电流时,控制终端同步控制冷却装置7进行工作,从而实现对电磁加热线圈进行冷却。当电磁感应电源5停止向电磁加热线圈输送电流时,控制终端同步控制冷却装置7停止工作或者缓慢降低工作效率,进而避免冷却装置7无意义工作。控制终端可以为工控机或者plc控制电路等。
53.本实施例所述加热平台为输送装置6,输送装置6上可以放置板材,同时,输送装置6还可以带动板材移动,进而使得输送装置6靠近/远离可冷却线圈。
54.本实施例输送装置6包括多个辊筒、支撑架和驱动电机。多个辊筒均匀排列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同时在辊筒末端设置有链轮。驱动电机也安装于所述支撑架,驱动电机与所述
链轮通过链条连接。驱动电机转动,从而便可以带动辊筒进行转动。当辊筒转动时,放置于辊筒上的板材便可以进行移动,从而靠近或者远离线圈。当板材靠近线圈,板材便会被加热。
5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冷却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本体(1),所述线圈本体(1)内部构造容纳空间(2),所述容纳空间(2)用于容纳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对线圈本体(1)降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冷却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2)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用于供所述冷却介质不断进入和退出所述容纳空间(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冷却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1)为空心管道,所述空心管道内部空间为所述容纳空间(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冷却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2)为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构造于线圈本体(1)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冷却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1)外部还设置有保护罩(3),所述保护罩(3)用于隔离所述线圈本体(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冷却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本体(1)表面设置绝缘耐火层(4),所述绝缘耐火层(4)用于将线圈本体(1)与外界隔绝。7.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冷却线圈、电磁感应电源(5)、加热平台和冷却装置(7),所述电磁感应电源(5)用于向所述可冷却线圈供应电流,所述可冷却线圈对应所述加热平台设置,所述加热平台用于放置工件,所述冷却装置(7)与所述可冷却线圈连接,所述冷却装置(7)用于向所述可冷却线圈输送冷却介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电磁感应电源(5)和冷却装置(7)电连接,所述控制终端用于控制所述电磁感应电源(5)和冷却装置(7)互相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平台为输送装置(6),所述输送装置(6)用于承托工件,并且带动工件靠近/远离可冷却线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冷却线圈及电磁加热系统。包括线圈本体,所述线圈本体为环形线圈,所述线圈本体内部构造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用于对线圈本体降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冷却线圈,其目的在于解决线圈长时间工作时的降温问题。作时的降温问题。作时的降温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周俊 李强 杨玲 雷中科 王志刚 冯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国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