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槽段围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u型槽段围护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型槽段围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空间得到高度应用,其中涉及到基坑维护结构,基坑围护结构主要承受基坑开挖卸荷所产生的水压力和土压力,并将此压力传递到支撑,是稳定基坑的一种施工临时挡墙结构。
3.现有技术中,对于地质条件结构复杂,土层从上至下主要由杂填土、黏土、含黏土卵石、全风化砂岩和全风化泥岩夹砾岩,基坑维护结构采用常规的放坡、网喷进行支护,基坑维护结构受地质影响,容易发生变形和稳定问题,尤其是钢筋网片由于地质影响,在防护过程中变形破损,对于基坑的防护造成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复杂地质条件,提供一种稳定性高、不易变形的u型槽段围护结构。
5.本实用新型解决此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型槽段围护结构,包括:
6.若干旋挖桩,其设置于u型槽段的槽壁两侧,同侧的旋挖桩顶部通过挡土墙连接为一个整体,两侧挡土墙之间设置有若干钢支撑;
7.边坡,其位于基坑的两侧且与同侧挡土墙衔接,所述边坡由上至下由顶板、c20细石混凝土层、c20素砼垫层和砂卵石层构成,且螺纹钢锚杆穿入c20细石混凝土层、c20素砼垫层,所述螺纹钢锚杆按间距1~2米呈矩阵状垂直穿设于c20细石混凝土层和c20素砼垫层,所述螺纹钢锚杆顶部穿出c20细石混凝土层1~2cm,所述顶板内设置有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与所述螺纹钢锚杆接触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
8.优选的是,所述边坡坡顶与旋挖桩桩顶所在平面的距离为2~3米。
9.优选的是,所述边坡依次由坡顶段、坡段和坡底段构成,所述坡顶段和坡底段为水平设置,所述坡段为倾斜设置,所述坡段的坡率为1:1.5。
10.优选的是,所述坡顶段和坡底段均设置有排水沟。
11.优选的是,顶板、c20细石混凝土层、c20素砼垫层、砂卵石层的厚度比为1:1:3~4:2~4。
12.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u型槽段围护结构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有效的止水、挡土,并维护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整体结构合理、不易变形。
1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u型槽段围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边坡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1、旋挖桩,2、边坡,3、挡土墙,4、钢支撑,5、顶板,6、c20细石混凝土层,7、c20素砼垫层,8、砂卵石层,9、螺纹钢锚杆,10、钢筋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8.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0.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槽段围护结构,包括:
21.若干旋挖桩1,其设置于u型槽段的槽壁两侧,同侧的旋挖桩1顶部通过挡土墙3连接为一个整体,两侧挡土墙3之间设置有若干钢支撑4;
22.边坡2,其位于基坑的两侧且与同侧挡土墙3衔接,所述边坡2由上至下由顶板5、c20细石混凝土层6、c20素砼垫层7和砂卵石层8构成,且螺纹钢锚杆9穿入c20细石混凝土层6、c20素砼垫层7,所述螺纹钢锚杆9按间距1~2米呈矩阵状垂直穿设于c20细石混凝土层6和c20素砼垫层7,所述螺纹钢锚杆9顶部穿出c20细石混凝土层61~2cm,所述顶板5内设置有钢筋网片10,所述钢筋网片10与所述螺纹钢锚杆9接触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完成固定后再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顶板5。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u型槽段围护结构应用于基坑维护,在本申请中基坑周边土体经检测由上至下主要为杂填土、黏土、含黏土卵石、全风化砂岩和全风化泥岩夹砾岩,其中,全风化砂岩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土状,局部夹较硬质岩块。场地内局部分布,发育厚度不均匀,层厚1.0~5.7m,层顶标高482.57~502.09m;全风化泥岩夹砾岩,泥质胶结,巨厚层状构造,胶结较差,锤击易碎,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和短柱状,场地内局部分布,发育厚度不均匀,岩石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级,rqd值为50~70,层厚0.8~11.0m,层顶标高486.70~500.12。在上述地质条件下,普通的基坑维护结构无法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因此本申请通过旋挖桩1保证基坑的稳定性,通过对边坡2结构的改进,提高边坡2的整体性和强度以适应该地质条件,将螺纹钢锚杆9与钢筋网片10焊接固定,减少钢筋网片10的变形,稳固了基坑结构。
24.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边坡2坡顶与旋挖桩1桩顶所在平面的距离为2~3米,在本实施例中厚度为2.4米。
25.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边坡2依次由坡顶段、坡段和坡底段构成,所述坡顶段和坡底段为水平设置,所述坡段为倾斜设置,所述
坡段的坡率为1:1.5。
26.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所述坡顶段和坡底段均设置有排水沟。
27.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顶板5、c20细石混凝土层6、c20素砼垫层7、砂卵石层8的厚度比为1:1:3~4:2~4。
28.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u型槽段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旋挖桩,其设置于u型槽段的槽壁两侧,同侧的旋挖桩顶部通过挡土墙连接为一个整体,两侧挡土墙之间设置有若干钢支撑;边坡,其位于基坑的两侧且与同侧挡土墙衔接,所述边坡由上至下由顶板、c20细石混凝土层、c20素砼垫层和砂卵石层构成,且螺纹钢锚杆穿入c20细石混凝土层、c20素砼垫层,所述螺纹钢锚杆按间距1~2米呈矩阵状垂直穿设于c20细石混凝土层和c20素砼垫层,所述螺纹钢锚杆顶部穿出c20细石混凝土层1~2cm,所述顶板内设置有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与所述螺纹钢锚杆接触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槽段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坡顶与旋挖桩桩顶所在平面的距离为2~3米。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u型槽段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依次由坡顶段、坡段和坡底段构成,所述坡顶段和坡底段为水平设置,所述坡段为倾斜设置,所述坡段的坡率为1:1.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槽段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顶段和坡底段均设置有排水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槽段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顶板、c20细石混凝土层、c20素砼垫层、砂卵石层的厚度比为1:1:3~4:2~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槽段围护结构,包括:若干旋挖桩,其设置于U型槽段的槽壁两侧,同侧的旋挖桩顶部通过挡土墙连接为一个整体,两侧挡土墙之间设置有若干钢支撑;边坡,其位于基坑的两侧且与同侧挡土墙衔接,边坡由上至下由顶板、C20细石混凝土层、C20素砼垫层和砂卵石层构成,且螺纹钢锚杆穿入C20细石混凝土层、C20素砼垫层,所述螺纹钢锚杆按间距1~2米呈矩阵状垂直穿设于C20细石混凝土层和C20素砼垫层,所述螺纹钢锚杆顶部穿出C20细石混凝土层1~2cm,所述顶板内设置有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与所述螺纹钢锚杆接触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能适用于复杂的地质条件,具有稳定性高、不易变形的优点。不易变形的优点。不易变形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张杨 张挪亚 万伟 孔富勇 袁琪鹏 刘旭 龚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3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3-02-23 18:1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3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螺纹钢   基坑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