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


背景技术:



2.我国自古就有玻璃瓶,过去学界认为玻璃器在古代十分稀少,故应该只有少数统治阶级才可能拥有及使用。但近来研究则认为古代玻璃器生产和制造都不难,惟不易保存故后世所见稀少。玻璃瓶是我国传统的饮料包装容器,玻璃也是一种很有历史的包装材料。
3.玻璃瓶在加工过程中,需采用对应的定位加工机构对整个玻璃瓶进行加工定位,确保玻璃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但对应的加工定位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因内部未设置较为简便的调节机构,导致施工人员操作时,较为不便。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解决了内部未设置较为简便的调节机构,导致施工人员操作时,较为不便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中间处开设有上置滑槽,所述上置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内置滑块,所述内置滑块上端处设置有上置限定件,所述上置限定件上端两侧处均设置有半圆限定板,所述半圆限定板外端两侧处均设置有侧位空心框;
7.所述空心框内部中间处转动设置有内置转杆,所述上置限定件内壁两侧处均开设有限位活动槽,所述限位活动槽内部活动设置有限位夹紧件,且限位夹紧件与内置转杆之间螺纹式连接;
8.所述上置限定件内部中间处开设有顶出槽,所述顶出槽内部滑动设置有顶出板,所述顶出板内部中间处开设有啮合槽,所述啮合槽内壁一侧处设置有若干个啮合齿,所述上置限定件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环形外表面一端处设置有转动齿。
9.优选的,所述转动齿与啮合齿之间啮合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限位夹紧件内部开设有供内置转杆活动的槽口,且内置转杆与槽口之间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上置滑槽内壁两侧处均开设有抵触圆槽,所述内置滑块内部两侧处均活动设置有抵触圆球,所述抵触圆球与内置滑块之间设置有内置弹性件。
12.优选的,所述内置弹性件为形变弹簧,所述内置滑块内部开设有供内置弹性件安装的槽口。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定位加工过程中,外部人
员可通过对内置转杆进行转动,内置转杆与限位夹紧件之间螺纹连接,故内置转杆在转动过程中,便可带动限位夹紧件在限位活动槽内部进行移动,限位夹紧件在移动过程中,便可对加工件进行夹紧定位,避免加工过程中,加工件出现变形;
15.加工完毕后,对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在转动时,带动转动齿进行转动,转动齿与啮合齿之间啮合连接,转动齿便带动顶出板向上移动,顶出板向上移动过程中,便将内部的加工件顶出,便于外部人员将加工件取出;
16.通过内置滑块以及上置滑槽的滑动作用,便带动整个加工结构在底板上端进行移动,再通过抵触圆球以及内置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使抵触圆球在移动过程中,嵌入至抵触圆槽内,以此完成对内置滑块的固定作用,同时也便于外部人员进行操作处理。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半圆限定板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19.图3为图1所示上置限定件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20.图4为图1所示底板内部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底板;2、上置滑槽;21、抵触圆槽;3、内置滑块;31、抵触圆球;4、上置限定件;41、内置转杆;42、限位活动槽;43、限位夹紧件;44、顶出槽;45、顶出板;46、啮合槽;461、啮合齿;5、半圆限定板;6、侧位空心框;7、转动杆;71、转动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半圆限定板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上置限定件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底板内部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中间处开设有上置滑槽2,所述上置滑槽2内部滑动设置有内置滑块3,所述内置滑块3上端处设置有上置限定件4,所述上置限定件4上端两侧处均设置有半圆限定板5,所述半圆限定板5外端两侧处均设置有侧位空心框6;
24.所述空心框6内部中间处转动设置有内置转杆41,所述上置限定件4内壁两侧处均开设有限位活动槽42,所述限位活动槽42内部活动设置有限位夹紧件43,且限位夹紧件43与内置转杆41之间螺纹式连接;
25.所述上置限定件4内部中间处开设有顶出槽44,所述顶出槽44内部滑动设置有顶出板45,所述顶出板45内部中间处开设有啮合槽46,所述啮合槽46内壁一侧处设置有若干个啮合齿461,所述上置限定件4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环形外表面一端处设置有转动齿71。
26.所述转动齿71与啮合齿461之间啮合连接。
27.所述限位夹紧件43内部开设有供内置转杆41活动的槽口,且内置转杆41与槽口之间螺纹连接。
28.所述上置滑槽2内壁两侧处均开设有抵触圆槽21,所述内置滑块3内部两侧处均活动设置有抵触圆球31,所述抵触圆球31与内置滑块3之间设置有内置弹性件。
29.所述内置弹性件为形变弹簧,所述内置滑块3内部开设有供内置弹性件安装的槽口。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31.定位加工过程中,外部人员可通过对内置转杆41进行转动,内置转杆41与限位夹紧件43之间螺纹连接,故内置转杆41在转动过程中,便可带动限位夹紧件43在限位活动槽42内部进行移动,限位夹紧件43在移动过程中,便可对加工件进行夹紧定位,避免加工过程中,加工件出现变形;
32.加工完毕后,对转动杆7进行转动,转动杆7在转动时,带动转动齿71进行转动,转动齿71与啮合齿461之间啮合连接,转动齿71便带动顶出板45向上移动,顶出板45向上移动过程中,便将内部的加工件顶出,便于外部人员将加工件取出;
33.通过内置滑块3以及上置滑槽2的滑动作用,便带动整个加工结构在底板1上端进行移动,再通过抵触圆球31以及内置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使抵触圆球31在移动过程中,嵌入至抵触圆槽21内,以此完成对内置滑块3的固定作用,同时也便于外部人员进行操作处理。
3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5.定位加工过程中,外部人员可通过对内置转杆41进行转动,内置转杆41与限位夹紧件43之间螺纹连接,故内置转杆41在转动过程中,便可带动限位夹紧件43在限位活动槽42内部进行移动,限位夹紧件43在移动过程中,便可对加工件进行夹紧定位,避免加工过程中,加工件出现变形;
36.加工完毕后,对转动杆7进行转动,转动杆7在转动时,带动转动齿71进行转动,转动齿71与啮合齿461之间啮合连接,转动齿71便带动顶出板45向上移动,顶出板45向上移动过程中,便将内部的加工件顶出,便于外部人员将加工件取出;
37.通过内置滑块3以及上置滑槽2的滑动作用,便带动整个加工结构在底板1上端进行移动,再通过抵触圆球31以及内置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使抵触圆球31在移动过程中,嵌入至抵触圆槽21内,以此完成对内置滑块3的固定作用,同时也便于外部人员进行操作处理。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端中间处开设有上置滑槽,所述上置滑槽内部滑动设置有内置滑块,所述内置滑块上端处设置有上置限定件,所述上置限定件上端两侧处均设置有半圆限定板,所述半圆限定板外端两侧处均设置有侧位空心框;所述空心框内部中间处转动设置有内置转杆,所述上置限定件内壁两侧处均开设有限位活动槽,所述限位活动槽内部活动设置有限位夹紧件,且限位夹紧件与内置转杆之间螺纹式连接;所述上置限定件内部中间处开设有顶出槽,所述顶出槽内部滑动设置有顶出板,所述顶出板内部中间处开设有啮合槽,所述啮合槽内壁一侧处设置有若干个啮合齿,所述上置限定件内部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环形外表面一端处设置有转动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齿与啮合齿之间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夹紧件内部开设有供内置转杆活动的槽口,且内置转杆与槽口之间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滑槽内壁两侧处均开设有抵触圆槽,所述内置滑块内部两侧处均活动设置有抵触圆球,所述抵触圆球与内置滑块之间设置有内置弹性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弹性件为形变弹簧,所述内置滑块内部开设有供内置弹性件安装的槽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定位防变形的玻璃瓶加工结构,定位加工过程中,带动限位夹紧件在限位活动槽内部进行移动,限位夹紧件在移动过程中,便可对加工件进行夹紧定位,加工件出现变形;对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在转动时,带动转动齿进行转动,转动齿与啮合齿之间啮合连接,转动齿便带动顶出板向上移动,顶出板向上移动过程中,便将内部的加工件顶出,便于外部人员将加工件取出;通过内置滑块以及上置滑槽的滑动作用,便带动整个加工结构在底板上端进行移动,再通过抵触圆球以及内置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使抵触圆球在移动过程中,嵌入至抵触圆槽内,以此完成对内置滑块的固定作用,同时也便于外部人员进行操作处理。同时也便于外部人员进行操作处理。同时也便于外部人员进行操作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

叶恒达 陈晓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北劲华玻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3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3-02-23 18:4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35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加工   玻璃瓶   滑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