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滑坡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路基建设中,为了防止边坡表层的圆弧形滑动,局部地段造成冲刷,最终形成贯通性的滑动面,导致坡体失稳变形,通常需要对路基进行防护;半刚性石笼挡墙结构具有适应沉降变形的特点,变形后仍具有整体性,其施工简单方便,在非洲砂性土地区应用广泛;抗滑桩是插设于滑坡坡底的桩柱,用于起到支挡滑体的滑动力,稳定边坡的作用。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8167758 u提出一种施工抗滑桩,设置于上边坡与下边坡的交界处,包括两个以上的竖直桩、背斜杆、前斜杆,所述背斜杆与竖直桩连接插入上边坡并与上边坡的滑坡面垂直;所述前斜杆与竖直桩连接插入下边坡并与下边坡的滑坡面垂直;相邻所述的竖直桩之间通过锁链连接。
4.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滑坡会对抗滑桩施加较大的载荷,长此以往,可能造成抗滑桩被拉裂、拉断的情况,从而导致抗滑桩失去稳定边坡的作用,防护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护效果好的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包括防滑铲和若干抗滑桩,防滑铲位于路基左侧,抗滑桩位于路基右侧,抗滑桩靠近防滑铲的一侧设置有石笼挡墙,抗滑桩紧邻石笼挡墙;石笼挡墙旁设置有排水盲沟;相邻抗滑桩之间设置有横梁,横梁位于抗滑桩顶部,相邻抗滑桩通过横梁连接;石笼挡墙下方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垫层下方设置有钢筋网片。
7.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
8.为了防止路基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垮塌,在路基右侧可能出现垮塌的路段设置抗滑桩,相邻抗滑桩通过横梁连接,并在施工时对抗滑桩进行隔桩施工,在抗滑桩下方分段设置石笼挡墙,石笼挡墙可沿纵向拦截地下水,并且石笼挡墙成本相对较低,抗滑桩的尺寸和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可以调节,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该结构施工方法简单,容易满足质量要求,还能缩短施工工期;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表明,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相结合的防护技术对于大滑坡体治理具有显著作用,可以应用于浅层和中厚层滑坡体治理,为道路边坡防护带来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滑坡会对抗滑桩施加较大的载荷,可能造成抗滑桩被拉裂、拉断的问题。
9.进一步,抗滑桩均为圆柱结构。
10.有益效果:当所用的材质及密度都相同时,圆柱体的支撑力最好,而且圆柱没有转角处与接角处,所以支撑力大于其它柱体。
11.进一步,石笼挡墙内填充有若干片石。
12.有益效果:在石笼挡墙内填充有片石,可以增强石笼挡墙的稳固性。
13.进一步,石笼挡墙设置为6层,石笼挡墙呈台阶状。
14.有益效果:将石笼挡墙设置为6层,并且将石笼挡墙呈台阶状,可以增强石笼挡墙的稳定性。
15.进一步,路基沿设置有抗滑桩的方向上设置若干伸缩缝。
16.有益效果:伸缩缝可以作为对石笼挡墙施工时的长度度量标准。
17.进一步,伸缩缝内填充有沥青木板。
18.有益效果:在伸缩缝内填充有沥青木板,可以保持道路的整体性,可以防止杂物进入伸缩缝,而且填充的沥青木板有较好的延展性,有利于实现热胀冷缩的变形。
19.进一步,石笼挡墙表面设置有透水土工布。
20.有益效果:透水土工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可以使水流从石笼挡墙表面通过,有效地进行截流,保持水土工程的稳定,透水土工布还可以增强石笼挡墙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路基的横截面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抗滑桩和石笼挡墙的连接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路基1、防滑铲2、抗滑桩3、钢筋混凝土垫层4、片石5、横梁6、钢筋网片7、石笼挡墙8、排水盲沟9。
27.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4所示:
28.一种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包括防滑铲2和若干抗滑桩3,抗滑桩3均为圆柱结构;防滑铲2位于路基1左侧,抗滑桩3位于路基1右侧,抗滑桩3靠近防滑铲2的一侧设置有石笼挡墙8,抗滑桩3紧邻石笼挡墙8;石笼挡墙8设置为6层,石笼挡墙8呈台阶状;石笼挡墙8内填充有若干片石5;石笼挡墙8表面设置有透水土工布;石笼挡墙8可采用钢筋笼;石笼挡墙8旁设置有排水盲沟9。
29.相邻抗滑桩3之间设置有横梁6,横梁6位于抗滑桩3顶部,相邻抗滑桩3通过横梁6连接;石笼挡墙8下方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层4,钢筋混凝土垫层4下方设置有钢筋网片7;路基1沿设置有抗滑桩3的方向上设置若干伸缩缝;伸缩缝内填充有沥青木板。
3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1.以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大面积滑坡地段进行举例说明:为了防止路基1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垮塌,在路基1右侧可能出现垮塌的路段设置抗滑桩3,抗滑桩3的桩径为1.2m,相邻抗滑桩3的间距为3.0m,单根抗滑桩3的长度为26m,相邻抗滑桩3通过横梁6连接,横梁6的高为1m,宽为1.2m,在横梁6底部设置10cm厚的rn10素混凝土垫层;并在施工时对抗
滑桩3进行隔桩施工,如:先施工1、3、5、7...号抗滑桩3,再施工2、4、6、8...号抗滑桩3;然后清除路基1表层的软弱土体,并分段对软弱土体进行清除,每一段的长度不超过12m;对软弱土体清除完毕后,在抗滑桩3下方以伸缩缝为段落,分段设置石笼挡墙8,并在石笼挡墙8底部设置40cm厚的rn27钢筋混凝土垫层4,钢筋混凝土垫层4需坐落在已经固结、地基承载力不小于60kpa的地层上;石笼挡墙8采用的是1m
×
1m
×
2m的方格式钢筋笼,石笼挡墙8可沿纵向拦截地下水,然后根据地下水出露的情况设置排水盲沟9,通过排水盲沟9疏导地下水,将地下水排出路基1范围以外,然后在路基1左侧设置防滑铲2,最后进行回填及路基1的施工。
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滑铲和若干抗滑桩,防滑铲位于路基左侧,抗滑桩位于路基右侧,抗滑桩靠近防滑铲的一侧设置有石笼挡墙,抗滑桩紧邻石笼挡墙;石笼挡墙旁设置有排水盲沟;相邻抗滑桩之间设置有横梁,横梁位于抗滑桩顶部,相邻抗滑桩通过横梁连接;石笼挡墙下方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垫层下方设置有钢筋网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抗滑桩均为圆柱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石笼挡墙内填充有若干片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石笼挡墙设置为6层,石笼挡墙呈台阶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路基沿设置有抗滑桩的方向上设置若干伸缩缝。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伸缩缝内填充有沥青木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石笼挡墙表面设置有透水土工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滑坡治理技术领域的一种抗滑桩与石笼挡墙的组合结构,包括防滑铲和若干抗滑桩,防滑铲位于路基左侧,抗滑桩位于路基右侧,抗滑桩靠近防滑铲的一侧设置有石笼挡墙;相邻抗滑桩之间设置有横梁,横梁位于抗滑桩顶部,相邻抗滑桩通过横梁连接;石笼挡墙下方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垫层下方设置有钢筋网片;为了防止路基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垮塌,在路基右侧可能出现垮塌的路段设置抗滑桩,相邻抗滑桩通过横梁连接,并在施工时对抗滑桩进行隔桩施工,在抗滑桩下侧分段设置石笼挡墙,石笼挡墙可沿纵向拦截地下水,并且石笼挡墙成本相对较低,也可以减小抗滑桩的尺寸和钢筋混凝土的用量,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还能缩短施工工期。还能缩短施工工期。还能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

孙剑 张明然 朱浪子 刘仁 岑忠宝 刘欢 何旭 高云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海拓工程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9

技术公布日:

2023/2/23

本文发布于:2023-02-26 12:5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61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石笼   挡墙   路基   横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