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参见图1-图3,空调器的室外机主要由
风机室、安装于风机室内的轴流风机和压缩机室构成,其中,风机室包括侧板400'、大致长方形的吹风
侧面板100'和设置在吹风侧面板100'的相对面上的热交换器,吹风侧面板100'的正对轴流风机的部位开设有节流孔,轴流风机吹出的风能够由节流孔顺利流出。
3.现有的空调室外机中,节流孔的边沿往内侧翻折形成有横截面呈弧形(弧形开口朝向风机室的侧壁)的导流圈200',以利用导流圈200'对轴流风机吹出的风进行导流,然而,在上述导流圈200'的影响下,轴流风机内部的流动气体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吹出的风在叶轮300'中沿径向向外朝导流圈200'偏转,并与导流圈200'暂时冲撞,之后,沿着导流圈200'的壁面流动,碰撞和导流圈的摩擦均会助长
气流紊乱;此外,气流a在从导流圈200'的排气侧流出时,会急剧地向大气开放,导致流速急剧降低,引起流动的剪切,助长压损和气流的紊乱,噪声较大。
4.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空调室外机的导流圈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的导流圈存在的容易导致气流紊乱,噪声较大的技术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风机室和安装于
所述风机室内的轴流风机,所述风机室具有开设有节流孔的吹出侧面板,所述节流孔与所述轴流风机相对,所述节流孔处设置有导流圈。
7.所述导流圈具有第一导流筒、第二导流筒和转接环,所述第二导流筒环绕在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外围,所述转接环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内端沿和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内端沿相连。
8.所述第二导流筒与所述节流孔的孔壁相接,且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外端沿与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外端沿,沿所述轴流风机的轴向由内而外依次排布。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因设置在节流孔处的导流圈,具有第一导流筒、环绕在第一导流筒外围的第二导流筒,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导流筒的内端沿和第二导流筒的内端沿的转接环,故在第一导流筒与第二导流筒之间会存在一个朝外侧敞开的无壁空间。
10.因第二导流筒相较于第一导流筒,更加向背离轴流风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展,受离心力影响的气流,会由叶轮的后缘部沿径向向外流动到叶轮外周部,形成气流e,故可以抑制气流偏流。
11.上述气流e会沿风机室的侧板往节流孔方向流动,到达导流圈时,会暂时与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接触,并沿第一导流筒继续往外流动,直到从第一导流筒的外端流出暂时剥离;之后,气流e会朝向第二导流筒流动,在此过程中,气流e会流经第一导流筒和第二导流筒之间的无壁空间,气流e流到第二导流筒处后,会重新附着到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上,最终沿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排出到风机室的外部。
12.需要说明的是,气流e在流出第一导流筒后,经由无壁空间形成的空气层,再次附着到第二导流筒上,之后排出到风机室的外部,即气流e的流路面积阶段性扩大,使得气流e能够阶段性减速,能够使附加有压力脉动成分的气流e,得到缓冲,缓和了气流e的紊乱,起到使噪音衰减的效果;而且气流e的动压能够顺畅地转换为静压,使得静压特性以及送风性能得到了提高。
13.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转接环的横截面呈弧形,且所述转接环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内端沿和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内端沿平滑连接。
14.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转接环能够将气流平滑地导向第一导流筒,可抑制气流紊乱,降低噪声。
15.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流筒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导流筒的中心,均靠近所述吹出侧面板的中心或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中心重合。
16.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气流在风机室内的分布能够较均匀,可减小气流紊乱。
17.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内筒壁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闭合环,所述闭合环由若干条凹侧朝向筒内的弧线和/或若干条直线首尾相接形成。
18.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更好地适应风机室的内部空间形状。
19.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吹出侧面板的形状为矩形。
20.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内筒壁的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短侧边相对的部位为第一内筒壁段,所述第一内筒壁段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的间距为s1;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内筒壁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长侧边相对的部位为第二内筒壁段,所述第二内筒壁段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的间距为s2;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内筒壁的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棱角相对的部位为第三内筒壁段,所述第三内筒壁段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的间距为s3,s3≥s1>s2。
21.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噪声衰减效果的基础上,可将室外机与吹出侧面板的短侧边的延伸方向对应的宽度尺寸控制地较小,从而,缩小室外机主体的产品宽度。
22.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内筒壁段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的间距,沿周向由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短侧边的中心相对的部位朝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棱角相对的部位,逐渐增大或不变;
23.和/或,所述第二内筒壁段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的间距,沿周向由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短侧边的中心相对的部位朝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棱角相对的部位,逐渐增大。
24.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但降噪效果更佳,而且便于充分利用风机室内的空间。
25.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一内筒壁段、两个所述第二内筒壁段与四个所述第三内筒壁段首尾相接,围成所述第二导流筒。
26.所述第一内筒壁段的横截面的形状和所述第三内筒壁段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半径相等且圆心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中心重合的圆弧;所述第二内筒壁段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弧或直线段。
27.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减少第二导流筒的非平滑过渡的部位,而且便于加工;降噪效果更佳,且便于充分利用风机室内的空间。
28.可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吹出侧面板的形状为正方形。
29.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内筒壁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的间距,沿周向由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侧边的中心相对的部位朝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棱角相对的部位,逐渐增大。
30.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证噪声衰减效果的基础上,可缩小室外机主体的产品宽度。
31.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内筒壁的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侧边相对的部位为第四内筒壁段,四个所述第四内筒壁段的横截面为圆弧或直线;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内筒壁的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棱角相对的部位为第五内筒壁段,四个所述第五内筒壁段的横截面均为圆弧。
32.四个所述第四内筒壁段与四个所述第五内筒壁段首尾相接,围成所述第二导流筒。
33.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使过渡部位弯曲较平缓。
34.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转接环的朝向所述风机室内部的面为内表面,所述转接环的内表面的内端与所述吹出侧面板的外表面的间距为d1;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外端沿与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外端沿,沿所述轴流风机的轴向的间距为d2,0.15*d1<d2<0.5*d1;
35.和/或,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内筒壁与所述轴流风机的轴线的间距为d3,所述第二导流筒的内筒壁与所述轴流风机的轴线的间距为d4,1.02*d3<d4<1.3*d3。
3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
37.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因包含上述空调室外机,故具有上述空调室外机的所有优点,可抑制气流偏流,噪音较小,静压特性以及送风性能较高。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空调室外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41.图3为图2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43.图5为图4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44.图6为图5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在吹出侧面板呈矩形时的一种优化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46.图8为图7的c-c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47.图9为图7的d-d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48.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在吹出侧面板呈矩形时的另一种优化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49.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在吹出侧面板呈正方形时的一种优化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了;
50.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在吹出侧面板呈正方形时的另一种优化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51.附图标记说明:
52.100'-吹出侧面板;
53.200'-导流圈;
54.300'-叶轮;
55.400'-侧板;
56.100-吹出侧面板;
57.200-导流圈;210-第一导流筒;220-第二导流筒;221-第一内筒壁段;222-第二内筒壁段;223-第三内筒壁段;224-第四内筒壁段;225-第五内筒壁段;230-转接环;
58.300-叶轮;
59.400-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6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2.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63.参见图4-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风机室和安装于风机室内的轴流风机,风机室具有开设有节流孔的吹出侧面板100,节流孔与轴流风机相对,节流孔处设置有导流圈200;导流圈200具有第一导流筒210、第二导流筒220和转接环230,第二导流筒220环绕在第一导流筒210的外围,转接环230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端沿和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端沿相连,从而,在第一导流筒210与第二导流筒220之间会存在一个朝外侧敞开的无壁空间;第二导流筒220与节流孔的孔壁相接,且第一导流筒210的外端沿与第二导流筒220的外端沿,沿轴流风机的轴向由内而外依次排布。
64.因第二导流筒220相较于第一导流筒210,更加向背离轴流风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展,受离心力影响的气流,会由叶轮300的后缘部沿径向向外流动到叶轮300外周部,形成气流e,故可以抑制气流偏流。
65.上述气流e会沿风机室的侧板400往节流孔方向流动,到达导流圈200时,会暂时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接触,并沿第一导流筒210继续往外流动,直到从第一导流筒210的外端流出暂时剥离;之后,气流e会朝向第二导流筒220流动,在此过程中,气流e会流经第一导流筒210和第二导流筒220之间的无壁空间,气流e流到第二导流筒220处后,会重新附着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上,最终沿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排出到风机室的外部。
66.需要说明的是,气流e在流出第一导流筒210后,经由无壁空间形成的空气层,再次附着到第二导流筒220上,之后排出到风机室的外部,即气流e的流路面积阶段性扩大,使得气流e能够阶段性减速,能够使附加有压力脉动成分的气流e,得到缓冲,缓和了气流e的紊乱,起到使噪音衰减的效果;而且气流e的动压能够顺畅地转换为静压,使得静压特性以及送风性能得到了提高。
67.优选地,将转接环230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为弧形,并将转接环230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端沿和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端沿平滑连接,如此,当气流流动到转接环230处时,转接环230能够将气流平滑地导向第一导流筒210,可抑制气流紊乱,降低噪声。
68.具体地,将第一导流筒210的中心和第二导流筒220的中心,均设置在靠近吹出侧面板100的中心或与吹出侧面板100的中心重合的位置,以使得气流在风机室内的分布能够较均匀,可减小气流紊乱。
69.优选地,将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为圆,并将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为闭合环,其中,闭合环可由若干条凹侧朝向筒内的弧线首尾拼接形成,还可由若干条直线首尾相接形成,也可由若干条凹侧朝向筒内的弧线和若干条直线首尾相接形成,以便于更好地适应风机室的内部空间形状。
70.参见图5以及图7-图10,对于边长不等的矩形形状的吹出侧面板100,可将第二导流筒220的形状做如下设置:
71.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与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相对的部分,定义为第一内筒壁段221,并将该第一内筒壁段221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定义为s1;将第二导流筒220的的内筒壁与吹出侧面板100的长侧边相对的部分,定义为第二内筒壁段222,并将该第二内筒壁段222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定义为s2;将第二导流筒220的的内筒壁与吹出侧面板100的四个棱角相对的部分,均定义为第三内筒壁段223,并将该第三内筒壁段223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定义为s3。
72.将上述s1、s2和s3的数值大小的关系,设置为s3≥s1>s2。
73.需要说明的是,风机室的与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相接的短侧板,以及风机室的与吹出侧面板100的四个棱角对应的棱边,与轴流风机的叶轮300之间的距离均较大,因此,在短侧板与叶轮300之间区域会产生气流f和气流g,其中,气流f会沿短侧板朝向吹出侧面板100流动,并在接近导流圈200时,依次沿转接环230、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无壁空间和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流出;气流g会沿吹出侧面板100的内侧,由短侧板朝向导流圈200流动,并在接近导流圈200时,依次沿第二导流筒220的外筒壁、转接环230、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无壁空间和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流出。
74.因第二导流筒220的与吹出侧面板100的两个短侧边相对的两个第一内筒壁段221,以及第二导流筒220的与吹出侧面板100的四个棱角相对的四个第三内筒壁段223,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均较大,一方面,转接环230的与第一内筒壁段221和第三内筒壁段223相对的部位,弯曲较平缓,从而,气流f和气流g在沿转接环230流动时不易剥离,进而,可抑制叶轮300外周侧的气流紊乱,降低噪音;另一方面,位于第一内筒壁段221以及第三内筒壁段223,与第一导流筒210之间的无壁空间也会变大,从而,无壁空间对气流f和气流g紊乱的缓和效果较高,进一步减少了气流的紊乱,且无壁空间对附加于气流f和气流g的压力脉动成分的缓冲效果也提高,使噪音衰减的效果提高。
75.另外,因第二导流筒220的与吹出侧面板100的两个长侧边相接的两个第二内筒壁段222,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较小,故转接环230的与第二内筒壁段222相对的部位,弯曲较急剧,且位于第二内筒壁段222与第一导流筒210之间的无壁空间较小。
76.风机室的与吹出侧面板100的长侧边相接的长侧板,与轴流风机的叶轮300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在长侧板与叶轮300之间的区域会产生流向接近叶轮300轴向的气流h,该气流h会沿长侧板朝向节流孔流动,气流h的流向接近叶轮300轴向,因此,即便转接环230弯曲较急剧,气流h也能顺利轴向流动,且剥离较小,从而,因气流剥离产生的处于叶轮300外周侧的气流紊乱不会增大;此外,气流h从第一导流圈200的外端沿流至无壁空间内,无壁空间对气流h的紊乱的缓和效果是充分的,即使不重新附着于第二内筒壁段222,气流的紊乱也不会增加,而且即使无壁空间较小,在叶轮300的作用下,附加于气流h上的压力脉动成分的缓和效果也较充分,可保证使噪声衰减的效果。
77.因此,在保证噪声衰减效果的基础上,可将室外机与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的延伸方向对应的宽度尺寸控制地较小,从而,缩小室外机主体的产品宽度。
78.具体地,将第一内筒壁段221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设置为沿周向由与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的中心相对的部位朝与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相对的部位,逐渐增大或不变;同样,可将第二内筒壁段222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设置为沿周向由与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的中心相对的部位朝与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相对的部位,逐渐增大,以适应长侧边与叶轮300之间的间距变化,不但降噪效果更佳,而且便于充分利用风机室内的空间。
79.具体地,上述两个第一内筒壁段221、两个第二内筒壁段222与四个第三内筒壁段223首尾相接,围成第二导流筒220,即无其他过渡段;在此基础上,将第一内筒壁段221的横截面的形状和第三内筒壁段223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为半径相等且圆心与第一导流筒210的中心重合的圆弧,并将第二内筒壁段222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为圆弧或直线段。
8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吹出侧面板100呈矩形状的风机室而言,风机室的短侧板和与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相对应的棱边,与叶轮300的间距相差较小,故可将第一内筒壁段221的横截面的形状和第三内筒壁段223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为半径相等且圆心与第一导流筒210的中心重合的圆弧,减少第二导流筒220的非平滑过渡的部位,而且便于加工。
81.不管第二内筒壁段22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弧还是直线段,第二内筒壁段222与第一导流筒210的间距,均能由第二内筒壁段222的中间往两边逐渐增大,以适应长侧边与叶轮300之间的间距变化,降噪效果更佳,且便于充分利用风机室内的空间。
82.当将第二内筒壁段222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为直线段时,可将空调室外机的产品
宽度控制地最小。
83.参见图5以及图8-图12,对于正方形的吹出侧面板100,可将第二导流筒220的形状做如下设置:
84.将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设置为沿周向由与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的中心相对的部位朝与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相对的部位,逐渐增大。
85.需要说明的是,因吹出侧面板100的四个侧边长度相同,故风机室的四个侧板400与风轮的间距相同,且越靠近棱边处间距越大,因此,在靠近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的区域,会产生气流f和气流g;在靠近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的中心的区域,会产生气流h。
86.将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的与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相对的部位,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设置为最大,能够缓解气流f和气流g在叶轮300外周侧造成的气流紊乱,并能对附加于气流f和气流g的压力脉动成分进行较好地缓冲,降噪效果较好;将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的与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边的中心相对的部位,与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设置为最小,能够在有效缓解气流h在叶轮300外周侧造成的气流紊乱,以及对附加于气流h的压力脉动成分进行较好地缓冲的前提下,可将室外机与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的延伸方向对应的宽度尺寸控制地较小,从而,可缩小室外机主体的产品宽度。
87.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二导流筒220的与吹出侧面板100的四个侧边相对的部位,均定义为第四内筒壁段224;并将第二导流筒220的与吹出侧面板100的四个棱角相对的部位,均定义为第五内筒壁段225。
88.优选将四个上述第四内筒壁段224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或直线,将四个上述第五内筒壁段225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并将四个第四内筒壁段224与四个第五内筒壁段225首尾相接,围成第二导流筒220,可使过渡部位弯曲较平缓。
89.当将第四内筒壁段224的横截面的形状设置为直线段时,可将空调室外机的产品宽度控制地最小。
90.为了便于描述,将转接环230的朝向风机室内部的面定义为内表面,将转接环230的内表面的内端与吹出侧面板100的外表面的间距设置为d1,即转接环230的内表面与吹出侧面板100的外表面,在轴流风机的轴向方向上的最大间距为d1;将第一导流筒210的外端沿与第二导流筒220的外端沿,沿轴流风机的轴向的间距设置为d2。
91.将上述d1和d2的数值大小的关系,设置为0.15*d1<d2<0.5*d1,
92.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与轴流风机的轴线的间距设置为d3,并将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与轴流风机的轴线的间距设置为d4。
93.将上述d3和d4的数值大小的关系,设置为1.02*d3<d4<1.3*d3。
94.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
95.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具有上述空调室外机的所有优点,可抑制气流偏流,噪音较小,静压特性以及送风性能较高。
96.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其克服了传统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可抑制气流偏流,噪音较小,静压特性以及送风性能较高。
9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风机室和安装于所述风机室内的轴流风机,所述风机室具有开设有节流孔的吹出侧面板(100),所述节流孔与所述轴流风机相对,所述节流孔处设置有导流圈(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200)具有第一导流筒(210)、第二导流筒(220)和转接环(230),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环绕在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外围,所述转接环(230)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端沿和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端沿相连;所述第二导流筒(220)与所述节流孔的孔壁相接,且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外端沿与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外端沿,沿所述轴流风机的轴向由内而外依次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环(230)的横截面呈弧形,且所述转接环(230)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端沿和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端沿平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中心,均靠近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中心或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中心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的横截面的形状为闭合环,所述闭合环由若干条凹侧朝向筒内的弧线和/或若干条直线首尾相接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的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相对的部位为第一内筒壁段(221),所述第一内筒壁段(221)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为s1;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长侧边相对的部位为第二内筒壁段(222),所述第二内筒壁段(222)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为s2;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的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相对的部位为第三内筒壁段(223),所述第三内筒壁段(223)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为s3,s3≥s1>s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筒壁段(221)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沿周向由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的中心相对的部位朝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相对的部位,逐渐增大或不变;和/或,所述第二内筒壁段(222)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沿周向由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短侧边的中心相对的部位朝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相对的部位,逐渐增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内筒壁段(221)、两个所述第二内筒壁段(222)与四个所述第三内筒壁段(223)首尾相接,围成所述第二导流筒(220);所述第一内筒壁段(221)的横截面的形状和所述第三内筒壁段(223)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半径相等且圆心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中心重合的圆弧;所述第二内筒壁段(22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弧或直线段。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形状为正
方形;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与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的间距,沿周向由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侧边的中心相对的部位朝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相对的部位,逐渐增大。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的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侧边相对的部位为第四内筒壁段(224),四个所述第四内筒壁段(224)的横截面为圆弧或直线;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的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棱角相对的部位为第五内筒壁段(225),四个所述第五内筒壁段(225)的横截面均为圆弧;四个所述第四内筒壁段(224)与四个所述第五内筒壁段(225)首尾相接,围成所述第二导流筒(220)。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环(230)的朝向所述风机室内部的面为内表面,所述转接环(230)的内表面的内端与所述吹出侧面板(100)的外表面的间距为d1;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外端沿与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外端沿,沿所述轴流风机的轴向的间距为d2,0.15*d1<d2<0.5*d1;和/或,所述第一导流筒(210)的内筒壁与所述轴流风机的轴线的间距为d3,所述第二导流筒(220)的内筒壁与所述轴流风机的轴线的间距为d4,1.02*d3<d4<1.3*d3。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空调室外机包括风机室和安装于风机室内的轴流风机,风机室具有开设有节流孔的吹出侧面板,节流孔与轴流风机相对,节流孔处设置有导流圈,导流圈具有第一导流筒、第二导流筒和转接环,第二导流筒环绕在第一导流筒的外围,转接环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导流筒的内端沿和第二导流筒的内端沿相连;第二导流筒与节流孔的孔壁相接,且第一导流筒的外端沿与第二导流筒的外端沿,沿轴流风机的轴向由内而外依次排布。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可抑制气流偏流,噪音较小,静压特性以及送风性能较高。高。高。
技术研发人员:
木田琢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7.27
技术公布日:
2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