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
终端解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及其共享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很多终端厂商都支持终端产品的互联协同操作,两个互联的终端可以通过互联操作实现互相发送文件、共享屏幕等操作;这样提高了终端的扩展性,还可以将屏幕较小的终端内容放到屏幕较大的终端上显示,实现信息共享。
3.但是,共享文档之类的操作需要双方终端都是解锁状态;若未解锁,需要在未解锁的终端上进行解锁确认等操作,这样就限制了用户使用的方便性;若双方终端都是锁屏状态,则不能继续进行共享操作,需要人为手动解锁、确认后再继续完成后续的共享操作,导致操作不方便。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及其共享系统,以解决现有终端锁屏时不能自动解锁进入协同操作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其包括步骤:协同模式启动时,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作,进入协同操作。
7.
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中,在所述协同模式启动时,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主终端与辅助终端之间建立信任连接。
8.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中,所述主终端与辅助终端之间建立信任连接的步骤包括:与辅助终端结束互联协同操作时,主终端弹窗提示是否将辅助终端加入预设的互信名单;检测加入图标被点击时,主终端将本机的移动设备识别码、第一
密钥和加入请求一起发送给辅助终端;辅助终端根据加入请求弹窗提示是否加入主终端互信名单,是则将辅助终端的第二密钥和移动设备识别码反馈给主终端;主终端将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和第二密钥储存至互信名单。
9.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中,所述协同模式启动时,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的步骤包括:
辅助终端定时监听主终端是否在通信范围内,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否则继续监听;辅助终端检测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内且解锁时,发送第二密钥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
10.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中,所述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作进行协同操作的步骤包括:主终端在互信名单中查询是否有该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有则继续判断接收的第二密钥与储存的第二密钥是否相同,相同则验证通过;主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互联协同操作界面;辅助终端操作时,跳过确认操作,进行协同操作。
11.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中,在所述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作进入协同操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s30、退出协同模式时,主终端弹窗提示是否对辅助终端保持可信,是则结束;否则在互信名单中删除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和第二密钥。
12.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中,所述辅助终端检测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内且解锁时,发送第二密钥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的步骤包括:辅助终端检测主终端在临近范围内时,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值;辅助终端根据距离值判断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内时,发送第二密钥和移动设备识别码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
13.一种用于实现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的共享系统,其包括主终端和辅助终端;协同模式启动时,所述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作进入协同操作。
14.所述的共享系统中,所述主终端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一提示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与辅助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所述第一提示模块,用于检测结束互联协同操作时,弹窗提示是否将辅助终端加入预设的互信名单;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对第二密钥和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进行安全验证,验证通过后自动解锁并进入互联协同操作界面。
15.所述的共享系统中,所述辅助终端包括第二通信模块、第二提示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与主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所述第二提示模块,用于根据加入请求弹窗提示是否加入主终端互信名单;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定时监听主终端是否在通信范围内,是则检测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内且解锁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二密钥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及其共享系统中,所述自动解锁方法包括步骤:协同模式启动时,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
作,进入协同操作。通过在主终端与辅助终端之间建立信任连接,辅助终端能根据距离来感应主终端并对主终端自动解锁,从而简化了协同操作,无需用户手动解锁,方便了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共享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及其共享系统,通过在主终端与辅助终端之间建立信任连接,辅助终端能根据距离来感应主终端并对主终端自动解锁,从而简化了协同操作,无需用户手动解锁,方便了用户使用。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9.本技术邻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 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模块和全部组合。
20.本技术邻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邻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21.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自动解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协同模式启动时,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s20、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作进入协同操作。
22.本实施例提供的主终端和辅助终端是支持协同功能(即互联协同操作)的终端设备。主终端为一个固定终端,如台式机、一体机终端等不方便移动的终端;辅助终端为便携式的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23.在所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步骤100、主终端与辅助终端之间建立信任连接。主终端与辅助终端之间需要先建立信任连接,这是为了确保下次连接时为自动解锁提供安全性和合法性。则所述步骤100具体包括:步骤101、与辅助终端结束互联协同操作时,主终端弹窗提示是否将辅助终端加入
预设的互信名单。 主终端与辅助终端进行互联协同操作,任一终端点击退出图标时,表示双方结束本次互联协同操作,主终端在显示屏上弹窗(弹出提示窗口)提示用户,如文字显示“是否将辅助终端加入互信名单”,文字下方有“是”和“否”的图标。
24.基于互信名单中可增加多个辅助终端,为了避免已加入的重复提示,在检测退出图标被点击之后,弹框提示之前,主终端可先检索互信名单中是否有该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meid,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移动设备识别码是每个终端唯一的身份认证;若有则表示之前已经添加过,不用弹窗重复提示;有则弹窗。
25.若用户点击“否”图标,则表示不需要建立信任连接,直接退出互联协同操作模式。若用户点击“是”图标,则表示需要建立信任连接,执行步骤102。
26.步骤102、检测加入图标被点击时,主终端将本机的移动设备识别码、第一密钥和加入请求一起发送给辅助终端。
27.所述加入图标即提示窗口中的“是”图标,其被点击时表示用户确认将该辅助终端加入互信名单。之后,主终端根据本机的meid生成第一密钥(如一串token密钥),将第一密钥、本机的移动设备识别码和加入请求一起发送给辅助终端。token密钥的生成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赘述。由于第一密钥是根据meid生成的,相当于是根据一个全球唯一值计算出一个唯一密钥给辅助终端保存,便于后续自动解锁时确认连接的合法性。
28.步骤103、辅助终端根据加入请求弹窗提示是否加入主终端互信名单,是则将辅助终端的第二密钥和移动设备识别码反馈给主终端。
29.所述辅助终端收到加入请求后,同样弹窗提示是否将主终端加入互信名单,其具体步骤与上述步骤101相似,区别是由辅助终端执行相应操作。同理,若检测“否”图标被点击,则退出互联协同操作模式并反馈拒绝信息至主终端上显示,拒绝信息可显示文字,例如“拒绝加入请求”。
30.检测“是”图标被点击时,辅助终端根据本机的meid生成第二密钥(对应为token密钥),将第二密钥和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一起发送给主终端。
31.所述互信名单优选为一互信列表,可通过上述步骤自动添加,在具体实施时,也可由用户设置。互信列表中还可以增加两个终端之间的连接次数,如设置一次数变量,每次连接后次数变量加1。
32.步骤104、主终端将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和第二密钥储存至互信名单。
33.这样两者之间即建立了信任连接。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与第二密钥是绑定关系,即互信名单中,一个移动设备识别码配对唯一一个第二密钥。
34.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步骤110、辅助终端定时监听主终端是否在通信范围内,是则执行步骤120,否则继续监听。
35.在主终端与辅助终端已经启动协同模式进行互联协同操作后,若用户暂停或携带辅助终端离开,锁屏时间达到后两个终端锁屏。在协同模式下,主终端与辅助终端可采用广播、wifi、蓝牙、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等方式来进行定时监听。若锁屏前退出了协同模式,则主终端在退出前发送结束指令给辅助终端,使辅助终端停止对主终端进行解锁,两个终端直接结束所述自动解锁方法。
36.通过定时监听,可减少一定的功耗。以蓝牙为例,当两个终端都开启蓝牙,每个预
设时间检索一下周围的终端,在蓝牙的通信范围内即可相互发现对方。
37.步骤120、辅助终端检测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内且解锁时,发送第二密钥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
38.基于不同方式的通信距离不同,辅助终端检测主终端在临近范围(如以辅助终端为圆心的10米半径范围)内时,表示用户可能会开启主终端,此时继续检测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否在不断缩小。由于主终端是固定不动的,辅助终端可通过wifi扫描、蓝牙扫描或定位来获取自身的位置数据,与主终端的位置数据进行计算获得两者之间的距离值。根据距离值的大小变化来判断两个终端是处于接近状态还是远离,即距离值变小表示两个终端在靠近,变大表示在远离。
39.当辅助终端根据距离值判断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如以辅助终端为圆心的1米半径范围)内时,表示两者很近。若此时辅助终端解锁,可能会与主终端通信,则辅助终端发送第二密钥和其移动设备识别码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发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广播、wifi、蓝牙等无线传输方式。
40.在所述步骤s20中,主终端收到第二密钥和移动设备识别码后,先在互信名单中查询是否有该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有则继续判断接收的第二密钥与储存的第二密钥是否相同,相同则验证通过,表示该辅助终端为可信设备,主终端自动解锁并显示之前的工作界面。例如,若主终端之前已打开了互联协同操作界面,但又因锁屏而关屏,解锁后直接从系统层自动再次进入互联协同操作界面;主终端与辅助终端继续进行协同操作。辅助终端操作时,直接跳过现有的确认操作,直接操作。
41.优选地,为了方便用户更改信任连接状态,如图2所示,在所述步骤s20之后,还包括步骤s30、退出协同模式时,主终端弹窗提示是否对辅助终端保持可信,是则结束,下次继续;否则在互信名单中删除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和第二密钥。
42.需要理解的是,所述自动解锁方法中有两次退出协同模式的机会,步骤110是锁屏前的退出,此时可直接结束。步骤s30是经历了锁屏、解锁、协同操作后的退出,此时提示用户做信任确认,是为了方便用户更改。主终端与辅助终端验证通过后,除了可以自动解锁,还可以将解锁替换为其他操作,如传输文件,打开程序等与可信度有关的操作。
43.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施例在公开上述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的基础上,还公开了一种共享系统,所述共享系统包括主终端1和辅助终端2;协同模式启动时,所述辅助终端2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1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1进行安全验证;验证通过后,主终端1自动解锁,辅助终端2跳过确认操作进入协同操作。
44.具体地,所述主终端1包括第一通信模块11、第一提示模块12和第一控制模块13。
45.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1,用于与辅助终端2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具体包括:将移动设备识别码、第一密钥和加入请求一起发送给辅助终端;以及接收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和第二密钥并传输给第一控制模块13。
46.所述第一提示模块12,用于检测结束互联协同操作时,弹窗提示是否将辅助终端加入预设的互信名单;还用于退出协同模式时,弹窗提示是否对辅助终端保持可信。
47.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3,用于检测加入图标被点击时,将本机的移动设备识别码、第一密钥和加入请求一起发送给第一通信模块11;用于将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和第二密钥储存至互信名单,用于对第二密钥和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进行安全验证,验证
通过后自动解锁并进入互联协同操作界面;还用于检测不对辅助终端保持可信时,在互信名单中删除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和第二密钥。
48.具体地,所述辅助终端2包括第二通信模块21、第二提示模块22和第二控制模块23。
49.所述第二通信模块21、用于与主终端1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定时监听主终端是否在通信范围内。数据的收发具体包括:接收加入请求并传输给第二提示模块22,发送第二密钥给主终端;所述第二提示模块22,用于根据加入请求弹窗提示是否加入主终端互信名单;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3,用于确认加入时,将辅助终端的第二密钥和移动设备识别码反馈给主终端;用于定时监听主终端是否在通信范围内,是则检测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内且解锁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21发送第二密钥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
50.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及其共享系统中,在已进行互联协同操作的两个终端之间建立信任连接,将双方终端加入互信名单来作为相互解锁的安全依据;在判断双方终端距离较近时,已解锁的终端与未解锁的终端进行安全验证后,可对未解锁的终端自动解锁,可信终端之间相互解锁大大方便了用户操作,降低了互联协同操作的复杂度,提高互联功能的易操作性。
51.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协同模式启动时,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作,进入协同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协同模式启动时,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主终端与辅助终端之间建立信任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终端与辅助终端之间建立信任连接的步骤包括:与辅助终端结束互联协同操作时,主终端弹窗提示是否将辅助终端加入预设的互信名单;检测加入图标被点击时,主终端将本机的移动设备识别码、第一密钥和加入请求一起发送给辅助终端;辅助终端根据加入请求弹窗提示是否加入主终端互信名单,是则将辅助终端的第二密钥和移动设备识别码反馈给主终端;主终端将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和第二密钥储存至互信名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模式启动时,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的步骤包括:辅助终端定时监听主终端是否在通信范围内,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否则继续监听;辅助终端检测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内且解锁时,发送第二密钥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作进行协同操作的步骤包括:主终端在互信名单中查询是否有该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有则继续判断接收的第二密钥与储存的第二密钥是否相同,相同则验证通过;主终端自动解锁并进入互联协同操作界面;辅助终端操作时,跳过确认操作,进行协同操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作进入协同操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s30、退出协同模式时,主终端弹窗提示是否对辅助终端保持可信,是则结束;否则在互信名单中删除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和第二密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终端检测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内且解锁时,发送第二密钥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的步骤包括:辅助终端检测主终端在临近范围内时,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值;辅助终端根据距离值判断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内时,发送第二密钥和移动设备识别码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8.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的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终端和辅助终端;
协同模式启动时,所述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作进入协同操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终端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一提示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与辅助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所述第一提示模块,用于检测结束互联协同操作时,弹窗提示是否将辅助终端加入预设的互信名单;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对第二密钥和辅助终端的移动设备识别码进行安全验证,验证通过后自动解锁并进入互联协同操作界面。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终端包括第二通信模块、第二提示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与主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所述第二提示模块,用于根据加入请求弹窗提示是否加入主终端互信名单;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定时监听主终端是否在通信范围内,是则检测主终端在阈值范围内且解锁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二密钥给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之间的自动解锁方法及其共享系统,所述自动解锁方法包括步骤:协同模式启动时,辅助终端检测已信任连接的主终端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是则与主终端进行安全验证;验证通过后,主终端自动解锁,辅助终端跳过确认操作,进入协同操作。通过在主终端与辅助终端之间建立信任连接,辅助终端能根据距离来感应主终端并对主终端自动解锁,从而简化了协同操作,无需用户手动解锁,方便了用户使用。解决了现有终端锁屏时不能自动解锁进入协同操作的问题。操作的问题。操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段崇修 尹志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四川酷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6
技术公布日:
20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