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羊绒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
背景技术:
2.羊绒是生长在山羊外表皮层,掩在山羊粗毛根部的一层薄薄的细绒,日照时间减少时长出,抵御风寒,日照时间增加后脱落,根据光照时间的长短,自然适应气候,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
纤维;
3.现有的羊绒面料其抗菌效果不佳,在面料的长时间穿戴下会吸收大量的分泌物和汗液,从而会造成细菌的滋生现象,降低了羊绒面料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抗菌效果不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包括基布,
所述基布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抗菌层,且第一抗菌层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抗菌层,所述基布的顶端设置有抗静电层,且抗静电层的内部设置有抗静电机构,所述抗静电层的顶端设置有绒毛层。
6.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抗菌羊绒面料时,通过设置有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可以实现羊绒面料抗菌抑菌的功能,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健康,同时通过设置加强网和抗静电层,从而实现羊绒面料抗静电和抗撕拉的效果。
7.优选的,所述基布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网,且加强网由纬线和经线组成。通过加强网的作用能够实现羊绒面料的抗拉伸效果。
8.优选的,所述抗静电机构包括内置腔,且内置腔设置在抗静电层的内部,所述内置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金属导电纤维和第二金属导电纤维。在抗静电机构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羊绒面料的抗静电功能。
9.优选的,所述第一抗菌层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均填充有抗菌颗粒。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抗菌层由竹炭纤维和银纤维相互编织而成。
11.优选的,所述抗菌颗粒可为银纳米颗粒,所述第一抗菌层可为木棉纤维层。银纳米颗粒具有抑制和灭杀有害细菌的特性,木棉纤维层具有光洁、抗菌、防蛀和防霉的特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抗菌型羊绒面料不仅实现了抗菌的功能,而且实现了抗静电和抗撕拉的功能;
13.(1)通过在基布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且第一抗菌层为木棉纤维层,木棉纤维层具有光洁、抗菌、防蛀和防霉的特性,同时第一抗菌层内部设置有抗菌颗粒,且抗菌颗粒为银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具有抑制和灭杀有害细菌的特性,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同时第二抗菌层由竹炭纤维和银纤维编织而成,竹炭纤维和银
纤维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和吸湿透气的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羊毛面料整体的抗菌效果;
14.(2)通过在基布的内部设置有双重加强网,且加强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以提高基布整体的抗拉伸和抗皱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有抗静电层和抗静电机构,在第一金属导电纤维和第二金属导电纤维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羊绒面料的抗静电效果,进而降低面料与皮肤产生静电反应。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网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抗菌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绒毛层;2、抗静电层;3、基布;4、第一抗菌层;5、第二抗菌层;6、凹槽;7、抗菌颗粒;8、纬线;9、经线;10、抗静电机构;1001、内置腔;1002、第一金属导电纤维;1003、第二金属导电纤维;11、加强网;12、竹炭纤维;13、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包括基布3;
23.基布3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网11,且加强网11由纬线8和经线9组成;
24.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通过加强网11由经线8和纬线9组成,以提高基布整体的抗拉伸和抗皱的效果;
25.基布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抗菌层4;
26.第一抗菌层4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凹槽6,且凹槽6的内部均填充有抗菌颗粒7,抗菌颗粒7可为银纳米颗粒,第一抗菌层4可为木棉纤维层;
27.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第一抗菌层4为木棉纤维层,木棉纤维层具有光洁、抗菌、防蛀和防霉的特性,同时第一抗菌层4内部设置有抗菌颗粒7,且抗菌颗粒7为银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具有抑制和灭杀有害细菌的特性,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使用者的健康;
28.且第一抗菌层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抗菌层5;
29.第二抗菌层5由竹炭纤维12和银纤维13相互编织而成;
30.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使用时,通过第二抗菌层5由竹炭纤维12和银纤维13编
织而成,竹炭纤维12和银纤维13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和吸湿透气的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羊毛面料整体的抗菌效果;
31.基布3的顶端设置有抗静电层2,且抗静电层2的内部设置有抗静电机构10;
32.抗静电机构10包括内置腔1001,且内置腔1001设置在抗静电层2的内部,内置腔10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金属导电纤维1002和第二金属导电纤维1003;
33.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在第一金属导电纤维1002和第二金属导电纤维1003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羊绒面料的抗静电效果,进而降低面料与皮肤产生静电程度;
34.抗静电层2的顶端设置有绒毛层1。
3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设置有第一抗菌层4和第二抗菌层5,且第一抗菌层4为木棉纤维层,木棉纤维层具有光洁、抗菌、防蛀和防霉的特性,同时第一抗菌层4内部设置有抗菌颗粒7,且抗菌颗粒7为银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具有抑制和灭杀有害细菌的特性,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同时第二抗菌层5由竹炭纤维12和银纤维13编织而成,竹炭纤维12和银纤维13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和吸湿透气的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羊毛面料整体的抗菌效果;
36.其次,在基布3的内部设置有双重加强网11,且加强网11由经线8和纬线9组成,以提高基布3整体的抗拉伸和抗皱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有抗静电层2和抗静电机构10,在第一金属导电纤维1002和第二金属导电纤维1003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提高羊绒面料的抗静电效果,进而降低面料与皮肤产生静电程度。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包括基布(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抗菌层(4),且第一抗菌层(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抗菌层(5),所述基布(3)的顶端设置有抗静电层(2),且抗静电层(2)的内部设置有抗静电机构(10),所述抗静电层(2)的顶端设置有绒毛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3)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网(11),且加强网(11)由纬线(8)和经线(9)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机构(10)包括内置腔(1001),且内置腔(1001)设置在抗静电层(2)的内部,所述内置腔(10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金属导电纤维(1002)和第二金属导电纤维(10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菌层(4)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凹槽(6),且凹槽(6)的内部均填充有抗菌颗粒(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菌层(5)由竹炭纤维(12)和银纤维(13)相互编织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颗粒(7)可为银纳米颗粒,所述第一抗菌层(4)可为木棉纤维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菌型羊绒面料,包括基布,所述基布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抗菌层,且第一抗菌层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抗菌层,所述基布的顶端设置有抗静电层,且抗静电层的内部设置有抗静电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布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且第一抗菌层为木棉纤维层,木棉纤维层具有光洁、抗菌、防蛀和防霉的特性,同时第一抗菌层内部设置有抗菌颗粒,且抗菌颗粒为银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具有抑制和灭杀有害细菌的特性,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同时第二抗菌层由竹炭纤维和银纤维编织而成,竹炭纤维和银纤维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和吸湿透气的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羊毛面料整体的抗菌效果。提高了羊毛面料整体的抗菌效果。提高了羊毛面料整体的抗菌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王海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杭州海潮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