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喷雾降尘
装置技术领域,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
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在隧道的施工作业中,经常需要用到喷雾降尘装置。
3.现有的喷雾降尘装置大多采用固定方向的喷洒方式,导致喷雾降尘装置喷雾范围较小,且无法灵活快捷的进行喷洒角度调节,从而造成喷雾降尘装置的使用灵活性较差,此外,现有的喷雾降尘装置大多缺乏无线操控功能,导致工作人员在对喷雾降尘装置进行管控时需要在机身上进行操控,造成喷雾降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1、为解决现有的喷雾降尘装置大多采用固定方向的喷洒方式,导致喷雾降尘装置喷雾范围较小,且无法灵活快捷的进行喷洒角度调节,从而造成喷雾降尘装置的使用灵活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载盘、承载轴承、转动电机、传动轴以及传动盘,能够使喷雾降尘装置采用活动调节的喷洒方式,使喷雾降尘装置可以灵活快捷的进行喷洒角度调节,从而提高喷雾降尘装置的喷雾范围与其使用的灵活性;
6.2、为解决现有的喷雾降尘装置大多缺乏无线操控功能,导致工作人员在对喷雾降尘装置进行管控时需要在机身上进行操控,造成喷雾降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无线控制器以及液位传感器,能够使工作人员对喷雾降尘装置的管控可以更加简便快捷,从而提高喷雾降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7.通过下面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优势和特征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并可以通过说明书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得到实现。
8.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优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包括
机体、转动载盘和雾炮机,
所述机体上端中部安装有所述转动载盘,所述转动载盘下端设置有承载轴承,所述转动载盘上端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安装有所述雾炮机,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内底端中部安装有泵机,所述泵机上端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蓄水腔内顶端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蓄水腔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传动输出端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端安装有传动盘,所述机体上端一侧安装有无线控制器,所述机体一侧壁上安装有注水阀。
9.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与所述转动载盘通过所述承载轴承连接,所述机体与所述承载轴承通过卡槽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承载轴承可以确保所述转动载盘的旋转运动顺畅。
1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载盘与所述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雾炮机通过螺栓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所述雾炮机的工作状态稳定。
13.进一步的,所述蓄水腔成型于所述机体上,所述机体与所述泵机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泵机与所述输送管插接,所述机体与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螺钉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喷雾降尘装置的水液输送顺畅。
15.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与所述转动电机通过卡槽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传动盘插接,所述传动盘与所述转动载盘啮合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所述转动电机的动力传输稳定。
17.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与所述无线控制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机体与所述注水阀通过螺纹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工作人员对喷雾降尘装置的操控管理更加便捷。
19.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控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转动电机、所述泵机以及所述雾炮机均电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喷雾降尘装置的电路连接稳定。
21.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22.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实施例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23.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24.图1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的电路框图。
26.图中:
27.1为机体;2为转动载盘;3为承载轴承;4为支架;5为雾炮机;6为蓄水腔;7为泵机;8为输送管;9为液位传感器;10为转动电机;11为传动轴;12为传动盘;13为无线控制器;14为注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29.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机体1、转动载盘2和雾炮机5,机体1上端中部安装有转动载盘2,转动载盘2下端设置有承载轴承3,转动载盘2上端安装有支架4,支架4上端安装有雾炮机5,机体1内设置有蓄水腔6,蓄水腔6内底端中部安装有泵机7,泵机7上端安装有输送管8,蓄水腔6内顶端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9,蓄水腔6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电机10,转动电机10的传动输出端安装有传动轴11,传动轴11上端安装有传动盘12,机体1上端一侧安装有无线控制器13,机体1一侧壁上安装有注水阀14,其中,泵机7可以将蓄水腔6内的水液通过输送管8注入雾炮机5内,由雾炮机5将其雾化并喷洒,转动电机10可以通过传动轴11和传动盘12带动转动载盘2进行旋转调节工作,从而使支架4与雾炮机5可以进行灵活的角度调节,提高雾炮机5的喷洒降尘范围,液位传感器9可以对蓄水腔6内的水液余量变化进行检测,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向蓄水腔6内补充水液。
32.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机体1与转动载盘2通过承载轴承3连接,机体1与承载轴承3通过卡槽连接,转动载盘2与支架4通过螺栓连接,支架4与雾炮机5通过螺栓连接,蓄水腔6成型于机体1上,机体1与泵机7通过螺钉连接,泵机7与输送管8插接,机体1与液位传感器9通过螺钉连接,机体1与转动电机10通过卡槽连接,传动轴11与传动盘12插接,传动盘12与转动载盘2啮合连接,能够确保喷雾降尘装置的结构连接稳固。
3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机体1与无线控制器13通过螺钉连接,机体1与注水阀14通过螺纹连接,无线控制器13与液位传感器9、转动电机10、泵机7以及雾炮机5均电连接,能够确保工作人员对喷雾降尘装置的操控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34.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注水阀14向蓄水腔6内注入水液,然后通过无线控制器13启动泵机7与雾炮机5同时进行工作,泵机7可以将蓄水腔6内的水液通过输送管8注入雾炮机5内,由雾炮机5将其雾化并喷洒,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无线控制器13启动转动电机10进行工作,转动电机10可以通过传动轴11和传动盘12带动转动载盘2进行旋转调节工作,从而使支架4与雾炮机5可以进行灵活的角度调节,提高雾炮机5的喷洒降尘范围,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无线控制器13启动液位传感器9进行工作,液位传感器9可以对蓄水腔6内的水液余量变化进行检测,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向蓄水腔6内补充水液,确保喷雾除尘装置的工作状态稳定。
3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转动载盘(2)和雾炮机(5),所述机体(1)上端中部安装有所述转动载盘(2),所述转动载盘(2)下端设置有承载轴承(3),所述转动载盘(2)上端安装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上端安装有所述雾炮机(5),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蓄水腔(6),所述蓄水腔(6)内底端中部安装有泵机(7),所述泵机(7)上端安装有输送管(8),所述蓄水腔(6)内顶端一侧安装有液位传感器(9),所述蓄水腔(6)的一侧设置有转动电机(10),所述转动电机(10)的传动输出端安装有传动轴(11),所述传动轴(11)上端安装有传动盘(12),所述机体(1)上端一侧安装有无线控制器(13),所述机体(1)一侧壁上安装有注水阀(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与所述转动载盘(2)通过所述承载轴承(3)连接,所述机体(1)与所述承载轴承(3)通过卡槽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载盘(2)与所述支架(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支架(4)与所述雾炮机(5)通过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6)成型于所述机体(1)上,所述机体(1)与所述泵机(7)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泵机(7)与所述输送管(8)插接,所述机体(1)与所述液位传感器(9)通过螺钉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与所述转动电机(10)通过卡槽连接,所述传动轴(11)与所述传动盘(12)插接,所述传动盘(12)与所述转动载盘(2)啮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与所述无线控制器(13)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机体(1)与所述注水阀(14)通过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控制器(13)与所述液位传感器(9)、所述转动电机(10)、所述泵机(7)以及所述雾炮机(5)均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喷雾降尘装置,包括机体、转动载盘和雾炮机,所述机体上端中部安装有所述转动载盘,所述转动载盘下端设置有承载轴承,所述转动载盘上端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安装有所述雾炮机。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动载盘、承载轴承、转动电机、传动轴以及传动盘,能够使喷雾降尘装置采用活动调节的喷洒方式,使喷雾降尘装置可以灵活快捷的进行喷洒角度调节,从而提高喷雾降尘装置的喷雾范围与其使用的灵活性,通过设置无线控制器以及液位传感器,能够使工作人员对喷雾降尘装置的管控可以更加简便快捷,从而提高喷雾降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提高喷雾降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提高喷雾降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
李超祥 林高山 黄程 宗科成 杨兴 刘锋 李国辉 孟庆垚 何磊 袁荣旺 黄昌辉 胡金石 揭木雄 劳业亮 明恒 李姣奎 牛亚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8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