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推进器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船用推进器及船舶。


背景技术:



2.现有电动形式的船用推进器中变速结构相对单一,在小功率的船用推进器中使用较多,适用于小型船舶,只能提供相对小的动力,适用机器有限。并且现有的变速结构中缺少保护装置,船在水里行进时,由于不清楚水下状况,难免发生触礁或者撞上其他较为坚硬的物体的情况。从而对船用推进器的传动机构造成较大的损伤,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传动失效,最终对船舶运行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提高安全性的船用推进器及船舶。
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推进器,包括电机、传动组件螺旋桨所述电机输出转动扭矩,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机和所述螺旋桨,用于将所述转动扭矩传递至所述螺旋桨,所述传动组件还用于转换所述电机输出的转动速率,或/和用于在所述螺旋桨过载时断开传动,降低传动组件和螺旋桨产生过载损坏的风险,实现对传动结构和螺旋桨的保护。
5.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船舶,包括船体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船用推进器,所述船用推进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船体。
6.本技术的船用推进器和船舶中的传动组件可以转换电机的输出速率,能够适配不同型号的机器,提升船用推进器的动力;或/和在螺旋桨被缠绕或撞击到礁石等阻碍物时及时断开传动,从而降低螺旋桨和变速组件受到的扭矩,起到保护作用。当阻碍物清除后,传动保护件可以恢复螺旋桨与变速组件之间的传动连接,继续传递电机输出的转动扭矩,有效提升船用推进器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8.图1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9.图2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3.图6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5.图8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6.图9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7.图10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1为船用推进器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船舶的结构示意图。
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1.22.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
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参见图1,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推进器100,包括电机1、传动组件3和螺旋桨2。电机1输出转动扭矩,传动组件3连接于电机1和螺旋桨2,用于将电机1输出的转动扭矩传递至螺旋桨2。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变速组件,用于转换所述电机1输出的转动速率;或者,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传动保护件4,用于在所述螺旋桨2过载时断开传动;或者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变速组件和传动保护件4,以同时实现转换电机1输出的转动速率和过载保护的功能。
28.需要说明的是,断开传动包括发生打滑传动、摩擦传动、缓冲传动等多种形式,并不局限于传动保护件4与螺旋桨2断开连接的形式。当螺旋桨2收到的扭矩恢复正常时,传动保护件4可以恢复传动组件3与螺旋桨2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使传动组件3继续传递转动扭矩至螺旋桨2。
29.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在传动路径上设有第一变速组件5和传动保护件4,第一变速组件5用于转换电机1输出的转动速率,传动保护件4用于在螺旋桨2过载时断开传动,从而减少第一变速组件5和螺旋桨2因受到的扭矩过大而损坏的问题。
30.具体地,第一变速组件5为齿轮变速组件,且第一变速组件5连接电机1。传动组件3在传动路径上还设有第二变速组件6,第二变速组件6为齿轮变速组件,用于转换第一变速组件5输出的转动速率,从而调整螺旋桨2的转动速率。传动保护件4设有连接第一变速组件5与第二变速组件6的离合器41。
31.在本技术的实施中,该离合器41包括但不限于过载离合器,当螺旋桨2被缠绕或撞击到礁石等阻碍物时,离合器41能够在螺旋桨2过载时打滑,从而降低螺旋桨2和第一变速组件5受到的扭矩,起到保护作用。当阻碍物清除后,传动保护件4可以恢复螺旋桨2与第一变速组件5之间的传动连接,继续传递电机1输出的转动扭矩,有效提升船用推进器100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32.在本技术的实施中,船用推进器100还包括机架90,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均安装于机架上。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在机架90上稳定运转,实现有效转换速率。
33.进一步地,第一变速组件5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51和第一从动齿轮52。第一主动齿轮51与电机1同轴设置,固定连接电机1的输出轴。第二变速组件6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连接,用于接收第一从动齿轮52的转动扭矩,并带动第二从动齿轮62转动,实现对第一变速组件5输出的转动速率的转换。
3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齿轮51设有第一主动齿轮轴511,第一主动齿轮轴511可转动地连接于机架90上。具体地,机架90上可设置轴孔和固定于轴孔内的轴承,第一主动齿轮轴511可通过与轴承配合稳定地相对机架90转动。电机1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齿轮轴511固定连接。电机1的输出轴转动时,第一主动齿轮轴511可以在机架90上稳定转动,以便传递电机1的输出扭矩。可以理解地,第一从动齿轮52设有第一从动齿轮轴521,第二主动齿轮61设有第二主动齿轮轴611,第二从动齿轮62设有第二从动齿轮轴621。第一从动齿轮轴521、第二主动齿轮轴611、第二从动齿轮轴621能够与第一主动齿轮轴511相同方式安装在机架90上,从而实现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在机架90上的稳定运转。
35.具体地,第一主动齿轮51的直径小于第一从动齿轮52的直径,第二主动齿轮61的直径小于第二从动齿轮62的直径,以将电机1输出的转动速率转换为相对较低的转动速率,并传递至螺旋桨2,使螺旋桨2获得较大的转动力矩,从而产生足够的推进力,以提供船舶行驶的动力。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主动齿轮61的直径也可以大于第二从动齿轮62的直径,以便将第一变速组件5输出的转动速率转换为相对较高的输出速率。各个齿轮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直齿轮、斜齿轮等,齿轮齿数之间的比值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满足传动需求即可,本技术不对此进行限定。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的轴线大致平行设置,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同轴设置,传动保护件4连接于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之间。具体地,传动保护件4设置于第一从动齿轮轴521与第二主动齿轮轴611的连接处,在螺旋桨2过载时,传动保护件4断开第一从动齿轮轴521与第二主动齿轮轴611之间的传动连接。第二从动齿轮62的轴线与第二主动齿轮61的轴线大致平行设置,且第二从动齿轮62与第一主动齿轮51错开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安装第二变速组件6时,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之间的安装精度满足设计需求即可,无需考虑第二从动齿轮62与第一变速组件5之间的安装位置关系,有利于降低传动组件3的组装难度,方便后续的维修和更换;另一方面第二从动齿轮62与第一主动齿轮51错开设置可以增加螺旋桨2转轴与电机1转轴之间的距离,适用于船用推进器100在船舶中的安装位置距离水面较高的情况。
37.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3在传动路径上设有带传动组件33,用于传递第二变速组件6的转动扭矩至螺旋桨2,并在所述螺旋桨2过载时打滑传动。传动组件3还包括第一箱体31,第一箱体31为机架90的一部分。第一变速组件5、传动保护件4和第二变速组件6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31内,带传动组件33于第一箱体31的外侧连接第二变速组件6。第一箱体31至少部分位于水面上,以利于减少行船阻力。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带传动组件33也可以于第一箱体31内连接第二变速组件6。
38.具体地,带传动组件33包括第一传动轮331、第二传动轮332和传动带333。传动带333套设于第一传动轮331和第二传动轮332上。第一传动轮331连接第二从动齿轮62,用于接收转动扭矩。第一传动轮331与第二从动齿轮62同轴,并且第一传动轮331的转动轴与第二从动齿轮62的第二从动齿轮轴621固定连接固定。第二传动轮332用于输出转动扭矩,且第二传动轮332连接螺旋桨2,第二传动轮332带动螺旋桨2旋转。具体地,第二传动轮332的转动轴与螺旋桨2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传动带333带动第二传动轮332旋转时,螺旋桨2随第二传动轮332同步转动。
39.带传动组件33一方面可以增加变速级数,以使适配更大功率的电机1,为船用推进器100提供更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在螺旋桨2受到撞击时,带传动组件33可以提供一定地缓冲作用,保护其他传动结构。此外,带传动组件33还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提高船用推进器100的使用舒适性。
40.在本实施例中,船用推进器100还包括循环泵10、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和第三管道13,以实现对电机1、传动组件3等结构的散热,减少设备、机械结构等出现过热失效的问题。第一管道11连通循环泵10的进口端及第一箱体31,循环泵10通过第一管道11抽取第一箱体31内的冷却液体。第二管道12和第三管道13并联至循环泵10的出口端,且第三管道13连通电机1,第二管道12依次连通电机1和第一箱体31。循环泵10通过第二管道12和第三
管道13将冷却液体输送至电机1和第一箱体3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箱体31部分浸没在水面下,以使第一箱体31内的部分冷却液体与周围水域环境的温度保持一致,实现冷却液体的降温。第一管道11用于抽取第一箱体31水下部分内的冷却液体至循环泵10,经由循环泵10将冷却液体通过第二管道12和第三管道13输送至电机1和传动组件3,实现电机1和传动组件3的降温。电机1的壳体还可以连通第一箱体31,冷却液体对电机1散热后可以重新流入第一箱体31,并在重力作用下流至第一箱体31的水下部分,利用水域环境对冷却液体进行降温。如此,船用推进器100可以在行船过程中,利用自然环境对冷却液体进行热交换,无需设置额外的冷却设备,节约生产成本。
41.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箱体31还可以设置在水面上,第一管道11部分浸没在水面下。第一箱体31内的液体抽出至第一管道11浸没水下的部分时,温度较高的液体与周围水域环境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却液体的降温,再由循环泵10将降温后的液体通过第二管道12和第三管道13输送至电机1和第一箱体31,实现对电机1、传动组件3等结构的散热。
42.进一步地,船用推进器100还可以包括过滤器14,过滤器14设置于水面上,且连接于第二管道12和第三管道13与循环泵10之间。过滤器14用于过滤散热液体中的杂质,减少杂质对电机1和传动组件3的磨损,提升电机1和传动组件3的运动稳定性。第二管道12和第三管道13上还设有若干喷淋件15,喷淋件15位于电机1和第一箱体31内,用于将降温后的冷却液体均匀的喷洒在电机1的壳体和第一箱体31内,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减少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箱体31内填充冷却液,冷却液具有润滑作用,冷却液可以是润滑冷却机油,所述冷却液用于对传动组件3润滑,还可以与传动组件3热耦合。
4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变速组件5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式,第一变速组件5还可以由三个齿轮依次啮合构成,或者是由四个齿轮依次啮合构成。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变速组件5的齿轮数量并不作限定。第一变速组件5也可以由多个阻尼轮依次配合构成。任何旨在能够对电机1的扭矩转换速率的变速结构都属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44.第二变速组件6也可以由三个或多个齿轮依次啮合构成,本技术不对第二变速组件6的齿轮数量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变速组件6还可以由涡轮蜗杆结构配合构成,或者由多个阻尼轮依次配合构成。任何旨在能够对第一变速组件5的扭矩转换速率进行变速的结构都属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45.带传动组件33中的传动带333数量可以为一条或多条,本技术不对此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带传动组件33还可以替换为链传动结构。任何旨在能够对第二变速组件6的输出扭矩进行传递的结构都属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46.请参阅图2,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对第二从动齿轮62与第一主动齿轮51的相对位置进行改变,形成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图2所示实施例的船用推进器100中,第二从动齿轮62与第一主动齿轮51相对设置,换句话说,第二从动齿轮62设置于第二主动齿轮61的上方,有利于缩减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的堆叠布局后的整体尺寸,提高空间利用率,有利于船用推进器100的小型化发展,适用于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
47.进一步地,第二从动齿轮62还可以与第一主动齿轮51同轴设置,有利于减少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的结构不对称性,降低传动过程中的机械振动,减少设备噪音,增加机器使用的舒适性。
48.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带传动组件3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箱体31内,以提升带传动组件33的安全性。
49.请参阅图3,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对第二变速组件6的结构形式进行替换,形成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图3所示实施例的船用推进器100中,第二主动齿轮61和第二从动齿轮62为相互啮合的锥齿轮,第二主动齿轮61的轴线与第二从动齿轮62的轴线垂直。传动保护件4连接于第一从动齿轮52与第二主动齿轮61之间。
50.图3所示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还设有第三变速组件7,第三变速组件7传动连接于第二从动齿轮62与螺旋桨2之间,替代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带传动组件33。第三变速组件7为齿轮变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主动齿轮71和第三从动齿轮72。具体地,第三主动齿轮71和第三从动齿轮72为相互啮合的锥齿轮,第三主动齿轮71的轴线与第三从动齿轮72的轴线垂直,第三主动齿轮71传动连接第二从动齿轮62,第三从动齿轮72传动连接螺旋桨2。具有锥齿轮结构的第二变速组件6和第三变速组件7具有改变传动方向、提高传动稳定性的优点。
5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变速组件6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从动齿轮62,多个第二从动齿轮62均为锥齿轮。第三变速组件7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三从动齿轮72,多个第三从动齿轮72均为锥齿轮。
52.图3所示实施例中利用具有锥齿轮结构的第二变速组件6和第三变速组件7替代带传动组件来传递第一变速组件5的输出扭矩,并带动螺旋桨2转动,有利于提升传动稳定性和传动精度,减少机器使用时的噪音。此外,具有锥齿轮结构的第三变速组件7还有利于减小机器在水下部分的体积,降低行船阻力。
53.请参阅图4,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对图3所示实施例中电机1与传动组件3的相对位置进行改动,并且取消第三变速组件7,形成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机1与第一变速组件5及第二变速组件6由左右设置形式改变为上下设置形式,第三变速组件7被取消,第二从动齿轮62连接螺旋桨2,且第二从动齿轮62的轴线与所述螺旋桨2的轴线同轴设置,所述螺旋桨2的轴线与所述电机1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一变速组件5和传动保护件4设置于第一箱体31内,第二变速组件6设置于第一箱体31外。第二变速组件6直接连接螺旋桨2,使螺旋桨2的轴线与电机1的轴线垂直设置,通过改变第一变速组件5、第二变速组件6与电机1的位置及变速比,适应不同的安装和使用需求,增加了船用推进器100的适用性。
54.图4所示实施例的船用推进器100中,直接由第二变速组件6带动螺旋桨2转动,减少了传动层级,有利于提高机器的传动效率,减少能量损失,提升推进动力。
55.请参阅图5,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箱体31内添加润滑油泵32,形成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箱体31内还设有润滑油泵32,该润滑油泵32设置于第一变速组件5背离传动保护件4的一侧,用于驱使第一箱体31内的冷却液循环流动,减少机器内部结构运转时的摩擦阻力。具体地,润滑油泵32的动力机构(如齿轮、叶轮等结构)传动连接第一从动齿轮轴521,润滑油泵32的动力机构随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润滑油泵32在转动力矩作用下驱动冷却液流动,从而实现第一箱体31内冷却液的泵出和泵入,让第一变速组件5、传动保护件4等在运转过程中能够被冷却液充分浸润,减少机构之间的摩擦阻力,降低噪音,提升传动稳定性,并同时对传动组件3有效冷却。
56.请参阅图6,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对图5所示实施例中润滑油泵32的设置位置进行变换,形成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图6所示实施例中,润滑油泵32设置于传动保护件4朝向第二变速组件6的一侧,有利于提升传动保护件4的浸润效果,减少传动保护件4因摩擦阻力过大导致卡死,造成传动失效的问题。
57.在其他实施例中,润滑油泵32还可以连接至第二从动齿轮62的输出轴,能够降低润滑油泵32的转动速度,在保证润滑效果的同时,尽量降低机器振动和噪音,提升传动平稳性。可以理解,润滑油泵32还可以连接至传动组件3的其他转轴上,满足机器的使用需求即可,本技术不对此进行限定。
58.进一步地,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变速组件6还可以替换为带传动组件,带传动组件的结构与图1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59.请参阅图7,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对图6所示实施例的传动保护件4中的离合器替换为联轴器或减震器,形成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图7所示实施例中,传动保护件4包括柔性联轴器、减震器中的任一种,联轴器或减震器连接第一变速组件5与第二变速组件6。在螺旋桨2发生过载情况时,联轴器或减震器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并减少传动组件3的振动,达到保护传动组件3的目的。具体地,柔性连轴器或减震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从动齿轮52的转轴和第二主动齿轮61的转轴,柔性连轴器或减震器中设有柔性结构,该柔性结构可以是橡胶、弹簧、电磁体、热塑性塑胶等结构件。在螺旋桨2发生过载情况时,柔性连轴器或减震器中的柔性结构能够吸收螺旋桨2回传的过载扭矩,避免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中的齿轮结构因扭矩过大造成的机械损坏。
60.此外,与离合器相比,柔性联轴器、减震器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传动保护件4中柔性联轴器、减震器等的选用有利于降低船用推进器100制造成本。第一从动齿轮52通过传动保护件4传递扭矩至第二主动齿轮61时,柔性连轴器或减震器中的柔性结构还能够帮助缓冲机械振动,降低机器噪音,维持传动平稳性。
61.请参阅图8,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对图1所示实施例的船用推进器100中增加第三变速组件7和换挡组件34,形成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图8所示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还包括第三变速组件7和换挡组件34,第三变速组件7为齿轮变速组件。螺旋桨2传动连接第三变速组件7和第二变速组件6,换挡组件34设置于第二变速组件6与第三变速组件7之间,用于切换第二变速组件6和第三变速组件7与第一变速组件5之间的传动连接状态。第二变速组件6的输出转速小于第三变速组件7的输出转速,通过换挡组件34可以实现螺旋桨2转动速率的调整,适配不同的船舶载重条件。
62.具体地,第三变速组件7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主动齿轮71和第三从动齿轮72,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三主动齿轮71同轴设置。换挡组件34设置于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三主动齿轮71之间。第二从动齿轮62与第三从动齿轮72同轴设置,且第二从动齿轮62与第三从动齿轮72用于传动连接螺旋桨2。换挡组件34通过切换第二主动齿轮61和第三主动齿轮7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实现螺旋桨2转动速率的调整。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换挡组件34包括但不限于同步器等装置。当换挡组件34扣接第二主动齿轮61,使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传动连接时,第三主动齿轮7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被切断,由第二变速组件6传递第一变速组件5的输出扭矩,第二从动齿轮62将调整后的转动速率传递至螺旋桨2。当换挡组件34扣接第三主动齿轮71,使第三主动齿轮71与第一从
动齿轮52传动连接时,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被切断,由第三变速组件7传递第一变速组件5的输出扭矩,第三从动齿轮72将调整后的转动速率传递至螺旋桨2。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变速组件7的输出速率大于第二变速组件6的输出速率,换挡组件34切换第二变速组件6和第三变速组件7与第一变速组件5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时,螺旋桨2的转速可以在高速转动和低速转动之间进行切换,以满足不同的行船需求。
63.进一步地,传动组件3还包括第四变速组件8,第四变速组件8传动连接第二变速组件6和第三变速组件7,第四变速组件8用于转换第二变速组件6或第三变速组件7输出的转动速率,第四变速组件8传动连接螺旋桨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变速组件8包括相互啮合的第四主动齿轮81和第四从动齿轮82,第四主动齿轮81传动连接第二变速组件6和第三变速组件7。第四主动齿轮81的轴线与第四从动齿轮82的轴线垂直,为锥齿轮结构。
64.传动组件3还包括第五变速组件9,第五变速组件9传动连接于第四变速组件8与所述螺旋桨2之间,以传递输出扭矩至螺旋桨2,提升传动级数,适配更大功率的电机1。
65.第五变速组件9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五主动齿轮91和第五从动齿轮92,第五主动齿轮91传动连接第四从动齿轮82,且所述第五主动齿轮91的轴线与所述第五从动齿轮92的轴线垂直,也为锥齿轮结构。第四变速组件8和第五变速组件9用于改变传动组件3的输出方向,有利于提升船用推进器100的适用性。
66.图8所示实施例中利用换挡组件34切换第二变速组件6和第三变速组件7与第一变速组件5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实现螺旋桨2的转速调整,可以使船用推进器100适用于不同工况,提高机器性能和电机效率。具有锥齿轮结构的第四变速组件8和第五变速组件9将第二变速组件6或第三变速组件7的输出扭矩传递至螺旋桨2,并带动螺旋桨2转动,一方面通过增加传动层级使传动组件3适配更大功率的电机1,让船用推进器100适用于载重较大的船舶,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传动稳定性和传动精度,减少机器使用时的噪音。
67.请参阅图9,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利用带传动组件33对图8所示实施例的第四变速组件8和第五变速组件9进行替换,形成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图9所示实施例中,带传动组件33连接于第三变速组件7与螺旋桨2之间,替换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四变速组件8和第五变速组件9。在螺旋桨2受到撞击时,带传动组件33可以提供一定地缓冲作用,提升传动组件3的保护效果,并且带传动组件33还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提高船用推进器100的使用舒适性。
68.具体地,带传动组件33的第一传动轮331与第二从动齿轮62和第三从动齿轮72同轴连接,换挡组件34扣接第二主动齿轮61,使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传动连接时,第一传动轮331随第二从动齿轮62同步转动。当换挡组件34扣接第三主动齿轮71,使第三主动齿轮7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传动连接时,第一传动轮331随第三从动齿轮72同步转动。带传动组件33的第二传动轮332的转轴与螺旋桨2的转轴固定连接,传动带333套设于第一传动轮331和第二传动轮332上,以带动第二传动轮332与第一传动轮331同步转动,继而带动螺旋桨2旋转。
69.带传动组件33并不局限于对第八实施例中替换,还可以是传动组件3与螺旋桨2之间连接结构的任意实施例的替换。
70.请参阅图1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对图1所示实施例的船用推进器100中增加第三变速组件7,改变第一变速组件5与第二变速组件6的传动连接关系,并更换不同结构
形式的传动保护件4,形成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图10所示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还包括第三变速组件7,第三变速组件7传动连接于电机1与第一变速组件5之间,第三变速组件7用于转换电机1输出的转动速率。传动保护件4连接于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之间,传动保护件4包括换挡结构和摩擦结构。换挡结构用于切换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与第三变速组件7的传动连接状态,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用于转换第三变速组件7输出的转动速率,摩擦结构用于在螺旋桨2过载时打滑传动,减少传动组件3和螺旋桨2的过载损坏。
71.具体地,第三变速组件7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主动齿轮71和第三从动齿轮72,第三主动齿轮71与电机1同轴设置并连接电机1的输出轴,第三从动齿轮72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51和所述第二主动齿轮61同轴设置。换挡结构扣接第一变速组件5时,第一主动齿轮51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72传动连接,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三从动齿轮72之间传动连接关系被切断,由第一从动齿轮52传递输出扭矩至螺旋桨2。换挡结构扣接第二变速组件6时,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三从动齿轮72传动连接,第一主动齿轮51与第三从动齿轮72之间的传动连接关系被切断,由第二从动齿轮62传递输出扭矩至螺旋桨2。
72.进一步地,传动组件3还包括第四变速组件8,第四变速组件8的一侧传动连接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第四变速组件8的另一侧传动连接螺旋桨2。第四变速组件8包括相互啮合的第四主动齿轮81和第四从动齿轮82,第四主动齿轮81的轴线与第四从动齿轮82的轴线垂直,第四主动齿轮81传动连接第二从动齿轮62和第一从动齿轮52。第一主动齿轮51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72传动连接时,第四主动齿轮81随第一从动齿轮52同步转动。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三从动齿轮72传动连接时,第四主动齿轮81随第二从动齿轮62同步转动。
73.传动组件3还包括第五变速组件9,第五变速组件9传动连接于第四变速组件8与所述螺旋桨2之间。第五变速组件9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五主动齿轮91和第五从动齿轮92,第五主动齿轮91传动连接第四从动齿轮82,第五从动齿轮92连接螺旋桨2,且第五主动齿轮91的轴线与第五从动齿轮92的轴线垂直,用于改变传动组件3的输出方向。
74.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三从动齿轮72与第一主动齿轮51之间还可以连接一传动保护件4,该传动保护件4包括但不限于过载离合器,使得传动组件3的多级传动结构分别受到不同传动保护件4的保护,对传动级数多的结构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75.在本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箱体31内还可以设置润滑油泵32,润滑油泵32在传动组件3内的连接方式与第五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传动保护件4内还可以包含液压组件(图未示),液压组件的推动机构与传动保护件4的换挡结构传动连接,且液压组件的液体管道与润滑油泵32连通,液压组件用于推动传动保护件4的换挡结构切换第一变速组件5和第二变速组件6与第三变速组件7的传动连接状态,实现螺旋桨2转速的调整,适应不同的使用工况。
76.请参阅图11,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利用带传动组件33对图10所示实施例的第四变速组件8和第五变速组件9进行替换,形成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图11所示实施例中,带传动组件33连接于第二变速组件6与螺旋桨2之间,替换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第四变速组件8和第五变速组件9。在螺旋桨2受到撞击时,带传动组件33可以提供一定地缓冲作用,提升传动组件3的保护效果,并且降低噪音和降低制造成本。
77.具体地,带传动组件33的第一传动轮331与第二从动齿轮62和第一从动齿轮52同轴连接,传动保护件4的换挡组件扣接第一主动齿轮51,使第一主动齿轮51与第三从动齿轮72传动连接时,第一传动轮331随第一从动齿轮52同步转动。当传动保护件4的换挡组件扣接第二主动齿轮61,使第二主动齿轮61与第三从动齿轮72传动连接时,第一传动轮331随第二从动齿轮62同步转动。带传动组件33的第二传动轮332的转轴与螺旋桨2的转轴固定连接,传动带333套设于第一传动轮331和第二传动轮332上,以带动第二传动轮332与第一传动轮331同步转动,继而带动螺旋桨2旋转。
78.请参阅图12,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船舶200,包括船体20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船用推进器100,所述船用推进器10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船体201,用于为船体201提供行船动力。
79.本技术的船用推进器100和船舶200中的传动组件3可以转换电机1的输出速率,能够适配不同型号的机器,提升推进动力;或/和当螺旋桨2被缠绕或撞击到礁石等阻碍物时,传动组件3中的传动保护件4能够及时断开传动,从而降低螺旋桨2和变速组件受到的扭矩,起到保护作用。当阻碍物清除后,传动保护件4可以恢复螺旋桨2与变速组件之间的传动连接,继续传递电机1输出的转动扭矩,有效提升船用推进器100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80.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传动组件和螺旋桨,所述电机输出转动扭矩,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机和所述螺旋桨,用于将所述转动扭矩传递至所述螺旋桨,所述传动组件还用于转换所述电机输出的转动速率,或/和用于在所述螺旋桨过载时断开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变速组件和/或传动保护件,所述第一变速组件连接所述电机,所述传动保护件用于在所述螺旋桨过载时断开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在传动路径上设有第二变速组件,所述第二变速组件用于转换所述第一变速组件输出的转动速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保护件设有连接所述第一变速组件与所述第二变速组件的离合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变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转动扭矩。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在传动路径上设有带传动组件,所述带传动组件用于在所述传动组件过载时打滑传动,所述带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轮用于接收转动扭矩,所述第二传动轮用于输出转动扭矩,所述传动带套设于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所述第二传动轮连接所述螺旋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设有第三变速组件,所述第三变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主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部分位于水面上,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内。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保护件包括柔性联轴器、减震器中的任一种,所述联轴器或所述减震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组件与所述第二变速组件。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变速组件和换挡组件,所述螺旋桨传动连接所述第三变速组件和所述第二变速组件;所述换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变速组件与所述第三变速组件之间,用于切换所述第二变速组件和所述第三变速组件与所述第一变速组件之间的传动连接状态,所述第二变速组件的输出转速小于所述第三变速组件的输出转速。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变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主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同轴设置,所述换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主动齿
轮之间,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用于传动连接所述螺旋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四变速组件,所述第四变速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组件和所述第三变速组件,所述第四变速组件用于转换所述第二变速组件或所述第三变速组件输出的转动速率,所述第四变速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螺旋桨;所述第四变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四主动齿轮和第四从动齿轮,所述第四主动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的轴线垂直,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组件和所述第三变速组件。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变速组件、第二变速组件、第三变速组件和传动保护件,所述第三变速组件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第一变速组件和所述第二变速组件用于转换所述第三变速组件输出的转动速率,所述传动保护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变速组件和所述第二变速组件之间,所述传动保护件包括换挡结构和摩擦结构,所述换挡结构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变速组件和所述第二变速组件与所述第三变速组件的传动连接状态,所述摩擦结构用于在所述传动组件过载时打滑传动。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四变速组件,所述第四变速组件的一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组件和所述第二变速组件,所述第四变速组件的另一侧传动连接所述螺旋桨;所述第四变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四主动齿轮和第四从动齿轮,所述第四主动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的轴线垂直,所述第四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组件和所述第一变速组件。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五变速组件,所述第五变速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四变速组件与所述螺旋桨之间;所述第五变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五主动齿轮和第五从动齿轮,所述第五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从动齿轮,且所述第五主动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五从动齿轮的轴线垂直,用于改变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方向。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循环泵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箱体,且所述第一箱体和/或所述第一管道部分浸没在水面下,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并联至所述循环泵的出口端,且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箱体,所述第三管道连通所述电机;所述循环泵用于抽取所述第一箱体内的冷却液体,经由位于水面下的所述第一管道对冷却液体散热后,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箱体。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船用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与循环泵之间;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第三管道上还设有若干喷淋件,所述喷淋件位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箱体内。
18.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和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船用推进器,所述船用推进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船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船用推进器及船舶。其中,船用推进器包括电机、传动组件和螺旋桨,所述电机输出转动扭矩,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机和所述螺旋桨,用于将所述转动扭矩传递至所述螺旋桨,所述传动组件还用于转换所述电机输出的转动速率,适配不同型号机器,或/和用于在所述螺旋桨过载时断开传动,降低传动组件和螺旋桨产生过载损坏的风险。产生过载损坏的风险。产生过载损坏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

李军 屈晓峰 万小康 王海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3-02-23 23:2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40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组件   齿轮   所述   螺旋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