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排气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排气歧管是将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并带有分歧的管路,其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部件。现有技术中,排气歧管对应发动机气缸数设置多个分支管,每缸对应一个分支管,各个分支管最终汇集到一个排气口,由于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缸的排气通过一个排气口进行排放的时候,会出现在排气歧管内发生排气干扰的问题,导致排气缓慢,不利于涡轮增压机型压气效率,进而导致降低发动机的性能,发动机的油耗增加。
3.因此,需要对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进行改进,减少废气在排气歧管内发生排气干扰,提高排气歧管的排气性能,提高涡轮增压机型的压气效率,进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减少发动机的油耗。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有效减少废气在排气歧管内产生排气干扰,提高涡轮增压机型的压气效率,减少发动机油耗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包括:
6.第一法兰组件,设置有多个进气口
7.第二法兰组件,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出气口;
8.排气歧管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组件与所述第二法兰组件之间,所述排气歧管组件包括多个排气歧管,所述多个排气歧管与所述多个进气口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各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多个排气歧管中的一部分排气歧管一对多的方式连接。
9.可选的,所述进气口的数量是所述出气口数量的整数倍。
10.可选的,所述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和第四进气口并分别连接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
11.所述第一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通过第一排气涡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通过第二排气涡管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组件包括四个独立法兰,所述四个独立法兰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和第四进气口,其中所述四个独立法兰之间间隔设置。
13.可选的,所述第二法兰组件被配置为整体法兰板,所述法兰板上并列设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的壁厚度为4mm~6mm。
14.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为半圆形,其中,所述第一出气口的直线的一边靠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直线的一边且所述第一出气口的直线一边与所述第二
出气口的直线的一边平行。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大小相同。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组件、所述第二法兰组件和排气歧管组件一体成型。
1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
1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发动机。
19.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发动机的气缸通过发动机排气歧管的不同排气入口进入,在此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发动机工作顺序相邻的气缸分别通过不同的排气歧管汇入不同的排气涡管中,再通过与排气涡管连通的排气出口进行排气,大大减少了发动机工作的过程中在排气歧管内产生的排气干涉问题,有效提升排气压力,提升涡轮增压的压气效率,提高发动机性能,减低发动的油耗。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发动机排气管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发动机排气管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发动机排气管组件的正视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中一种发动机排气管组件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第一法兰组件1,设置有多个进气口;第二法兰组件2,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出气口;排气歧管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组件与所述第二法兰组件之间,所述排气歧管组件包括多个排气歧管,所述多个排气歧管与所述多个进气口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各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多个排气歧管中的一部分排气歧管一对多的方式连接。
27.本技术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结构简单,通过在第二法兰组件上增加出气口,减少相关技术中所有的进气口都从同一个排气口排气而造成的排气干扰问题,由于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对进气口连通的发动机的气缸工作顺序进行间隔,例如四缸发动机,其气缸的工作顺序为1-3-4-2,其中的1、3、4、2分别对应的是发动机的四个气缸,那么,在此如果对应的是两个出气口,为了减少排气干扰,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就不能连接同一个排气口,否则还是会出现排气干扰的问题,而第一气缸和第四气缸连接同一个出气口,第二气缸和第四气缸连接另一个出气口的方式来减少发动机工作顺序相邻的气缸进行工作的时候排气过程中产生的排期干涉问题。
28.需要说明的是,出气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能够充分减少进气口之间的排气干涉问题即可,同时,进气口的选择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根据发动机各个气
缸的工作顺序从而决定出气口与多个排气歧管中的一部分排气歧管一对多的方式连接的具体连接情况。
29.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的数量是所述出气口数量的整数倍。本技术提出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主要针对四缸发动机、六缸发动机等发动机气体干涉比较大的情况。
30.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3和第二出气口4;所述进气口包括第一进气口5、第二进气口6、第三进气口7和第四进气口8并分别连接第一排气歧管51、第二排气歧管61、第三排气歧管71和第四排气歧管81;所述第一排气歧管51和第四排气歧管81通过第一排气涡管101与所述第一出气口3连通,所述第二排气歧管61和第三排气歧管71通过第二排气涡管102与所述第二出气口4连通。
31.在此本技术针对四缸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设计,在四缸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其气缸的工作顺序为1-3-4-2,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只有一个出气口,在四缸发动机进行工作的时候,进入排气歧管的气体分别从四个进气口进入,然后最终汇集为一个出气口,由于只有一个出气口,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很容易在四个进气口对应的四个排气管道在排气的过程中会产生排气干涉的问题,而本技术中,将第一进气口5和第四进气口8分别连接第一排气歧管51和第四排气歧管81,而第一排气歧管51和第四排气歧管71汇入第一排气涡管101,利用第一排气涡管101连通第一出气口3,将第二进气口6和第三进气口7分别连接第二排气歧管61和第三排气歧管71,而第二排气歧管61和第三排气歧管71汇入第二排气涡管102,利用第二排气涡管102连通第二出气口4,那么在四缸发动机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其四个气缸的工作顺序,气体依次通过第一出气口3和第二出气口4排除,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该四缸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在排气歧管内部产生的排气干涉问题,从而能够提升排气压力,提升涡轮增压的压气效率,从而提升该四缸发动机的性能,减少油耗。
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组件1包括四个独立法兰,所述四个独立法兰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5、第二进气口6、第三进气口7和第四进气口8,其中所述四个独立法兰之间间隔设置。
33.根据上述的描述,第一进气口5、第二进气口6、第三进气口7和第四进气口8分别对应四个独立法兰,四个独立法兰之间设有间隔,可以有效减少发动机的气体进入进气口的时候热量太高造成干扰。
3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法兰组件2被配置为整体法兰板,所述法兰板上并列设有第一出气口3和第二出气口4,所述第一出气口3和所述第二出气口4之间的壁厚度为4mm~6mm。
35.在上述的四缸发动机进行工作的时候,从第一出气口3和第二出气口4排出的气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第一出气口2和第二出气口3之间的壁厚太厚的话,第二法兰组件2的整体法兰板上的空间,从而第二法兰组件2的空间占用也要相应增大,从而占用车辆内部的布置空间,壁厚太薄的话,第一出气口3和第二出气口4中排出的气体热量相互影响,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3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气口3和所述第二出气口4均为半圆形,其中,所述第一出气口3的直线的一边靠近所述第二出气口4的直线的一边且所述第一出气口3的直线一边与所述第二出气口4的直线的一边平行。
37.对于将第一出气口3和第二出气口4均设为半圆形,如图2所示一样设置,是为了第二法兰组件2的整体法兰板上更加方便布置第一出气口3和第二出气口4,不会由于第一出
气口2和第二出气口3的形状不规则而导致布置工艺繁琐,同时形状不规则导致第二法兰组件2占用空间大而挤压车辆内部的安装本技术所述排气管组件的空间。
3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气口3和所述第二出气口4的大小相同。由于上述的四缸发动机中每个气缸的排气量是相同的,所以第一出气口3和第二出气口4的大小设置为相同,从而使其产生的气体排除的效率也相同。
3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组件、第二法兰组件和排气歧管组件一体成型。通过模具满足本技术所提出的排气管组件,达到一体成型,强度更高,耐热性能更好,同时直接满足中间的各个排气支管的布置。
40.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发动机,包含上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在发动机排气的过程中减少排气干涉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发动机的性能,减少油耗。
41.本技术还公开一种车辆,包含上述的发动机,发动机油耗减小,对于车辆的稳定性以及续航能够有效提高。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组件,设置有多个进气口;第二法兰组件,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出气口;排气歧管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组件与所述第二法兰组件之间,所述排气歧管组件包括多个排气歧管,所述多个排气歧管与所述多个进气口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各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多个排气歧管中的一部分排气歧管一对多的方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数量是所述出气口数量的整数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和第四进气口并分别连接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所述第一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通过第一排气涡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通过第二排气涡管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组件包括四个独立法兰,所述四个独立法兰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和第四进气口,其中所述四个独立法兰之间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组件被配置为整体法兰板,所述法兰板上并列设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的壁厚度为4mm~6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为半圆形,其中,所述第一出气口的直线的一边靠近所述第二出气口的直线的一边且所述第一出气口的直线一边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直线的一边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大小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组件、所述第二法兰组件和排气歧管组件一体成型。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管组件。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发动机排气管组件、发动机及车辆,包括:第一法兰组件,设置有多个进气口;第二法兰组件,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出气口;排气歧管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法兰组件与所述第二法兰组件之间,所述排气歧管组件包括多个排气歧管,所述多个排气歧管与所述多个进气口一对一的方式连接,各出气口与多个排气歧管中的一部分排气歧管一对多的方式连接。增加排气出口的设置,减少通过不同的排气入口进来的气体汇聚到同一个排气出口从而产生排气干涉的问题,从而提升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效率,进而提升发动机性能,降低发动机油耗。降低发动机油耗。降低发动机油耗。


技术研发人员:

陈浩 和涛 李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理想创新实验室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5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15:08: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8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口   歧管   所述   进气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