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电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
夹具及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的pcb业界;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的电镀流程中会使用电镀龙门垂直线;垂直线使用快速夹具上下pcb板;但是目前的生产线生产的板只能生产≥0.4mm板厚以上的板;在龙门垂直线装置中有破水装置浮架;当薄板时板子无法将浮架下沉;薄板会弯曲无法电镀也就无法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及支撑装置,既可以生产薄板(板厚0.4mm以下)也可以生产厚板(板厚0.4mm以上)的电镀板。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及支撑装置,包括双联
组件和两组夹具组件,
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固定头、夹杆一、夹杆二、定位杆一和弹簧,所述夹杆一设置在所述固定头的下端,所述定位杆一设置在所述夹杆一中部位置,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夹杆一上部,所述夹杆二铰接在所述定位杆一远离夹杆一的一端且上端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双联组件包括连杆和两个拨杆,所述夹杆一的上端还设有定位杆二,所述拨杆的下端和所述定位杆二远离夹杆一的一端铰接且和所述夹杆二的上部抵接,所述连杆与两个所述拨杆的上端连接。
5.优选的,所述固定头包括固定板、夹板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夹杆一连接,所述夹板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
6.优选的,所述夹杆一的下端设有两个卡杆,所述夹杆二与所述卡杆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卡杆配合将电路板夹住的卡板。
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还包括飞靶、浮架和高度可调的支撑组件,所述飞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上部,所述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均布在所述飞靶上,所述浮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下部。
8.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二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一的容纳孔,所述支撑杆二上还设有径向的与所述容纳孔相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锁止螺钉。
9.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使用sus316材质制成且外表面进行喷砂处理。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1.1、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生产薄板(板厚0.4mm以下)也可以生产厚板(板厚0.4mm以上) 的电镀板。
12.2、通过树叶子双联装置能够使得二个夹具只需要搬起和按压一次;减少劳动强度提升效率。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注:1、连杆,2、拨杆,3、定位杆二,4、弹簧,5、定位杆一,6、卡杆,7、卡板,8、夹杆二,9、固定板,10、夹板,11、夹杆一,12、飞靶,13、支撑杆二,14、支撑杆一,15、浮架,16、锁止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19.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在本发明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1.实施例1
2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及支撑装置,包括双联组件和两组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固定头、夹杆一11、夹杆二8、定位杆一5和弹簧4,所述夹杆一11设置在所述固定头的下端,所述定位杆一5设置在所述夹杆一11中部位置,所述弹簧4设置在所述夹杆一11上部,所述夹杆二8铰接在所述定位杆一5远离夹杆一11的一端且上端与所述弹簧4连接;所述双联组件包括连杆1和两个拨杆2,所述夹杆一11的上端还设有定位杆二3,所述拨杆2的下端和所述定位杆二3 远离夹杆一11的一端铰接且和所述夹杆二8的上部抵接,所述连杆1与两个所述拨杆2的上端连接。
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头包括固定板9、夹板10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9与所述
夹杆一11连接,所述夹板10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板9可拆卸连接。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杆一11的下端设有两个卡杆6,所述夹杆二8与所述卡杆6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卡杆6配合将电路板夹住的卡板7。
25.实施例2
2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还包括飞靶12、浮架15和高度可调的支撑组件,所述飞靶12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上部,所述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均布在所述飞靶12上,所述浮架15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下部。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一14和支撑杆二13,所述支撑杆二13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一14的容纳孔,所述支撑杆二13上还设有径向的与所述容纳孔相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锁止螺钉16。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使用sus316材质制成且外表面进行喷砂处理。
29.具体的,在生产薄板时,支撑组件调整到比板子长1-2cm,在支撑组件的重力作用下压迫浮架破水;如果是生产厚板可以借助于pcb板自身的重力压迫浮架破水;
30.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联组件和两组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固定头、夹杆一(11)、夹杆二(8)、定位杆一(5)和弹簧(4),所述夹杆一(11)设置在所述固定头的下端,所述定位杆一(5)设置在所述夹杆一(11)中部位置,所述弹簧(4)设置在所述夹杆一(11)上部,所述夹杆二(8)铰接在所述定位杆一(5)远离夹杆一(11)的一端且上端与所述弹簧(4)连接;所述双联组件包括连杆(1)和两个拨杆(2),所述夹杆一(11)的上端还设有定位杆二(3),所述拨杆(2)的下端和所述定位杆二(3)远离夹杆一(11)的一端铰接且和所述夹杆二(8)的上部抵接,所述连杆(1)与两个所述拨杆(2)的上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头包括固定板(9)、夹板(10)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9)与所述夹杆一(11)连接,所述夹板(10)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板(9)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杆一(11)的下端设有两个卡杆(6),所述夹杆二(8)与所述卡杆(6)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卡杆(6)配合将电路板夹住的卡板(7)。4.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还包括飞靶(12)、浮架(15)和高度可调的支撑组件,所述飞靶(12)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上部,所述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均布在所述飞靶(12)上,所述浮架(15)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下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一(14)和支撑杆二(13),所述支撑杆二(13)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一(14)的容纳孔,所述支撑杆二(13)上还设有径向的与所述容纳孔相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锁止螺钉(1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使用sus316材质制成且外表面进行喷砂处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电池传感器电路板垂直电镀线的夹具及支撑装置,夹具包括双联组件和两组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固定头、夹杆一、夹杆二、定位杆一和弹簧,所述夹杆一设置在所述固定头的下端,所述定位杆一设置在所述夹杆一中部位置,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夹杆一上部,所述夹杆二铰接在所述定位杆一远离夹杆一的一端且上端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双联组件包括连杆和两个拨杆,所述夹杆一的上端还设有定位杆二,所述拨杆的下端和所述定位杆二远离夹杆一的一端铰接且和所述夹杆二的上部抵接,所述连杆与两个所述拨杆的上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生产薄板(板厚0.4mm以下)也可以生产厚板(板厚0.4mm以上)的电镀板。以生产厚板(板厚0.4mm以上)的电镀板。以生产厚板(板厚0.4mm以上)的电镀板。
技术研发人员:
王均臣 李华团 张伦亮 王春雪 王亮 段绍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西景旺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3
技术公布日:
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