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技术涉及蹲
便器领域,尤其是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
背景技术:
2.蹲便器是指使用时以人体取蹲式为特点的便器。蹲便器分为无遮挡和有遮挡;蹲便器结构有返水弯和无返水弯。存水弯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一个横"s"型
弯管,造成一个“水封”,防止下水道的臭气倒流。
3.瓷弯管制作难度较大,泥胚成型时,生产的排污管内径常有偏差,影响排污功能,泥胚未干时容易变形,造成对接不严,导致漏水,甚至因为弯管口变形不圆,对接不上蹲便器排污口而无法安装,运输成本高且容易破损,且另外陶瓷弯管一般为单向单一横排污口,当不同户型不同安装环境需要用到不同排污方位时,陶瓷弯管无法灵活适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瓷弯管制作难度较大,泥胚成型时,生产的排污管内径常有偏差,影响排污功能,泥胚未干时容易变形,造成对接不严,导致漏水,甚至因为弯管口变形不圆,对接不上蹲便器排污口而无法安装,运输成本高且容易破损,且另外陶瓷弯管一般为单向单一横排污口,当不同户型不同安装环境需要用到不同排污方位时,陶瓷弯管无法灵活适用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包括蹲便器、排污弯管和排污弯头,
所述蹲便器安装在排污弯管上方,所述排污弯管分为排污弯管上体和排污弯管下体,所述排污弯管上体上设置有出污口和进污口限位圈,所述出污口末端套接有排污弯头,所述排污弯头为l型;所述排污弯管下体上设置有下体密封底,所述下体密封底上分别安装有排污管下体内凸边和排污管下体外凸边。
6.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下体内凸边和排污管下体外凸边之间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嵌入有上体框架框边。
7.进一步地,所述进污口限位圈位于进污口横展限位边的外部,所述进污口限位圈内部设置有进污口,所述进污口限位圈与进污口横展限位边形成l角,所述l角上安装有密封黏胶圈。
8.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弯管内部设置有隔水水道,隔水水道中间设置有排污分隔处,所述排污分隔处将隔水水道分为入污导污区和出污导污区。
9.进一步地,所述出污口和排污分隔处的高度差与隔水水道之间形成防臭隔水区,所述出污口内腔底部设置有存水位限位。
10.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弯头靠近出污口的一端直径大于出污口,所述出污口位于进污口限位圈右侧。
11.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蹲便器、排污弯管和排污弯头,解决了瓷弯管制作
难度较大,容易变形,造成对接不严,导致漏水,安装不便,运输成本高且容易破损,且另外陶瓷弯管一般为单向单一横排污口,陶瓷弯管无法灵活适用的问题,取得了弯管不易变形,对接和密封效果好,不易漏水,便于安装和运输,弯管可实现不同排污方向的堆积,适用性较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密封黏胶圈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排污弯头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防臭隔水区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出污导污区结构安装示意图。
19.图中:1、蹲便器;2、排污弯管;201、排污弯管上体;202、排污弯管下体;203、进污口限位圈;204、进污口横展限位边;205、进污口;206、出污口;207、密封黏胶圈;208、排污分隔处;209、存水位限位;210、上体框架框边;211、下体密封底;212、排污管下体内凸边;213、排污管下体外凸边;214、连接槽;215、隔水水道;216、防臭隔水区;217、入污导污区;218、出污导污区;219、排污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2.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
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6.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包括蹲便器1、排污弯管2和排污弯头219,所述蹲便器1安装在排污弯管2上方,所述排污弯管2分为排污弯管上体201和排污弯管下体202,所述排污弯管上体201上设置有出污口206和进污口限位圈203,所述出污口206末端套接有排污弯头219,所述排污弯头219为l型,便于排污弯头219与出污口206的连接;所述排污弯管下体202上设置有下体密封底211,所述下体密封底211上分别安装有排污管下体内凸边212和排污管下体外凸边213,便于增加排污弯管2底部的密封效果。
27.所述排污管下体内凸边212和排污管下体外凸边213之间设置有连接槽214,所述连接槽214内部嵌入有上体框架框边210,便于上体框架框边210的安装;所述进污口限位圈203位于进污口横展限位边204的外部,所述进污口限位圈203内部设置有进污口205,所述进污口限位圈203与进污口横展限位边204形成l角,所述l角上安装有密封黏胶圈207,便于密封黏胶圈207增加排污弯管2上方的密封效果;所述排污弯管2内部设置有隔水水道215,隔水水道215中间设置有排污分隔处208,所述排污分隔处208将隔水水道215分为入污导污区217和出污导污区218,便于对隔水水到215进行划分;所述出污口206和排污分隔处208的高度差与隔水水道215之间形成防臭隔水区216,所述出污口206内腔底部设置有存水位限位209,便于对水位高度进行限定;所述排污弯头219靠近出污口206的一端直径大于出污口206,所述出污口206位于进污口限位圈203右侧,便于排污弯头219的安装和使用。
28.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进污口限位圈203可对蹲便器1底部的连接进行限位和固定,利用进污口205可对接蹲便器1下伸的排污口,密封黏胶圈207可对蹲便器1和排污弯管2的连接进行密封和防漏,当蹲便器1冲水时,蹲便器1上的排污物受水流下压经入污导污区通过隔水水道215进入出污导污区,由于排污分隔处208的设计的限制和水流的推动,排污物快速进入出污导污区218并上浮并经出污口206排出,有效防止返污,存水位限位209抬高出污口206使出污口206最下方位置高于排污分隔处208最高处,利用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及隔水水道215的存水形成防臭隔水区216起到防返臭作用,下体密封底211为宽底平底设计有利更平稳的放置于地面,使蹲便器更容易安装,不容易发生摇晃,排污管下体内凸边212排污管下体内、外凸边的设计使上体框架框边210内外面有着更多的粘连面积,胶水密封加固后提升安接处的防漏效果,隔水水道215的高度略小于出污口206直径,有利于防止异物过大进入排污弯管尾端出污口206造成堵塞,当异物大于隔水水道215高度时,就会被限制在入污导污区,无法进入排污弯管尾端造成堵塞,这时通过蹲便器1下伸排污口则可轻松取出,不会因为堵塞造成拆掉整个蹲便器1的后果。隔水水道215的宽度大于出污口206的设计,确保隔水水道215不会因为高度的略微放低,而影响到排污物通过性,其中排污弯头219
可转动和拼接,改变使用方向。
29.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0.1.本技术操作简单,防堵塞、灵活适应各种方面排污,塑料制作,可循环利用,轻便节省运输成本,通过定制模具,规格一致,不易变形、排污功能稳定,报废率低,安装方便,成本底,产量大,灵活性高;
31.2.本技术结构合理,适用于不同安装环境,轻松实现不同排污方向对接,比如向前方位横排、向左、向右方位横排,向左后方、向右后方横排,向下地排多个不同方位,及横排下水道口的高度不一致,都可轻松实现。
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蹲便器(1)、排污弯管(2)和排污弯头(219),所述蹲便器(1)安装在排污弯管(2)上方,所述排污弯管(2)分为排污弯管上体(201)和排污弯管下体(202),所述排污弯管上体(201)上设置有出污口(206)和进污口限位圈(203),所述出污口(206)末端套接有排污弯头(219),所述排污弯头(219)为l型;所述排污弯管下体(202)上设置有下体密封底(211),所述下体密封底(211)上分别安装有排污管下体内凸边(212)和排污管下体外凸边(2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下体内凸边(212)和排污管下体外凸边(213)之间设置有连接槽(214),所述连接槽(214)内部嵌入有上体框架框边(2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污口限位圈(203)位于进污口横展限位边(204)的外部,所述进污口限位圈(203)内部设置有进污口(205),所述进污口限位圈(203)与进污口横展限位边(204)形成l角,所述l角上安装有密封黏胶圈(20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弯管(2)内部设置有隔水水道(215),隔水水道(215)中间设置有排污分隔处(208),所述排污分隔处(208)将隔水水道(215)分为入污导污区(217)和出污导污区(2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污口(206)和排污分隔处(208)的高度差与隔水水道(215)之间形成防臭隔水区(216),所述出污口(206)内腔底部设置有存水位限位(20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弯头(219)靠近出污口(206)的一端直径大于出污口(206),所述出污口(206)位于进污口限位圈(203)右侧。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堵和适用多方向排污的蹲便器排污管,包括蹲便器、排污弯管和排污弯头,所述蹲便器安装在排污弯管上方,所述排污弯管分为排污弯管上体和排污弯管下体,所述排污弯管上体上设置有出污口和进污口限位圈,所述出污口末端套接有排污弯头,所述排污弯头为L型;所述排污弯管下体上设置有下体密封底,所述下体密封底上分别安装有排污管下体内凸边和排污管下体外凸边。防堵塞、灵活适应各种方面排污,不易变形、排污功能稳定,报废率低,安装方便,灵活性高;适用于不同安装环境,轻松实现不同排污方向对接,比如向前方位横排、向左、向右方位横排,向左后方、向右后方横排,向下地排多个不同方位,都可轻松实现。都可轻松实现。都可轻松实现。
技术研发人员:
宋浩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宋浩宇
技术研发日:
2022.10.19
技术公布日:
202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