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和ct
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超声影像和ct影像融合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医疗领域,医师通常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的方式对放疗靶区进行定位勾画。但由于ct影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有限,而超声对浅表组织具有良好的评估效能,因此采用超声和ct双影像的融合方式,将提高放疗靶区勾画的精准性,进而能够减小放射对患者产生的不利影响。
3.目前,超声和ct双影像的融合,主要依靠医师根据解剖定位来手动校准同步成像,因此融合成像缺乏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导致勾画出的放疗靶区存在一定的误差且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放疗靶区勾画的精准性并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包括:
7.固定片,用于固定在患者皮肤上;以及
8.定位柱,固定在
所述固定片上;
9.当所述固定片固定在患者身体上后,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固定片背离患者的一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放疗靶区的勾画时,先将固定片固定在病患区域附近;然后,利用ct设备扫描化疗靶区,此时,ct影像上会出现固定片与定位柱的影像,且由于定位柱在ct影像上会形成区别于患者身体的柱状图像,因此便于在ct影像中识别;最后,将ct影像导入超声诊断仪内,先利用超声诊断仪上的超声探头对定位柱进行探测,使得探测出的超声影像上的定位柱的影像能够与ct影像上的定位柱的影像相互对应,从而将超声影像与ct影像相互关联,进而实现ct与超声双影像的精确同步融合成像,进而提高了放疗靶区勾画的精准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11.可选的,所述定位柱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定位柱呈三角形分布。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呈三角形分布,使得定位柱的影像能够呈现在不同的ct影像上,从而在ct与超声影像相互融合时,医师能够先利用一个定位柱的影像,将ct影像与超声影像相互关联,再利用其他的定位柱影像对ct与超声的融合影像进行校准,进而有利于减小放疗靶区的勾画误差。
13.可选的,所述定位柱为铁磁性柱。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超声检测时,超声探头上连接的磁感应器能精准
检测到铁磁性柱,从而达到了便于超声影像和ct影像精准融合的目的。
15.可选的,所述固定片为能够与患者身体贴合的弧形片,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固定片外凸的一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片的弯曲弧度根据患者身体的贴合部位设计,从而使固定片能更好地贴合在患者身体上,进而提高了固定片贴合在患者身体上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透气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气槽的设置,使得固定片具备透气功能,从而使得固定片贴合在患者皮肤上时,能够减少固定片和患者皮肤之间的热量积累,进而有利于提高固定片使用时的舒适性。
19.可选的,所述固定片背离所述定位柱的一侧连接有粘胶片。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胶片的设置,便于将固定片粘贴在患者皮肤上。
21.可选的,所述固定片背离所述定位柱的一侧连接有
吸盘。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吸盘吸附在患者皮肤上,从而达到了将固定片稳定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的效果,提高了固定片安装的便捷性。
23.可选的,所述吸盘上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吸盘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抵接片,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柱插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弹性抵接片抵接在所述固定片靠近所述定位柱的一侧。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吸盘损坏需要更换吸盘时,向吸盘施加一个远离固定片的拉力,使得吸盘带动连接柱移动,连接柱带动弹性抵接片移动,弹性抵接片能够通过挤压产生形变穿过通孔,从而将吸盘与固定片分离,达到拆卸吸盘的目的。然后将新的吸盘进行安装,首先需要将连接柱上的弹性抵接片折叠并从固定片内凹的一侧插入通孔内,然后推动吸盘,当吸盘抵触于固定片时,弹性抵接片正好从通孔中穿出至固定片外凸的一侧,弹性抵接片舒展开后抵接于固定片外凸的一侧,从而完成吸盘的更换。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定位柱的设置,能够使得ct影像中存在易于识别的定位柱的影像,再将ct影像导入超声诊断仪内,从而便于通过超声探头对定位柱的探测,将超声影像和ct影像相互关联,有利于将超声影像和ct影像进行精准融合,进而达到了减小放疗靶区的勾画误差的目的;
27.2.吸盘的设置,使得固定片能稳定安装到患者身体上,从而提高了固定片安装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28.3.通过弹性抵接片与连接柱的相互配合,便于将吸盘在固定片上进行拆装,从而达到便于更换吸盘的目的。
附图说明
29.图1是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的实施例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固定片及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吸盘、连接柱及弹性抵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固定片;11、通孔;12、连接片;2、定位柱;3、透气槽;4、粘胶片;5、吸盘;6、连接柱;7、弹性抵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
38.实施例1
39.参照图1,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包括固定片1、定位柱2。
40.参照图1,固定片1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片1呈三角形环状,且固定片1的表面为曲面,固定片1上的内凹面便于与患者的皮肤贴合。
41.参照图1,定位柱2固定连接在固定片上,定位柱2位于固定片1的外凸圆周壁上。
42.参照图1,由于定位柱2呈凸起状,在ct诊断过后,ct影像中会出现较为容易识别的定位柱2的柱状影像。然后将ct影像导入超声诊断仪内,通过超声诊断仪的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诊断。当超声探头检测到定位柱2后,超声影像与ct影像在实时融合成像系统的作用下会相互关联,从而实现了两个影像的融合,进而达到了精准勾画放疗靶区的目的。
43.参照图1,定位柱2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三个,本实施例图1中定位柱2的数量为三个。当三个定位柱2呈三角形分布在固定片1上时,经过ct扫描,在最多三个ct影像上会出现易于识别的定位柱2的柱状影像。再将生成的ct影像导入超声诊断仪内,利用超声探头先对一个定位柱2进行探测,使得ct影像与超声影像相互关联。此时,ct影像与超声影像基本完成融合。然后分别对另外两个定位柱2进行探测,从而对ct影像与超声影像融合后的影像进行校准,进一步提高融合影像的精准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对放疗靶区进行勾画的准确性。
44.参照图1,为了提高超声诊断仪对定位柱2检测的精准性,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柱2为铁磁性柱。
45.参照图1,超声诊断仪中的实时融合成像系统由融合成像软件和磁感应器组成。融合成像软件设置在超声诊断仪内,磁感应器安装在超声探头上,磁感应器便于精准检测定位柱2在患者身体上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超声影像与ct影像融合的精准度。
46.参照图1,固定片1上一体成型有连接片12。固定片1上开设有透气槽3,透气槽3环绕连接片12的轴线开设。透气槽3的设计,使得固定片1具有透气功能,减少了固定片1与患者皮肤的贴合面积。当固定片1贴合在患者皮肤上时,透气槽3上方的空气能够流通,从而减小了固定片1与患者皮肤之间的热量积累,进而提高患者使用固定片1时的舒适感。
47.参照图2,连接片12背离定位柱2的一侧安装有粘胶片4,粘胶片4固定在连接片12的中部位置。粘胶片4用于将固定片1固定在患者的皮肤表面。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患者进行放疗靶区的勾画时,需先在患者身上安装固定片1。
49.首先利用连接片12上连接的粘胶片4,将固定片1背离定位柱2的一侧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且贴合位置与患者需要的位置存在一定的距离。
50.然后,对患者进行ct扫描,此时,生成的ct影像中会出现易于识别的定位柱2的柱
状影像,将生成的ct影像导入超声诊断仪内。再将超声探头的放置在一个定位柱2上,通过实时融合成像系统将超声影像与ct影像进行关联,影像关联后,超声影像与ct影像基本完成融合。再将超声探头分别放置在另外两个定位柱2上进行进行检测,从而对超声影像与ct影像的融合影像进行校准,进而使得超声影像与ct影像精准融合。
51.最后,医师根据融合后的影像,能够对放疗靶区进行精确地勾画。
52.本实施例的一种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通过定位柱2的设置,使得超声影像和ct影像能够精准融合,从而达到了减小放疗靶区的勾画误差的目的。
53.实施例2
54.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固定片1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的方式不同。
55.参照图3和图5,连接片12背离定位柱2的一侧安装有吸盘5,吸盘5与连接片12可拆卸连接,通过吸盘5自身产生的吸力能够将固定片1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56.参照图3和图4,吸盘5上一体成型有连接柱6,连接柱6远离吸盘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抵接片7。连接片12的中部位置开设有通孔11,连接柱6插设在通孔11内,弹性抵接片7抵接在连接片12靠近定位柱2的一侧,弹性抵接片7的直径大于通孔11的直径。
57.参照图4和图5,当需要将吸盘5安装到固定片1上时,先将弹性抵接片7挤压折叠在连接片12背离定位柱2的端面上,且靠近通孔11设置,再向吸盘5施加推力,当吸盘5的外凸圆周面抵触于连接片12背离定位柱2的端面上时,弹性抵接片7正好从通孔11中穿出至连接片12靠近定位柱2的一侧,弹性抵接片7舒展开后抵接于连接片12靠近定位柱2的端面上,从而将吸盘5安装在固定片1上。
58.参照图4和图5,当需要更换吸盘5时,向吸盘5施加一个远离连接片12的拉力,使得吸盘5带动连接柱6移动,连接柱6带动弹性抵接片7移动,使得弹性抵接片7通过挤压产生形变后从通孔11内穿出,从而实现将吸盘5与固定片1分离的目的。然后,再将新的吸盘5安装到固定片1上,从而完成吸盘5的更换。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片(1),用于固定在患者皮肤上;以及定位柱(2),固定在所述固定片(1)上;当所述固定片(1)固定在患者身体上后,所述定位柱(2)位于所述固定片(1)背离患者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定位柱(2)呈三角形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2)为铁磁性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1)为能够与患者身体贴合的弧形片,所述定位柱(2)位于所述固定片(1)外凸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1)上开设有透气槽(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1)背离所述定位柱(2)的一侧连接有粘胶片(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1)背离所述定位柱(2)的一侧连接有吸盘(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5)上连接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远离所述吸盘(5)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抵接片(7),所述固定片(1)上开设有通孔(11),所述连接柱(6)插设在所述通孔(11)内,所述弹性抵接片(7)抵接在所述固定片(1)靠近所述定位柱(2)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医疗定位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声和CT影像融合辅助定位结构,包括固定片和定位柱,固定片用于固定在患者皮肤上;定位柱固定在固定片上;当固定片固定在患者身体上后,定位柱位于固定片离患者的一侧。本申请具有提高放疗靶区勾画的精准性并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工作效率的效果。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罗焱文 朱庆莉 高远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7.25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