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气溶胶生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嘴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卷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焦油等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为了克服卷烟燃烧产生有害物质,出现了气溶胶生成装置,其通过加热传统卷烟以产生气溶胶,进一步还可以雾化精油等调节液,通过将雾化后的精油与卷烟产生的气溶胶混合,混合后的气溶胶供使用者抽吸,这样精油可对卷烟的口感起到调节作用。
3.烟气和雾化后的调节液的混合物在经抽吸前需要冷却,避免混合物的温度过高烫伤使用者。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需要吸附,以避免影响抽吸的口感。
4.然而,目前滤嘴吸附冷凝液效果不理想,冷凝液容易在滤嘴内越积越多,导致滤嘴无法再吸附冷凝液而不得不更换,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滤嘴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液吸附效果不理想所导致滤嘴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滤嘴组件,包括滤嘴本体和吸附件;
所述滤嘴本体设有安装腔及依次连通的气溶胶入口、第一冷却
通道、第二冷却通道、抽吸口,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及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两者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吸附件的横向一侧,且于纵向平面内延伸,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设于所述吸附件的纵向一侧,且于横向平面内延伸。
7.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嘴组件包括冷凝件,所述冷凝件位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所述冷凝件设有通气孔。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具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通气孔呈圆周分布。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弯折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包括多个u形通道段。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嘴本体包括气道
支架;所述气道支架包括支架基部、围绕部、通道部及导向部;所述围绕部围设于所述支架基部纵向一侧,所述支架基部朝所述围绕部内凸设有所述通道部和所述导向部;所述围绕部靠近所述支架基部的一圈、所述导向部、所述通道部靠近所述支架基部的一圈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围绕部远离所述支架基部的另一圈、所述通道部远离所述支架基部的另一端共同围成所述安装腔。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绕部靠近所述支架基部的一圈、远离所述支架基部的另一圈形成阶梯结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底部连通所述安装腔,和/ 或,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底部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顶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嘴本体设有储液腔;所述滤嘴组件还包括雾化芯;所述雾
化芯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雾化芯外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两者之一连通所述气溶胶入口,另一者连通所述储液腔。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嘴本体包括底壳、密封座、气道支架及顶壳;所述底壳设有所述气溶胶入口;所述雾化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底壳内,且与所述底壳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密封座连接所述底壳,且设于所述雾化芯的端部外周;所述气道支架设有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及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气道支架连接所述底壳;所述顶壳连接所述底壳,且包容所述密封座和所述气道支架;所述顶壳与所述密封座之间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密封座设有出液孔,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储液腔。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及如上所项所述的滤嘴组件,所述滤嘴组件连接所述主机
17.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嘴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通过将第一冷却通道设于吸附件的横向一侧,且于纵向平面内延伸,第二冷却通道设于吸附件的纵向一侧,且于横向平面内延伸,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基本上可以沿着吸附件表面设置,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占用的空间较少,可以腾出空间用于布置吸附件,从而吸附件的尺寸可以增大,吸附件能够吸附更多冷凝液,吸附冷凝液的效果较为理想,延长了滤嘴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的滤嘴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1所示的滤嘴组件的拆解示意图;
22.图4是图1所示的滤嘴组件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1所示的滤嘴组件的气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5所示的气道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图5所示的气道支架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图8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上端”、“下端”、“顶部”以及“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0.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滤嘴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滤嘴组件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滤嘴组件100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滤嘴组件100包括滤嘴本体10和吸附件 20。滤嘴本体10设有安装腔101及依次连通的气溶胶入口102、第一冷却通道103、第二冷却通道104、抽吸口105,安装腔101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03及第二冷却通道104两者中的至少一个。吸附件20设于安装腔101内。第一冷却通道103设于吸附件20的横向x一侧,且于纵向平面内延伸,第二冷却通道104设于吸附件20的纵向y一侧,且于横向平面内延伸。
31.在使用时,滤嘴组件100连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主机,烟气与雾化后的调节液的混合物由气溶胶入口102进入,先后通过第一冷却通道 103、第二冷却通道104,最终通过抽吸口105排出,以供使用者抽吸。其中,混合物在通过第一冷却通道103及第二冷却通道104时,第一冷却通道103及第二冷却通道104可以对混合物冷却,以避免混合物温度过高导致使用者被烫伤,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由吸附件20吸收,以避免冷凝液掺杂在混合物中影响抽吸口感。
32.通过将第一冷却通道103设于吸附件20的横向x一侧,且于纵向向平面内延伸,第二冷却通道104设于吸附件20的纵向y一侧,且于横向平面内延伸,第一冷却通道103、第二冷却通道104基本上可以沿着吸附件20表面设置,第一冷却通道103、第二冷却通道104占用的空间较少,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用于布置吸附件20,从而使得吸附件 20的尺寸可以设置得更大,吸附件20能够吸附更多冷凝液,吸附冷凝液的效果较为理想,延长了滤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33.需要说明,安装腔101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03及第二冷却通道104 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也即,安装腔101可以只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03,也可以只连通第二冷却通道104,还可以同时连通第一冷却通道103和第二冷却通道104。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01同时连通第一冷却通道 103和第二冷却通道104,第一冷却通道103内的冷凝液能够直接流入安装腔101内,以被吸附件20吸附,第二冷却通道104内的冷凝液同样能够直接流入安装腔101内,以被吸附件20吸附,冷凝液在第一冷却通道103、第二冷却通道104停留的时间较短,冷凝液不容易累积,从而不容易溢出滤嘴组件100,从而提高了滤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34.吸附件20可以为吸油海绵。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嘴本体10设有储液腔106,储液腔106用于储存调节液。滤嘴组件100包括雾化芯40。雾化芯40连接滤嘴本体 10。雾化芯40内设有第一通道402,第一通道402为导液通道。雾化芯40外周设有第二通道404,第二通道404为雾化通道。第一通道402 连通储液腔106,第二通道404连通气溶胶入口102。
36.在使用时,滤嘴组件10连接主机。主机包括加热管,用于加热烟支以产生烟气。一方面,烟气由加热管进入第二通道404内;另一方面,储液腔106内的调节液进入第一通道402内,再由第一通道402渗透至雾化芯40表面,也即第二通道404内。第二通道404内的温度升高,使得调节液被雾化,被雾化的调节液与烟气混合,一并进入气溶胶入口102,再先后经过第一冷却通道103、第二冷却通道104,期间第一冷却通道103、第二冷却通道104对混合物
冷却降温,冷却过程中会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被吸附件20吸附,混合物最终通过抽吸口 105排出。
37.雾化芯40大致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第一通道402具有一个开口,该开口设于雾化芯40的其中一端面,该开口用于连通储液腔 106,储液腔106内的调节液通过该开口进入第一通道402内。雾化芯 40的另一个端面将第一通道402封闭,调节液不容易从第一通道402 流入加热管250内。雾化芯40可以是多孔材料制成的,具有渗透孔,渗透孔贯穿雾化芯40的周部,第一通道402内的调节液能够通过渗透孔渗透至雾化芯40表面,也即第二通道404内。
38.可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402也可以为雾化通道,第二通道404也可以为导液通道。具体地,雾化芯 40大致呈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第一通道402具有两个开口,其中一个开口设于靠近气溶胶入口102的一端面,用于连通气溶胶入口,另一个开口设于远离气溶胶入口102的另一端面,用于连通加热管。雾化芯 40可以是多孔材料制成的,具有渗透孔,渗透孔贯穿雾化芯40的周部。使用时,储液腔106内的调节液进入第二通道404内,第二通道 404内的调节液通过渗透孔进入第一通道402内。第二通道404的底部可以通过密封结构密封,用于防止调节液渗入加热管内。烟气从加热管进入第一通道402内,第一通道402内的调节液被雾化后与烟气混合形成混合物,混合物进入气溶胶入口102,先后通过第一冷却通道 103、第二冷却通道104,最终通过抽吸口105排出。由于第一通道402 也可以气溶胶入口102,第二通道404也可以连通储液腔106,因此,只要第一通道402和第二通道404两者之一连通气溶胶入口102,另一者连通储液腔106,皆可以实现滤嘴组件100的功能。
39.调节液可以是精油类的调节液,也可以是草药类的调节液,只要能对烟草味道起到调节作用即可。
40.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滤嘴组件100的拆解示意图,图4是滤嘴组件100的底壳11的结构示意图。滤嘴本体10包括底壳11、气道支架12、密封座13及顶壳15。气溶胶入口102设于底壳11。雾化芯 40至少部分伸入底壳11内,雾化芯40与底壳11之间形成第二通道 404。密封座13连接底壳11,且设于雾化芯40的端部外周。安装腔101、第一冷却通道103、第二冷却通道104皆设于气道支架12,气道支架12连接底壳11。顶壳15连接底壳11,且包容气道支架12和密封座13。顶壳15设有抽吸口105。顶壳15与密封座13之间设有储液腔 106,密封座13设有出液孔132,第一通道402通过出液孔132连通储液腔106,储液腔106内的调节液可以通过出液孔132进入第一通道 402内。
41.通过将安装腔101、气溶胶入口102、第一冷却通道103、第二冷却通道104、抽吸口105及储液腔106等流道设置于不同的部件,在一方面,便于加工成型流道;在另一方面,便于更换相应的部件,不需要更换整个滤嘴组件100,能够进一步提高滤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42.底壳11包括底壳基部112、第一密封部114、第二密封部116及套接部118。底壳基部112大致呈板状结构,沿横向x设置。第一密封部 114及第二密封部116凸设于底壳基部112的纵向y一侧。套接部118 凸设于底壳基部112的纵向y另一侧,且位置与第一密封部114的位置相对,套接部118与第一密封部114相连通。雾化芯40的一端部位于第一密封部114内,另一端部位于套接部118外,雾化芯40两端部之间的部位位于套接部118内,且与套接部118形成第二通道404。雾化芯40设于套接部118外的部分外周可以设置有导热件,导热件用于
吸收加热管的热量,以加热雾化芯40表面的调剂液,使调节液被雾化。
43.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芯40远离密封座13的端部也可以不伸出套接部118,具体地,雾化芯40远离密封座13的端面与套接部18远离密封座13的端面相持平。雾化芯40表面的调节液可以通过烟气加热,使调节液雾化。
44.第一密封部114与第二密封部116之间设有筋部119。气溶胶入口 102贯穿第一密封部114、筋部119及第二密封部116。
45.第一密封部114用于连接密封座13。
46.具体地,密封座13设于第一密封部114外周,且将第一密封部 114覆盖。第一密封部114能够与密封座13形成双层密封,调节液不容易从第一密封部与14与密封座13之间渗透出。
47.第二密封座116用于连接气道支架12。
48.请参阅图5至图7,图5是滤嘴组件100的气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气道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气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气道支架的底部一侧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嘴组件100包括冷凝件50。冷凝件50设于第一冷却通道103内。冷凝件50 上设有通气孔502,混合物可以通过通气孔502穿过冷凝件50。混合物在穿过冷凝件50时,冷凝件50能够吸收混合物的温度,从而降低混合物的温度。
49.可以理解,根据实际需要,冷凝件50可以省略。在冷凝件50省略后,混合物在通过冷却通道时,冷却通道的内壁也能够吸收一部分混合物的热量,从而使混合物降温。
50.冷凝件50可以大致呈柱状结构,沿纵向y延伸。冷凝件50可由金属材质制得,如不锈钢、黄铜。金属材质的导热性能较好,利于吸收混合物散发的热量。根据实际需要,冷凝件50也可以由非金属材质制得,例如陶瓷,只要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即可。
51.通气孔502贯穿冷凝件50的两个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气孔 502具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通气孔502呈圆周分布。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通气孔502,能够增加混合物与冷凝件50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冷凝件50降温的效果较好。通气孔502的截面可以呈弧形。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通道103的底部连通安装腔101,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竖直放置时,第一冷却通道103内的冷凝液能够受重力作用流入安装腔101内,以供吸附件20吸附,冷凝液不会在第一冷却通道103内停留,冷凝液不容易在第一冷却通道103内积蓄,冷凝液不容易从滤嘴组件100中渗出,滤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较长。第二冷却通道104的底部连通安装腔101的顶部,同理,在气溶胶生成装置 100竖直放置时,第二冷却通道104内的冷凝液能够受重力作用流入安装腔101内,以供吸附件20吸附,冷凝液不会在第二冷却通道104内停留,冷凝液不容易在第二冷却通道104内积蓄,冷凝液不容易从滤嘴组件100中渗出,滤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较长。
53.气道支架12包括支架基部122、围绕部124、通道部126及导向部 128。支架基部122大致呈板状结构,沿横向x设置。围绕部124围设于支架基部122纵向y一侧,支架基部122朝围绕部124内凸设有通道部126及导向部128。
54.围绕部124靠近支架基部122的一圈、通道部126靠近支架基部 122的一圈、和导向部128共同围成第二冷却通道104。围绕部124远离支架基部122的另一圈、通道部126远离支架基部122的另一圈共同围成安装腔101。
55.具体地,围绕部124包括内圈部分1240和外圈部分1242,内圈部分1240连接支架基
部122,外圈部分1242连接内圈部分1240,且外圈部分1242较内圈部分1240远离支架基部122,也即内圈部分1240为靠近支架基部122的一圈,外圈部分1242为远离支架基部122的另一圈。
56.围绕部124的内圈部分1240、通道部126靠近支架基部122的一圈、导向部128共同围成第二冷却通道104。围绕部124的外圈部分 1242及通道部126远离支架基部122的另一圈共同围成安装腔101。
5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通道104弯折设置。通过将第二冷却通道104弯折设置,可以延长混合物在第二冷却通道104内流动的路径,保证冷却效果,并且可以使得第二冷却通道104的外轮廓的长度较小,占用的空间较小,能够为吸附件20腾出空间,吸附件20的尺寸可以更大,吸附件20可以吸附更多冷凝液,从而进一步提升滤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58.具体地,第二冷却通道104可以呈蛇形、螺旋形、弧形等。第二冷却通道104包括多个u形通道段且无分岔。通过u形通道段可以控制第二冷却通道104的走向,从而使得第二冷却通道104盘成并填满围绕部124,空间利用率高。第二冷却通道104所盘成形状的外轮廓基本与吸附件20的横向截面一致,能够充分利用吸附件20的横向表面。通过将第二冷却通道104设置为无分岔,混合物不会形成支流,能够避免支流占用部分空间导致主流变短,可以保证混合物在第二冷却通道104内流动的路径较长,冷却较为充分。
59.第二冷却通道104具有出气口1222。
60.出气口1222设于支架基部122,出气口1222用于连通抽吸口 105,第二冷却通道104内的混合物可以通过出气口1222进入抽吸口 105。
61.通道部126连接围绕部124靠近密封座13的一侧。
62.请复参阅图6,第一冷却通道103包括第一横向段1032、冷凝液入口1034、纵向段1036及第二横向段1038,第二横向段1038如图7所示。第一横向段1032的一部分贯穿围绕部124,另一部分延伸至通道部126。
63.第一横向段1032一部分设于围绕部124,用于连通气溶胶入口 102,另一部分延伸至通道部126。
64.冷凝液入口1034设于通道部126,冷凝液入口1034连通第一横向段1032和安装腔101。
65.纵向段1036一部分设于通道部126内,且连通第一横向段1032,另一部分设于支架基部122。
66.冷凝件50设于纵向段1036内。
67.通过将纵向段1036延伸至支架基部122,一方面,便于成型第一冷却通道103,另一方面,在安装冷凝件50时,冷凝件50可以纵向y 插入纵向段1036内,需要更换或者清洁冷凝件50时,将冷凝件50从纵向段1036内拔出即可,拆装皆较为方便。
68.第二横向段1038设于通道部126,且连通第二冷却通道104,如图 7所示。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围绕部124靠近支架基部122的一圈、远离支架基部122的另一端形成阶梯结构129。具体地,内圈部分1240和外圈部分1242形成阶梯结构129。
70.其中,内圈部分1240的内围尺寸小于外圈部分1242的内围尺寸,吸附件20的周缘能够抵靠于该台阶结构129,从而对吸附件20进行定位,能够避免吸附件20进入第二冷却通道104内导致第二冷却通道 104被堵塞。
71.气道支架12在安装时,吸附件20设于安装腔101内,第二密封部 116设于围绕结构124外周,支架基部122封闭第二密封部116,底壳基部112封闭安装腔101。第一横向段1032连通气溶胶入口102。
72.顶壳15封闭纵向段1036设于支架基部122的开口,该开口处可以设置有密封件,如密封圈,用于密封该开口,避免混合物从该开口渗出。
73.请参阅图8和图9,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气溶胶生成装置2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气溶胶生成装置200包括主机210及如上的滤嘴组件100,滤嘴组件100连接主机210。主机210包括加热管230,加热管230用于加热烟支以生成烟气。滤嘴本体10的底壳11连接主机210,加热管230 用于加热烟支,以生成烟气,雾化芯40表面的调节液被雾化后,与烟气混合形成混合物,混合物进入气溶胶入口102,先后通过第一冷却通道103和第二冷却通道104,最终通过抽吸口105排出。
7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嘴组件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200中,通过将第一冷却通道103设于吸附件20的横向 x一侧,且于纵向平面内延伸,第二冷却通道104设于吸附件20的纵向y一侧,且于横向平面内延伸,第一冷却通道103、第二冷却通道 104基本上可以沿着吸附件20表面设置,第一冷却通道103、第二冷却通道104占用的空间较少,可以腾出空间用于布置吸附件20,从而使得吸附件20的尺寸可以增大,吸附件20能够吸附更多冷凝液,吸附冷凝液的效果较为理想,延长了滤嘴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7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阅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滤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滤嘴本体和吸附件;所述滤嘴本体设有安装腔及依次连通的气溶胶入口、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抽吸口,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及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两者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吸附件的横向一侧,且于纵向平面内延伸,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设于所述吸附件的纵向一侧,且于横向平面内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件,所述冷凝件位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内,所述冷凝件设有通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具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通气孔呈圆周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弯折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包括多个u形通道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嘴本体包括气道支架;所述气道支架包括支架基部、围绕部、通道部及导向部;所述围绕部围设于所述支架基部纵向一侧,所述支架基部朝所述围绕部内凸设有所述通道部和所述导向部;所述围绕部靠近所述支架基部的一圈、所述导向部、所述通道部靠近所述支架基部的一圈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围绕部远离所述支架基部的另一圈、所述通道部远离所述支架基部的另一端共同围成所述安装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绕部靠近所述支架基部的一圈、远离所述支架基部的另一圈形成阶梯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底部连通所述安装腔,和/或,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底部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顶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嘴本体设有储液腔;所述滤嘴组件还包括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雾化芯外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两者之一连通所述气溶胶入口,另一者连通所述储液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嘴本体包括底壳、密封座、气道支架及顶壳;所述底壳设有所述气溶胶入口;所述雾化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底壳内,且与所述底壳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密封座连接所述底壳,且设于所述雾化芯的端部外周;所述气道支架设有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及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所述气道支架连接所述底壳;所述顶壳连接所述底壳,且包容所述密封座和所述气道支架;所述顶壳与所述密封座之间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密封座设有出液孔,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出液孔连通所述储液腔。1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及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滤嘴组件,所述滤嘴组件连接所述主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生成领域,公开了一种滤嘴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滤嘴组件包括滤嘴本体和吸附件;滤嘴本体设有安装腔及依次连通的气溶胶入口、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抽吸口,安装腔连通第一冷却通道及第二冷却通道两者中的至少一个;吸附件设于安装腔内;第一冷却通道设于吸附件的横向一侧,且于横向平面内延伸,第二冷却通道设于吸附件的纵向一侧,且于横向平面内延伸。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基本上可以沿着吸附件表面设置,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占用的空间较少,可以腾出空间用于布置吸附件,从而吸附件的尺寸可以增大,吸附件能够吸附更多冷凝液,吸附冷凝液的效果较为理想,延长了滤嘴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滤嘴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了滤嘴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
魏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温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05
技术公布日:
20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