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
内翻截骨板。
背景技术:
2.人体
胫骨平台与水平面之间通常存在3
°
的内翻角度,因此在膝关节置换胫骨平台截骨的过程中对胫骨平台进行内翻截骨,会更好的恢复患者胫骨平台的解剖结构。内翻截骨通常由内翻截骨板来完成,内翻截骨板的刀槽与胫骨平台所在平面呈一定的内翻角度,截骨的锯片穿过刀槽对胫骨进行内翻截骨。
3.当前市面上的内翻截骨板不能对胫骨截骨平面进行良好的覆盖,并且通常通过胫骨前方骨面利用固定钉对内翻截骨板进行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不牢固,在截骨过程中容易造成内翻截骨板松动。
4.在进行内翻截骨的过程中,现有的内翻截骨板通常会受到髌腱的遮挡,造成内翻截骨板放置不稳定,影响医生视野,容易导致截骨不准确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5.如果按照角度来进行患者的内翻截骨,容易造成胫骨截骨厚度过大,使患者骨量缺失过多,造成膝关节间隙过大、膝关节不稳定等影响手术效果的后果,并且影响下肢力线的对线,从而降低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内翻截骨板,通过对称结构,可以用于患者左右腿的胫骨内翻截骨,并以倾斜的两个刀槽,保留患者骨量的同时增加内翻截骨角度。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内翻截骨板,包括:
9.截骨板,其可拆卸的固定在胫骨平台上,且
所述截骨板包括两个碟部、第一
凹槽和第二凹槽;
10.胫骨固定板,其与所述截骨板垂直设置,且所述胫骨固定板可拆卸的固定在胫骨的内翻侧;
11.第一刀槽,其设置在所述胫骨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一刀槽设置在所述截骨板的一侧;
12.第二刀槽,其设置在所述胫骨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二刀槽设置在所述截骨板的另一侧;
13.其中,所述两个碟部对称连接组成蝴蝶型结构,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蝴蝶型结构的头部,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蝴蝶型结构的尾部,所述第一刀槽和第二刀槽均向所述截骨板上远离胫骨固定板的一端倾斜,且所述倾斜角度均为0.5
°
。
14.优选的是,还包括:
15.两个开窗,其为弧形结构,且所述两个开窗对称设置在所述两个碟部上。
16.优选的是,还包括:
17.刻线,其设置在所述两个碟部的连接处,且所述刻线与胫骨结节内侧三分之一处相对设置。
18.优选的是,还包括:
19.分隔槽,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刀槽和第二刀槽之间,用于减轻重量。
20.优选的是,还包括:
21.多个钉孔,其间隔设置在所述截骨板和径向固定板上,用于固定所述截骨板和胫骨固定板。
22.优选的是,所述内翻截骨板的截骨厚度为2mm。
23.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凹槽可选择的卡合在髌腱的外侧。
24.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凹槽可选择的卡合在后交叉韧带的外侧。
25.优选的是,所述胫骨固定板的两侧与刻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
。
26.优选的是,所述内翻截骨板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
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翻截骨板,在增加患者内翻截骨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骨量,并且能够避开患者的髌腱,不会遮挡医生的视野,使得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准确的截骨,在固定牢固的基础上,操作简单,同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翻截骨板在右侧腿截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胫骨固定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胫骨固定板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胫骨固定板的结构角度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截骨厚度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翻截骨板在左侧腿截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翻截骨板在左侧截骨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翻截骨板,包括:
38.截骨板110和胫骨固定板120。
39.所述截骨板110由两个碟部111对称连接组成蝴蝶型结构,所述两个碟部111的连接处为刻线112,用于对准胫骨结节;在所述蝴蝶型结构的头部设置有第一凹槽113,用于避让髌腱;在所述蝴蝶型结构的尾部设置有第二凹槽114,用于避让后交叉韧带;且所述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114相对设置在所述刻线112的两端,所述两个碟部11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开窗130,所述两个开窗130均为弧形结构,用于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截骨板110与胫骨骨面贴合的情况。
40.所述两个碟部111上对称间隔设置有4个钉孔(截骨板钉孔)140,用于将截骨板110
可拆卸的固定在胫骨平台上。
41.如图2、图3所示,所述胫骨固定板120由直线和圆弧组成,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胫骨骨面的覆盖,所述胫骨固定板120与所述截骨板110垂直固定,且在所述胫骨固定板120上设置有第一刀槽150和第二刀槽160,且所述第一刀槽150和第二刀槽160对称设置在所述截骨板110的两侧,所述第一刀槽150和第二刀槽160均向所述截骨板110上远离胫骨固定板120的一端倾斜,且所述倾斜角度均为0.5
°
。
42.所述第一刀槽150和第二刀槽160之间反向印有r和l,其中,r为正时,所述内翻截骨板用于右腿的内翻截骨,l为正时,所述内翻截骨板用于左腿的内翻截骨。
43.如图4所示,所述胫骨固定板120的两侧与刻线112之间的夹角为30~60
°
。
44.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刀槽150和第二刀槽160的刀槽端面与胫骨平台之间的高度(截骨厚度)均为2mm,并且保证截骨时倾斜的,在最大限度保留患者骨量的同时增加内翻截骨角度。
45.在所述胫骨固定板120上,所述第一刀槽150和第二刀槽160的外侧对称设置有4个钉孔(胫骨固定板钉孔)180,分别用于右腿和左腿内翻截骨时,可拆卸的将胫骨固定板120固定在胫骨的内翻侧。
46.所述第一刀槽150和第二刀槽160之间设置有分隔槽,用于减轻重量。
47.所述内翻截骨板的材质为不锈钢,且具有一定的硬度要求。
4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49.在对患者的右腿进行内翻截骨时,将标记有right面的截骨板110为上端面放置在患者右腿胫骨平台上,调整胫骨固定板120的位置,使胫骨固定板120的内轮廓能够最大限度的覆盖患者胫骨内翻侧,同时令刻线112对准患者胫骨结节内侧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一凹槽113卡合在髌腱的外侧,第二凹槽114卡合在后交叉韧带的外侧,以钉孔140对截骨板进行固定,以第一刀槽150下侧的钉孔180对胫骨固定板120进行固定,其后将锯片穿过第一刀槽150,紧贴第一刀槽150的下表面进行胫骨内翻增量截骨;
50.如图6、图7所示,在对患者的左腿进行内翻截骨时,将标记有left面的截骨板为上端面放置在患者左腿胫骨平台上,调整胫骨固定板120的位置,使胫骨固定板120的内轮廓能够最大限度的覆盖患者胫骨内翻侧,同时令刻线112对准患者胫骨结节内侧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一凹槽113卡合在髌腱的外侧,第二凹槽114卡合在后交叉韧带的外侧,以钉孔140对截骨板进行固定,以第二刀槽160下侧的钉孔180对胫骨固定板120进行固定,其后将锯片穿过第二刀槽160,紧贴第二刀槽160的下表面进行胫骨内翻增量截骨。
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翻截骨板,能够避开患者的髌腱,不会遮挡医生的视野,使得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准确的截骨,并通过水平和竖直方向均有固定用的钉孔,能够保证器械固定牢固,通过对称结构的设置,操作简便,同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在增加患者内翻截骨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骨量。
52.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翻截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骨板,其可拆卸的固定在胫骨平台上,且所述截骨板包括两个碟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胫骨固定板,其与所述截骨板垂直设置,且所述胫骨固定板可拆卸的固定在胫骨的内翻侧;第一刀槽,其设置在所述胫骨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一刀槽设置在所述截骨板的一侧;第二刀槽,其设置在所述胫骨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二刀槽设置在所述截骨板的另一侧;其中,所述两个碟部对称连接组成蝴蝶型结构,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蝴蝶型结构的头部,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蝴蝶型结构的尾部,所述第一刀槽和第二刀槽均向所述截骨板上远离胫骨固定板的一端倾斜,且所述倾斜角度均为0.5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翻截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开窗,其为弧形结构,且所述两个开窗对称设置在所述两个碟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翻截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刻线,其设置在所述两个碟部的连接处,且所述刻线与胫骨结节内侧三分之一处相对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翻截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槽,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刀槽和第二刀槽之间,用于减轻重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翻截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钉孔,其间隔设置在所述截骨板和径向固定板上,用于固定所述截骨板和胫骨固定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翻截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截骨板的截骨厚度为2m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翻截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可选择的卡合在髌腱的外侧。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翻截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可选择的卡合在后交叉韧带的外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翻截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固定板的两侧与刻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翻截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翻截骨板的材质为不锈钢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翻截骨板,包括:截骨板可拆卸的固定在胫骨平台上,且截骨板包括两个碟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胫骨固定板与截骨板垂直设置,且胫骨固定板可拆卸的固定在胫骨的内翻侧;第一刀槽设置在胫骨固定板上,且第一刀槽设置在截骨板的一侧;第二刀槽设置在胫骨固定板上,且第二刀槽设置在截骨板的另一侧;其中,所述两个碟部对称连接组成蝴蝶型结构,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蝴蝶型结构的头部,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蝴蝶型结构的尾部,所述两个刀槽均向所述截骨板上远离胫骨固定板的一端倾斜,且所述倾斜角度均为0.5
技术研发人员:
李子剑 申宝胜 丁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陕西四正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9
技术公布日:
2023/2/20