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铁路运输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重力和空气混合作用卸货的具有自动卸货功能的颗粒物运载铁路
漏斗车。
背景技术:
2.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合成树脂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合成树脂原料属于颗粒状可流动固体物料,采用铁路运输有利于降低货物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3.目前,国内外合成树脂主要采用铁路棚车、集装箱和公路专用罐车来运输。铁路棚车主要以25kg编织袋装运,存在以下问题:包装成本高,运输损耗高,调运中多次转倒,易破损;并且其装卸人力成本高,从石化企业到客户端至少五个环节需人工搬运或装卸。国内部分企业及北美地区部分合成树脂采用集装箱运输,主要有内衬袋、吨包袋等方式,其运输难点包括:存在亏吨现象,增加运输成本;石化企业和客户端需要进行集装箱散装设备改造;要求下游客户牌号稳定且用量大。国内部分企业近几年开始为区域内客户用公路专用槽车运输,这种运输方式不适合长距离、大运量运输,且公路运输受天气、路况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公路专用槽车载重较小,且单车造价高,总体运输成本较高。
4.目前,合成树脂运输方式中卸货方式主要是人工或利用货物重力进行卸货。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自动卸货功能、运输量大、运输距离较长的运输合成树脂类颗粒化工原料的铁路车辆及其卸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重力和空气气动将固体颗粒物驱动随气体混合流动,实现自动卸货的颗粒物运载铁路漏斗车。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由车体、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及转向架构成。所述漏斗车采用上装下卸的卸货方式,整车设置六个贯通的装卸货舱,对应的
车顶设置六个装货口,底部设置六个漏斗及卸货装置。
8.所述车体由车顶、端墙、侧墙、隔墙、
底架、漏斗、主供风管路及卸货装置组成,底架、侧墙、端墙、车顶整体形成罐车结构,以提高车辆承载能力。所述底架的长度方向沿车辆
纵向中心线布置。所述侧墙沿车辆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车体两侧,侧墙底部插入底架大横梁与侧梁支架的间隙处固定连接。所述端墙沿车辆横向中心对称布置与侧墙端部固定连接。隔墙采用板柱式结构,五组隔墙沿车体纵向中心布置,其自身横向对称布置于车体内两侧,与侧墙固定连接,以提高车体整体刚性;车顶为圆弧形板梁结构,布置于侧墙、端墙上方固定连接。六组漏斗布置于车体底部,其纵向漏斗板、横向漏斗板分别与底架侧梁、大横梁固定连接。六个卸货装置纵向布置于漏斗下方并与之固定连接,其自身沿车体纵向中心对称布置,可向车体两侧同时卸货或单独卸货。主供风管路布置于漏斗下方,其供风主管沿车
体纵向中心布置于漏斗纵向脊背下方,其进气主管设置于车辆中部沿横向两侧伸出,满足不同方向进气要求。
9.本发明所述底架采用无中梁结构,以简化结构和降低重量,其主要由牵引梁、下侧梁、枕梁、横梁一、横梁二、端梁及地板等组焊而成。所述牵引梁采用屈服强度为450mpa的热轧310乙字型钢,布置于车体纵向中心两端,设置上心盘、前从板、后从板、冲击座等通用配件。所述下侧梁由冷弯方管、冷弯槽钢和冷弯角钢组焊成刀把形,沿纵向布置于车体两侧。所述端梁采用冷弯l形结构,布置于车体两端,其中部与牵引梁组焊固定,端部与侧梁组焊固定。所述枕梁由上、下盖板和双腹板组焊成变截面箱形结构,横向布置于,与上心盘横向中心对齐,分别与牵引梁、侧梁组焊固定。所述横梁一由大横梁上盖板、腹板、筋板等组焊而成,横向布置,大横梁上盖板与腹板组焊为t形结构,筋板组焊在腹板两侧。所述横梁二由大横梁下盖板、腹板组焊为
⊥
形结构。底架两端在牵引梁长度范围内铺有钢地板,地板开设用于安装制动装置的孔。所述底架采用的通用零部件如冲击座、上旁承、脚蹬、上心盘等选用铁路货车常用零部件,以便于车辆维护保养。
10.本发明所述侧墙为圆弧包板式结构,有利于提高容积,增加载重,沿车辆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于车体两侧,侧墙底部插入底架横梁与下侧梁支架的间隙处固定连接,主要由上侧梁、侧墙板、上侧梁筋板等组焊而成。所述上侧梁为冷弯角钢,纵向布置于侧墙顶部,与侧墙板组焊固定。所述侧墙板为圆弧薄板结构,其底部圆弧与插入底架部分的弧度相匹配。
11.本发明所述端墙为板柱式结构,布置于车体两端,分别与底架、侧墙、车顶组焊固定,主要由上端横梁、横带、斜撑、端柱、端板、补强板及扶梯、走板等组焊而成。所述端板与水平面成适当角度,一般大于等于40
°
便于货物卸出,端板与底架横梁一搭接组焊固定,端板顶部为圆弧结构,其弧度与车顶弧度相匹配。端板与前述底架钢地板之间设置支撑板、斜撑,以提高车辆的强度刚度。所述支撑板分别与横带、地板及侧墙板焊接固定。所述斜撑分别与横带、地板焊接固定。所述上端横梁、横带为冷弯角钢,斜撑、端柱为冷弯槽钢。所述扶梯设置于端板外侧,其底部与地板焊接固定,顶部与端板焊接固定,位置延伸至接近车顶,以便人员上下车顶。
12.本发明所述车顶为圆弧形板梁结构,由装货孔、车顶弯梁、加强圈、扶手、车顶板、走板及走板托等组焊而成,中央沿纵向设有六个装货口,提高装货效率。所述车顶板采用圆弧薄板结构,以降低自重。所述车顶弯梁采用热轧角钢,若干车顶弯梁沿纵向布置,提高车顶的强度与刚度。所述装货孔为带盖的圆柱形结构,孔盖为可开启结构,其关闭时采用多组螺栓紧固,孔盖与圆柱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提高密封性。所述加强圈设于装货孔处呈空间环形结构,其外形可与车顶板密贴配合,并与车顶板焊接固定,其作用在于局部加强开孔位置。所述走板托为倒置的l形结构,沿纵向布置于车顶两侧,与车顶板焊接固定。所述走板符合yb/t4001标准的规定,纵向铺设于走板托上方,并与走板托焊接固定。所述扶手布置于车顶两端,接近端墙扶梯位置,便于人员上下车顶的安全性。
13.本发明所述隔墙采用板柱式结构,沿纵向置于车体内相邻漏斗舱室之间,主要由隔墙板、斜撑、连接横梁及筋板等组焊而成。每对隔墙板由连接横梁水平连接成整体框架,以提高整体刚性。所述筋板设于连接横梁与斜撑的交汇处,提高连接横梁的连接强度与刚度。所述隔墙板开设有适当大小的减重孔,降低自重。
14.本发明所述漏斗设于车体底部,共六个漏斗,分别与装货口对应,主要由纵向漏斗
板、横向漏斗板、纵向脊背、端漏斗板等组焊而成。所述纵向漏斗板、横向漏斗板与水平面夹角应成一定角度,一般大于40
°
以便于货物卸出。所述纵向漏斗板沿车体纵向布置,与底架下侧梁组焊固定,横向漏斗板横向布置与底架横梁组焊固定,纵向脊背沿纵向与两横向漏斗板组焊固定,将一个漏斗分为两个卸货口。
15.本发明所述卸货装置共六个,布置于漏斗下方,沿车体纵向中心对称布置,主要由卸货漏斗、卸货管组成、蝶阀、快捷接头、环形加压器、防尘盖、单向阀、截断塞门、供风管路等组成。所述卸货漏斗与对应的漏斗卸货口组焊固定,可向车体两侧同时卸货或单独卸货。所述供风管路有一条主风管与供风主管连接,主风管通过连接接头分为四条供风管路,对称布置用于给两侧的卸货装置供风。其供风主管沿车体纵向中心布置于漏斗纵向脊背下方由车辆压缩空气系统或地面供气系统供气
16.本发明所述主供风管路布置于漏斗下方,主要由供风主管、异径四通、进气主管、球阀、连接器及连接器盖等组成,其供风主管沿车体纵向中心布置于漏斗纵向脊背下方,其进气主管设置于车辆中部沿横向两侧伸出,可与地面供风设施连接,满足不同方向进气要求。所述异径四通两个纵向接口分别与供风主管可拆卸的连接,异径四通的横向两个接口分别与球阀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球阀的另一端与进气主管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进气主管另一端与连接器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连接器采用快捷接口,可提高操作效率。
17.本发明有益性:本发明漏斗车车体由车顶、端墙、侧墙、隔墙、底架、漏斗及卸货装置等组成,底架、侧墙、端墙、车顶整体形成箱型结构,侧墙采用圆弧包板结构,下部设置漏斗,两侧墙间设置若干隔墙,分别与侧墙、底架刚性连接,以提高车辆整体强度与刚度,车体具有自重轻、载重大的特点。
18.采用上装下卸的卸货方式,整车设置多个装卸货舱,对应的车顶设置多个装货口,可实现多个装货口同时作业,提高装货效率;底部设置多个漏斗及卸货装置,可实现多个卸货装置同时作业,提高卸货效率,且卸货装置沿车体纵向中心对称布置,可向车体两侧同时卸货或单独卸货。
19.采用重力和压力空气混合卸货技术,利用环形加压器特有功能,利于提高车辆的卸货速度和卸货能力,同时可防止货物堵塞。
20.对称结构布置可在车体两侧同时卸货,提高卸货能力。
21.卸货口采用快捷接头,便于卸货作业操作时连接和拆卸货物输送装置,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漏斗车立体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漏斗车底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漏斗车侧墙平面示意图;
25.图4是本发明漏斗车侧墙截面示意图;
26.图5是本发明漏斗车端墙局部示意图;
27.图6是本发明漏斗车车顶截面示意图;
28.图7是本发明漏斗车车顶示意图;
29.图8是本发明漏斗车隔墙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发明卸货管组成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发明漏斗车卸货装置组成示意图;
32.图11是本发明漏斗车主供风管路组成示意图。
33.图中,1是侧墙,2是转向架,3是卸货装置,4是制动装置,5是车钩缓冲装置,6是底架,7是端墙,8是车顶;
34.11是侧墙板,12是上侧梁,13是下弧边,31是卸货漏斗,32是卸货管组成,33是环形加压器,34是快捷接头,35是供风管路,36是截断塞门,37是单向阀,61是横梁一,62是横梁二,63是下侧梁,64是地板,65是牵引梁,66是端梁,71是端板,72是上端横梁,73是横带,74是补强板一,75是补强板二,76是斜撑一,77是端柱,78是斜撑二,79是扶梯,81是车顶盖,82是装货口,83是扶手,84是走板托,85是走板,91是供风主管,92是异径四通,93是球阀,94是进气管,95是连接横梁,96是筋板,97是支撑柱,98是隔墙板,99是减重孔,321是端盖,322是多孔板,323是混合槽盖,324是混合槽出口,325是混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原理的进一步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与本发明相同或类似技术均没有超出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6.结合附图。
37.如图1所示,本发明利用重力和空气气动将固体颗粒物驱动随气体混合流动,实现自动卸货的颗粒物运载铁路漏斗车。
38.漏斗车主要由车体、制动装置4、车钩缓冲装置5及转向架2组成。车体包括车顶8、端墙7、侧墙1、隔墙、底架6、漏斗、主供风管路及卸货装置3,底架6、侧墙1、端墙7、车顶8整体形成罐车运载结构,以提高车辆承载能力,漏斗车采用上装下卸的卸货方式,整车设置六个储货舱,对应的车顶设置六个装货口82,底部设置六个漏斗及卸货装置3。
39.装货时,地面装货设施与漏斗车装货口82匹配连接,固体颗粒物如合成树脂粒状货物在地面装货设施及重力作用下,经由漏斗车顶部的装货口82流入储货舱,可同时满足多装货口82同时作业,提高装货效率。
40.卸货时,粒状货物在重力作用下由车体储货舱进入卸货漏斗31,压力空气由供风管系分两路进入卸货装置3,一路经截断塞门36、单向阀37进入环形加压器33,另一路经进风弯头进入卸货管组成32并穿过卸货管组成32内的多孔板322进入卸货漏斗31与混合槽盖323下方形成的混合槽325。进入混合槽325的压力空气与粒状货物形成气固两相混合物,使货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环形加压器33喷出环形状压力空气将进一步稀释固气两相混合物,并在出口侧形成一定负压,增加装置内外的卸货压力差,使货物更易流动,提升卸货速度和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压力空气推动环形加压器33外部未及时卸出的货物卸出,避免堵塞。在由进风弯头进入卸货管组成32和经环形加压器33的压力空气同时作用下,将推送货物经蝶阀、环形加压器33、快捷接头34进入地面货物输送管道和储货舱。
41.如图2所示,底架6采用无中梁结构,以简化结构和降低重量,其由牵引梁65、下侧梁63、枕梁、横梁、端梁66等组焊而成,牵引梁65采用屈服强度为450mpa的热轧310乙字型钢;下侧梁63由冷弯方管、冷弯槽钢和冷弯角钢组焊成刀把形;枕梁由上、下盖板和双腹板
组焊成变截面箱形结构;底架6两端在牵引梁65长度范围内铺有钢地板64。底架6采用的通用零部件如冲击座、上旁承、脚蹬、上心盘等选用铁路货车常用零部件,以便于车辆维护保养。
42.如图3、图4所示,侧墙1为圆弧包板式结构,有利于提高容积,增加载重,其主要由上侧梁12、侧墙板11、上侧梁筋板等组焊而成。上侧梁12为冷弯角钢,侧墙1下端下弧边13插入底架6横梁与下侧梁63支架的间隙处固定连接。71是端板,72是上端横梁,73是横带,74是补强板一,75是补强板二,76是斜撑一,77是端柱,78是斜撑二
43.如图5所示,端墙7为板柱式结构,主要由上端横梁72、横带73、斜撑、端柱77、端板71、补强板及扶梯79、走板等组焊而成。端板71与水平面成适当角度,一般大于等于40
°
,以便于货物卸出,端板71与前述底架6钢地板64之间设置支撑板、斜撑,以提高车辆的强度刚度。上端横梁72、横带73为冷弯角钢,斜撑、端柱77为冷弯槽钢。
44.如图6、图7所示,车顶8为圆弧形板梁结构,由装货口82、车顶弯梁、加强圈、扶手83、车顶盖81及走板85等组焊而成,中央设有六个装货口82,提高装货效率。车顶盖81采用薄板结构,以降低自重。车顶弯梁采用热轧角钢,保证车顶的强度与刚度。加强圈设于装货口82处呈空间环形结构,其外形可与车顶盖81密贴配合,其作用在于局部加强开孔位置。
45.如图8所示,隔墙主要由隔墙板98、斜撑支撑柱97、连接横梁95及筋板96等组焊而成。隔墙采用板柱式结构,对称布置于车体内两侧,每对隔墙板98由连接横梁95水平连接成整体框架,以提高整体刚性。筋板96设于连接横梁95与支撑柱97的交汇处,提高连接横梁95的连接强度与刚度。
46.漏斗设于车体底部,共六个漏斗,分别与装货口82对应,主要由纵向漏斗板、横向漏斗板、纵向脊背、端漏斗板等组焊而成。纵向漏斗板、横向漏斗板与水平面夹角应成一定角度,一般大于40
°
,以便于货物卸出。纵向脊背沿车体纵向中心将漏斗口分为2个卸货口,与卸货漏斗31固定连接。
47.如图9、图10所示,卸货装置3主要由卸货漏斗31、卸货管组成32、蝶阀、快捷接头34、环形加压器33、防尘盖、单向阀37、截断塞门36、供风管路35等组成。卸货装置3共六个,布置于漏斗下方并与之固定连接,卸货装置3沿车体纵向中心对称布置,可向车体两侧同时卸货或单独卸货。卸货管组成32是管状预制结构并固定设置于卸货漏斗31底部,包括预制一体的端盖321、多孔板322、混合槽盖323和混合槽出口324,混合槽盖323下方是切除部分管状体后形成的凹槽,混合槽盖323两侧与储货舱壁之间形成用于颗粒货物流入的入口宽缝,混合槽盖323下方凹槽形成混合槽325。
48.如图11所示,主供风管路布置于漏斗下方,主要由供风主管91、异径四通92、进气管94、球阀93、连接器及连接器盖等组成,其供风主管91沿车体纵向中心布置于漏斗纵向脊背下方,其进气管94设置于车辆中部沿横向两侧伸出,满足不同方向进气要求。所述连接器采用快捷接口,可提高操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漏斗车包括车体、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和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由车顶、端墙、侧墙、隔墙、底架、漏斗、主供风管路及卸货装置构成;底架、侧墙、端墙、车顶整体形成罐车结构,由隔墙将罐车内空间分隔为联通的六个储货舱,各装储货舱对应的车顶设置六个装货口,底部设置六个漏斗和卸货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沿车辆纵向中心线布置;侧墙沿车辆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车体两侧,侧墙底部插入底架横梁与下侧梁支架的间隙处固定连接;端墙沿车辆横向中心对称布置并与侧墙端部固定连接;隔墙采用板柱式结构,五组隔墙沿车体纵向中心布置,其自身横向对称布置于车体内两侧,与侧墙固定连接;车顶为圆弧形板梁结构,布置于侧墙、端墙上方固定连接;六组漏斗布置于车体底部,六个卸货装置纵向布置于漏斗下方并与之固定连接;主供风管路布置于漏斗下方,其供风主管沿车体纵向中心布置于漏斗纵向脊背下方由车辆压缩空气系统或地面供气系统供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采用无中梁结构,由牵引梁、下侧梁、枕梁、横梁一、横梁二、端梁及地板组焊构成;牵引梁采用屈服强度为450mpa的热轧310乙字型钢,布置于车体纵向中心两端,设置上心盘、前从板、后从板、冲击座等通用配件;下侧梁由冷弯方管、冷弯槽钢和冷弯角钢组焊成刀把形,沿纵向布置于车体两侧;端梁采用冷弯l形结构,布置于车体两端,其中部与牵引梁组焊固定,端部与侧梁组焊固定;枕梁横向布置,由上、下盖板和双腹板组焊成变截面箱形结构,与上心盘横向中心对齐,分别与牵引梁、侧梁组焊固定;横梁一由大横梁上盖板、腹板、筋板等组焊而成,横向布置,大横梁上盖板与腹板组焊为t形结构,筋板组焊在腹板两侧;横梁二由大横梁下盖板、腹板组焊为
⊥
形结构;底架两端在牵引梁长度范围内铺有钢地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为圆弧包板式结构,有利于提高容积,增加载重,沿车辆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于车体两侧,侧墙底部的下弧边插入底架各横梁与侧梁支架的间隙处固定连接,侧墙由包括上侧梁、侧墙板、上侧梁筋板组焊构成;上侧梁为冷弯角钢,纵向布置于侧墙顶部,与侧墙板组焊固定;侧墙板为圆弧薄板结构,其底部圆弧与插入底架部分的弧度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为板柱式结构,布置于车体两端,分别与底架、侧墙、车顶组焊固定,由上端横梁、横带、斜撑、端柱、端板、补强板和扶梯、走板组焊而成;端板与水平面成大于等于40
°
角度,端板与底架横梁一搭接组焊固定,端板顶部为圆弧结构,其弧度与车顶弧度匹配;端板与底架钢地板之间设置支撑板和斜撑以提高车辆的强度刚度;支撑板分别与横带、地板及侧墙板焊接固定;各斜撑分别与横带、地板焊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为圆弧形板梁结构,由装货孔、车顶弯梁、加强圈、扶手、车顶板、走板及走板托组焊而成;车顶板中央沿纵向设有六个装货口,采用圆弧薄板结构;车顶弯梁采用热轧角钢,数根车顶弯梁沿纵向布置,提高车顶的强度与刚度;装货孔为带盖的圆柱形结构,孔盖为可开闭结构,其关闭时采用多组螺栓紧固,孔盖与圆柱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提高密封性;加强圈设于装货孔处呈空间环形结构,其外形可与车顶板密贴配合,并与车顶板焊接固定;走板托为倒置的l形结构,沿纵向布置于车顶两侧,与车顶板焊接固定;走板纵向铺设于走板托上方,并与走板托焊接
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隔墙采用板柱式结构,沿纵向置于车体内相邻储货舱之间,由隔墙板、斜撑、连接横梁及筋板组焊而成;每对隔墙板由连接横梁水平连接成整体框架,以提高整体刚性;筋板设于连接横梁与斜撑的交汇处,提高连接横梁的连接强度与刚度;隔墙板开设有减重孔,降低自重。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设于车体底部分别与装货口对应,由纵向漏斗板、横向漏斗板、纵向脊背、端漏斗板组焊而成;纵向漏斗板、横向漏斗板与水平面夹角应成大于40
°
角度;纵向漏斗板沿车体纵向布置,与底架下侧梁组焊固定,横向漏斗板横向布置与底架横梁组焊固定,纵向脊背沿纵向与两横向漏斗板组焊固定,将一个漏斗分为两个卸货口。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装置布置于漏斗下方,沿车体纵向中心对称布置,由卸货管组成、蝶阀、快捷接头、环形加压器、防尘盖、单向阀、截断塞门、供风管路组成;漏斗与漏斗车底部卸货口组焊固定;各卸货装置的供风管路设置一条主风管与供风主管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风管路布置于漏斗下方,由供风主管、异径四通、进气主管、球阀、连接器及连接器盖组成,其供风主管沿车体纵向中心布置于漏斗纵向脊背下方,进气主管设置于车辆中部沿横向两侧伸出,可与地面供风设施连接,满足不同方向进气要求;异径四通两个纵向接口分别与供风主管可拆卸的连接,异径四通的横向两个接口分别与球阀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球阀的另一端与进气主管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进气主管另一端与连接器可拆卸的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物自动卸货铁路漏斗车,由车体、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及转向架构成。所述漏斗车采用上装下卸的卸货方式,整车设置六个贯通的装卸货舱,对应的车顶设置六个装货口,底部设置六个漏斗及卸货装置。本发明漏斗车车体由车顶、端墙、侧墙、隔墙、底架、漏斗及卸货装置等组成,底架、侧墙、端墙、车顶整体形成箱型结构,侧墙采用圆弧包板结构,下部设置漏斗,两侧墙间设置若干隔墙,分别与侧墙、底架刚性连接,以提高车辆整体强度与刚度,车体具有自重轻、载重大的特点;上装下卸的卸货方式,多个装卸货舱可实现同时作业,提高装货效率;采用重力和压力空气混合卸货,环形加压器能够提高车辆的卸货速度和能力,防止堵塞。防止堵塞。防止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
杨诗卫 王之成 彭燎 黄瑞 周达 杨发先 杨璨 淑梅 薛海莲 李军生 杜英 李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07
技术公布日:
20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