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涤棉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
背景技术:
2.涤棉布是一种由涤棉
纤维编织出来的
布料,涤棉纤维是一种涤纶与棉的混纺纤维,是一种常见的衣物布料,这种布料制作的衣物具有良好的吸汗性和阻燃性,使得这种布料制作的衣物穿着起来更加干爽,但是随着布料对汗液的吸收,使得衣物容易发出异味,甚至还会产生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包括布料主体,
所述布料主体由防水层、第一
保护层、主层、第二保护层和蓬松层组成,所述第一保护层设置于防水层的底端,所述主层设置于第一保护层的底端,所述第二保护层设置于主层的底端,所述蓬松层设置于第二保护层的底端;
5.所述主层由多个纬编纤维和经编纤维组成,所述纬编纤维和经编纤维呈经纬状编织设置;
6.所述纬编纤维和经编纤维均由竹纤维和多个涤棉纤维组成,多个所述涤棉纤维呈螺旋状缠绕于竹纤维的外壁。
7.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由薄膜层和织物层组成,所述织物层设置于薄膜层的底端。
8.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层由第一阻燃层和第一隔热层组成,所述第一隔热层设置于第一阻燃层的底端。
9.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层由第二隔热层和第二阻燃层组成,所述第二阻燃层设置于第二隔热层的底端。
10.优选的,所述蓬松层由纯棉层和柔性层组成,所述柔性层设置于纯棉层的底端。
11.优选的,所述柔性层由多个长棉绒和短棉绒组成,多个所述长棉绒和短棉绒呈交错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利用涤棉纤维呈螺旋状缠绕在竹纤维的外壁,使得布料主体在吸收汗水后,竹纤维可以有效的防止异味的产生,同时还可有效的避免细菌的滋生,使得这种布料制作的衣物穿着起来更加舒适;
14.(2)本实用新型利用蓬松层的设置,通过蓬松层内交错设置的长棉绒和短棉绒,使得这种布料制作的衣物贴身穿时,皮肤与布料接触起来更加蓬松,进一步提高了这种布料制作的衣物穿着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层俯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纬编纤维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蓬松层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层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保护层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保护层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布料主体;11、防水层;111、薄膜层;112、织物层;12、第一保护层;121、第一阻燃层;122、第一隔热层;13、主层;131、纬编纤维;132、经编纤维;1311、竹纤维;1312、涤棉纤维;14、第二保护层;141、第二隔热层;142、第二阻燃层;15、蓬松层;151、纯棉层;152、长棉绒;153、短棉绒。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包括布料主体1,布料主体1由防水层11、第一保护层12、主层13、第二保护层14和蓬松层15组成,第一保护层12设置于防水层11的底端,主层13设置于第一保护层12的底端,第二保护层14设置于主层13的底端,蓬松层15设置于第二保护层14的底端,防水层11可以有效的防止水穿过防水层11,使得布料主体1更加防水,通过第一保护层12和第二保护层14使得布料主体1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使得布料主体1在燃烧时可以抑制燃烧;
25.主层13由多个纬编纤维131和经编纤维132组成,纬编纤维131和经编纤维132呈经纬状编织设置,纬编纤维131和经编纤维132均由竹纤维1311和多个涤棉纤维1312组成,多个涤棉纤维1312呈螺旋状缠绕于竹纤维1311的外壁,多个涤棉纤维1312螺旋缠绕在竹纤维1311上,使得主层13更加稳定,同时竹纤维1311的设置使得布料主体1在做成衣物穿着时,衣物吸汗后不易产生异味,使得布料主体1制作的衣物穿着起来更加舒适;
26.防水层11由薄膜层111和织物层112组成,织物层112设置于薄膜层111的底端,通过薄膜层111使得布料主体1的顶端表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使得外部的水不易穿过布料主体1;
27.第一保护层12由第一阻燃层121和第一隔热层122组成,第一隔热层122设置于第一阻燃层121的底端,第一阻燃层121由防火纤维编织而成,使得布料主体1具有良好的阻燃作用,同时第一隔热层122的设置使得其上方燃烧时产生的温度不易传递至第一隔热层122的下方;
28.第二保护层14由第二隔热层141和第二阻燃层142组成,第二阻燃层142设置于第二隔热层141的底端,第二阻燃层142也由防火纤维编织而成,使得布料主体1底端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会通过第二隔热层141进行传递;
29.蓬松层15由纯棉层151和柔性层组成,柔性层设置于纯棉层151的底端,柔性层由多个长棉绒152和短棉绒153组成,多个长棉绒152和短棉绒153呈交错设置,长棉绒152和短棉绒153交错设置使得布料主体1的底端更加蓬松,从而使得这种布料在与皮肤接触后更加舒适,从而提高了布料主体1使用的舒适性。
30.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1.布料主体1在制作成衣物时,使用者直接穿着在身上,使用者流出的汗液会直接被布料主体1所吸收,同时布料主体1内的竹纤维1311使得布料主体1内不易产生异味,同时竹纤维1311可有效的防止汗液在布料主体1内出现细菌的现象,从而使得布料主体1可以舒适的进行穿着;
32.布料主体1制作成的衣物使得蓬松层15直接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同时长棉绒152和短棉绒153编织的柔性层会使得皮肤与布料主体1接触起来感到更加蓬松,从而使得布料主体1穿着起来更加舒适。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包括布料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主体(1)由防水层(11)、第一保护层(12)、主层(13)、第二保护层(14)和蓬松层(15)组成,所述第一保护层(12)设置于防水层(11)的底端,所述主层(13)设置于第一保护层(12)的底端,所述第二保护层(14)设置于主层(13)的底端,所述蓬松层(15)设置于第二保护层(14)的底端;所述主层(13)由多个纬编纤维(131)和经编纤维(132)组成,所述纬编纤维(131)和经编纤维(132)呈经纬状编织设置;所述纬编纤维(131)和经编纤维(132)均由竹纤维(1311)和多个涤棉纤维(1312)组成,多个所述涤棉纤维(1312)呈螺旋状缠绕于竹纤维(1311)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1)由薄膜层(111)和织物层(112)组成,所述织物层(112)设置于薄膜层(111)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12)由第一阻燃层(121)和第一隔热层(122)组成,所述第一隔热层(122)设置于第一阻燃层(121)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层(14)由第二隔热层(141)和第二阻燃层(142)组成,所述第二阻燃层(142)设置于第二隔热层(141)的底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蓬松层(15)由纯棉层(151)和柔性层组成,所述柔性层设置于纯棉层(151)的底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由多个长棉绒(152)和短棉绒(153)组成,多个所述长棉绒(152)和短棉绒(153)呈交错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涤棉布,包括布料主体,布料主体由防水层、第一保护层、主层、第二保护层和蓬松层组成,第一保护层设置于防水层的底端,主层设置于第一保护层的底端,第二保护层设置于主层的底端,蓬松层设置于第二保护层的底端,主层由多个纬编纤维和经编纤维组成,纬编纤维和经编纤维呈经纬状编织设置,纬编纤维和经编纤维均由竹纤维和多个涤棉纤维组成,多个涤棉纤维呈螺旋状缠绕于竹纤维的外壁。本实用新型利用涤棉纤维呈螺旋状缠绕在竹纤维的外壁,使得布料主体在吸收汗水后,竹纤维可以有效的防止异味的产生,同时还可有效的避免细菌的滋生,使得这种布料制作的衣物穿着起来更加舒适。的衣物穿着起来更加舒适。的衣物穿着起来更加舒适。
技术研发人员:
凌家辉 施建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景尚春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08
技术公布日:
20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