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模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动脱模器是用于把标准试模筒中制好的实验用试件,通常是运用在对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或其他科研的试验工作中,将试件从试模筒中分离出来。
3.传统的电动脱模装置,一般包括有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支撑柱,支撑柱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上贯穿开设有脱模槽,机架上滑移设置有用于顶出试模筒内试件的顶出杆。在对脱模样品进行脱模时,会将样品放在顶出杆的上方,需要脱模的位置与脱模槽进行对应,顶出杆向上顶起,将试验样品上的模料从脱模槽内推出。在脱模前,由于需要工作人员对样品手动进行定位,因此在定位时,位于顶出杆与限位板之间的样品,在连续的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偏移,导致模具中心点同顶出杆和脱模槽定位不准确,影响脱模效果。于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脱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脱模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电动脱模装置,在对样品手动进行定位时,位于顶出杆与限位板之间的样品,在连续的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偏移,导致模具中心点同顶出杆和脱模槽定位不准确,影响脱模效果的缺点。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包括机箱和设在机箱上端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方设有
顶板,顶板两端与设在工作台上端的两个固定杆固定连接,顶板中心处开设有与设在工作台上端的顶出杆相适配的脱模槽;
6.顶板上端面开设有两个调节槽,两个调节槽置于脱模槽两侧且将顶板贯穿,两个调节槽与两个固定杆垂直且相互错开;
7.调节槽内设有两个
压板,压板与调节槽滑动配合,两个压板的上端与设在顶板上端的双
螺杆机构配合,两个压板的下端延伸至顶板的下方。
8.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顶板下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置于两个固定杆之间且与调节槽连通,凹槽靠近固定杆的两侧与同调节槽之间留有容许对压板进行收纳的空间。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板上端开设有与双螺杆机构相配合的螺杆穿孔,压板下端设有夹持板,夹持板置于两个压板相靠近的一侧且与机箱可拆卸连接,压板与调节槽的配合处设有用于对压板进行导向的限位结构。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双螺杆机构包括设在顶板上的螺杆座,螺杆座置于调节槽的两侧,螺杆座内设有正旋螺杆和反旋螺杆,正旋螺杆一端与反旋螺杆一端转动连接,正旋螺杆和反旋螺杆的另外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压板上的螺杆穿孔且与螺杆座转动连接,正旋螺杆和反旋螺杆均与螺杆穿孔螺纹配合。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杆座远离正旋螺杆一侧设有旋柄,旋柄通过转轴与正旋螺杆固定连接,转轴穿过螺杆座且与螺杆座转动连接。
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持板的中心处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装配有装配栓,装配栓与开设在压板下端的安装孔螺纹配合。
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压板两侧的导向棱槽,导向棱槽与设在调节槽内侧壁的导棱相配合。
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槽内设有支撑肋,支撑肋置于调节槽的中心处且与调节槽固定连接,支撑肋上端套接在正旋螺杆与反旋螺杆连接处且与正旋螺杆和反旋螺杆转动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控制设在调节槽内的两组压板相互靠拢与分离,两个压板靠拢时,即可对放置在顶板下端的模具样品进行装夹,由于两组压板是同时动作,因此,样品能被推移至顶板下方的中心点,与顶出杆和脱模槽进行匹配,模具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捷。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筒座的结构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循环水箱的结构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循环水箱的截面图。
20.其中:1、机箱;2、工作台;3、顶出杆;4、固定杆;5、顶板;6、脱模槽; 7、调节槽;8、正旋螺杆;9、反旋螺杆;10、螺杆座;11、压板;12、旋柄; 13、支撑肋;14、凹槽;15、螺杆穿孔;16、装配栓;17、安装孔;18、夹持板; 19、导向棱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2.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包括机箱1 和设在机箱1上端的工作台2,工作台2上方设有顶板5,顶板5两端与设在工作台2上端的两个固定杆4固定连接,顶板5中心处开设有与设在工作台2上端的顶出杆3相适配的脱模槽6;现有设备中,在对脱模样品进行脱模时,会将样品放在工作台2上顶出杆3的上方,需要脱模的位置与脱模槽6进行对应,顶出杆3向上顶起,样品上的模料即可从脱模槽6内被顶出。在脱模前,由于需要工作人员对样品手动进行定位,因此在定位时,位于顶出杆3与顶板5之间的样品,很容易出现偏移,模具中心点同顶出杆3和脱模槽6定位不准确,影响脱模效果。
23.顶板5上端面开设有两个调节槽7,两个调节槽7置于脱模槽6两侧且将顶板5贯穿,两个调节槽7与两个固定杆4垂直且相互错开;
24.调节槽7内设有两个压板11,压板11与调节槽7滑动配合,两个压板11 的上端与设在顶板5上端的双螺杆机构配合,两个压板11的下端延伸至顶板5 的下方。位于两个调节槽7内的四个压板11,其两个为一组,对称设置于顶出杆 3的两侧。在将脱模样品放在工作台2上时,两组压板11通过合拢,即可从脱模样品两侧对样品进行固定。固定的同时,由于两组压板11是同时动作,因此,样品也会被推移至顶板5下方的中心点,与顶出杆3和脱模槽6进行匹配,定位准确且可靠。
25.为对放置在顶板5下端的脱模样品进行有效定位,位于脱模样品两侧的压板 11,其底端需延伸至顶板5的下方,因此,在将样品放置在顶板5下端时,向顶板5下方突出的压板11,会影响作业人员进行操作。顶板5下端面开设有凹槽 14,凹槽14置于两个固定杆4之间且与调节槽7连通,凹槽14靠近固定杆4的两侧与同调节槽7之间留有容许对压板11进行收纳的空间。在该实施方式中,进行脱模时,脱模样品放在凹槽14内,两个压板11则收入凹槽14两侧的调节槽7中,压板11下端面可与顶板5下端面平齐,不会影响到工作人员对模具样品的放置。
26.两个压板11沿着调节槽7相互靠拢,对脱模样品进行对中固定,关于压板11的具体结构,压板11上端开设有与双螺杆机构相配合的螺杆穿孔15,压板11 下端设有夹持板18,夹持板18置于两个压板11相靠近的一侧且与机箱1可拆卸连接,压板11与调节槽7的配合处设有用于对压板11进行导向的限位结构。
27.具体的,双螺杆机构包括设在顶板5上的螺杆座10,螺杆座10置于调节槽 7的两侧,螺杆座10内设有正旋螺杆8和反旋螺杆9,正旋螺杆8一端与反旋螺杆9一端转动连接,正旋螺杆8和反旋螺杆9的另外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压板11 上的螺杆穿孔15且与螺杆座10转动连接,正旋螺杆8和反旋螺杆9均与螺杆穿孔15螺纹配合。当正旋螺杆8转动时,反旋螺杆9也一同转动,由于正旋螺杆8 和反旋螺杆9杆身外侧的螺纹方向相反,位于调节槽7内压板11,会在正旋螺杆 8和反旋螺杆9转动时,沿着调节槽7做相反方向移动,即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
28.更具体的,螺杆座10远离正旋螺杆8一侧设有旋柄12,旋柄12通过转轴与正旋螺杆8固定连接,转轴穿过螺杆座10且与螺杆座10转动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其采用手动旋拧的方式,控制正旋螺杆8和反旋螺杆9转动,除了采用旋柄12以外,也可直接用电机作为驱动,并不局限上述说明中的一种。
29.更具体的,夹持板18的中心处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装配有装配栓16,装配栓16与开设在压板11下端的安装孔17螺纹配合。夹持板18远离压板11 一侧可以为光滑平面,也可以设置有防滑花纹,或设置为与脱模样品边壁相适配的曲面。作业人员可根据脱模样品类型,对夹持板18进行更换,拆装方便。
30.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压板11两侧的导向棱槽19,导向棱槽19与设在调节槽 7内侧壁的导棱相配合。当压板11在调节槽7内进行动作时,导棱通过与导向棱槽19的配合,对调节槽7进行限位,使压板11在调节槽7内进行更为稳定的水平动作。导向棱槽19和导棱,两者相配合的端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圆弧形,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做润滑处理。
31.由于开设在顶板5上端的两个调节槽7将顶板5贯穿,因此顶板5两侧靠近调节槽7部位的板体强度也会出现降低,调节槽7内设有支撑肋13,支撑肋13 置于调节槽7的中心处且与调节槽7固定连接,支撑肋13上端套接在正旋螺杆8 与反旋螺杆9连接处且与正旋螺杆8和反旋螺杆9转动连接。支撑肋13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与顶板5固定连接,其设在调节槽7内的薄弱点上,能有效补足顶板5位于调节槽7处的结构强度。
32.该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其在传统脱模装置的基础上,在顶板5上开设两个调节槽7,两个调节槽7位于脱模槽6两侧且将顶板5贯穿,位于顶板5上的双螺杆传动装置,可控制设在调节槽7内的两组压板11相互靠拢与分离,两个压板11 靠拢时,即可对放置在顶板5下端的模具样品进行装夹,由于两组压板11是同时动作,因此,样品能被推移至顶板5下方的中
心点,与顶出杆3和脱模槽6进行匹配,模具定位准确,操作方便。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包括机箱(1)和设在机箱(1)上端的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方设有顶板(5),所述顶板(5)两端与设在工作台(2)上端的两个固定杆(4)固定连接,所述顶板(5)中心处开设有与设在工作台(2)上端的顶出杆(3)相适配的脱模槽(6),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上端面开设有两个调节槽(7),两个所述调节槽(7)置于脱模槽(6)两侧且将所述顶板(5)贯穿,两个所述调节槽(7)与两个固定杆(4)垂直且相互错开;所述调节槽(7)内设有两个压板(11),所述压板(11)与调节槽(7)滑动配合,两个所述压板(11)的上端与设在顶板(5)上端的双螺杆机构配合,两个所述压板(11)的下端延伸至顶板(5)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下端面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置于两个固定杆(4)之间且与调节槽(7)连通,所述凹槽(14)靠近固定杆(4)的两侧与同调节槽(7)之间留有容许对压板(11)进行收纳的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1)上端开设有与双螺杆机构相配合的螺杆穿孔(15),所述压板(11)下端设有夹持板(18),所述夹持板(18)置于两个压板(11)相靠近的一侧且与机箱(1)可拆卸连接,所述压板(11)与调节槽(7)的配合处设有用于对压板(11)进行导向的限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机构包括设在顶板(5)上的螺杆座(10),所述螺杆座(10)置于调节槽(7)的两侧,所述螺杆座(10)内设有正旋螺杆(8)和反旋螺杆(9),所述正旋螺杆(8)一端与反旋螺杆(9)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正旋螺杆(8)和反旋螺杆(9)的另外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压板(11)上的螺杆穿孔(15)且与螺杆座(10)转动连接,所述正旋螺杆(8)和反旋螺杆(9)均与螺杆穿孔(15)螺纹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座(10)远离正旋螺杆(8)一侧设有旋柄(12),所述旋柄(12)通过转轴与正旋螺杆(8)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穿过螺杆座(10)且与螺杆座(10)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18)的中心处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装配有装配栓(16),所述装配栓(16)与开设在压板(11)下端的安装孔(17)螺纹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压板(11)两侧的导向棱槽(19),所述导向棱槽(19)与设在调节槽(7)内侧壁的导棱相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7)内设有支撑肋(13),所述支撑肋(13)置于调节槽(7)的中心处且与调节槽(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肋(13)上端套接在正旋螺杆(8)与反旋螺杆(9)连接处且与正旋螺杆(8)和反旋螺杆(9)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脱模装置,包括机箱和设在机箱上端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方设有顶板,顶板两端与设在工作台上端的两个固定杆固定连接,顶板中心处开设有与设在工作台上端的顶出杆相适配的脱模槽,顶板上端面开设有两个调节槽,两个调节槽置于脱模槽两侧且将顶板贯穿,调节槽内设有两个压板,压板的上端与设在顶板上端的双螺杆机构配合。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脱模装置有所区别的是,顶板上设置两组压板,通过控制设在调节槽内的两组压板相互靠拢与分离,即可对放置在顶板下端的模具样品进行装夹,由于两组压板是同时动作,因此,样品能被推移至顶板下方的中心点,与顶出杆和脱模槽进行匹配,模具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捷。操作方便捷。操作方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
叶超 刘阳 夏恒 周玉萍 徐志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勤卓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2
技术公布日:
20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