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件模具端子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嵌件模具端子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insert moldingg模具,俗称嵌件模具;嵌件为五金端子件时,在成型周期合模前,端子件必须在模具内保持一固定位置,然后将熔融之塑胶材料注入模具中成型,最终端子件与塑胶部分牢固的结合在一起。insert molding模具需要端子件在模具中精确定位,固定在合适间隙的槽内,为此需要设计合理,有效的端子定位结构,有助于注塑成型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件模具端子定位结构,结构简单、合理,有助于端子定位,且获得合适间隙,利于注塑成型,提高成型的产品品质。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嵌件模具端子定位结构,包括有组装在后模组立上的后模零件,在所述后模零件的载料面上设有定位柱和定位槽,通过定位柱插入端子料带上的定位圆孔及定位槽收纳端子料带上对应的端子来实现定位注塑成型;所述的定位柱向上凸伸,定位柱具有圆形直身部和从圆形直身部向上锥的导向圆锥部,圆形直身部的外径与定位圆孔匹配,且端子定位后,圆形直身部的最上端高出定位圆孔上端口;所述定位槽开口朝上的凹槽,定位槽的开口端具有左右对称的导入斜面,且在同一水平高度时,导向圆锥部与定位圆孔之间的间隙比导入斜面与端子之间的间隙小。
6.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圆形直身部与定位圆孔配合间隙单边为0.015mm,圆形直身部的最上端相对定位圆孔上端口高出0.20mm。
7.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定位槽在宽度与端子配合间隙单边0.0075mm,而在深度方向配合间隙为0.01mm。
8.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点定位以及设计的配合间隙,这样能保证成型的产品品质,解决端子电镀层刮伤及注射过程出现溢胶不良,也避免端子落位不准而出现压模,同时也有利于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
9.附图说明:
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1.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后模零件结构示意图;
12.附图3为图2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3.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成型后的产品示意图。
14.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1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
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参阅图1、2、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嵌件模具端子定位结构,包括有后模组立a及组装在后模组立上的后模零件1,后模零件1配合后模组立a的后模模仁板进入注塑成型,端子102是预先在端子料带100上通过冲压等方式成型好,随后通过抬料板协作放入模具中。在所述后模零件1的载料面上设有定位柱11和定位槽12,通过定位柱11插入端子料带100上的定位圆孔101及定位槽12收纳端子料带100上对应的端子102来实现定位注塑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柱11向上凸伸,且定位柱11具有圆形直身部111和从圆形直身部111向上锥的导向圆锥部112,圆形直身部111的外径与定位圆孔101匹配,导向圆锥部112引导对位,并保证端子进入模具时最先接触。且端子定位后,圆形直身部111的最上端高出定位圆孔101上端口,给予足够的定位支撑。所述定位槽12开口朝上的凹槽,图中,定位槽12是开设在后模零件1的载料面上预设的堤状凸起部上,多个定位槽12顺沿堤状凸起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满足多个端子102同时定位后一起注塑成型在一起。定位槽12的开口端具有左右对称的导入斜面121,且在同一水平高度时,导向圆锥部112与定位圆孔101之间的间隙比导入斜面121与端子102之间的间隙小。由此利用导向圆锥部112与定位圆孔101的定位关系,保证端子顺利进入定位槽12内且不被刮伤,导入斜面121给予导入,解决端子电镀层被误刮伤的情况。
18.图1、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圆形直身部111与定位圆孔101配合间隙单边为0.015mm,圆形直身部111的最上端b相对定位圆孔101上端口高出0.20mm,获得较佳的定位、稳定效果。所述定位槽12在宽度与端子102配合间隙单边0.0075mm,而在深度方向配合间隙为0.01mm,满足端子在定位槽12的部位外周注塑包胶要求。如图4所示,注塑成型后,端子102的局部包覆塑胶件200,使不同的端子之间通过塑胶件200连接在一起,且端子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准确,利于提升电子产品的质量。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点定位以及设计的配合间隙,这样能保证成型的产品品质,解决端子电镀层刮伤及注射过程出现溢胶不良,也避免端子落位不准而出现压模,同时也有利于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
20.以上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应被限制于与以上的描述和附图完全相同的结构和操作,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等效改进和变化,但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嵌件模具端子定位结构,包括有组装在后模组立上的后模零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模零件(1)的载料面上设有定位柱(11)和定位槽(12),通过定位柱(11)插入端子料带(100)上的定位圆孔(101)及定位槽(12)收纳端子料带(100)上对应的端子(102)来实现定位注塑成型;所述的定位柱(11)向上凸伸,定位柱(11)具有圆形直身部(111)和从圆形直身部(111)向上锥的导向圆锥部(112),圆形直身部(111)的外径与定位圆孔(101)匹配,且端子定位后,圆形直身部(111)的最上端高出定位圆孔(101)上端口;所述定位槽(12)开口朝上的凹槽,定位槽(12)的开口端具有左右对称的导入斜面(121),且在同一水平高度时,导向圆锥部(112)与定位圆孔(101)之间的间隙比导入斜面(121)与端子(102)之间的间隙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件模具端子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直身部(111)与定位圆孔(101)配合间隙单边为0.015mm,圆形直身部(111)的最上端相对定位圆孔(101)上端口高出0.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件模具端子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2)在宽度与端子(102)配合间隙单边0.0075mm,而在深度方向配合间隙为0.01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嵌件模具端子定位结构,包括有组装在后模组立上的后模零件,后模零件的载料面上设有定位柱和定位槽,通过定位柱插入端子料带上的定位圆孔及定位槽收纳端子料带上对应的端子来实现定位;定位柱向上凸伸并具有圆形直身部和从圆形直身部向上锥的导向圆锥部,端子定位后,圆形直身部的最上端高出定位圆孔上端口;定位槽开口朝上并具有左右对称的导入斜面,在同一水平高度时,导向圆锥部与定位圆孔之间的间隙比导入斜面与端子之间的间隙小;通过多点定位以及设计的配合间隙,能保证成型的产品品质,解决端子电镀层刮伤及注射过程出现溢胶不良,也避免端子落位不准而出现压模,同时也有利于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效率及质量。效率及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

杨松 黄小鹏 候勃安 肖昌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好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5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3-02-24 13:49: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5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端子   圆孔   间隙   圆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