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浆领域,尤其是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预应力锚索是指采取预应力方法把锚索锚固在岩体内部的索状支架,用于加固边坡。锚索靠锚头通过岩体软弱结构面的孔锚入岩体内,把滑体与稳固岩层联在一起,从而改变边坡岩体的应力状态,提高边坡不稳定岩体的整体性和强度。
3.锚索张拉技术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预应力锚索张拉
数据记录一般是通过人工或预应力锚索张拉记录仪方式进行现场记录。
4.人工记录存在记录数据不准确,存在人为介入因素,记录时效性不高且工作强度大等多种问题。
5.预应力锚索张拉记录仪记录同样会存在人为介入可能,且设备分布在灌浆现场各作业面,后方不能及时了解现场作业情况,不便于专家及领导进行监测与指导,监管难度大等问题。
6.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将物联网、移动监测、软件技术引入预应力锚索张拉工程,研发一套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实现对整个锚索张拉工程的远程监控与在线记录。
7.传统锚索张拉记录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8.1、无论手工记录,还是现场记录仪自动记录都存在人为介入及篡改可能。
9.2、后方不能及时获取锚索张拉预应力及位移量等数据,不便于后方管理及远程技术支持。
10.3、记录报表在本地进行存储,当记录仪或打印出来的报表丢失后,数据无法重新回,存在数据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锚索张拉记录容易误差较大的问题;解决了数据不是能实时获取的问题;还解决了数据容易丢失的问题。
1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3.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包括:锚索张拉
模块、现地
数据采集仪、
中央服务器和监测模块;所述现地数据采集仪分别连接锚索张拉模块和中央服务器,监测模块与中央服务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锚索张拉模块用于进行施工作业;现地数据采集仪用于锚索张拉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中央服务器用于存储数据以及与传输模块和监测模块通信;监测模块用于查看实时数据。
15.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现地数据采集仪会采集工程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中;中央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信息后,会将数据信息存储,并根据检测模块发送的数据请
求进行数据返回。
16.进一步的,所述现地数据采集仪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传输模块和第一加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施工作业的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中央服务器中;第一加密模块用于保障采集数据的安全。
17.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锚索张拉模块开始工作时,数据采集模块会将锚索张拉模块工作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对锚索张拉模块的工作数据进行设置,锚索张拉模块会根据设置的数据进行对应工作;在工作完成后,数据采集模块会将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保护,再传输至传输模块中,传输模块再将数据信息传输至中央服务器中。
18.进一步的,所述锚索张拉模块由油泵、千斤顶和传感器构成;传感器分别连接油泵和千斤顶,油泵和千斤顶相互连接;通过千斤顶实现锚索张拉,传感器用于感应锚索张拉时的数据。
19.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20.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位移传感器用于感应锚索张拉时感应锚索的伸长量;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锚索的张拉力;传感器感应到千斤顶和油泵工作后的数据后,将该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模块中。
21.进一步的,所述中央服务器中设有第二加密模块和数据接口;第二加密模块用于保障传输数据的安全;数据接口用于采集数据。
22.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中央服务器在通过数据接口接收到传输模块发送的数据信息后,会将该信息进行存储再通过第二加密模块对数据进行加密,并根据检测模块发送的数据请求进行数据返回。
23.进一步的,所述中央服务器与传输模块和监测模块之间为信号连接。
24.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以通过wifi、3g、4g或5g网络连接。
25.进一步的,所述监测模块为终端;所述终端为手机或电脑。
26.由于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终端可以实时显示数据信息,并通过终端对现场施工进行及时的指导或问题解决。
2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8.1、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设备现场记录模式,通过中央服务器进行在线记录,减少人为介入可能,提高数据真实性保障。
29.2、本实用新型通过中央服务器4可以通过数据接口获取锚索张拉预应力实时数据及成果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与记录,有效解决传统记录方式中各作业面分散记录与存储存在的管理难及资料已丢失问题。
30.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地数据采集仪、中央服务器中分别加入加密模块,对锚索张拉预应力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保障数据安全。
31.4、本实用新型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和传输模块使采集到的数据更加精准。
32.5、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测模块可以有效的对各项数据进行远程监控和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33.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34.图1是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结构图。
35.图2是锚索张拉模块结构图。
36.其中,1-锚索张拉模块;2-现地数据采集仪;4-中央服务器;5-监测模块; 11-油泵;12-千斤顶;13-传感器;131-位移传感器;132-压力传感器;21-数据采集模块;22-传输模块;23-第一加密模块;41-第二加密模块;42-数据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37.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38.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39.实施例1
40.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包括:锚索张拉模块1、现地数据采集仪2、中央服务器4和监测模块5;所述现地数据采集仪2分别连接锚索张拉模块1和中央服务器4,监测模块5与中央服务器4连接。
41.所述锚索张拉模块1用于进行施工作业,包括:油泵11、千斤顶12和传感器13构成;传感器13分别连接油泵11和千斤顶12,油泵11和千斤顶12相互连接;所述油泵11和千斤顶12用于锚索张拉,具体通过千斤顶12实现锚索张拉;传感器13用于感应锚索张拉时的数据。
42.传感器13包括位移传感器131和压力传感器132;位移传感器131用于感应锚索张拉时感应锚索的伸长量,即实时监测锚索伸长的距离,并将该数据发送至数据采集模块21中;压力传感器132用于感应锚索的张拉力,即实时监测锚索的张拉力,并将数据发送至数据采集模块21中。
43.现地数据采集仪2用于锚索张拉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包括:数据采集模块21、传输模块22和第一加密模块23。
44.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1用于通过传感器13采集施工作业的各项数据,再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第一加密模块23进行加密保护,再发送至传输模块22中,进行发送;采集模块还可以设定需要采集的数据,在设定好数据后,锚索张拉模块1 会根据设定的数据进行工作,具体的,若在数据采集模块21中设置了数据,锚索张拉模块1中的千斤顶12会根据设置的参数进行锚索张拉作业。
45.所述传输模块22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中央服务器4,传输模块22和中央服务器4之间为无线连接;本实施例中,传输模块22可以为无线通信设备,通过wifi、3g、4g或5g网络将数据信息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中;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中央服务器4可以为中央云服务器。
46.所述第一加密模块23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21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更加安全,不易造成数据泄漏。
47.所述中央服务器4用于存储数据以及与传输模块22和监测模块5通信,其还包括:第二加密模块41和数据接口42;第二加密模块41用于对中央服务器4 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尤其在监测模块5调取数据时,保证监测模块5在调取数据时数据不会泄漏;数据接口42用于获取现地数据采集仪2中发送出的采集实时数据和成果数据。
48.中央服务器4在通过数据接口42接收到传输模块22发送的数据信息后,会将该信息进行存储再通过第二加密模块41对数据进行加密,并根据检测模块5 发送的数据请求进行数据返回。
49.所述监测模块5与中央服务器4信号连接,用于通过wifi、3g、4g或5g网络接收中央服务器4发送的数据信息,并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信息,监测模块5 为终端,例如手机、平板或电脑。
50.在使用中时,现场施工人员完成现场锚索张拉模块1的相关施工前准备,启动现地数据采集仪2,实现现场与中央服务器4之间的连接;现场施工人员在现地数据采集仪2中的数据采集模块21中完成参数设置并启动锚索张拉模块1;锚索张拉模块1施工后,锚索张拉的相关张拉力、伸长量会通过传输模块22实时上传中央服务器4,并在中央服务器4端进行数据记录;施工过程中,后方专家、业主、监理等人员通过监测模块5如手机或电脑,远程查看锚索张拉实时数据、过程数据,实现远程监控。现场施工人员同样通过监测模块5,进行实时数据、过程数据查看,把握工程动态;当现场锚索张拉达到设计要求后,锚索张拉工艺自动结束,无需人为参与;当锚索张拉记录结束后,中央服务器4服务器模块会自动生成锚索张拉报表,并在中央服务器4服务器模块进行集中存储;用户可以在监测模块5中查看锚索张拉报表数据(包括历史报表以及正在施工中的报表),若监测模块5为电脑,则可在电脑端对锚索张拉报表进行随时打印。
51.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设备现场记录模式,通过中央服务器4进行在线记录,减少人为介入可能,提高数据真实性保障;通过传感器13、数据采集模块21和传输模块22使采集到的数据更加精准;且通过中央服务器4可以通过数据接口 42获取锚索张拉预应力实时数据及成果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与记录,有效解决传统记录方式中各作业面分散记录与存储存在的管理难及资料已丢失问题;通过监测模块5可以有效的对各项数据进行远程监控和技术支持。
52.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技术特征:
1.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锚索张拉模块(1)、现地数据采集仪(2)、中央服务器(4)和监测模块(5);所述现地数据采集仪(2)分别连接锚索张拉模块(1)和中央服务器(4),监测模块(5)与中央服务器(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张拉模块(1)用于进行施工作业;现地数据采集仪(2)用于锚索张拉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中央服务器(4)用于存储数据以及与传输模块(22)和监测模块(5)通信;监测模块(5)用于查看实时数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地数据采集仪(2)包括:数据采集模块(21)、传输模块(22)和第一加密模块(23);数据采集模块(21)用于采集施工作业的数据;传输模块(22)用于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中央服务器(4)中;第一加密模块(23)用于保障采集数据的安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张拉模块(1)由油泵(11)、千斤顶(12)、和传感器(13)构成;传感器(13)分别连接油泵(11)和千斤顶(12),油泵(11)和千斤顶(12)相互连接;通过千斤顶(12)实现锚索张拉,传感器(13)用于感应锚索张拉时的数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13)包括位移传感器(131)和压力传感器(13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服务器(4)中设有第二加密模块(41)和数据接口(42);第二加密模块(41)用于保障传输数据的安全;数据接口(42)用于采集数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服务器(4)与传输模块(22)和监测模块(5)之间为信号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5)为终端;所述终端为手机或电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锚索张拉云监测系统,包括:锚索张拉模块、现地数据采集仪、中央服务器和监测模块;所述现地数据采集仪分别连接锚索张拉模块和中央服务器,监测模块与中央服务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设备现场记录模式,通过中央服务器进行在线记录,减少人为介入可能,提高数据真实性保障;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和传输模块使采集到的数据更加精准;且通过中央服务器可以通过数据接口获取锚索张拉预应力实时数据及成果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与记录,有效解决传统记录方式中各作业面分散记录与存储存在的管理难及资料已丢失问题;通过监测模块可以有效的对各项数据进行远程监控和技术支持。各项数据进行远程监控和技术支持。各项数据进行远程监控和技术支持。
技术研发人员:
刘强 魏永新 庹晓军 田应辉 蒋小春 杜军 陈希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3.25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