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冰箱件门上搁架是一种安装在冰箱门上用于置物的框架,冰箱门上搁架通常为透明的塑料材质,其通过注塑模具能快速大批量的生产制造,但是现有注塑模具多采用机械顶出的方式进行出料,而活动的上下模具在产品表面会形成多道分型线,致使产品容易出现断差,并在产品的正面形成熔接线,进而影响了搁架成品的美观性。
3.现有技术中,根据中国专利cn216299964u所公开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设于模具本体侧部的且用于控制开模顺序的开模机构,模具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模、型芯固定板、后模;开模机构包括前模拉钩、弹性限位件、后模拉钩、挂钩,上述结构可完成产品在一次开模动作中模具各模板分优先级顺序开模控制,解决了产品既粘前模又粘后模的脱模问题,保证产品完美外观前提下,实现无顶出痕,夹线少等优点;
4.上述结构虽能够对搁架注塑件无顶出痕,但是注塑模具的脱模结构复杂,并且分批次的脱模方式增加了注塑模具的出料效率,因此增加了注塑模具的生产成本。
5.根据中国专利cn215791517u所公开的一种具有无痕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底板、吹气单元及plc控制器;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模具,模具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模具的内侧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固定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连接至plc控制器的液压缸,液压缸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出板,顶出板上开设有两个长气口;吹气单元设在模具的下端。该具有无痕顶出结构的注塑模具,可以实现注塑件的无痕顶出;
6.上述结构虽能够通过吹气单元实现产品的无痕顶出,但是仅通过在模具底部设立喷气口的方式,只能实现对注塑产品的顶出,但无法防止注塑产品与模具表面相互粘连,使得注塑模具的脱模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产品在进行顶出脱模时,容易受到上下模的影响而在产品表面产生较多分型线,并容易产生断差和熔接线的问题,使得搁架注塑件产品生产的美观性和质量不佳。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包括:
9.所述侧模座对称嵌套在所述底模座的左右两侧处,且所述动模座嵌合安装在侧模座的顶部;
10.还包括:
11.定模架,其左右对称连接在所述底模座的上端处,且所述定模架与底模座构成一体化结构;
12.限位模架,其嵌合连接在所述侧模座之间,且所述限位模架关于底模座前后对称的设置有2个;
13.动模架,其卡合设置在所述动模座之间,且所述动模架的底部与底模座的上表面中部嵌合连接。
14.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定模架、限位模架和动模架所构成的模型腔结构紧密且稳定,能注塑形成表面平滑整洁的一体式搁架产品,并且动模架能松动脱离搁架产品表面,从而方便快捷的进行顶出脱模操作。
15.优选的,所述底模座与定模架的内部还竖向贯穿开设有底向喷气流道,且底向喷气流道分别在定模架内部等距开设有2排,并且底向喷气流道与底模座的底侧面构成连通结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注塑搁架本体与侧模座、限位模架和动模座相互脱离粘连后,能通过底向喷气流道一齐向上吹气的方式,平稳快速的将搁架本体吹动顶出模具外。
16.优选的,所述定模架的外侧表面呈光滑结构,且定模架的外侧面上还嵌套设置有注塑搁架本体,并且注塑搁架本体的外表面分别与侧模座的里侧面和动模座的底侧面贴合连接,上述结构的设置使注塑件成型覆盖在定模架表面上后,能通过平滑光洁的表面快速与注塑件分离,并避免在注塑件表面产生过多分型线和熔接线,使得搁架产品更具美观性。
17.优选的,所述侧模座的外侧后端处还镂空开设有2个侧向喷气流道,且侧向喷气流道与侧模座的里侧面组成连通结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注塑模具能分别向产品的左右侧面吹气,以利用气流分离产品与侧模座表面的粘连,使得产品最终的顶出更为顺畅。
18.优选的,所述限位模架底部的左右两端处还对称开设有中向喷气流道,且中向喷气流道与注塑搁架本体之间的间隔通道构成连通结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中向喷气流道能同时向2个注塑搁架本体之间喷射气流,使得注塑搁架本体之间的侧面能与模具快速分离。
19.优选的,所述动模座的中部还上下贯穿开设有主流道,且主流道的内部还嵌套设置有注塑导管,并且注塑导管与定模架的上表面构成连通结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模具内熔融塑料的注射流动更为顺畅,并能有效节省模具内部空间,使得模具的生产成本降低。
20.优选的,所述动模架顶侧面的前后两端处还对称开设有顶向喷气流道,且顶向喷气流道与动模架的底侧面构成竖向连通结构,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定向喷气流道能利用气流快速将搁架产品的顶部与模具相互分离,使得注塑搁架本体能快速实现无痕顶出脱模的操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通过气流脱模和顶出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产品上的分型线和熔接线等顶出印记,使搁架注塑件更为美观,并且通过气喷顶出注塑件的方式,节省了原有注塑模具的机械顶出机构,有效减少了模具的生产成本,其具体内容如下:
22.1.该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侧模座、限位模架、和动模架上分别设置有侧向喷气流道、中向喷气流道和顶向喷气流道的结构,通过侧向喷气流道、中向喷气流道和顶向喷气流道分别向注塑搁架本体的左右两侧面以及顶侧面连续喷出气流,使得注塑搁架本体表面快速与模具分离,以便于后续完整快速的顶出搁架产品,达到注塑
模具能够保持产品顶出脱模时表面完整光滑的目的;
23.2.该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底模座和定模架内部设置有底向喷气流道的结构,通过分别竖向开设在底模座底部的双排底向喷气流道一齐向上喷出气流,以利用气流将注塑搁架产品平稳无痕顶起,实现注塑模具能避免在产品表面留下顶出痕迹的功能。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模座、限位模架、动模座和动模架连接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半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模座与侧模座连接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搁架本体与动模座和侧模座连接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底模座;2、定模架;3、底向喷气流道;4、注塑搁架本体;5、侧模座;6、侧向喷气流道;7、限位模架;8、中向喷气流道;9、动模座;10、主流道;11、注塑导管;12、动模架;13、顶向喷气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包括:侧模座5对称嵌套在底模座1的左右两侧处,且动模座9嵌合安装在侧模座5的顶部,定模架2,其左右对称连接在底模座1的上端处,且定模架2与底模座1构成一体化结构,限位模架7,其嵌合连接在侧模座5之间,且限位模架7关于底模座1前后对称的设置有2个,动模架12,其卡合设置在动模座9之间,且动模架12的底部与底模座1的上表面中部嵌合连接;
33.在使用该注塑模具时,首先将侧模座5、限位模架7、动模座9和动模架12分别通过气动机构的控制而紧密嵌套在底模座1的定模架2外侧面上,从而在定模架2与侧模座5、动模座9和动模架12之间的间隙中注射入熔融塑料,以凝固形成冰箱门搁架的形状,当搁架产品凝固成型后,即可再次通过气动机构控制侧模座5、限位模架7、动模座9和动模架12与定模架2分离,从而进行后续的产品脱模取料步骤。
34.在向模具内注入熔融塑料时,具体的,根据图1、图3和图4所示,动模座9的中部还上下贯穿开设有主流道10,且主流道10的内部还嵌套设置有注塑导管11,并且注塑导管11与定模架2的上表面构成连通结构,通过嵌套在主流道10内的注塑导管11向动模座9与定模架2之间的间隙内注射进熔融塑料,使得塑料快速流动填充满模具内的模腔,进而在冷却凝固后进行脱模顶出操作;
35.在进行产品顶出脱模前,先需要使用气流将注塑产品与模具表面分离开可以避免出现粘连的问题,具体的,根据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侧模座5的外侧后端处还镂空开设有2个侧向喷气流道6,且侧向喷气流道6与侧模座5的里侧面组成连通结构,限位模架7底部的左右两端处还对称开设有中向喷气流道8,且中向喷气流道8与注塑搁架本体4之间的间隔通道构成连通结构,动模架12顶侧面的前后两端处还对称开设有顶向喷气流道13,且顶向喷气流道13与动模架12的底侧面构成竖向连通结构,此时气流分别从侧向喷气流道6、中向喷气流道8和顶向喷气流道13沿注塑搁架本体4的外侧面流动,进而通过气流填充将注塑搁架本体4的外表面与模具内壁分离,使得注塑产品在顶出时不易与模具粘连;
36.在进行顶出脱模操作时,具体的,根据图2和图4所示,底模座1与定模架2的内部还竖向贯穿开设有底向喷气流道3,且底向喷气流道3分别在定模架2内部等距开设有2排,并且底向喷气流道3与底模座1的底侧面构成连通结构,定模架2的外侧表面呈光滑结构,且定模架2的外侧面上还嵌套设置有注塑搁架本体4,并且注塑搁架本体4的外表面分别与侧模座5的里侧面和动模座9的底侧面贴合连接,通过底向喷气流道3向上喷射气流,使得注塑搁架本体4沿光滑的定模架2表面移动,进而将注塑搁架本体4快速完整的脱离模具,并且气流的吹动不会在固化的注塑产品上留下顶出痕迹,以便于保持产品的美观性。
37.工作原理:使用本注塑模具时,根据图1-6所示,首先使用侧向喷气流道6、中向喷气流道8和顶向喷气流道13分别向定模架2表面吹气,使得气流沿定模架2和注塑搁架本体4的接触面流动,从而将注塑搁架本体4与模具分开,之后将侧模座5、限位模架7、动模座9和动模架12通过气动机构与底模座1分离,以便于使用底向喷气流道3向上吹出气流,从而将注塑搁架本体4无痕顶出模具外,这就是该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注塑模具由底模座(1)、侧模座(5)和动模座(9)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侧模座(5)对称嵌套在所述底模座(1)的左右两侧处,且所述动模座(9)嵌合安装在侧模座(5)的顶部;还包括:定模架(2),其左右对称连接在所述底模座(1)的上端处,且所述定模架(2)与底模座(1)构成一体化结构;限位模架(7),其嵌合连接在所述侧模座(5)之间,且所述限位模架(7)关于底模座(1)前后对称的设置有2个;动模架(12),其卡合设置在所述动模座(9)之间,且所述动模架(12)的底部与底模座(1)的上表面中部嵌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座(1)与定模架(2)的内部还竖向贯穿开设有底向喷气流道(3),且底向喷气流道(3)分别在定模架(2)内部等距开设有2排,并且底向喷气流道(3)与底模座(1)的底侧面构成连通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架(2)的外侧表面呈光滑结构,且定模架(2)的外侧面上还嵌套设置有注塑搁架本体(4),并且注塑搁架本体(4)的外表面分别与侧模座(5)的里侧面和动模座(9)的底侧面贴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座(5)的外侧后端处还镂空开设有2个侧向喷气流道(6),且侧向喷气流道(6)与侧模座(5)的里侧面组成连通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模架(7)底部的左右两端处还对称开设有中向喷气流道(8),且中向喷气流道(8)与注塑搁架本体(4)之间的间隔通道构成连通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座(9)的中部还上下贯穿开设有主流道(10),且主流道(10)的内部还嵌套设置有注塑导管(11),并且注塑导管(11)与定模架(2)的上表面构成连通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架(12)顶侧面的前后两端处还对称开设有顶向喷气流道(13),且顶向喷气流道(13)与动模架(12)的底侧面构成竖向连通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包括:所述侧模座对称嵌套在所述底模座的左右两侧处,且所述动模座嵌合安装在侧模座的顶部;还包括:定模架,其左右对称连接在所述底模座的上端处,且所述定模架与底模座构成一体化结构;限位模架,其嵌合连接在所述侧模座之间,且所述限位模架关于底模座前后对称的设置有2个;动模架,其卡合设置在所述动模座之间,且所述动模架的底部与底模座的上表面中部嵌合连接。该具备无痕顶出功能的冰箱件门上搁架注塑模具,能够有效减少产品上的分型线,使搁架注塑件更为美观,并且通过气喷顶出注塑件的方式,能使搁架注塑件不易产生断差,并能有效减少模具的生产成本。并能有效减少模具的生产成本。并能有效减少模具的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李必正 许伟志 金玲超 王湛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台州市黄岩正谊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0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3-02-24 13:4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55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模架   所述   注塑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