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
蒸锅。
背景技术:
2.蒸锅是一种利用热
蒸汽烹饪食物的厨具,传统的蒸锅包括盛水锅体、蒸盘和蒸盖,将食材放置在蒸盘上,蒸盘底部设有多个透气孔,将盛水锅体内的水煮沸,令底部的蒸汽从透气孔中冒出。
3.由于传统蒸锅的蒸汽扩散面广,热量分散,且蒸锅与周围空气时时进行热交换,导致沸水产生的热量将从锅体各个部位散出,加上水煮沸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该烹饪方式速度较慢,为了提高烹饪效率,市面上有多层蒸盘的蒸锅,每层蒸盘均设有透气孔,蒸汽从底层直达最上层,实现多层蒸盘同时烹饪食材。
4.上述多层蒸锅的烹饪效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是由于透气孔,上层的食材油水会滴落在下层的食材上,且下层的气味会随着蒸汽上窜到上层处,导致不同层之间的食材相互串味,影响了食材本身的味道。
5.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
8.一种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包括蒸锅主体和位于该蒸锅主体上的多个蒸盘、蒸盖和水箱,所述蒸盘的底部密闭,且其外侧壁上设有蒸汽通道单元和触发杆单元,所述蒸锅主体上设有蒸汽出口和触发开关,当多个所述蒸盘叠放在所述蒸锅主体上时,多个所述蒸汽通道单元相继连接,并与所述蒸汽出口对接,多个所述触发杆单元相继连接成触发杆,且该触发杆与所述触发开关连接,所述触发开关与多功能快蒸锅的工作主板电连接。
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单元的内侧壁设有连通该蒸盘内部的进气孔。
10.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蒸盘侧壁的中间靠上位置。
1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锅主体内设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气阀从所述蒸汽出口伸出,所述出气阀内设有
弹性气孔推杆,所述蒸汽通道单元的底部设有凸块,该凸块可插入所述出气阀内并推动所述弹性气孔推杆。
12.进一步的,所述蒸汽通道单元的底面镂空且设有十字形支架,使得该底面形成四个扇形的通孔,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十字形支架的中心处。
13.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气孔推杆的底部设有密封圈。
1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底部设有一温控器,该温控器与多功能快蒸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
1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单元包括弹性杆芯,当多个
所述触发杆单元相继连接时,上一个弹性杆芯的杆尾连接下一个弹性杆芯的杆头。
1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杆芯的底部设有凸出的挡片,且所述弹性杆芯的杆体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触发杆单元还包括杆芯通孔,所述杆芯通孔内设有卡板,该卡板将所述杆芯通孔分割成上通孔部和下通孔部,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上通孔部,且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住所述卡板,另一端抵住所述弹性杆芯的头端,所述弹性杆芯的挡片位于所述下通孔部。
17.进一步的,所述蒸盖的外侧壁设有向下凸起的顶脚,当所述蒸盖盖在所述蒸盘上时,所述顶脚向下推动该蒸盘的弹性杆芯。
1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盖的外侧臂设有通道封口槽,且槽口向下,所述通道封口槽与所述蒸汽通道单元对齐。
19.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的底部向上凹陷,且底部周边设有边框挡板,当两个蒸盘叠放时,下方蒸盘的盘口包住上方蒸盘的边框挡板。
20.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锅主体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蒸盘的蒸煮槽和用于放置所述水箱的水箱座,所述蒸汽出口和所述触发开关位于所述蒸煮槽和所述水箱座之间的缝隙中。
21.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容量为2升,所述蒸盘的盘面大小与a4纸大小相同。
22.进一步的,所述蒸煮槽的底部设有加热盘,所述加热盘的下表面设有加热元件,所述蒸煮槽内可拆卸设有深锅,且该深锅的底部与所述加热盘接触连接。
2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锅主体的触发开关包括弹性插杆和微动开关,所述弹性插杆的杆头与最底层蒸盘的触发杆单元的弹性杆芯接触,所述弹性插杆的杆尾与所述微动开关的触点接触,所述微动开关与工作主板电连接。
2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锅主体的水箱座一侧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通过软胶管与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并为该蒸汽发生器提供水源。
25.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水箱的出水阀对接,所述水箱的出水阀为电控水阀。
26.更进一步的,所述蒸锅主体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蒸汽发生器,为水源输送提供动力。
27.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28.本实用新型的每个蒸盘侧壁均设有蒸汽通道单元,多个蒸汽通道单元拼接成一条蒸汽通道并与蒸汽出口对接,蒸汽在该蒸汽通道内由下至上流动,继而进入各个蒸盘,蒸汽流动方向固定,不仅实现了多层蒸盘同时蒸煮不同食材,还能防止上下层蒸盘间互相串味;另一方面,蒸汽通道有利于集中热量,进一步加快蒸锅速度,真正实现快蒸;
29.本实用新型的每个蒸盘侧壁还设有触发杆单元,多个触发杆单元拼接成触发杆,用于触发多功能快蒸锅的触发开关,实现只有将蒸盘放置在蒸锅主体上,才能启动快蒸锅工作,提升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30.进一步的,触发杆单元内设有弹性杆芯,蒸盖设有用于推动弹性杆芯的顶脚,当盖好蒸盖时,由于多个触发杆单元层层联动,实现蒸盖的顶脚推动触发开关的弹性插杆,启动触发开关,从而启动多功能快蒸锅的蒸汽发生器;当蒸煮过程中取下蒸盖,弹性杆芯回弹,触发开关未启动,蒸汽发生器立刻停止产生蒸汽,避免用户被喷出的蒸汽灼伤,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蒸盘的结构分解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蒸盘的剖视图;
35.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蒸锅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发生器的剖视图;
39.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触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40.在图中,1、蒸锅主体;11、触发开关;111、弹性插杆;112、微动开关;12、蒸汽出口;13、进水口;14、加热盘;15、深锅;
41.2、蒸盘;21、触发杆单元;211、弹性杆芯;212、第一弹簧;22、蒸汽通道单元;221、进气孔;222、凸块;
42.3、蒸盖;31、顶脚;32、通道封口槽;
43.4、水箱;
44.5、蒸汽发生器;50、出气阀;51、弹性气孔推杆;511、密封圈;52、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47.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48.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49.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一种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包括蒸锅主体1和位于该蒸锅主体1上的多个蒸盘2、蒸盖3和水箱4,蒸锅主体1包括用于放置蒸盘2的蒸煮槽和用于放置水箱4的水箱座,蒸锅主体1上设有蒸汽出口12和触发开关11。
50.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蒸煮槽和水箱座的空间面积之和约等于蒸锅主体1的空间面积,在蒸煮槽和水箱座之间仅留有一缝隙,蒸汽出口12和触发开关11位于该缝隙中,使得该多功能快蒸锅结构紧凑,合理的结构设计将蒸煮槽空间最大化,使得蒸盘的盘面大小与a4纸大小相同,蒸盘的空间大,满足一个蒸盘烹饪较多食材,解决多人食量的需求;同时也满足水箱为大容量设计,该水箱的容量为2升,实现快蒸锅一次加水,长久使用。
51.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蒸盘2的底部密闭,不同于传统蒸锅的蒸盘,蒸盘底部没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的透气孔设置在蒸盘2的侧壁上,而且蒸盘2的外侧壁设有蒸汽通道单元22,当多个蒸盘2叠放在蒸锅主体1上时,多个蒸汽通道单元22相继连接形成一条蒸汽通道,并与蒸汽出口12对接。蒸汽在该蒸汽通道内由下至上流动,继而进入各个蒸盘,可见蒸汽的流动方向单一且固定,加上蒸盘底部的密闭设计,有效地防止上下层蒸盘间互相串味。
52.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蒸盘2的底部向上凹陷,且底部周边设有边框挡板,当两个蒸盘2叠放时,下方蒸盘的盘口包住上方蒸盘的边框挡板,使得叠放好的每层蒸盘内部处于密闭状态,大大提升了防串味的效果。
53.如图4和图5所示,蒸汽通道单元22的内侧壁设有连通蒸盘2内部的进气孔221,使得蒸汽集中从该处喷出,热量更加集中,进一步加快提升蒸盘内部温度的速度,真正实现快蒸。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进气孔221位于蒸盘2侧壁的中间靠上位置,使得整个蒸盘2的热量均衡,再配合蒸盘内部的大容量,便于用户摆放食材。
54.如图3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蒸锅主体1内设有蒸汽发生器5,蒸汽发生器5的出气阀50从蒸汽出口12伸出,出气阀50内设有弹性气孔推杆51,蒸汽通道单元22的底部设有凸块222,该凸块222可插入出气阀50内并推动弹性气孔推杆51,让蒸汽从出气阀50中喷出,并进入蒸汽通道内。
55.弹性气孔推杆51的底部设有密封圈511,在蒸盘2未放置到位之前,出气阀50内的弹性气孔推杆51配合密封圈511将阀口堵住,蒸汽无法从蒸汽发生器5内喷出,因此只有在蒸汽通道与蒸汽出口对接,蒸汽才能顺利喷出,且顺着蒸汽通道喷出,可见产品安全系数极高。
56.蒸汽通道单元22的凸块222与蒸汽通道单元22顶部的开口相配,即满足上下两层蒸盘2叠加时,上层蒸盘2的凸块222可插入下层蒸盘2的蒸汽通道单元22开口内,而上、下蒸汽通道单元的侧壁对接不留缝隙,从而避免蒸汽泄露,浪费热蒸汽。
57.蒸汽通道单元的底面镂空且设有十字形支架,使得该底面形成四个扇形的通孔,凸块设置在十字形支架的中心处。十字形支架不仅用于固定凸块,且合理的结构设计令蒸汽通道单元底面通孔面积最大化。
58.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5的底部设有一温控器52,该温控器与多功能快蒸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通过该温控器,多功能快蒸锅能监测并反馈蒸汽温度,从而通过调整蒸汽发生器的功率来获得需求的蒸汽温度。
59.如图3和图6所示,蒸盘2的外侧壁还设有触发杆单元21,当多个蒸盘2叠放在蒸锅主体1上时,多个触发杆单元21相继连接成触发杆,且该触发杆与触发开关11连接,触发开关11与多功能快蒸锅的工作主板电连接,只有当用户将蒸盘2放置在蒸锅主体1上时,才能触发快蒸锅的触发开关11,使其运作,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60.如图3和图5所示,触发杆单元21包括设于杆芯通孔内的弹性杆芯211,当多个触发杆单元21相继连接时,上一个弹性杆芯211的杆尾连接下一个弹性杆芯211的杆头,实现层层蒸盘的弹性杆芯联动。
61.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弹性杆芯211的底部设有凸出的挡片,且弹性杆芯211的杆体套设有第一弹簧212,触发杆单元21还包括杆芯通孔,杆芯通孔内设有卡板,该卡板将所
述杆芯通孔分割成上通孔部和下通孔部,第一弹簧212位于所述上通孔部,且第一弹簧212一端抵住卡板,另一端抵住弹性杆芯211的头端,挡片位于下通孔部,抵住卡板,防止弹性杆芯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脱离杆芯通孔。
62.弹性杆芯211的杆头受到挤压时,第一弹簧212受到进一步挤压,弹性杆芯211的杆尾从杆通道的底部伸出,挤压第一弹簧的外力消失后,在弹力恢复作用下,弹性杆芯的杆尾缩回杆芯通孔。
63.如图9所示,蒸锅主体1的触发开关11包括弹性插杆111和微动开关112,弹性插杆111的杆头与位于最底层的蒸盘2的触发杆单元21弹性杆芯211接触,弹性插杆111的杆尾与微动开关112的触点接触,微动开关112与工作主板电连接。当最底层蒸盘2的弹性杆芯211的杆尾伸出时,推动触发开关11的弹性插杆111,触发微动开关112的触点,向工作主板发出启动信号。
64.在本实用新型中,蒸盖3的外侧壁设有向下凸起的顶脚31,当蒸盖3盖在蒸盘2上时,顶脚31向下推动该蒸盘2的弹性杆芯211。由于层层蒸盘的弹性杆芯联动,依次推动下一层的弹性杆芯,最底层的弹性杆芯的杆尾推动触发开关的弹性插杆,从而启动多功能快蒸锅,蒸汽发生器开始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快蒸锅只有在蒸盖盖好时,才能启动触发开关,令蒸汽发生器开始产生蒸汽;而当蒸煮过程中,用户取下蒸盖,触发杆的弹性杆芯回弹,触发开关未启动,蒸汽发生器立刻停止产生蒸汽,避免用户被喷出的蒸汽灼伤,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65.在本实用新型中,蒸盖3的外侧臂设有通道封口槽32,且槽口向下,通道封口槽32与蒸汽通道单元22对齐。当盖好蒸盖3时,通道封口槽32封堵住最上层蒸盘2的蒸汽通达单元的顶部开口,实现蒸汽通道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绝,减少蒸汽外泄,间接提升蒸汽效率。
66.在本实用新型中,蒸煮槽的底部设有加热盘14,加热盘14的下表面设有加热元件,蒸煮槽内可拆卸设有深锅15,且该深锅15的底部与加热盘14接触连接。通过该深锅,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快蒸锅进行水煮,进一步丰富了快蒸锅的烹饪功能。
67.在本实用新型中,蒸锅主体1的水箱座一侧设有进水口13,该进水口13通过软胶管与蒸汽发生器5连接,并为该蒸汽发生器5提供水源。本实用新型的水箱为独立水箱,且容量较大,能长时间为蒸汽发生器提供水源,实现快蒸锅一次加水,长久使用。
68.进水口与水箱的出水阀对接,水箱的出水阀为电控水阀,与多功能快蒸锅的控制模块连接,实现系统统一调控,从而实现根据蒸汽需求量控制水箱的出水量,在满足热蒸汽需求量的同时避免浪费。蒸锅主体内还安装有水泵,水泵连接水箱和蒸汽发生器,为水源输送提供动力,确保水箱出水效率。
6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包括蒸锅主体和位于该蒸锅主体上的多个蒸盘、蒸盖和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的底部密闭,且其外侧壁上设有蒸汽通道单元和触发杆单元,所述蒸锅主体上设有蒸汽出口和触发开关,当多个所述蒸盘叠放在所述蒸锅主体上时,多个所述蒸汽通道单元相继连接,并与所述蒸汽出口对接,多个所述触发杆单元相继连接成触发杆,且该触发杆与所述触发开关连接,所述触发开关与快蒸锅的工作主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单元的内侧壁设有连通该蒸盘内部的进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锅主体内设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气阀从所述蒸汽出口伸出,所述出气阀内设有弹性气孔推杆,所述蒸汽通道单元的底部设有凸块,该凸块可插入所述出气阀内并推动所述弹性气孔推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单元包括弹性杆芯,当多个所述触发杆单元相继连接时,上一个弹性杆芯的杆尾连接下一个弹性杆芯的杆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盖的外侧壁设有向下凸起的顶脚,当所述蒸盖盖在所述蒸盘上时,所述顶脚向下推动该蒸盘的弹性杆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盖的外侧臂设有通道封口槽,且槽口向下,所述通道封口槽与所述蒸汽通道单元对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的底部向上凹陷,且底部周边设有边框挡板,当两个蒸盘叠放时,下方蒸盘的盘口包住上方蒸盘的边框挡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锅主体包括用于放置所述蒸盘的蒸煮槽和用于放置所述水箱的水箱座,所述蒸汽出口和所述触发开关位于所述蒸煮槽和所述水箱座之间的缝隙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煮槽内设有深锅,所述深锅的底部设有加热元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锅主体的触发开关包括弹性插杆和微动开关,所述弹性插杆的杆头与位于最底层的蒸盘的触发杆单元弹性杆芯接触,所述弹性插杆的杆尾与所述微动开关的触点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不串味的多功能快蒸锅,包括蒸锅主体和位于该蒸锅主体上的多个蒸盘、蒸盖和水箱,所述蒸盘底部密闭,且其外侧壁上设有蒸汽通道单元和触发杆单元,蒸锅主体上设有蒸汽出口和触发开关,当所述蒸盘叠放在蒸锅主体上时,多个蒸汽通道单元相继连接,并与蒸汽出口对接,多个触发杆单元相继连接成触发杆,并与触发开关连接,触发开关与快蒸锅的工作主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蒸盘侧壁的蒸汽通道单元拼接成一条蒸汽通道,使得蒸汽在该蒸汽通道内由下至上流动,继而进入各个蒸盘,蒸汽流动方向固定,不仅实现了多层蒸盘同时蒸煮不同食材,还能防止上下层蒸盘间互相串味,蒸汽通道有利于集中热量,进一步加快蒸锅速度,真正实现快蒸。真正实现快蒸。真正实现快蒸。
技术研发人员:
周志荣 张中华 陈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辉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6.23
技术公布日:
2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